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兵
保護聽力有門道
文/武兵
根據(jù)統(tǒng)計,我國聽力障礙患者已達2780萬人,由于每年有約3萬耳聾新生兒出生,再加上老年性耳聾的不斷增加,目前全國聽力障礙病人應該不低于3000萬。更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耳鳴、耳聾等疾病在年輕人中已不鮮見,出現(xiàn)低齡化趨勢。
人體耳朵是一個極其脆弱的器官,極易受到損害,加強自我保健是十分必要。
1.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采取適當措施保護聽力,如避免長期待在喧囂場所等。例如在放爆竹時,因為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聾,而爆炸聲會造成爆震性耳聾。
2.要遠離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藥物,因為此類藥對聽力神經(jīng)有毒害作用。
3.避免打擊頭部,擊打頭部可并發(fā)聽力損害,而掌擊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
4.掌握正確的擤鼻方法:應左右鼻腔一個一個地擤,切勿將左右鼻孔同時捏閉擤鼻,因為鼻腔后部與中耳腔有咽鼓管相通,擤鼻不當可將鼻腔分泌物驅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5.患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者,不宜乘飛機旅行,否則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現(xiàn)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積液,甚至聽力下降。
6.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有助擴張微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供給,可以防止聽力減退。
7.科學采耳。耳垢,又稱耵聹,是耳道內的分泌物,內含油脂與防菌的酵素,能夠保護耳道的皮膚。一般正常狀況下,耳垢會隨著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排出外耳道,不必刻意去清理。當耳垢過多堵塞耳道影響聽力時,最好去醫(yī)院請耳科醫(yī)生幫助清理。若需自行清除耳垢,最好選用軟質棉棒、采耳勺,不要用手指甲、鐵鑰匙、牙簽等尖銳物去掏耳,以免損壞耳道傷了聽力。特別是小孩子,因其鼓膜都很薄,一不小心會造成鼓膜穿孔,從而影響聽力。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小習慣,這種看似講衛(wèi)生的行為,卻可能悄悄損害我們的聽力。耳垢可以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干裂,有抑菌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
耳垢會緩慢地自動排出,而去除這層耳朵“保護膜”的掏耳朵行為,很可能誘發(fā)多種疾病,如有人喜歡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用力不慎易導致外耳道損傷甚至出血,嚴重的還會刺傷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膿性中耳炎,還會導致聽力下降。如果傷及內耳,甚至可能引起神經(jīng)性耳聾。
8.游泳時切記要佩戴防水耳塞,以免耳朵進水,不能及時排出,導致中耳炎發(fā)生。當患中耳炎時,應杜絕用力擤鼻涕。
9.耳聾一旦出現(xiàn),就需要選購佩戴助聽器,或到??漆t(yī)院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來提高改善生活和工作質量。
10.當遇感冒時,咽鼓管會堵塞,形成負壓,造成耳悶感。有兩妙法可以使耳朵通暢。其一,用手掌按壓在耳朵上、一壓一松。其二,深吸一口氣,捏鼻子、閉緊嘴巴,鼓腮吹氣,聽到雙耳有“撲”的聲音。
11.治療突聾、耳鳴疾病的“黃金時間”是三個月內,否則治療效果不理想。
12.乘坐飛機時,不少人經(jīng)歷飛機起、降時,耳朵脹痛、發(fā)悶、鼓膜憋脹,甚至產(chǎn)生頭暈癥狀。這是在飛機上壓力變化引起的,當中耳負壓加大,就會痛疼加劇。此時,乘客可以通過打呵欠、嚼口香糖或開嘴做吞咽動作,改善緩解耳朵不適的癥狀。
13.喜歡戴耳機聽音樂的人們應該掌握“60-60-60”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xù)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內耳有2萬個纖弱的感覺神經(jīng)細胞,非常脆弱,經(jīng)不起噪聲長時間“折騰”。在上下班路上,經(jīng)常能看到戴耳機聽音樂看視頻的人。由于在地鐵、公車上環(huán)境嘈雜,為了聽清楚耳機里的聲音,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音量調大,殊不知這正是造成聽力慢慢下降的一個原因——近距離高分貝的噪聲會造成人內耳的毛細胞損壞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噪聲性耳聾,這樣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
去酒吧聽歌、去KTV唱歌是現(xiàn)代人休閑的一種娛樂方式。這些娛樂場所的噪聲也在悄然損傷著聽力,容易引發(fā)突發(fā)性耳聾。其損傷可在瞬間、幾小時或幾天內發(fā)生,同時會伴有耳鳴、眩暈、耳悶或耳堵塞感。
14.當人情緒激動、急躁、憤怒時,人體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產(chǎn)生痙攣,血流緩慢,同時造成內耳供氧不足,極易導致突發(fā)性耳聾。
15.中醫(yī)認為講,腎主耳,開竅于耳,耳竅為清空之竅,需靠氣血濡養(yǎng),以發(fā)揮其正常功效。若用腦過度,思考過常,即會出現(xiàn)耳鳴疾病。
16.耳鳴、突發(fā)性耳聾在都市40歲以下人群中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增高,年輕上班族、大學生甚至高中生都會出現(xiàn)在耳科診室里。臨床發(fā)現(xiàn),一般年輕的耳鳴耳聾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過度疲勞期。比如患者反映耳聾前曾連續(xù)加班,睡眠少,感覺十分勞累;學生患者則多表示在考試前有持續(xù)熬夜的經(jīng)歷。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