鄒月輝,林金玉
(1.大連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體育系,遼寧 盤錦 124000;2.大連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遼寧 大連 116024)
我國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成因與矯治路徑
鄒月輝1,林金玉2
(1.大連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體育系,遼寧 盤錦124000;2.大連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遼寧 大連116024)
競技體育在商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的進程中,很多運動員在利益和榮譽面前采取了投降姿態(tài),進而產生了大量與道德規(guī)范相違背的行為。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對運動員精神層面與規(guī)范層面的道德失范表現(xiàn)進行剖析,認為道德行為“外控”機制的欠缺、學校道德教育與家庭道德教育缺乏聯(lián)動機制、教練員唯競賽成績論取向明顯、運動員道德信仰的弱化是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的主要成因。提出實現(xiàn)“法”“道”共治,加大運動員道德獎懲力度;構建學校與家庭協(xié)同道德教育平臺;加強和完善教練員崗位培訓考核,提高職業(yè)道德水平;養(yǎng)心立德,提高運動員道德自律作為運動員道德失范行為的矯治路徑,進而促進我國競技體育道德環(huán)境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運動員;體育道德;行為失范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在這場以市場為基點與導向的變革中,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質的飛躍,但隨之而來出現(xiàn)的一系列失范行為引發(fā)的道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深思。社會生活領域中出現(xiàn)的“毒奶粉”、“假雞蛋”、“地溝油”等危害到人民生計的事件令人觸目驚心;政治領域出現(xiàn)的“腐敗”、“貪污”、“賄賂”等官德滑坡事件駭人聽聞;商業(yè)領域中“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廣告”比比皆是;文化領域中“抄襲”“剽竊”層出不窮,這些道德問題的出現(xiàn)猶如利刃劃出觸目驚心般的傷口,令人擔憂。然而蓬勃發(fā)展的競技體育領域也未能幸免,受這一浪潮影響,運動員在這紛繁的環(huán)境中價值觀念受到肆意的侵襲,使得運動員向大筆的金錢采取了投降的姿態(tài),“年齡造假”、“興奮劑門”、“運動員暴力”等事件的發(fā)生,可以看到運動員追求個人利益的欲望開始膨脹,體育參與的異化使其遺失了最為純粹的個體全面發(fā)展的本質訴求。因此,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和專家訪談,從我國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精神層面失范與規(guī)范層面失范、行為失范成因和降低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的矯治路徑等方面進行探討,為運動員道德失范行為的矯治路徑提供理論依據(jù)。以“體育道德”、“行為失范”、“規(guī)范失范”、“運動員行為”、“道德失范”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國家體育總局網(wǎng)站等進行論文檢索,通過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收集相關書籍,查閱了相關論文256篇、書籍10本。此外,查閱了網(wǎng)站上關于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的相關報道,為本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對遼寧省體育局3名領導,遼寧省田徑、游泳項目的2名國家級教練員、和10名項目管理人員進行開放式訪談,針對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和矯治路徑等相關內容進行交談與咨詢。與專業(yè)運動員進行訪談,了解當前運動員對道德行為失范認識與看法,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jù)和實踐支撐。
“失范”(anomie或nomy)一詞來自希臘文。在16世紀的神學中尤指不守法、褻瀆神的意思?!笆Х丁边@一概念最早是在19世紀由法國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迪奧(Jean Marie Guyau)提出的,他把“失范”理解為一種有創(chuàng)造力的新生事物,是對僵死觀念的一種挑戰(zhàn)[1]。然而首次將“失范”視為一種與正常相對應的社會狀態(tài)引入社會學領域的是法國的社會學家埃米爾·杜爾凱姆(Emile Durkheim),他在《社會分工論》中對“失范”概念進行解釋,認為“失范”是指一個社會或群體中相對缺乏規(guī)范的狀態(tài),除此之外他在《自殺論》中對“道德失范”加以解釋,認為任何社會規(guī)則的松弛,都會被貼上失范的標簽”[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者對道德失范的概念加以完善,認為“道德失范”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價值和道德倫理原則體系缺失或缺乏有效性,對社會生活和個體不能發(fā)揮正常的調節(jié)和指引的作用,從而表現(xiàn)出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3]。因此,對于運動員道德失范的解釋也充分明晰,是指在競技領域中,運動員對個人的欲望和行為的調節(jié)缺少規(guī)范和制度的約束,從而出現(xiàn)道德真空的狀態(tài)。由于失范的主體是人,人的行動是由外界的社會結構條件以及內在的主觀價值理念相互作用后形成的一種反應。失范現(xiàn)象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的狀態(tài),失范的主觀性方面,是指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的精神層面的失范;失范的客觀性方面,是行動者與規(guī)范的背離,行動者不遵守規(guī)范,即規(guī)范的失范[4]。因此,本文對運動員道德失范的表現(xiàn)主要從精神層面以及規(guī)范層面的失范進行探討。
