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虎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900m跨組合鋼箱梁斜拉橋方案試設計
湯虎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本文假定某跨海峽工程背景,以900 m大跨度為目標進行組合鋼箱梁斜拉橋方案試設計,通過成橋狀態(tài)結構受力分析,探討該橋的動靜力性能,同時證明該方案是可行的。相比于鋼主梁斜拉橋,該橋型可提高橋面系局部剛度、解決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疲勞及橋面鋪裝易損問題。拓展組合鋼箱梁斜拉橋的適用跨徑,是適應未來跨江海大橋工程建設需求的選擇之一。
斜拉橋;組合鋼箱梁;橋梁設計;方案
目前,我國最大跨徑鋼箱組合梁斜拉橋為主跨480 m的椒江二橋,其次為主跨420 m的東海大橋主航道橋。傳統(tǒng)認為,超過700 m的斜拉橋應當選擇鋼橋面形式,該結論是基于傳統(tǒng)鋼板梁組合梁抗風性能的不足而得出的,而封閉箱型截面組合梁彌補了開口截面組合梁抗風性能的不足,顯然,進一步提高組合鋼箱梁斜拉橋最大跨度紀錄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并存的。
本文假定某跨海峽工程背景,以900 m大跨度為目標進行組合鋼箱梁斜拉橋方案試設計,探討進一步拓展組合梁斜拉橋跨徑的可能性。
1.1橋址區(qū)基礎資料
對大多數橋址建設條件而言,傳統(tǒng)的雙塔扇形雙索面自錨體系全組合梁斜拉橋結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本文的方案試設計及驗證也是針對這類斜拉橋,其中橋址區(qū)基礎資料如下:
(1)技術標準。公路橋梁,橫斷面布置及橋面寬度要求與蘇通大橋等國內大多數公路橋梁相同,主梁寬度為36 m(不含風嘴),雙向6車道+緊急停車帶,荷載采用公路-Ⅰ級,按雙向8車道設計。
(2)橋下凈空。按當前最大通航要求設計,滿足橋下凈空不少于65 m。
(3)設計風速。假定橋址設計基本風速vs10= 40 m/s,按A類場地計算風速剖面,基本可以覆蓋長江沿線及預期大部分跨海工程的設計要求。設計基準風速、顫振檢驗風速、風載系數按《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guī)范》(JTG/T D60-01—2004)相關條款進行計算。
(4)結構材質。主梁鋼結構以Q345qD為主,部分范圍可采用Q370qD;橋塔采用C50混凝土,主梁混凝土橋面板采用C60混凝土。斜拉索采用7 mm鍍鋅平行鋼絲成品索,抗拉強度1 860 MPa,主力作用下控制最大應力744 MPa。
(5)地震動。假定為Ⅵ度區(qū),地震設計不控制。
1.2計算荷載
在對試設計方案進行論證時,著重對以下幾種控制性荷載組合進行分析:(1)運營組合,恒+沉降+溫度+運營風+活+制動力;(2)百年風組合,恒+沉降+溫度+百年風;(3)主力組合,恒+沉降+活+制動力。同時,分別進行剛成橋時和成橋10年后考慮收縮徐變兩種情況。
擬定的組合梁斜拉橋試設計方案的跨徑布置為144 m+261 m+900 m+261 m+144 m,如圖1所示。邊跨設置一個輔助墩,邊中跨比為0.45。采用漂浮體系,索塔下橫梁處可設置阻尼緩沖裝置或彈性連接限制主梁縱漂位移。
