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笛+趙純
曾經,德國是伊朗球員最熱衷的去處,“波斯鐵騎”靠著“洋務運動”橫掃亞洲。在前不久的一系列世預賽中,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如今的伊朗隊中已難覓“日耳曼制造”,取而代之的是效力于歐洲二流聯(lián)賽的大量伊朗國腳。從“獨門生意”到兼容并包,伊朗的多元化海外兵團初見規(guī)模。
曾經的天堂
對于中國球迷而言,1997年的世預賽無疑是令人痛徹心扉的回憶,尤其是兩戰(zhàn)伊朗凈吞八蛋,迄今仍是中國足球不愿再提的往事。國人當年并沒有把伊朗隊視作最大的對手,卻栽了最大的跟頭,反差實在太過鮮明。殊不知,在那個中國足球期盼留洋的時代里,“波斯鐵騎”中就已充斥著德甲球員的身影了。
由于飽受兩伊戰(zhàn)爭摧殘且政策較為封閉,大多數(shù)伊朗足壇的曠世奇才們只能到臨近的阿聯(lián)酋、卡塔爾或是科威特等西亞國家踢球,直到一個人的出現(xiàn)才改變了這種狀況。阿里·代伊無疑是伊朗球員留洋的先驅,在1994年亞運會男足最有價值球員以及1996年亞洲杯最佳射手的光環(huán)籠罩下,代伊收到了比勒費爾德的邀請。在1997-1998賽季,他與同胞巴蓋里并肩作戰(zhàn),貢獻了7個德甲入球,雖然沒能挽救球隊降級的命運,卻使自己登上了德甲巨無霸拜仁慕尼黑,成為了第一個能在歐洲傳統(tǒng)豪門獲得一席之地的西亞球員;在1998年9月30日歐洲冠軍聯(lián)賽小組賽與曼聯(lián)的對抗中,代伊替補出場,成為首位出戰(zhàn)歐洲冠軍杯的亞洲球員,這些無疑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與此同時,代伊的國家隊隊友阿齊茲也前往科隆踢球,伊朗的“德國幫”就此成型。不過在當時,不僅教練不重視伊朗球員,隊友也對來自亞洲的球員抱有成見,認為他們的到來完全是由于俱樂部開發(fā)亞洲市場所需,所以許多人把他們當做俱樂部放在櫥窗中的一個擺設,幸好代伊、阿齊茲和巴蓋里這三個火槍手在德國打出了一片天。了解到伊朗人的能力后,德國俱樂部迫不及待張開雙臂熱烈歡迎“波斯人”的到來,而“先遣團”經歷了德國足球的洗禮后,能力迅速提升,他們帶領球隊在附加賽中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澳大利亞人,成為法蘭西之夏一抹別樣的色彩。
1997年世預賽一戰(zhàn)成名的馬達維基亞又在隨后的法國世界杯上,用一記精彩的千里走單騎擊敗了美國人,也獲得了德甲老牌球隊波鴻的召喚,而后更進一步成為“北大王”漢堡的一員,他在2002-2003賽季榮膺德甲聯(lián)賽助攻王,并成為了漢堡年度最佳,職業(yè)生涯中有12年在德甲度過。在拜仁慕尼黑奪得隊史第19個聯(lián)賽冠軍后的第二天,球隊就忙不迭地簽下了亞洲足球先生卡里米,這名攻擊型中場在德甲班霸遇到了國家隊隊友哈什米安。一個賽季前,哈什米安在德甲打入16個球,幫助弱旅波鴻成為黑馬,不過他在拜仁的日子并不好過,代伊當年只在拜仁效力一年就轉投了柏林赫塔,而哈什米安則在一季之后加盟了恩師諾伊呂勒執(zhí)教的漢諾威96。與幾位前輩一樣,2006年世界杯,這三名德甲球星成為了伊朗隊的核心力量,與他們一同出現(xiàn)在德國的還有曾在波鴻效力的納維達基亞,以及凱澤斯勞滕10號贊迪,輔以出自意甲的鐵衛(wèi)雷扎伊,構成了伊朗隊的核心陣容,這毫無疑問是當時亞洲最豪華的。又一個八年過去,當伊朗人出現(xiàn)在巴西世界杯的時候,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曾經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德甲勢力卻不見了蹤影。
多元化道路
