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遜
嘴角上揚
李遜
1982年開始發(fā)表小說,詩歌,散文,其主要中短篇小說見諸于《上海文學(xué)》《北京文學(xué)》《青年文學(xué)》等雜志,出版過小說集《坐在門檻上的巫女》《在黑暗中狂奔》、最新音樂隨筆《戴著口罩聽巴赫》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
有一個整容狂對大眾說,她并非是在微笑,只是做了一個嘴角上揚。這話聽起來特別像雞湯,它可以提煉成以下金句:“我們無法做到時刻微笑,略微上揚嘴角也可使人生變得美好?!?/p>
可見最牛的整容不是改變顏值,而是將雞湯一道整在臉上。當(dāng)然也有人擔(dān)心,萬一我們想哭的時候,這副雞湯臉卻不配合,或者只能笑著哭,會不會也是相當(dāng)悲催的一件事?這道題并不難解,一個人立志要微笑終生,她是有信心做到?jīng)Q不悲傷的,這其實也是一種勵志,尤其適用于亢奮型的各種成功女性。你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女性如果始終嘴角上揚,她的表情中已詭異地夾帶了幾分輕蔑和嘲弄。男人在這樣的嘴角面前容易有勃起障礙,他們寧可看到你苦兮兮笑得像哭一樣難看,那個嫁給香港富商的跳水女皇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我曾經(jīng)不理解她何以長久地處于公眾關(guān)注的焦點,后來推測這可能與她的招牌笑容有關(guān),用粗魯?shù)哪行哉Z言來解讀,那種笑看上去很欠操。這種逆向的審美輕松地?fù)魯×俗旖巧蠐P型。
所有的微笑大約都是蒙娜麗莎的陪襯,不過這位著名的微笑婆在我看來丑得相當(dāng)出奇,村姑氣質(zhì),面部浮腫,沒有眉毛,乳溝也不明顯,但我隱約覺得她一笑之后運氣應(yīng)該不會太壞。事實上在蒙娜麗莎所處的時代,宗教對笑的譴責(zé)仍然是普遍的,禁笑的理由相當(dāng)有趣,因為《圣經(jīng)》中提到的耶穌就從來不笑,一些神職人員甚至認(rèn)為笑本身有魔鬼的陰影。有一本法國人寫的《信任社會》里提到這種戒忌,好像在星期五那天對笑的管制格外嚴(yán)格。正因為如此,蒙娜麗莎的嘴角上揚就有了世俗之惡,這惡的背后是誘惑,它瓦解了人們的宗教恐懼,被后人冠以了人道的意義。
有一年舉行大型綜合運動會,組委會官員的審美驚人地一致,他們挑選了數(shù)百名水蛇腰沒屁股的高挑女性來舉牌,她們也無一例外地被訓(xùn)練成嘴角上揚型,如果情緒再飽滿一些,則需要露出八顆牙齒。這是一項技術(shù)活,要有專人進行指導(dǎo),課時通常要好幾周,才能使八顆牙儀表一樣精準(zhǔn)地展示出來。那些姑娘清一色的小臉兒,這也是時下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只是這么多牙齒全走出來有一種無處安放的局促,感覺需要很強大的內(nèi)力才能將它收住,否則很容易自亂陣腳。可惜姑娘們都不具備這樣的功力,只好讓那些牙先胡亂地晾在臉上。這樣的笑,看上去有母系氏族的味道。
也許有一天這種禮儀小姐的微笑會成為整容新項目,姑娘們不再要求嘴角上揚,她們對醫(yī)生說:我想時刻露著八顆牙齒,看看運氣會不會更好。
佛祖拈花,迦葉一笑。仔細(xì)想想這典故,里面有說不出的賊性。我要是佛祖,就把手里的金蓮花交給不會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