索塔采用橫橋向鉆石型、順橋向直立單柱式混凝土塔柱,如圖2所示,混凝土標號為C50,橋塔塔高242 m,橋面以上高度175 m,索塔塔高比0.194,錨索區(qū)高度為57.6 m(32×1.8 m)。橋塔截面尺寸為:下塔柱順橋向寬度13~11 m,橫橋向寬度10~7 m,塔柱順橋向和橫橋向壁厚均為1.8 m;中塔柱順橋向寬度11~9.5 m,橫橋向寬度7~6.5 m,塔柱順橋向和橫橋向壁厚均為1.3 m;上塔柱順橋向寬度9.5~8 m,橫橋向寬度9 m,塔柱順橋向和橫橋向壁厚均為1.3 m。
圖1 主跨900 m組合梁斜拉橋總體立面布置(單位:m)
圖2 主跨900 m組合梁斜拉橋索塔布置(單位:m)
主梁采用流線型扁平組合鋼箱梁,如圖3所示,梁高3.0 m,沿橋長不變,主梁高寬比為1/300;箱梁全跨39 m(含風嘴),主跨寬跨比為1/23.1。混凝土橋面板寬33 m,鋼底板寬25.4 m。主梁混凝土標號為C60,混凝土面板一般厚度25 cm,在腹板頂附近加厚至45 cm,邊跨和塔根無索區(qū)的混凝土板均加厚至45 cm。鋼結構材質為Q345qD,斜腹板厚40 mm,腹板上翼緣厚24 mm,但在塔根及邊墩、輔助墩頂附近主梁鋼板局部加厚,斜腹板和腹板上翼緣厚分別增加60 mm和40 mm。鋼梁底板為了適應主梁軸力變化以及抵抗近塔區(qū)橫向風引起的側彎,彎曲需要采用變厚布置,厚度變化范圍為16~32 mm,底板采用U形加勁肋,加勁肋板厚8 mm。主梁橫隔梁采用桁架形式,橫隔梁順橋向間距4.5 m,橫隔梁板厚16 mm,上翼緣板厚24 mm。主梁鋼結構部分和混凝土面板之間通過設置剪力釘實現結合傳力。剪力釘采用直徑22 mm的圓頭焊釘,其長度除上翼緣鋼板兩端為450 mm外,其余均為200 mm。剪力釘根據受力大小布置。
全橋斜拉索共計256(32×4×2)根,規(guī)格為PES7-187~PES7-421(1 860 MPa),單索最大長度約475 m,中跨索距13.5 m,邊跨索距采用10.5 m和13.5 m兩種。其中,B32~B1為邊跨梁端至塔根處32根拉索編號,M1~M32為中跨塔根處至跨中處32根拉索編號。
圖3 主跨900 m組合梁斜拉橋組合梁橫斷面布置(單位:m)
結構分析采用TDV RM Bridge有限元程序,主梁、主塔和橋墩采用梁單元模擬,拉索采用桿單元模擬,整體計算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整體計算模型
3.1成橋狀態(tài)
優(yōu)化后的成橋恒載狀態(tài)主梁彎矩和主梁應力如圖5~圖7所示??梢钥闯觯褐髁涸谥魉幖拜o助墩處彎矩相對較大,其余部分彎矩均很小,主梁軸力則隨著與橋塔位置的縮短而逐漸增加。鋼梁上、下翼緣應力相差不大,尤其是中跨主梁,基本處于軸心受壓狀態(tài),上、下翼緣的最大壓應力值分別為99.2 MPa、121.5 MPa,基本無拉應力出現;同樣,混凝土橋面板上、下翼緣應力也相差不大,最大壓應力值分別為17.6 MPa、17.3 MPa,無拉應力出現。
3.2結構靜力荷載總響應
方案試設計過程主要考慮了表1所列的六種控制性荷載組合進行分析計算,得到的不同組合工況下各構件最大應力見表1,最不利組合下主梁上、下翼緣、混凝土橋面板、橋塔應力分別如圖8~圖11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鋼梁上翼緣最大壓應力為組合4工況的182.8 MPa,發(fā)生在橋塔附近,組合1工況下鋼梁上翼緣拉應力達到最大值,為8.4 MPa,出現在邊跨梁端截面;鋼梁下翼緣最大壓應力為組合4工況的197.7 MPa,發(fā)生在輔助墩和塔根附近,最大拉應力為組合1工況的50.3 MPa,發(fā)生在跨中附近;組合3工況的混凝土板最大壓應力最不利,塔根處壓應力最大,達到23.3 MPa,在組合4工況下混凝土板在跨中附近出現4.4 MPa的拉應力,需說明的是,組合4工況是成橋10年后的百年風短暫工況;組合2工況下,橋塔最大壓應力18.8 MPa,發(fā)生在下塔柱頂端截面的橫橋向截面;而在組合3工況下,下塔柱頂截面位置將出現0.8 MPa的最大拉應力。參照類似工程經驗,考慮橋塔配筋后亦可滿足截面承載力要求;拉索應力最大值較為均勻,基本在600~700 MPa,應力幅不超過180 MPa。