1.1運動員精神層面的失范 主體人的精神活動層面的失范尤指個體的主觀性價值觀念的混亂,其會導致行為的選擇迷惘。所謂價值觀念失范,是指價值活動主體由于價值實踐思維的混沌而導致價值實踐過程中的行為異動或無所適從的傾向與狀態(tài)[5]。價值觀念作為指導規(guī)范的構建與個人行動的選擇,它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著規(guī)范的合理性與人對規(guī)范的價值認同。但是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與整合,價值觀念結構的“刺激因子”在這過程中也無可規(guī)避地處于發(fā)展與嬗變之中,人們對“刺激因子”的改變會產生自發(fā)無序的反應,從而出現(xiàn)價值紊亂的狀態(tài),使主體人的價值觀念出現(xiàn)失范[6]。簡言之,運動員作為利益的主體,以自身的價值觀念為導向,當運動員的價值觀念與其行為規(guī)范出現(xiàn)混亂甚至沖突時,畸變的、不具道德的觀念應運而生,使其陷入了失范的漩渦。譬如,運動員受到一些不良教練的不擇手段求勝利的叮嚀,服用違禁藥品興奮劑,將自己的道德淪陷于困窘之中。除此之外,當一項競技體育中的勝利、名次被賦予了過多的重視時,社會大眾漸漸以名次或運動成就來評判運動員,進而導致運動員對運動道德、精神與價值觀念的忽視[7]。2015年11月的全國冰球聯(lián)賽中,承德山莊冰球隊在比分領先的情況下,齊齊哈爾隊的隊員用冰球桿末端猛擊承德山莊隊隊員的左腮,造成承德山莊隊隊員當場昏厥,鮮血噴射而出。由于運動員存在的這種“工具”的價值觀念使體育精神日益衰微,運動員無法跳出自我狹隘的觀念,逃離不了封閉的藩籬,進而運動員不能感知并將其內化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出現(xiàn)大量的道德行為失范。因此,當社會規(guī)范與個人價值觀發(fā)生沖突時,其所產生的行為發(fā)生了偏離,折射出了不良價值觀念對運動員的行為具有導向性和破壞性。
1.2運動員規(guī)范層面的失范 埃米爾·杜爾凱姆認為人類行為的天性就是逾越限制,企盼不可及的目標[5]。他還認為行為失范是指主體人的行為與規(guī)范不相適應,包括主體人對規(guī)范的回避、違背、沖擊以及破壞,從而探尋規(guī)范存在的空隙[4]。由于行動者與規(guī)范相背離,致使規(guī)范失范。而行為作為規(guī)范層面的表現(xiàn),是人的基本屬性和人類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類自覺的進行有目的地活動的基礎,同時在實踐活動中行為是人們獲得主體地位的重要標志。在競技體育活動中,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影響著運動員的主體行為的彰顯,正如馬克思所說“凡是有某種關系存在的地方,這種關系都是為我而存在的”[8]。競技體育中的比賽具有高度復雜的行事規(guī)則與方法流程。由于這些特性的存在,加上運動偏重勝利成功的要求,導致運動具有強烈的失范傾向。據(jù)騰訊體育2014年11月24日的報道,2014年5月孫楊在全國游泳冠軍賽中因檢查呈陽性,被處以禁賽3個月、取消1 500m冠軍和罰款5 000元的處罰。同年10月的仁川亞運會,中國鏈球運動員張文秀因為興奮劑檢測呈陽性,被剝奪了亞運會參賽資格,她獲得的該項目的亞運會金牌也被收回。除此之外,郜林的“飛鞋事件”、仁川亞運會林丹的嘲諷事件、王濛打架事件、孫楊無證駕駛違法事件、張繼科世界杯奪冠踢踹廣告牌等。運動員一系列的失范行為加速了競技體育中人的主體性行為的缺失,如果沒有及時的矯正,在一定條件下很容易發(fā)生“蝴蝶效應”,使其具備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偏離了對自身主體性中體育最為本質的需求。因此,運動員在實踐活動中主體性行為與規(guī)范偏離造成的失范對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體育作為社會形態(tài)的范疇,是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如社會學家杜爾凱姆所言,社會是一個“有機體”,社會結構的各個部分相互依賴,任何較嚴重的變化都會波及到社會整體[9]。競技領域中,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若不及時予以治理,無疑會把整個競技體育置于道德困境之中。分析運動員道德失范的成因,才能有針對性提出運動員道德失范行為的矯治路徑,進而促進競技體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2.1道德行為“外控”機制的欠缺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追求財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不僅促進了人們的競爭意識而且提高了社會的文明進步。但與此同時,人的欲望卻從道德約束中解放出來,無休止的追求個人利益成為了內在的驅動力,金錢和財富成為衡量個人的終極圭臬,以至于出現(xiàn)了人對道德與制度的藐視。然而這一切的產生也無可規(guī)避的是因為缺乏完善的“外控”機制。所謂“外控”機制是指以法治為基本特征,表現(xiàn)為各類制度的健全。道格拉斯認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guī)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guī)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10]。