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山
?
“貳臣”之哀
——吳偉業(yè)應薦赴京期間詩作研究
李名山
吳偉業(yè)遭逢明清易代的大變,又被新朝逼迫不得不出仕效命,從此成為“貳臣”。他的詩作也與時代和自己的遭遇緊密相連。他一生之轉(zhuǎn)折一是明清易代成為前朝遺民,二是應召仕清成為“貳臣”。吳偉業(yè)應召至赴京仕清這段時間是他人生第二次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時期,同時這也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題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旨在通過對這一時間段內(nèi)其詩作的研究,使人們對吳偉業(yè)仕清前后的思想、心境及詩歌創(chuàng)作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
《清史列傳·貳臣傳》中載:“本朝順治九年,兩江總督馬國柱遵旨舉地方品行著聞及才學優(yōu)長者,疏薦偉業(yè)來京。”[1]1410吳梅村年譜記載:“(順治十年)春集虎丘,四月到南京,三月以前孫承澤薦,九月以后發(fā)程入都,仲冬修圣恩寺藏經(jīng)閣?!保?]56由此可以看出吳偉業(yè)順治九年受兩江總督馬國柱舉薦入京為官,但吳偉業(yè)并未赴任,而根據(jù)吳偉業(yè)的《上馬制府書》也可看出吳偉業(yè)對馬國柱的舉薦是百般推辭的。甚至吳偉業(yè)還于順治十年四月親到南京,拜謁馬國柱,希望能夠免予舉薦,但由于孫承澤的再次舉薦使吳偉業(yè)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于同年九月應召入京。本文研究的對象也正是順治十年四月至順治十一年初吳偉業(yè)到達北京的這一時間段內(nèi)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
據(jù)《吳梅村全集》附錄二之《梅村先生年譜卷四》“(順治)十年癸巳,四十五歲條載:“(此時詩作)有《投贈督府馬公二首》、《自嘆》、《江樓別孚令弟》、《登上方橋有感》、《鐘山》、《臺城》、《國學》、《觀象臺》、《雞鳴寺》、《功臣廟》、《玄武湖》、《秣陵口號》、《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淮陰有感二首》、《將至京師寄當事諸老》、《高郵道中》、《遇雪即事言懷》、《臨清大雪》、《阻雪》等詩。”[1]1464
(一)感慨興亡及對故國之思
江山易主,異族入主中原,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吳偉業(yè)都感同身受,作為前朝遺民自然而然會生發(fā)出對朝代興亡的感慨和對舊國故君的懷念,這也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nèi)容。吳偉業(yè)仕清前的作品如《永和宮詞》、《琵琶行》、《蕭史青門曲》等詩篇就是對這種滄桑變遷、朝代興亡之感的吟唱。而順治十年四月吳偉業(yè)到南京后憑吊舊跡所作的《遇南廂園叟感賦八十韻》、《鐘山》、《臺城》、《國學》等詩作更是將詩人的故國之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據(jù)《吳梅村全集》附錄二之《梅村先生年譜卷二》“(崇禎)十二年己卯,三十一歲”條載:“升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保?]1441可知吳偉業(yè)在明亡之前有過一段在南京為官的經(jīng)歷。這在《投贈督府馬公二首》其二中“十年重到石城頭”[1]176及《雞鳴寺》中“扶杖重游涕淚流”[1]179詩句中也可得到印證。試想詩人因為地方官的舉薦不得不來到南京拜謁兩江總督馬國柱,請求免予舉薦。這種無奈是因為亡國才造成的,正是因為亡國詩人才成了遺民。詩人重游南京,目睹各處舊跡破敗不堪,往日繁華與眼前的凄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自然帶給他無限蒼涼的興亡之感。如《鐘山》中“楊柳重栽馳道改,櫻桃莫薦寢園荒”[1]177和《秣陵口號》中“易餅市旁王殿瓦,換魚江上孝陵柴。無端射取原頭鹿,收得長生苑內(nèi)牌”[1]1149等都是借描寫朱元璋陵寢之衰敗來感慨世事多變,同時表達了詩人對明王朝滅亡的惆悵之情。再如《國學》中“白頭博士重來到,極目蕭條淚滿襟”[1]178更是直接表現(xiàn)了作者對舊跡破敗,故國不在的深深哀嘆。
南京城是明王朝的龍興之地,元末明太祖朱元璋也借助南京城地利屢挫群雄,最終北上伐元,一匡天下。明朝初年的都城也設(shè)在南京,可以說南京城見證了明王朝的興盛。但此時詩人來到南京城,故都仍在但江山早已易主,當此之時興廢之感更是會噴涌而出。這也許是為什么詩人在南京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都蘊含著濃濃的興廢之感和對故國思念的原因之一。
(二)慨嘆身世之哀及對痛失名節(jié)的悲吟
