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逸倫
一、前言
市場有效性理論將有效市場按照其有效程度劃分為三個市場,有效程度由弱到強依次是:弱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關于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一直是國內學者研究討論的重點,市場有效性也對我國股票市場的發(fā)展有著很深遠的意義。本文按照結論的不同對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總結概括,試圖展現(xiàn)我國研究這一領域的研究脈絡和相關進展,希望能從這些研究成果中找到推進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途徑。
二、論述中國股票市場沒有達到弱式有效的文獻綜述
俞喬(1994)選取滬深兩市1990年至1994年間的綜合指數(shù)數(shù)據(jù)為樣本,運用誤差項的序列相關檢驗、游程檢驗、非參量性檢驗三種方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結論:滬深兩個市場均未達到弱式有效。
奉立城(2000)檢驗了我國股票市場的“周內效應”,作者發(fā)現(xiàn)上海股票市場存在著日平均收益率顯著為負的“星期二效應”和顯著為正的“星期五效應”。較弱的證據(jù)顯示深圳股票市場存在著日均收益率顯著為負的“星期二效應”和顯著為正的“星期五效應”。這表明深滬兩市都達不到弱式有效,且上海股市比深圳股市更加沒有效率。
張亦春等(2001)選用上證A股綜合指數(shù)作為樣本,運用廣義譜域分析對中國股票市場進行了弱式有效檢驗,發(fā)現(xiàn)股價變動不滿足鞅過程,更不滿足隨機漫步,白噪聲也無法滿足,作者認為中國的股市沒有達到弱式有效。
胡昌生等(2004)使用AR-GARCH-M模型,分析了上證綜合指數(shù)和深證綜合指數(shù)在1992年5月21日到2003年9月20日之間的每日收盤價格,發(fā)現(xiàn)已存在的信息并沒有完全地反映在價格中,由此認為中國股市在早期并沒有達到弱式有效。
于亦文等(2005)檢驗了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的上證綜合指數(shù)高頻收益的序列相關性,采用方差比檢驗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樣本數(shù)據(jù)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進而作者認為中國股票市場沒有達到弱式有效。
三、論述中國股票市場已經(jīng)達到弱式有效的文獻綜述
陳小悅等(1997)選取滬深兩市1991年到1996年的股票日收益率和周收益率做Dickyr-Fuller檢驗,得出結論:中國股票市場已經(jīng)屬于弱式有效市場,而且相較于上海股票市場,深圳股票市場率先達到弱式有效。
鄧子來,胡健(2001)運用誤差項的序列相關性檢驗法,以滬深股市1998年7-8月份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作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我國兩個股票市場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弱式有效。此外,作者還運用了股價自相關檢測方法,以深滬股市1997年下半年上市的股票的綜合指數(shù)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中國股票市場具有了弱式有效性。
冉茂盛等(2001)選取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滬深兩市的成分指數(shù)的周收盤價為樣本數(shù)據(jù),采用R/S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實證分析檢驗,得出結論認為中國股票市場達到弱式有效。
張兵等(2003)選用2001年9月以前的股票市場日收盤價做為樣本,運用了特別適合轉軌經(jīng)濟體中新興股市的漸進有效性檢驗,又同時使用了分年度檢驗的結果,作者認為中國的股市從1997年開始呈現(xiàn)弱式有效。
周四軍(2003)首先運用了游程檢驗法進行檢驗,選取2000年1至5月的上證綜合指數(shù)為樣本數(shù)據(jù),運用游程檢驗法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樣本數(shù)據(jù)具有隨機性,證明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已經(jīng)達到了弱式有效。作者又運用序列相關性檢驗了1997年至2001年的滬深兩市的成分股指數(shù),實證結果同樣證明我國股票市場達到了弱式有效。
張銳力等(2009)運用序列相關性檢驗以2000年1月7日至2003年12月26日滬市每周末收盤的上證指數(shù)和深市每周末收盤的深證成指作為樣本對我國股市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深滬兩市均已達到弱式有效性。另外作者又運用游程檢驗法進行檢驗,選取了深滬兩市每周末(2000年1月到2003年12月)的上證指數(shù)和深證成指,以及深滬兩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個股各兩只作為樣本,結果證明所有的檢驗值均小于臨界值,所以游程檢驗結果承認深滬兩市的股票指數(shù)的價格變動符合隨機過程的假設,即證明深滬兩市已達到弱式有效。
通過對于以上文獻的研究,盡管對于中國股票市場達到了弱式有效這一觀點仍然存在較大爭議,但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學者得出的結論都說明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存在著提高的趨勢。如高鴻楨(1996)、黃濟生等(2001)以及史永東等(2002)都證明了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在不斷增強,處于在弱式有效市場和半強式有效市場之間的過渡狀態(tài)。筆者認為,盡管結論尚存在爭議,但很肯定的一點是,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相對金融市場起步較早比較發(fā)達的國家來說有很大差距,我們應該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并找出提高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俞喬.市場有效、周期異常與股價波動——對上海、深圳股票市場的實證分析[J].經(jīng)濟研究,1994,(9):43-50.
[2]奉立城.中國股票市場的“周內效應”[J].經(jīng)濟研究,2000,(11).
[3]張亦春,周穎剛.中國股市弱式有效研究綜述[J].當代財經(jīng),2001,(8).
[4]胡昌生,劉宏.中國股票市場有效性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04,(11).
[5]于亦文,李永儉,于奎.基于高頻數(shù)據(jù)的市場有效性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05,(18):011.
[6]陳小悅,陳曉,顧斌.中國股市弱型效率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7,(9).
[7]鄧子來,胡健.市場有效理論及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檢驗[J].金融論壇,2001,(10):45-51.
[8]冉茂盛,張宗益,陳茸.運用RS方法研究中國股票市場有效性[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
[9]張兵,李曉明.中國股票市場的漸進有效性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3,(1):54-61.
[10]周四軍.中國股市的弱式有效性檢驗[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3,(2):E8.
[11]張銳力,董彥峰,.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實證檢驗[J].科技信息,2009,(33): 98-99.
[12]高鴻楨.關于上海股市效率性的探討[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