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甲龍(男,1993年出生,甘肅會寧人,2015年度中國·大別山“十佳詩人”,詩歌多刊于《美中時報》、《中國詩》、《"/>
顧青安作品互動短評
>>孟甲龍(男,1993年出生,甘肅會寧人,2015年度中國·大別山“十佳詩人”,詩歌多刊于《美中時報》、《中國詩》、《散文中國》、《當代作家》等。)
《寂靜的浦西》以兩個女人的故事展開分支,格局宏大,敘事手法細膩,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把讀者帶入作者的意境,慢慢品位,細細推敲,當然,有些地方跨度有點大,但這并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寫作邏輯上也很緊湊。
>>焦琦策(生于1990年。小說見《都市》、《牡丹》、《朔風(fēng)》、《渠江文藝》,散文見《臨汾日報》、《鎮(zhèn)江日報》、《榆林晚報》。)
《寂靜的浦西》描寫了曾祖母和祖母兩代人在貧窮戰(zhàn)爭年代艱難而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舊中國大背景下女人這個群體的生存方式,故事充滿宿命感,憐憫感。小說敘事宏大,娓娓道來。女性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角色的特殊性使他們的生存充滿挑戰(zhàn),他們不會之乎者也,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堅韌、善良讓生活最終臣服、接納。小說之外,我們看到人類在命運之下掙扎、逃避、抗爭。從前如此,現(xiàn)在如此。
>>顧彼曦(青年作者,詩人。作品見于《詩刊》、《星星》、《美文》、《詩選刊》、《詩歌月刊》、《四川文學(xué)》、《散文詩世界》、《西北軍事文學(xué)》等刊物。入選《2011中國年度詩歌》、《2013年中國散文詩選》、《中國詩歌精選300首》、《2014年陜西文學(xué)年選·詩歌卷》等選本。)
《寂靜的浦西》這篇小說意境清新,文筆細膩。作者取材宏大,卻善于捕捉細小的瑣事,通過小事去挖掘講述宏大題材的故事。小說從女性的視角出發(fā),通過隔代敘述的方式,將一個龐大的家族發(fā)展歷史娓娓道來。通過對“浦西”這一信仰自由,平等隨心的人間樂土的烘托描寫和對比,展現(xiàn)出生活在其中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高貴的品質(zhì)和性情,其中隱喻更是甚多,結(jié)尾處仔細品讀,作者對于人生苦難、災(zāi)厄、痛苦的總結(jié),寥寥數(shù)語,卻使人頗為感動。莫言曾說,小說家筆下的歷史,首先是一部感情的歷史。人性很難用經(jīng)濟和政治的方法來分析,只能用情感的方法分析。從民間的視角出發(fā),從人的情感出發(fā)。作者的寫作思想恰好符合莫言的觀點,始終站在人性的立場去講述這個故事,盡管作者在語言駕馭能力方面還是有些吃力,但比起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這些都不再是最大的缺陷。同時也可以看出作者寫作老實,不投機取巧,賣弄文筆的寫作態(tài)度。
>>彎文奎(男,現(xiàn)就讀于鄭州大學(xué),《鄭州大學(xué)報》特約撰稿人,漯河市作協(xié)會員,河南省詩詞研究會漯河分會理事,作品散見于《大河報》、《河南詩人》、《天涯詩刊》等雜志報刊,有文字收錄于《2015中國詩選》選本。)
《寂靜的浦西》講兩個普通女人的故事,在當時所處的年代饑寒交迫,人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求生原本就是人的本能。故事隨時間推移,筆者講述時對細節(jié)的穿插極盡描述,讀者也容易理解,活下去支撐了那個年代很多人。通過兩個明顯的對比,兩個不同的女人,有著相似的故事,或許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會藏著一個秘密。故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長而不膩,更能吸引讀者。
>>文西(土家族,1994年生于湘西,現(xiàn)居長沙。著有散文集《冬日田野上的青草》(2014),作品散見于《小說選刊》、《十月》、《作品》、《揚子江》、《詩選刊》等。獲2014包商杯小說二等獎,西北軍事文學(xué)第二屆優(yōu)秀詩人獎,揚子江首屆年度青年詩人獎。)
這個小說時間感強烈。文筆安靜。 通過不同事件展現(xiàn)出了不同時期的情感,并且展現(xiàn)出了對生活的渴望。開頭氣氛強烈,抓住讀者。
>>公劉文西(男,本名劉文西。90后。2014年在《詩刊》發(fā)表兩首處女作,有詩見《天涯》、《詩刊》、《福建文學(xué)》、《海峽詩人》、《中國詩歌》、《星星》等刊。獲第五屆光華詩歌獎,第六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征文大賽詩二等獎等獎項。)
作者在有限的筆墨中開拓了文學(xué)、歷史想象的“人類想象”空間,能把一個大題材手藝人般舉重若輕地壓縮到幾千多字中,這需要文學(xué)上的耐力和文字上的功力。小說家和詩人的天職就是書寫世道人心,《寂靜的浦西》也干了這么一件事情,書寫幾代人的青春、愛情、苦悶,這對一個人生經(jīng)驗不多的年輕作者來說殊是不易。本文更有一種民間史的氣質(zhì),通過文本舒坦的敘述,那個過往的時代又如云煙般依稀浮現(xiàn)出來,個人在歷史面前不出意料地順從了歷史,青春、愛情、熱望在歷史和命運“寂靜”的水面下,似乎從來沒有發(fā)生,但文學(xué)中的發(fā)生正凸顯了文本的價值和靈力。
>>左手(原名王華,1991年5月12日生于湖南武岡,現(xiàn)就讀于重慶大學(xué)建筑城規(guī)學(xué)院。獲2015年包商銀行杯高校征文詩歌三等獎,作品見各報刊雜志與選集,著有詩集《綠皮火車》。)
這篇文章人物形象刻畫較為豐滿,語言樸實真摯,以蒙太奇式的手法組織故事片段講述個人家族史,并以家庭為小說切口間接展現(xiàn)時代變遷。
>>陳放平(1994年生,重慶南川人?,F(xiàn)就讀于重慶三峽職業(yè)學(xué)院。作品散見于《詩歌月刊》、《山東文學(xué)》、《天津詩人》、《重慶晚報》、《作家視野》等刊物。)
小說故事曲折,人物鮮活,語言平實而深刻,反映了特定時代一個家庭的發(fā)展變遷。具有較大社會意義,值得閱讀思考。
(責(zé)編:鄭小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