或許是因為伊朗人與德國人同屬高加索人種和印歐語系,或許是因為伊朗大量移民都在德國生活,或許是德國俱樂部在引進球員時更看重物美價廉的性價比,總之,伊朗球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了德國中下游球隊的“標配”,就連伊朗現(xiàn)任隊長泰穆里安的那個實力尚且不夠入選國家隊的同胞大哥也曾借日耳曼風潮在美因茨鍍了金。不過,德國一家獨大的狀況在2014年世界杯被顛覆了,在伊朗隊主帥凱羅斯的23人大名單中,來自德甲的球員只有不倫瑞克門將達瓦里一人,而且他卻是和贊迪一樣有著伊朗血統(tǒng)卻出生于德國的球員,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留洋”,他在2013年才受凱羅斯邀請加入伊朗隊。那支球隊中唯一具有德國背景的只剩下徳賈加一人,這位出生于伊朗首都德黑蘭,從小被父母帶去德國生活,并從柏林赫塔青訓營出道的球星于2010年選擇“回歸”祖國,在此之前,他曾是德國各級青年隊的主力球員。不過,早在2012年,徳賈加就離開了沃爾夫斯堡加盟了英格蘭的富勒姆。德國勢力不見蹤影,伊朗陣中的英格蘭勢力一度占據(jù)主導,除了徳賈加外,古錢內賈德當時正在查爾頓踢球,而泰穆里安的職業(yè)生涯也長期混跡英超和英冠,博爾頓、巴恩斯利等球隊都留下過他的足跡。同時,伊朗人也開始向西班牙靠攏,舒賈埃就來自拉斯帕爾馬斯,而他的老隊友內科南此前曾在奧薩蘇納效力過五個賽季,他也是第一個在西甲踢球的伊朗人。此外,前鋒賈漢巴赫什來自荷蘭的奈梅亨,三號門將哈吉吉則在葡萄牙科維哈競技踢球。
世界杯后,“多國軍團”的局面進一步擴大,德國影響逐漸煙消云散?!盁o心進取”的徳賈加離開歐洲,與卡塔爾球隊簽約,這樣看起來倒更像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伊朗人了;而始終不會說波斯語的達瓦里與隊友存在交流困難,在主力位置競爭中也始終被老將阿赫馬蒂摁在替補席上,因此不久就宣布退出國家隊。哈伊薩菲本有希望“繼承”這一傳統(tǒng),他在德乙FSV法蘭克福的一個賽季本已站穩(wěn)了腳跟,成為球隊進攻中的重要一環(huán),怎奈FSV法蘭克福當季降入地區(qū)聯(lián)賽,哈伊薩菲只得回國加盟了塞帕漢。由于在俱樂部的變動,哈吉薩菲在國家隊中的位置也由邊鋒“淪為”左后衛(wèi),作用日趨下降。德國足球在伊朗的失勢并非無端,近年來,伊朗新生代成長緩慢,無緣2010年南非世界杯就是最好的寫照,而且隨著日韓球員的大量涌入,德國俱樂部嘗到了伊朗球員身上所沒有的甜頭。論場上作用,具滋哲、長谷部誠和武藤嘉紀等人都是俱樂部的重要一員甚至核心球員,論商業(yè)價值,日韓企業(yè)瘋狂涌向德甲俱樂部要求贊助的“事跡”已無需贅言,即便是在轉會方面,日韓球員也頻繁刷新紀錄,孫興民、岡崎慎司和清武弘嗣等人在離開的時候,無一例外地為原東家留下了不菲的轉會費,德國俱樂部就此將關注重點轉向東亞,伊朗球員的優(yōu)勢被取代。而隨著古錢內賈德重返海倫芬效力,英格蘭足球的痕跡也在逐漸消退。相應的是,伊朗人開始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他們將落腳點選在歐洲二級聯(lián)賽,顯得更為“務實和低調”。比如被阿里·代伊一手帶出來的安薩里法德就選擇拒絕多特蒙德的邀約,跟隨內科南的腳步,加盟了奧薩蘇納。不過,安薩里法德在西班牙的日子并不愉快,隨后他又前往希臘,成為帕尼奧尼奧斯的一員,在這里,他還遇到了另一位“旅西”前輩舒賈埃。而以大力手拋球而聞名于世的門將哈吉吉則聽從了凱羅斯的建議,繼續(xù)留在葡萄牙,并加入了C羅的 “家鄉(xiāng)球隊”馬里迪莫,同樣獲得了更好的發(fā)展。而今,在荷蘭和希臘之外,伊朗人更喜歡前往俄羅斯踢球,這當然有賴于兩個國家在政治方面“抱團取暖”所營造出來的良好氛圍,但不可否認的是,伊朗球員在俄超踢球所得到的收獲甚至高于前往歐洲其他聯(lián)賽。
旅歐新模式