明朝滅亡,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異族入主中原對明朝舊官吏和士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沖擊。吳偉業(yè)選擇了做明朝的遺民。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是崇尚忠君愛國的,并且一臣不事二主的觀念已根深蒂固。況且吳偉業(yè)也一直覺得崇禎帝對自己有知遇的大恩,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出仕清廷?!秴敲反逑壬袪睢分杏涊d:“時有政辛未座主宜興相者,借先生為射的,莊烈帝御批其卷,有‘正大博雅,足式詭靡’之語,言者乃止。授翰林院編修,先生尚未授室,給假歸娶,當世榮之?!保?]1404由此可見崇禎帝確實對吳偉業(yè)恩寵有加。而吳偉業(yè)聽聞崇禎帝自縊身亡后也是“號慟欲自縊,為家人所覺,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兒死,其如老人何!’”[1]1404吳偉業(yè)對崇禎帝的感激之心也可見一斑。吳偉業(yè)雖然最終未能“一死報君王”,但他想要做明朝遺民,決意不出仕清廷的心意還是在其詩歌作品中有所表露的。在《遇舊友》中他言道“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1]113,當此之時吳偉業(yè)還是以明朝遺民自居。
順治九年兩江總督馬國柱舉薦吳偉業(yè)進京任職時,他百般推辭,先是上書馬國柱請求免予舉薦,后又親往南京拜謁,希望能夠避免出仕,但最終在清廷嚴令下不得不出仕效命清廷。當他來到南京卻也未能改變現(xiàn)狀他內(nèi)心的苦楚是可想而知的,出仕清廷意味著他將成為“貳臣”,從此變?yōu)椤皟山厝恕??!蹲試@》詩中有“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1]176,可見詩人對于他此時境遇的無奈與無助,他不想出仕卻又沒有辦法,詩名為“自嘆”也可看出此時詩人也只能嘆息天意弄人了,慨嘆身世的困苦了?!痘搓幱懈卸住菲涠小案∩分灰凰馈薄ⅰ拔冶净赐跖f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1]398更是直言自己茍活于世間只欠一死,這是詩人對自己成為“貳臣”慚愧自責情感的自然流露,后面又以淮南王劉安喻指崇禎帝,表露了自己本應“以死報君”卻最終未能如愿,以致名節(jié)有虧的心境,也表達了詩人對身世的哀嘆之情。
(三)羈旅之愁和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順治十年九月吳偉業(yè)從家啟程趕赴京城就任,但是途中遲疑不進、一路拖沓,直到順治十一年初才到達京城。此時期詩人在旅途中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對于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及羈旅之愁便是一大主題。吳偉業(yè)被朝廷逼迫進京本已困苦不堪,再加上旅途艱辛,離家越遠便更加思鄉(xiāng)、思親。他在《江樓別孚令弟》中說“天涯兄弟分別苦”[1]395,這是直言兄弟分別之苦。再如《新河夜泊》“倦客似歸因望樹,遠天如夢不逢人。扁舟蕭瑟知無計,獨倚篷窗暗愴神”[1]400抒發(fā)了詩人無法歸家的惆悵之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任丘》一詩中“回首鄉(xiāng)關(guān)亂克愁,滿身風雪宿任丘。忽聞石調(diào)邊兒曲,不作征人也淚流?!保?]495此詩展示了一副凄清陰冷的畫面,真摯地表達出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和羈旅之愁。赴京途中所作的《旅泊書懷》、《自信》等詩篇無不表達了詩人的羈旅之愁、鄉(xiāng)關(guān)之思。
順治九年兩江總督馬國柱的舉薦打破了吳偉業(yè)平靜的遺民生活,因為清廷的一再催促,再加上害怕不赴任會禍及全家這才接受詔令趕赴京城。吳偉業(yè)也曾經(jīng)試圖與舉薦自己的地方官溝通,希望免予舉薦。他在《投贈督府馬公二首》其二中說:“青山舊業(yè)安常稅,白發(fā)衰親畏遠游。慚愧推賢蕭相國,邵平只合守瓜丘?!保?]175表明了自己因為雙親尚在不想離家赴任,也表達了只想在家閑居不愿出仕的心跡。但最終吳偉業(yè)卻并未如愿,他的無奈與憂憤只能通過詩歌來抒發(fā)。
順治十年九月吳偉業(yè)啟程趕赴京城就職,此時詩人雖已無奈地接受了清廷的征召,但是離家越遠他的思親、思鄉(xiāng)之情就越發(fā)濃重,而他對北上仕清前途的深深憂慮和失卻名節(jié)的憤悶之情都借詩歌而得以抒發(fā)。其《江樓別孚令弟》有:“病后生涯同落木,亂來身計逐飄蓬。天涯兄弟分攜苦,明日扁舟聽曉風?!保?]395抒發(fā)骨肉離別之痛,也寄寓了難以言表的身世之悲。而詩人在《臨清大雪》中以“辜負故園梅樹好,南枝開放北枝寒”[1]496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眷戀,詩中也隱隱流露出對北上仕清前景的擔憂。
吳偉業(yè)將至京師之時曾作《將至京師寄當事諸老四首》來向清朝當權(quán)者表達心跡。其一中“敢向煙塵堅笑傲,卻貪耕鑿久逍遙”、“自是璽書修盛舉,此身只合伴漁樵”[1]401,委婉地表達了詩人不敢違抗朝廷詔令,奉召出仕,但也表明了自己本意是想要歸隱田園。孫鋐在詩后又有評曰:“婉而不迫,大雅典型”[1]401,這樣的評價是十分貼切的。詩人在詩中也表達了希望當權(quán)者能夠?qū)⑺胚€的心愿。如詩其三中有“赤松本是留侯志,早放商山四老歸”[1]402,其四中的“記送鐵崖詩句好,白衣宣至白衣還”[1]402等。從總體上來看,詩人以小心翼翼的口吻、委婉地表達出了既不愿仕清,又不敢斷然拒絕而得罪清廷的微妙心理。詩人此時已不再像之前哀嘆身世之悲、名節(jié)之失而只是寄希望于清廷能夠早日將自己放還。
參考文獻:
[1](清)吳偉業(yè)著,李學穎集評標校.吳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馬導源編,《吳梅村年譜》,《民國叢書》第四編04085冊,上海書店,1989年.
作者簡介:李名山,1992年生,遼寧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文學院1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