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棟
世紀回眸
《滄浪詩話》一則淺讀
楊崇棟
“詩之是非不必爭,試以己詩置之古人詩中,與識者觀之而不能辨,則真古人矣?!边@是宋朝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中的一個觀點,也是千百年來詩人們辨別詩之是非的一種方法。今天仍可借鑒。
何謂“古人詩”?何謂“詩之是非”?何謂“識者”呢?對此,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都已有所啟示與交代。
如《滄浪詩話·詩辨》第一條就指出:“夫?qū)W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彼鲝堊髟姟跋软毷熳x《楚辭》,朝夕諷詠,以之為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如今人之治經(jīng),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雖學之不至,亦不失正路?!?/p>
由此可見,其所謂“古人詩”指的是以漢、魏、晉、盛唐時代為主的好詩。他是有選擇的,并且,這種選擇有時候還很嚴格。如《詩法》第三十一條曰:“《楚辭》,惟屈宋諸篇當讀之。外惟賈誼《懷長沙》、淮南王《招隱》、嚴夫子《哀時命》宜熟讀,此外亦不必也?!?/p>
他主張“詩者,吟詠情性也”,故稱贊盛唐詩人之作品,說它們“言有盡而意無窮”。他批評當時的宋朝詩風,言“近代諸公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說這些人的詩不是不工,而是這些詩“終非古人之詩也”。什么原因呢?他說:“蓋于一唱三嘆之音,有所歉焉。且其所作多務(wù)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讀之反復終篇,不知著到何處。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殆以罵詈為詩。詩而至此可謂一厄也?!弊髟姴恢v音節(jié),押韻必問出處,濫用典故,以罵詈為詩不也正是我們今天所反對的嗎?
綜上所述,嚴羽的所謂“古人詩”當指古代優(yōu)秀詩人的優(yōu)秀作品,并能真正體現(xiàn)時代風格、特點與成就的作品也。
那么,詩人要爭辨的“詩之是非”又是什么呢?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把詩分為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又說“其用工有三:曰起結(jié),曰句法,曰字眼”。前者說的是詩的品格,后者說的是詩的作法,包括開頭、結(jié)尾,布局、結(jié)構(gòu)與煉字、煉句的技巧等。
此外,關(guān)于詩之是非,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還有一些具體的論述。如談詩品,則曰:“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歡”;“少陵詩,憲章漢、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則前輩所謂集大成者也”。如談詩法,則曰“下字貴響,造語貴圓”;“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掻癢,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音忌散緩,亦忌迫促”;“押韻不必有出處,用字不必拘來歷”;“不必太著題,不必多使事”等等。
要之,嚴羽所謂的“詩之是非”范圍很廣泛。不僅有作品的內(nèi)容、立意與檔次,更有作者必須努力用工之作法與技巧。
而詩話中的“識者”又該是怎樣的人呢?
毫無疑問,他必須飽讀詩書,熟悉歷代優(yōu)秀詩人的優(yōu)秀作品及其特點,如語言、風格、結(jié)構(gòu)、氣象等等。同時,嚴羽還要求他“看詩須著金剛眼睛,庶不眩于旁門小法”,他更要“辨家數(shù)如辨蒼白,方可言詩”。如他稱贊“謝靈運之詩,無一篇不佳”,但又指出謝詩不及陶詩,因“康樂之詩精工,淵明之詩質(zhì)而自然耳”他稱贊“建安之作,全在氣象,不可尋枝摘葉”。他特別推崇李白、杜甫。言“詩之極至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蓋寡也”。如果識者也能具此法眼,則其評論自然不謬也。
那么,把今人的詩放在古人的詩中讓人辨認、比較,究竟有何借鑒作用呢?
詩話說的雖是詩人的是非之爭,以識者不能辨作為是非的標準。但如果我們把自己認為滿意的作品也與同類的古人詩放在一起,讓識者批評、指點,不是也能得益非淺嗎?
《滄浪詩話·詩法》第四十五條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比绻阋舱猛獬龃蚬?,需要一年半載才能還家。你思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你寫了一首鄉(xiāng)愁詩。表達自已的感情,但它是不是好詩呢?你可以把它放到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慈母吟》等同類作品中,讓識者觀之。如果識者觀后同樣能激發(fā)其情感,產(chǎn)生聯(lián)想,引發(fā)同情與共鳴,那便是一首好詩了。如果識者今古不能辨,那你的詩便是真古人詩了。你有這樣的成就嗎?否則,差別又在哪里呢?
或許,你認為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交通這么發(fā)達,即使遠隔千里,飛機、高鐵都能朝發(fā)夕至,何況手機還可以時時通話,何來鄉(xiāng)思之苦、鄉(xiāng)愁之深。但世事并非絕對,看看春節(jié)回鄉(xiāng)探親潮,那種寒夜排隊,求購火車票的情景也夠引人深思了。如果你寫的是軍旅詩,當然不能寫類似“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句子了。但愛國之心,報國之志還是今古相通的。如果你寫弱勢群體的詩,則古代哀民生之多艱的作品就更多了。
傳統(tǒng)詩詞到盛唐時代己經(jīng)達到了空前的高峰,至清朝又再次中興、繁榮??v觀其發(fā)展史是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倶進的。其間,詩人們總結(jié)、積累、創(chuàng)造了許多經(jīng)驗、方法與技巧,學習與繼承這些經(jīng)驗、方法與技巧也是詩詞今后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需要。我們初學作詩者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置于作法相同、或大體相同的古人詩中,進行深入的探索與比較,通過它們所反映的作品內(nèi)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探索它們的藝術(shù)構(gòu)思,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水平。相信這應(yīng)該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系溫州市詩詞楹聯(lián)學會特邀理事)
責任編輯:方世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