執(zhí)掌伊朗隊六年間,凱羅斯除了將成熟的歐洲足球技戰(zhàn)術思路融入球隊外,還為這個國家挖掘出新的一批具有可塑性的年輕人。前不久在沈陽與國足進行的那場世預賽中,伊朗的大名單里共有8名球員效力于歐洲聯(lián)賽,不過伊朗隊“海歸”的強大之處并不在于量,而是質,與7名在歐洲踢球卻深陷主力資格競爭的韓國海外球員不同,伊朗隊這8名旅歐球員個個都是俱樂部的主力,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阿茲蒙。這位有著“伊朗梅西”之稱的“95后”小將出生于一個排球世家,15歲起才開始專注于足球訓練,他在國內最好的俱樂部塞帕漢的青訓體系下長成,卻沒有為塞帕漢打過一場正式比賽。當阿茲蒙年滿18歲能夠轉會至外國聯(lián)賽時,球隊就把他送至俄超的喀山紅寶石。2013年,阿茲蒙為喀山出場27次打進5球,天賦盡顯。上賽季阿茲蒙被租借到了羅斯托夫,結果在24場聯(lián)賽中送出9球3助攻的數(shù)據(jù),成功吸引了包括阿森納、埃弗頓、斯托克城等英超球隊的關注。羅斯托夫也差點上演俄超版“萊斯特奇跡”,并最終獲得聯(lián)賽亞軍。由于阿茲蒙的租借合同中含有買斷條款,因此,羅斯托夫方面希望在今夏將其買斷轉正,而此舉卻被喀山紅寶石告上了國際足聯(lián)。最終,羅斯托夫勝訴,留住了這位潛力無窮的新星。而事實也證明,羅斯托夫的不遺余力是多么明智。在本賽季歐冠附加賽第3輪次回合面對比利時豪門安德萊赫特時,阿茲蒙打入關鍵進球,幫助球隊客場涉險過關。隨后對陣阿賈克斯時,他又在主場攻入1球,最終球隊以4∶1大勝,歷史性地闖入歐冠決賽圈。阿茲蒙的國家隊與俱樂部雙料隊友埃扎托拉西的留洋經歷也很曲折。這位伊朗國家隊歷史上最年輕的進球者之前是馬競B隊的一員,很顯然他在床單軍團不可能獲得更多的機會。與此同時,羅斯托夫希望為阿茲蒙找個伴,就此與埃扎托拉西取得了聯(lián)系。為此,這位天才后腰拒絕了赫塔費的邀請。埃扎托拉西也沒讓球隊失望,在對陣安德萊赫特的首回合歐冠附加賽中,正是他的扳平進球為球隊贏得了次回合的機會。本次世預賽中,凱羅斯還提拔了效力于俄超格羅茲尼捷列克的邊后衛(wèi)米拉德·穆哈馬迪,而已經成為球隊主力門將的哈吉吉當初的出國第一站也選擇了俄超喀山紅寶石。在眾多俄超新星的助陣下,一支全新的伊朗隊重回亞洲頂級行列。
“我們知道亞洲有一些球隊的隊員分布在歐洲頂級聯(lián)賽中,比如英超、德甲,可我清楚,他們是很難在那樣級別的聯(lián)賽中覓得出場機會的。而伊朗海外球員分布在希臘、俄羅斯、荷蘭,這些國家的聯(lián)賽可能和西甲或者英超有差距,可我的隊員在那里能夠踢上球,甚至擔當絕對主力,這對伊朗國家隊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福音?!眲P羅斯對于伊朗球員如今的留洋選擇頗為贊成,事實也證明了其正確性,而更多地伊朗球員正走在這條道路之上。國家隊主力右后衛(wèi)雷扎伊安上賽季在土超里澤體育效力,曾與他同在土耳其踢球的還有中鋒沙赫巴扎代,在幫助塞帕漢奪冠后,他加盟了土超新軍阿拉尼亞體育,目前已成為球隊的主要替補;門將馬卡尼則遠赴挪威,在挪甲姆延達倫占據(jù)著先發(fā)的位置;與前亞洲足球先生同名的22歲小將阿里·卡里米由于在塞帕漢先后得到了老克拉尼察和斯蒂馬奇兩位克羅地亞主帥的認可,于今年8月轉會至克羅地亞頭號豪門薩格勒布迪納莫,被譽為伊朗的莫德里奇。放眼今天的五大聯(lián)賽,已經很難尋覓伊朗人的身影,但這并不意味著“波斯鐵騎”的衰退,恰恰相反,他們正用一種更實用有效的方式提升著自己的足球實力,或許這樣的思路也能對中國球員未來的出國發(fā)展有所借鑒。
引言摘
了解到伊朗人的能力后,德國俱樂部迫不及待張開雙臂熱烈歡迎“波斯人”的到來,而“先遣團”經歷了德國足球的洗禮后,能力迅速提升,他們帶領球隊在附加賽中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澳大利亞人,成為法蘭西之夏一抹別樣的色彩。
伊朗的大名單里共有8名球員效力于歐洲聯(lián)賽,不過伊朗隊“海歸”的強大之處并不在于量,而是質,與7名在歐洲踢球卻深陷主力資格競爭的韓國海外球員不同,伊朗隊這8名旅歐球員個個都是俱樂部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