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 暉
?
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 呂 暉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學生心理素質也被囊括在內。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不僅要求學生文化素質的優(yōu)秀,對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學生課業(yè)壓力的增多,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狀況出現(xiàn)負性發(fā)展。而改變這一不利現(xiàn)狀的方式是體育鍛煉,在增強學生體魄的同時也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以中學生的體育鍛煉為例,探究其開展的方式及對提高心理素質的影響。
關鍵詞:體育鍛煉;中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心理方面不存在明顯、隱形的疾病及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中學階段是人生階段心理波動最大的時期,同時也是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外,中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因此在該階段對于中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尤為重要[1]。體育鍛煉是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人際交往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能力,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人才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在應試教育為大背景的環(huán)境之下,中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因此大多數(shù)老師、家長及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并不重視,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跟不上學習的強度。中學生缺乏體育鍛煉,通常會出現(xiàn)睡眠質量差、飲食不規(guī)律、體重不達標等不良現(xiàn)象,而上述現(xiàn)象又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造成學生心理出現(xiàn)不良的負面情緒。此外,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的體育教學項目較為單一,體育器材也較為短缺、簡陋,也無法滿足學生鍛煉的要求,減少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隨著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國家之間的競爭已不再局限于經濟、軍事實力的競爭,而是轉向國民身體、心理素質方面等軟實力的競爭。中學生是國家、民族發(fā)展的希望,因此提高中學生身體、心理的素質對于學生個人及國家的發(fā)展而言尤為迫切[2]。
1、轉變觀念,結合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體育鍛煉
思想是進行各項行動的指南。老師、家長、學生要轉變學業(yè)為主的觀念,鼓勵學生適當參加體育項目,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在內容上對學生的心理進行適當?shù)囊龑В谌胄睦斫】到逃膬热?。如在跑步、跳高等單人項目中,在指導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要告誡學生輸贏都是對過去訓練結果的檢驗,而不是對未來的判定,勝不驕敗不餒等;在接力賽、拔河等團體項目中,告誡學生團結隊友,互助前行,同時也要尊重競爭對手,弘揚公平、公正的競技精神等。
2、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增加體育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鍛煉活動
對于場地、器材及項目等基礎設施要給予適當?shù)脑黾?。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德智體美各方面同步發(fā)展。此外,中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fā)展也是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在重視學業(y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體育教學。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應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對場地給予適當?shù)臄U展,對器材及項目給予適當?shù)脑黾?。如露天場所較小,可適當增加室內體育教學課程;還可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及學校的條件適當增加輪滑、騎行等趣味性、活動性較強的體育項目,豐富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
3、課內課外相結合,積極開展體育鍛煉
鍛煉是終身性的,終身鍛煉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大多數(shù)學校的學生在一周之內的課堂鍛煉時間通常不足1小時,對于保持學生身心的健康而言1周1小時的運動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鼓勵學生課內外進行體育鍛煉,積極響應“每天鍛煉1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全民健身的口號。在保證學生課業(yè)完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如在家練習太極拳,在小區(qū)內、廣場跑步等,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鍛煉。在課間,學校應加強學生課間操的檢查,查看學生的動作是否到位及到場率等。此外,學校應積極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如籃球賽、排球賽、校運動會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幫助學生學習運動精神,促進身體與心理的共同發(fā)展。
1、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自我認識能力
中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世界、自身的認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體育鍛煉能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優(yōu)缺點,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如在各項體育體育鍛煉中,有考驗學生的爆發(fā)力、耐力、肺活量等各方面的身體素質,對于中學生而言有利于找到自身的優(yōu)缺點,充分認識自己。此外,根據(jù)參加體育鍛煉的具體情況,學生能從中了解自身的興趣與愛好,有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是必不可免的。在多人參與的體育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從他人身上得到啟發(fā),對自身進行自我批評,從而正確認識自我。
2、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在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人際關系的煩惱較為常見,通常在與父母、同學及老師之間的關系較為常見。此外,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的溺愛、孤立成長等原因,大多數(shù)的中學生都存在交際方面的誤區(qū),不會與父母、同學進行有效的溝通,溝通能力相對較差。由于長時間的孤立成長與父母的溺愛,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也相對較差。體育鍛煉存在競爭的同時也有同伴之間的團結合作,如籃球賽、拔河等,學生在與對手公平競爭、與隊友團結合作的過程中有利于打破學生的孤立成長的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通過人與人的競爭與合作,對各種體育環(huán)境及規(guī)定進行適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與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3、消除不良情緒,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中學階段的學生是人生階段的叛逆時期。叛逆期的學生通常伴隨著孤僻、自負、暴躁等不良的心理情緒,但是大多數(shù)中學生通常缺乏有效的排解方式,導致負面心理不斷滋長甚至走上歪路。據(jù)相關的研究顯示,體育鍛煉能有效預防焦慮癥、抑郁癥及神經衰弱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由于人體系統(tǒng)功能出現(xiàn)暫時性的失調造成的,定期的有氧鍛煉能有效減少緊張感,消耗體能的同時也能降低激烈情緒給人體帶來的不受控制[3]。體育鍛煉是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方式,也是最適合中學生排解自身負面情緒的方式。在參加各項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生能放松各種緊張感,忘卻自身的煩惱,有利于消除各種叛逆期、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促進中學生身心的共同發(fā)展。
4、在體育鍛煉中培養(yǎng)高尚的品質,健全人格
體育競技在進行的過程中散發(fā)著體育的魅力,如公平、公正、團結、友愛等高尚的品質。中學生是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參與體育鍛煉有利于學生學會尊重對手,公平競爭,培養(yǎng)正直的品質;遵守體育競技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遵守道德準則的能力;團體賽中與隊友的共同進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4]。此外,體育競技有輸有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輸贏觀念,擁有勝不驕敗不餒、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通過各種類型的體育競技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體育精神,健全人格,促進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隨著全民健身口號的提出,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也日益高漲。生命不息,運動也應不止。體育鍛煉伴隨著人生的各個階段,心理健康也得益于積極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在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能促進其心理素質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高交往能力,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緒,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高尚品質。因此,老師、學生及家長應該重視體育鍛煉,將終身鍛煉當做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在保證學業(yè)的同時積極開展各項體育活動,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紅.體育教學中如何實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書育人,2014(17):20-21.
[2] 何付曉.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科技資訊,2014(22):250.
[3] 王海波.體育鍛煉對高中生心理健康促進作用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6):111-113.
[4] 尚書.論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理論觀察,2014(10):176-177.
(新疆烏魯木齊市五十八中學)
中圖分類號:G804.8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