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愚謙
巴黎各處鮮有德文
◎關愚謙
到巴黎去游覽的屬德國人最多,到處都能聽到德國話,可是我去了幾個博物館,各種文字的說明書雖然不少,就是找不到德文的。晚間坐游艇時,解說詞也用的是法、英、意、俄文,也沒有德文。妻子珮春說,也許法國人不喜歡德國人吧!
說也奇怪,我一見到俄國人,心里就癢癢的,非想找個人說上兩句話才過癮。于是向四周打量,發(fā)現(xiàn)有一對年過五十的俄國夫婦正在用俄文贊嘆剛剛經(jīng)過的壯麗的埃菲爾鐵塔,我于是湊上去用俄文對他們說:“埃菲爾鐵塔過去沒有現(xiàn)在這樣美麗的燈光,這是在1989年慶祝該塔建立一百年時才新加上去的。”
他們聽到我用俄文和他們攀談,非常高興。經(jīng)過一陣寒暄以后,我弄清楚了,目前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一些大城市都有一些私人旅行社,專門組織俄國人到巴黎來,手續(xù)也很簡單,旅行社可辦理集體旅游簽證,至于每人的旅游價格,他們告訴了我一個天文數(shù)字,雖然我換算不過來,但知道要上千美元。他們對巴黎的歷史知道得非常清楚,和我談得頭頭是道,并說巴黎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有魅力得多,這一輩子能來看一次,也就沒白活了。
事實上,我每來一次巴黎就有一次新收獲。這一次在巴黎,我們又參觀了展出幾世紀以來印象派藝術的奧賽美術館(Musee d'Orsay),它是由過去一個火車站改裝而成的,我這次特別留心該館內(nèi)的總體設計。不要說那些幾世紀來的名人油畫和雕塑的藝術價值,單單是那些用石砌成的墻壁,還有墻壁的色彩和藝術品的基調(diào)、藝術品的陳列和布局,都令人嘆為觀止。
例如,在美術館底層左右兩廳各有一座至少有五米高的古老石墻,石墻前壁展出作品,壁后則是環(huán)形樓梯,樓梯上端是漂亮的古典圖案。設計師為了讓人們注意到頂端的圖案,竟然大膽地把石墻上部砌出一個菱形的窟窿,圖案就從窟窿中隱隱約約地現(xiàn)出來,真是妙不可言。一個沒有廣闊胸懷、高度藝術修養(yǎng)的設計師是拿不出這種大手筆的。
在巴黎,最使我看不慣的是那些坐地鐵不買票的乘客,他們明目張膽地在眾目睽睽之下翻欄而過,只要不被查票員抓住,是不會害臊的,周圍的人也都熟視無睹。這也應該算是巴黎的一景吧。
(摘自《歐風歐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