制度具有調節(jié)利益關系的功能,人的道德行為與制度具有相關性。但是當前在競技體育中,因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處罰機制,對運動員、教練員的約束力、監(jiān)管能力不足,導致運動員無視制度規(guī)章,鉆了法律的漏洞。因此在追求勝利觀念的驅動下,運動員在一種無制約的環(huán)境中游離,造成體育行為主體偏離公認的體育道德規(guī)范,并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勝利。據(jù)中國青年報2015年12月3日報道,2015年12月在CBA第12輪江蘇隊與天津隊的比賽中,天津隊球員為了獲取勝利,故意傷害江蘇隊球員,并對其進行非常規(guī)性的犯規(guī)動作,然而這一切的發(fā)生是因為聯(lián)賽相關規(guī)定的欠缺,沒有具體的條款可以參照執(zhí)行,致使運動員冒著風險進行這一有悖于體育道德規(guī)范的犯規(guī)動作。因此,道德行為外控機制的欠缺也是造成運動員道德失范行為產生的原因。
2.2學校道德教育與家庭道德教育缺乏聯(lián)動機制 運動員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道德教育主要是在學校與運動隊中進行。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習慣的影響,教師仍以知識的道德教育為本,忽視運動員的思維以及個人情感的引導,進而出現(xiàn)了教條化、模式化、灌輸知識的填鴨式課堂教育方式,教師重視“教”而缺乏對運動員的引導,使運動員接受成堆的理性道德知識,抑制了他們的思維發(fā)散,進而使運動員在心靈與個性的發(fā)展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桎梏。除此之外,大多數(shù)運動員一般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化訓練,家庭教育在此時發(fā)揮的作用較小,部分運動員的家長也疏于對運動員的道德教育。因此受到傳統(tǒng)教育方式與家庭教育缺失的影響下,部分運動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意識以及自我教育能力存在缺失,導致他們在學習道德知識時態(tài)度被動、動機功利、思維固化、選擇局限、知行不一。盡管運動員渴望接受道德教育,但是受到單一教育方式和內容的局限,家長對其約束力不足,運動員不能進行主動的學習,以至于他們無法主動獲取道德知識,致使道德認知不能轉變?yōu)閭€人的內在信念和判斷善惡、擇善而為的能力。因此,受到傳統(tǒng)道德教育方式與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影響,運動員道德行為從而出現(xiàn)失范。
2.3教練員唯競賽成績論取向明顯 教練作為運動訓練的組織和實施者,對運動隊競技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的作用。教練員不僅要負責運動員的訓練計劃的制定、實施、監(jiān)督和評價,管理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比賽,而且還要管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對于運動員來說,教練員不僅是教師、指導者,教練員更是家長,在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中,接觸最多的莫過于教練,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教練。但是由于教練員一般都是由退役運動員轉型成為教練員,專業(yè)上有豐富的教學技能,由于在當運動員時受文化教育以及培養(yǎng)體系不完善的影響,導致其理論基礎差,知識體系有所欠缺,缺乏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此外,教練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視技、戰(zhàn)術能力至上的傾向,片面地強調專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實踐的唯專業(yè)主義,凸顯出教練員專業(yè)技術本位和唯競賽成績論的取向。教練員在唯競賽成績論這一取向的影響下,金牌至上的觀念給教練員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每天周而復始的進行重復的大運動量的訓練工作,使教練員產生職業(yè)倦怠。除此之外,由于運動員的運動成績與教練員的職稱考核、獎金福利等利益掛鉤,從而迫使部分教練員只關注運動成績,而忽視運動員的全面發(fā)展,也給運動員帶來了偏重的利益至上的觀念。在教練員執(zhí)教的過程中,教練員的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運動員對道德以及倫理的認知,并對運動員的職業(yè)道德認知以及道德觀念的內化產生重要的影響。
2.4運動員道德信仰的弱化 信仰是一種堅韌不催的精神力量,是人們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正確選擇。信仰的核心是對理想事物以及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是對信仰對象的信服。雅斯貝爾斯認為:“信仰是個人自由的行動:我信仰什么,便恪守什么。我不僅單純地接受信仰,而且印證信仰,即向信仰獻祭自己的世俗性”,“信仰不是生活規(guī)劃,而是像人們說的那樣,是人們生活的源泉”[11]。所以信仰作為不竭動力的源泉,它使人們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以及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為實現(xiàn)目標而前進的動力。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政治民主化,打破了過去一元意識形態(tài)的灌輸,使價值趨于多元化。經濟市場化,不僅帶來了物質富裕,同時也使人的功利思想加重。隨著全球化和網(wǎng)絡化,西方文化長驅直入,挑戰(zhàn)著中華傳統(tǒng)道德。正是在這背景下,運動員的信仰受到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使道德信仰迷失于其中。道德信仰是指對善惡和道德律令道德理想的確認和篤行,它回答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值得過的美善生活,其目的在于善[12]。強烈的道德信仰會產生實現(xiàn)理想的一種善的“渴望”傾向,會對事物產生善的追求,才會有發(fā)自內心善的行為目的和善的行為方式。然而,由于運動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不斷滋生,失去了精神生活,對于物質具有強烈的追求,為了物欲而奴化,把物質作為一生的追求,為了物質利益而不擇手段,進而失范行為也不斷產生。
