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對我們來說,新疆是邊疆。
對新疆人來說,我們是“口里”。口里就是內(nèi)地的意思。
作為口里人,許久前已想去邊疆看看。畢竟大漠孤煙、日暮黃沙、天山駝鈴、古城樓蘭……哪一樣都令人眩暈,好似前世的夢,召你前往。
更何況,還有繽紛的艾德萊斯、艷麗的繡花、奔放的熱瓦普……
從土墻院到大巴扎
生活在新疆,是怎樣的情景?都市大同小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鄉(xiāng)村景色宜人,村里的年輕人都想出去闖蕩。除了風光,和口里沒什么不同。我想,或許因為遙遠,我們對邊疆難免有種種誤會。總要自己來看看,才知道這里的美好。
顯然,8月是走邊疆的旺季,機票價格咬人。只好買了火車票,慢慢晃悠。開出嘉峪關(guān),眼前色彩突然從綠變成黃,光禿禿的山、了無生氣的戈壁,暮色下,不知道哪里冒出一股煙,孤單矗立。
到達古城奇臺,已經(jīng)是第3天。當晚,就住進回族農(nóng)家小院。小院很大,四四方方。前院朝南是正房,中間是菜地,種花、種菜,也種著葡萄,架子搭上正房,葡萄便順著架子爬出一片綠蔭。架下擺餐桌,吃過飯,順手揪一顆葡萄放嘴里,甜極了。西邊有一棵高大的海棠,掛滿了海棠果,落得滿地都是。摘下一個,紅艷艷的小蘋果模樣,一口咬下,媽呀,又酸又澀。“本來就不是這樣吃。”人家都是切片曬干了再吃,或者用來泡茶,難怪路邊都在曬紅色片狀物。
家里拉回一車綿羊,轟了半天也不下車。主人急了,拖著腿拉下來一只,放牧歸來的羊群緩緩走近,被拉下車那只羊見了,直接走進大部隊。車上的羊群也一只只跳下,融入歸來的羊群。就這樣合群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晚上宰了一只燒烤、燉煮,也不知是舊羊,還是新來的。
農(nóng)地里,麥子已經(jīng)收割,向日葵低下了頭,偶見一片地里花盤竟然全部抬頭望天,還有這樣的品種?走近一看,原來已經(jīng)砍下半截,正插地里晾曬呢,果然是好辦法!江布拉克草原的麥才剛轉(zhuǎn)黃,順著山巒地勢跌宕起伏,一直蔓延到遠處。一陣風過,萬頃麥田一起低頭又抬起。山頂是哈薩克族放牧的草原,羊群三三兩兩散落在草原上,草很深,風一吹,才發(fā)現(xiàn)草下還藏著小羊羔。正感嘆“風吹草地見牛羊”,一個10來歲的哈薩克族小男孩翻身上馬,從眼前飛奔而過,無比神氣。
大巴扎又是另一番景象。屋頂很高,人很多,耳邊都是聽不懂的語言。貨物琳瑯滿目,號稱“葡萄干的奶奶”的大葡萄干、堆成山的無花果、五彩繽紛的絲巾。廣場上,兩個頭戴花帽的小男孩抱著巴揚,滿臉憂傷地演奏;巡鷹的漢子,不時將罩在老鷹頭上的眼罩取下,老鷹的目光凜冽,“呼啦啦”展開翅膀。到甜品店,要了一份精致的“切糕”,口味甚多,價格實惠。
7坊街的手藝人群落
由七一棉紡廠改建的7坊街,是新疆首座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經(jīng)過6年的打造,已經(jīng)十分多元。
無論是現(xiàn)代藝術(shù),還是先鋒藝術(shù)、民間藝術(shù)都打出了名頭。這里不但是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展示的平臺,也是文化人交流的場所。去7坊街看看!成為許多文化人游新疆的必備行程。
號稱“新疆的798”的7坊街,是一個半封閉的小院。外觀醒目,一棟10來層的小樓“穿”了一件紅網(wǎng),再貼上一個大大的“7”字。穿過小院鐵門,從左邊上樓,有繪畫、雕塑、攝影、民藝、動漫……幾層樓加起來工作室有近百家。
第一個拜訪的,是入駐的唯一一位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單秀梅。“隨意參觀。”單秀梅熱情招呼,她正趕著發(fā)一批貨,說完便到隔壁倉庫收拾東西去了。玻璃柜中放著全套56個民族娃娃,還有靠著火爐吃西瓜的大爺、騎在駱駝背上奏樂的小伙……雖也是布偶,但明顯和平日所見的不同,多是高鼻梁、深眼窩,穿著民族服裝,或騎馬、或打馕、或繡花。只是她的作品只展覽不出售,售賣的布偶是她學生的作品,但也是純手工制作。“還有布馕、艾德萊斯手工包。”是她和村社合作開發(fā)的產(chǎn)品,也是純手工?!靶陆型诰虿煌甑拿耖g藝術(shù),我去挖掘,她們把藝術(shù)呈現(xiàn)出來?!边@不就是最直接了當?shù)摹耙粠б宦贰保?/p>
