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燁
《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澀年華的寫真
周 燁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主人公是一群青春年少的孩子,他們天真爛漫,激情奔放,敢想敢為,頑皮孟浪,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模樣。他們懷揣理想,生龍活虎地前行,但路上的坎坷令他們始料不及;他們敢于探知,但未知大門中理當忌諱的并不清晰;他們情感豐富,友情愛情在糾糾結結中繼續(xù);他們從少年走向青年,如同從花蕾含苞到綻放為花朵,需要掙扎,需要奮力,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需要園丁的培育。當他們走向成熟向少年時期回眸時,發(fā)自內心地感慨是:哦,那時的我們是那副模樣,那時的我們怎么會是那副模樣。是啊,一個人必定會從少年走向青年和成年,人生軌跡所呈現(xiàn)的一定是從青澀期到成熟期的過渡,有著太多的人生經驗需要品悟。
少年時期的孩子們眼中什么都是新鮮的,什么都想試一試,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有主見有能力,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了,他們毫無顧忌執(zhí)拗自信地想要走自己的路,即使他們的所想所為會被成年人限制、呵斥,但他們會逆反,他們會暗中較勁地趟一趟自己的路。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初入觀眾眼簾的虛實相間的畫面伴隨著主人公的畫外音:“我的故事發(fā)生在夏天……太陽總是有空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陣陣發(fā)黑……”畫面的基調是夢幻的,夢幻中打開了主人公少年時期“文革”時代北京城的記憶大門。
中學生馬小軍一腦子的英雄情結,他想到戰(zhàn)場上與敵人浴血奮戰(zhàn),做保家衛(wèi)國的英勇壯士;他結交朋友,重情重義;他爭強好勝,和別人較勁;他賊大膽,天不怕地不怕;他顯擺特長,覺得自己就是有能耐,他甚至敢于品嘗早戀的果子。
確實,馬小軍的英雄情結是有英雄舉動為例證的。馬小軍是一群小伙伴的頭頭,小伙伴們都心甘情愿地跟隨他,他行俠仗義般地向眼中的“敵人”交戰(zhàn)。小伙伴中無論誰受到點委屈,他都會毫無畏懼地沖上前去打抱不平。他甚至學會了不用鑰匙就能開門的本事,可以隨便進出別人的家門,看看別人的家中生活是什么樣的,他還學抽煙,學打槍,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夢中情人”談戀愛。在非常時期的文革時代,孩子們的學習負擔不像當今同齡孩子那樣沉重,所以客觀上為馬小軍和他的小伙伴們提供了充足時間去做自己自由世界中想做的事情,盡管有些事情做得很離譜。
少年時代馬小軍的成長讓觀眾看到了這個年齡孩子的天性,這樣的天性盡顯幼稚天真的個性,是活潑奔放的天性,是能夠在人生經歷的白紙上盡情潑灑筆墨作畫的年齡段,這個時期盡顯生命長成時期的旺盛活力和張力,這種生命活力和張力正如楊萬里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更何談缺乏人生閱歷的年少之人的人生。在這段需要摔打歷練的人生中,馬小軍收獲了對與錯的嘗試和啟迪,收獲了人生歷練,走向了理智和成熟。同時,更讓觀眾收獲了年少的孩子們尤其需要關愛的道理,鮮明地感受到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需要人生導師的教誨指引,就如同成長中的一株株小樹苗需要園丁修枝打杈一樣,幫助他們擺脫成長中的困惑和迷茫,能夠鮮亮茁壯地成長。
馬小軍年少時的成長迷茫是在幻想與現(xiàn)實中的莽撞,他以自己的青澀自恃成熟,用自己很幼稚想法去框定他人,得到的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譬如馬小軍喜歡米蘭,迷戀米蘭,他想讓比自己大了好幾歲的米蘭做自己的戀人。馬小軍對米蘭的迷戀是錯把姐弟之情看成了愛情。大姐姐的米蘭喜歡馬小軍,關心馬小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還和馬小軍合過影,一起熱烈交談,一起穿泳衣游泳,一起跳舞,一起到郊外夜游,這些都被馬小軍看成涌動兩性相愛情感的緣由。因而,馬小軍特別愿意在米蘭面前表現(xiàn)男子漢的魄力,在米蘭面前他狂躁粗暴地打架,他很有煙民的架勢地吸煙,他跟隨米蘭的朋友到野外打槍,他將自己壓抑不住的愛情表達給米蘭,讓米蘭感到幼稚可笑,并沒有當作成一回事時,他甚至對米蘭施暴。馬小軍對待米蘭的作法讓唯他是尊的小伙伴們生疏了他,甚至要教訓下他。在一起游泳時,一個小伙伴一腳將他踹進泳池中。是不是自己的行為確實是錯誤的,馬小軍開始了對自己行為的審視和反省。
其實,劇情展示出的少年們從幼稚向成熟人生成長的鏡像絕對不是個例,僅僅表現(xiàn)在馬小軍身上的,觀眾們照樣看到了米蘭、劉憶苦等劇中主人公的幼稚與成熟。米蘭是個特別追求另類和時尚的女孩,每天都要精心打扮自己,讓出現(xiàn)在眾人之間的自己被人矚目。她時常戴著一副墨鏡,走路時讓自己的姿態(tài)很性感。劉憶苦特別喜歡玩槍。覺得男人和槍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能玩槍的男人最有“范兒”。這些年少時期的認知和言行曾經那樣支配他們的言行,可當他們在青春長成時期回頭再看時,都覺得那時那事是年少不經事的笑談了。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講述的是文革時期少年成長的故事,但反映的是永遠的人生少年時期向成年成熟時期成長的道理,對于今天正處于相同年齡階段的我們,是一幅自畫像,只不過表現(xiàn)方式不同而已。通過對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品味,當引起我們對品格和行為的自警,家長和學校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們應多些理解關懷和引導。
作者單位:東北師大附中高二(2014)20班
周燁(1999—),女,滿族,現(xiàn)就讀于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2014)2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