3.1實現(xiàn)“法”“道”共治,加大運動員獎懲力度競技體育由于其特殊的行業(yè)自治,具有賽事規(guī)則執(zhí)行與判罰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但是由于競技體育內部的法規(guī)體系沒有得以最終的建立與完善,競賽的組織機構缺乏穩(wěn)定性與長期性,體育執(zhí)法和執(zhí)法監(jiān)督工作缺乏保證,從而對道德的監(jiān)管力度不足。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說:“推進體育賽事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的作用,打破社會力量組織、舉辦體育賽事的制度壁壘。加強和規(guī)范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選拔選派與監(jiān)督管理工作,公開、透明地對各環(huán)節(jié)和結果進行公示、公布,接受社會監(jiān)督;加大懲罰力度,使違規(guī)違紀者付出更大代價的原則”[13]。因此,為了促進運動員道德行為規(guī)范,需要完善我國現(xiàn)有的《體育法》以及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首先加強體育立法的工作,對運動員各種違反道德失范的行為借助媒體等傳播手段進行及時的披露,使運動員引以為戒;其次,加強體育執(zhí)法工作,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公正執(zhí)法;對于不良的賽風賽紀,國家應加大執(zhí)紀執(zhí)法的力度,積極配合以及協(xié)調司法、公安部門,公開查處體育競賽領域的假球黑哨、錢權交易、操縱比賽等違法違紀的行為,形成威懾、凈化參賽環(huán)境。最后,加大對運動員道德失范行為的處罰,完善運動員獎懲機制,使其具有自省意識。通過推進體育法制與道德共治機制建設,加大獎懲力度,實現(xiàn)對體育制度機制的有效管理。
3.2構建學校與家庭的協(xié)同道德教育平臺 “道德存在于人的整體、整個生活之中,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道德的培養(yǎng)應當遵循一種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一種純學科的邏輯”[14]。運動員的道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與運動隊教育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還需要社會的配合支持,尤其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協(xié)同教育。家校協(xié)同教育是指學校教育系統(tǒng)和家庭教育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作用而產生的協(xié)同效應,包括家庭協(xié)同學校教育和學校協(xié)同家庭教育[15]。家庭與學校系統(tǒng)之間相互作用時,需要借助自媒體微博、微信、QQ等與通訊設備建構的信息平臺,開展道德教育的理論學習與道德踐行。首先,借助自媒體良好的交互性、良好的時效性、寬泛的傳播面和信息多元化的功能,為運動員、運動隊、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支持。使教師、教練與家長進行三方互動,使交流形式、交流內容多樣化,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運動員在學校以及運動隊里的學習、訓練情況,還能對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以及個性全面發(fā)展進行交流,從而尋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契合點,實現(xiàn)學校、家長、運動隊之間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溝通。此外,教師、教練員可以運用微博、微信等把德育內容及時告知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與運動隊的德育情況,極力配合學校、運動隊開展德育工作。其次,借助自媒體的優(yōu)勢,學校、運動隊通過文字、圖片、動畫、視頻以及網(wǎng)絡資源的鏈接和共享,將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以及評價等方面的信息發(fā)給運動員與家長,實現(xiàn)學校、家庭以及運動隊實現(xiàn)三位一體的協(xié)同教育模式,進而促進運動員、家長、學校和運動隊實現(xiàn)互教互學,形成德育共同體。