雕塑家王忠民正往一件作品上添泥,先用木刀切下一點泥,用手一塊塊貼上,再按緊。新疆的傳統(tǒng)高臺民居,在他手下,聳立得像一座小城堡。因為還要燒制,中間并沒有骨架,純粹靠泥土的力量?!跋茸龌?,晾干了再往上加泥?!闭б豢?,他的作品和其他陶塑沒什么區(qū)別,沉默的少女、皺眉的光頭、大笑的老爺子。仔細看,總覺得他們是從牧場走來的,好像要給你講草原上的故事。王忠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從小見慣了沙漠、紅柳、芨芨草。記憶把做手下的泥,化作時間之舟載來萬古如斯的蒼茫。這些陶塑的泥,來自西山陶土,再配上火焰山的土,有種任性的微紅?!斑@樣才能代表新疆的灑脫?!?014年參加深圳文博會,他被邀請到廣東中山開了陶塑藝術(shù)館,成為第一個走出去的藝術(shù)家。如今他半年在新疆,半年在廣州。“新疆是根,但也要走出去?!?/p>
用新疆的元素做創(chuàng)作,好像是7坊街手藝人不約而同的默契。做寶石畫的耿疆,用寶石描繪新疆的山水;做面塑的那鼎浩,用山東面塑展示葡萄架下的風光;做皮雕的孟璐璐,雕刀下是馬背上的漢子;做錫伯族弓箭的伊春光,堅持錫伯族古老手法制作……“沒有刻意用新疆元素,但在新疆做手藝,就繞不開。”7坊街對外負責人海鵬笑著說。是啊,新疆有湛藍的天、無邊的大漠、美麗的姑娘、香噴噴的馕,都是口里見不到的美,為什么要繞開呢?
新疆文博會的碰撞
8月18日,第4屆新疆文博會在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其主題是“絲路創(chuàng)想 博匯新疆”,一路看過去,艾德萊斯做成的禮服、VR體驗克孜爾石窟、新疆博物館衍生文創(chuàng)……有新舊對比、有內(nèi)外溝通、有古今交流,明顯能感覺到新疆文化產(chǎn)業(yè)的大環(huán)境越來越好。
新舊:織出艾德萊斯
身著紅色艾德萊斯的維吾爾族姑娘布祖熱古麗坐在織機前忙碌著,有節(jié)奏地開動織機,織機聲吱吱呀呀。頭戴花帽的父親站在一旁,整理著五顏六色的絲線。
布祖熱古麗忙碌了大半晌,父親心疼女兒,把她替換了下來。他們來自艾德萊斯綢產(chǎn)區(qū)莎車,是艾德萊斯綢紡織技藝的傳承人?!耙粔K艾德萊斯綢寬50厘米,長6米,剛好可以做一件長裙。每一塊艾德萊斯綢上,可以有7~10種顏色,織這樣一塊艾德萊斯綢大約需要24小時。”布祖熱古麗學習紡織已經(jīng)十幾年,她很享受這個過程。展區(qū)旁邊就是服裝設計區(qū),設計師們將艾德萊斯綢改良做出禮服。無論材質(zhì)、圖案,還是規(guī)格都已經(jīng)不一樣了。“新有新的穿法,舊有舊的穿著,只要還有人喜歡傳統(tǒng)的艾德萊斯,我就會繼續(xù)織下去?!?
參觀:走進哈薩克氈房
“可以脫鞋進去看看?!币娪腥藦埻麣址?,身著哈薩克族傳統(tǒng)服飾的瑪麗亞笑著邀請。現(xiàn)代的會展中心出現(xiàn)這樣一頂傳統(tǒng)、高大的哈薩克族氈房,豈止是驚艷,簡直是招搖。氈房門簾是芨芨草編織的瓊木其,地上是繡著各色花草的花氈,墻上掛著馬鞭、樂器、服飾、動物皮毛等。一個姑娘小心翼翼取下一頂傳統(tǒng)的皮帽,“可以試戴的?!爆旣悂啛崆檎泻?,還幫著姑娘拍照。
這是哈薩克族氈房首次亮相文博會。氈房是純手工制作,屋頂、墻面、地毯里里外外用了82種哈薩克族刺繡花紋,6種繡法,由8名繡女、6名木工、4名雕工花了22天時間完成。因為氈房面積太大,原本9平方米大的展位被特許放大4倍。氈房原樣還原了哈薩克族草原游牧生活,只為宣揚哈薩克族草原文化。末了,瑪麗亞不忘宣傳?!皻g迎來伊利,歡迎來哈薩克族草原?!?/p>
溝通:從內(nèi)到外 從外到內(nèi)
新疆也有老土布?“我們是山西運城的土布老字號三晉源?!倍麻L王振英遞過被單,被單能看出是幾幅布縫起來的,因為土布的尺寸只有一尺一寸寬(約合36.7厘米),必須拼接才夠?qū)??!澳憧?,新疆的棉花好,織出來的土布特別柔軟?!边\城三晉源有傳承百年的土布技藝,新疆有最好的棉花。讓新疆姑娘用木質(zhì)紡布機織土布,在當?shù)劁N售,這算“從外到內(nèi)”。
巴依部落大約算是“從內(nèi)到外”,展架上的背包,似乎用了哈薩克族刺繡。“算是借鑒了哈薩克族刺繡的針法,淡化了色彩,重新設計了紋樣?!辈贿^幾個人的團隊,把產(chǎn)品賣到了新疆各個旅游景點,賣得很火,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新疆禮物”。
融合:當景德鎮(zhèn)遇見新疆
景德鎮(zhèn)是世界眼中的中國文化符號,艾德萊斯也是歷經(jīng)千年的中國文化符號,當景德鎮(zhèn)遇見艾德萊斯,會是的怎樣一番景象?