圖5 成橋狀態(tài)主梁彎矩分布
圖6 成橋狀態(tài)下鋼梁應力分布
圖7 成橋狀態(tài)下混凝土橋面板應力分布
表1 不同組合工況下各構件最大應力 MPa
圖8 鋼梁上翼緣應力最不利組合
圖9 鋼梁下翼緣應力最不利組合
圖10 混凝土橋面板應力最不利組合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試設計的主跨900 m組合鋼箱梁斜拉橋的主梁、橋塔、拉索受力均處于安全范圍之內,表明試設計方案可行,構件尺寸合理。
圖11 橋塔應力最不利組合
3.3結構靜力穩(wěn)定性評估
本文按第一類穩(wěn)定分析對900 m跨組合鋼箱梁斜拉橋成橋狀態(tài)下在不同計算工況下的結構穩(wěn)定安全系數進行了計算,結果見表2。結構在主跨滿布荷載時一階穩(wěn)定系數為4.165,為所有工況中最小,但仍滿足規(guī)范要求。
3.4結構抗風穩(wěn)定性評估
采用空間動力有限元分析,結構在成橋狀態(tài)下的典型動力特性見表3,顫振臨界風速可按規(guī)范進行估算,顫振檢驗風速由設計基準風速乘以風速脈動修正系數得到。
表3 動力特性與顫振穩(wěn)定性檢驗
表2 成橋狀態(tài)下一階穩(wěn)定系數
以上計算表明,本文擬定的主跨900 m組合鋼箱梁斜拉橋試設計方案在設計風速vs10=40 m/s工況下,按規(guī)范分別取主梁截面形狀系數、攻角系數為0.8和0.8對顫振臨界風速進行折減后,臨界風速仍遠高于檢驗風速,初步說明試設計方案滿足風致顫振穩(wěn)定性要求。
成橋狀態(tài)結構受力分析證明主跨900 m的組合梁斜拉橋方案是可行的。與鋼主梁斜拉橋相比,鋼-混凝土組合梁斜拉橋具有如下優(yōu)點:(1)利用混凝土板受壓,可改善主塔附近加勁梁抗壓性能;(2)增加橋梁抗彎、抗扭整體剛度;(3)組合梁的混凝土橋面板代替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提高了橋面板局部剛度,很好地解決鋼箱梁鋼結構疲勞及橋面鋪裝易損壞的問題。從經濟性和耐久性考慮,拓展組合梁斜拉橋的適用跨徑、在更大跨度范圍內與鋼斜拉橋形成競爭,是適應未來跨江海大橋工程建設需求的選擇之一。
上海軌交2025年前將規(guī)劃再建設9條線路 全長約250 km
近日,上海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guī)劃(2017—2025)環(huán)境影響評價公示,公示顯示,本次建設規(guī)劃預計由9條線路組成,全長約250 km,具體線路和長度根據建設規(guī)劃研究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U448.27
B
1009-7716(2016)03-0058-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3.017
2015-12-10
“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13CB03600)
湯虎(1986-),男,江蘇寶應人,工程師,從事橋梁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