3.3加強和完善教練員崗位培訓考核,提高職業(yè)道德水平 運動員的成長和競技成績離不開教練員專業(yè)的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行以及辛勤的付出,因此教練員的道德素質、職業(yè)操守只有滿足正當性才使得其獲得的價值最大化。在《全國體育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年)》的文件中指出:“圍繞進一步增強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競技體育人才隊伍的文化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質,全面提升競技體育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yè)務能力”[16]。教練員作為教師、指導者、家長等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其自身的道德素質水平對運動員的道德認知以及道德踐行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應該改變當前部分教練員存在的追求專業(yè)技術本位和唯競賽成績論取向的價值觀念,加大對教練員崗前培訓和在崗的專業(yè)化職業(yè)道德培訓,不拘囿于當前政策法規(guī)的宣讀以及闡釋,而需要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案例進行深刻分析,讓教練員予以警戒,從而提高教練員自身的道德水平。其次,在教練員的考核評價標準中,應加入教練員道德水平的考核、評價,將教練員的道德倫理這一指標量化,將這一指標放到網(wǎng)站平臺供體育工作者、運動員、管理者對教練員進行考核,體現(xiàn)其公平性,從而提高教練員自省能力。最后借助當今的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及時向教練員發(fā)布以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的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內容,讓教練員及時了解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最新動態(tài),時刻提醒自己的行為以及道德價值取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水平,從而對運動員的道德教育具有時效性、先進性、導向性。
3.4養(yǎng)心立德,提高運動員道德自律能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在這場以市場為基點與導向的變革中,部分運動員以“金牌至上”、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思想觀念橫行,過度的物欲膨脹必然會降低道德需求,因此,養(yǎng)心立德是實現(xiàn)心物平衡的保障。《孟子·盡心下》中有“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别B(yǎng)心的方法莫過于減少欲望,一個人欲望少了,那么內心有迷失的部分也會減少。養(yǎng)心就是讓精神貫穿心靈深處,用理智抑制欲望,避免物欲遮蔽心靈。立德是讓運動員將道德認知形成道德內化,提高自身的道德能力。因此,提高運動員的道德自律,首先要加強運動員對道德認知的能力。道德認知是道德內化和道德踐行的先導,是道德自律的導向機制。通過借助學校和家庭的協(xié)同道德教育平臺,針對不同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分別運用自媒體對運動員進行引導,完善其道德認知。其次,培養(yǎng)運動員的自我教育能力,明確道德信仰。自我教育能力是指自主分析、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改正以及自我監(jiān)督的能力。運動員將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信念有機整合,形成道德信仰以便指引運動員的行動方向,通過道德信仰的掌舵、過濾、篩選,告知運動員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使運動員排除障礙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正確的行動。最后,完善運動員的道德評價機制,通過對指標的量化,促進運動員遵守道德規(guī)范,進而促進運動員形成養(yǎng)心立德、道德自律的擁有道德信仰的高素質人才。
運動員道德行為是體育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體育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我們要多維度地治理在競技領域中出現(xiàn)的運動員道德行為失范的問題,加強競技體育中的道德與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依法治體和以德治體相結合,加大運動員道德失范的處罰力度;加強和完善教練員崗位培訓考核,提高教練員的職業(yè)道德水平,注重運動員的養(yǎng)心立德,提高運動員的道德素質。從而正確引導和規(guī)范運動員的體育行為,力爭使競技體育領域道德環(huán)境有很大好轉,為建設體育強國、體育文明大國提供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持,促進競技體育朝著健康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
[1] Orrù.Anomie:history and meanings[M]. Allen&UnwinInc,1987:95.
[2] 埃米爾·涂爾干,著.自殺論[M].鐘旭輝,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12.
[3] 高兆明.簡論“道德失范”范疇[J].道德與文明,1999(6):8-10.
[4] 朱力.變遷之痛-轉型期的社會失范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10.
[5] 張軍.價值觀念失范辨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2(8):14-20.
[6] 曹景川.我國職業(yè)體育化進程中的道德環(huán)境建設[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26-30.