在“當瓷器遇上艾德萊斯”展區(qū),數(shù)十件瓶瓶罐罐讓人眼前一亮,它們是景德鎮(zhèn)老藝人的作品,都融入了新疆元素。或是用艾德萊斯圖案進行點綴的碗碟,或是姑娘們身穿艾德萊斯長裙跳舞的瓷版畫。這些都是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和新疆阿克陶合作的成果。新疆的陶土、元素,用景德鎮(zhèn)的工藝,讓絲綢在瓷器上,開出一片繁花錦繡。
交流:空鼓和馬頭琴
新型樂器空鼓,和蒙古族傳統(tǒng)樂器馬頭琴合奏是什么效果?
空鼓形似鵝卵石般圓潤,聲如水滴于空谷般通透悠長,是姚雨岑和王星于2013年共同研發(fā)而成,材質(zhì)為合金鋼。馬頭琴歷史悠久,提及它就能想到遼闊的草原。
蒙古族小伙巴都木加甫對空鼓很有興趣,姚雨岑與他先合奏了一段《滄海一聲笑》,效果一般。便再來了一曲蒙古族樂曲《天山的風》,一個空靈,一個悠揚,竟十分出彩?!案杏X很好哇?!卑投寄炯痈芨吲d,他覺得再加以研究效果會更好。
新疆工藝文化的百億級市場
2015年,新疆工藝美術(shù)行業(yè)從業(yè)人員超過20萬,年產(chǎn)值超過50億元。新疆工藝美術(shù)產(chǎn)業(yè)的市場潛力正在逐步顯現(xiàn),工藝美術(shù)產(chǎn)業(yè)的春天即將來臨。
在五馬場鄉(xiāng)間看哈薩克族刺繡這天,哈密正舉辦“密作匠心——新疆哈密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階段工作匯報展”。這個工作站年初才成立,他們邀請繡娘走出去考察,請回上海、杭州、太原的設計師與繡娘合作,從根源上發(fā)掘工藝,用設計的力量將哈密刺繡推向生活。
今年3月,設計師第一次赴哈密考察,4月第二次深入哈密每個鄉(xiāng)鎮(zhèn)、村戶與繡娘交流,隨后的時間里制定方案、設計、制作、開拓市場、與當?shù)乩C娘們簽訂單……300多款刺繡新產(chǎn)品,前后不到200個日與夜,他們與當?shù)乩C娘共同完成了這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3支年輕的設計團隊猶如主動脈,帶動著全身的血管、毛細血管——散落民間的繡娘們以及她們的兒女,通過技藝、審美的提升將哈密刺繡從設計到產(chǎn)品打通了一條走進現(xiàn)代生活的市場之路,并且改善了新疆哈密繡娘的生活。今年巴黎高定時裝周,中國的作品《花開了》其腰間的刺繡,正是來自哈密繡娘熱娜古麗。雖然繡的也是不知名的小花,卻生命力旺盛,得以走上國際舞臺。
“創(chuàng)意公司(設計師)+手藝人”這種民間工美幫扶模式曾一度在內(nèi)地風行,不少民間技藝都是這樣被挖掘出來的,譬如羌繡、扎染等。到了新疆,效果依然突出。
“新疆不缺技藝,缺的是設計。”新疆工藝美術(shù)協(xié)會會長王麗萍感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疆刺繡。2000多年前,張騫開通的絲綢之路,帶來了東西方精美的刺繡工藝。然而兩千年過去了,新疆的刺繡工藝不進反退。哈密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的幫扶切切實實證明了:無論是本土設計師、工美大師,還是外來的設計師、創(chuàng)意機構(gòu),只要愿意搭一把手,新疆民間技藝就能走得更好、更遠。
新疆的傳統(tǒng)手工藝項目,還有艾德萊斯、花氈、土陶、民族服飾、樂器,無一不具有濃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呼圖壁的“鋼鐵三兄弟”用廢鐵做熱瓦普、都塔爾,愣是讓新疆樂器跟著小火了一把。能說大家不喜歡新疆工藝嗎?關(guān)鍵,得走進生活,得與時代接軌,讓大家都用得到。
手工藝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前期要有政府和政策各方面的引領和支持,后期再靠自身運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眼下,新疆有4個工藝美術(shù)產(chǎn)業(yè)園區(qū),另有十幾個含有民族特色工藝品生產(chǎn)、展銷的產(chǎn)業(yè)園。平臺搭建好了,接下來穩(wěn)步向前,手工行業(yè)的百億級市場或許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