[7] 鞏軍偉.我國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失范與道德治理[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6):130-136.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8.
[9] 埃米爾.涂爾干著.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城市三聯(lián)書店,2013.
[10] 解彩霞.道德失范的社會生產——基于現(xiàn)代性視角的反思[J].科學·經濟·社會,2014(1):180-186.
[11] 卡·雅斯貝爾斯.哲學與信仰——雅斯貝爾斯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0.
[12] 道格拉斯·C·諾思,著.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陳郁,羅華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5.
[13] 2014國家體育局長劉鵬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講話[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 n1392/n4891927/n4891974/6049675.html,2014-12-30/2015-12-23.
[14] 魯潔.在學習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N].中國教育報,2002-09-10(3).
[15] 李運林.協(xié)同教育是未來教育的主流[J].電化教育研究,2007(9):5-7.
[16] 全國體育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年)印發(fā).[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 n33478/n33973/1820402.html,2011-03-11/2015-12-23.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to the Improper Moral Behavior of Athletes in China
ZOU Yue-hui, LIN Jin-yu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chool of Humanity and Law,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Panjin 124000,Liaoning 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Liaoning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many athletes succumb to the interests and honor, which leads to a large number of behaviors contrary to moral no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roper moral behaviors of the athletes at the spiritual and normative level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and interview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lack of ex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the weak links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and moral education at home, the focus of coaches on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s, the weakening morality of athlete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improper moral behavior of athlete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ombination of "law" and "moral behavior", and the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of athletes’ moral behaviors; construc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platform of school and famil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of coaches’ performance raises the professional moral level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ethics; promoting athletes’ self discipline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moral environment.
athlete; sports morality; improper moral behavior
G803
A
1004 - 7662(2016 )05- 0001- 06
2016-03-26
國家社科青年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2CTY005);中央高校基本業(yè)務重點項目(項目編號:DUT14RW23)。
鄒月輝,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