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新路
質(zhì)樸的云南人,有很多嗜好,喜歡抽煙,就是一大嗜好。這嗜好比較普遍,走云南一路,似乎大多云南人都在抽煙。云南煙的品種多,抽煙的人多,女人抽煙的多,抽煙的方式多,是隨處可見的一景。
那個晚宴很熱鬧,左邊是個抽“黑卷子”的人?!昂诰碜印本褪窃茻煹囊环N,咖啡色紙皮,顏色像雪茄,煙味也似雪茄的煙。這種煙味濃烈,有筋帶骨,抽起來刺激而過癮,一般是有煙齡的“老煙鬼”喜歡它。這種煙霧濃而白,濃自得似乎比其他煙霧分量重,從吸者口里吐出來,如若沒有吹來的風(fēng),它會像一團團云和霧,有種身子沉的感覺,喜歡向人與物體彌漫和落腳。這會兒,我左邊的哥們就在一根接一根地抽這“黑卷子”,那濃厚的煙霧,一股又一股地往我身上漫來,我被穿了一件煙的外衣,我也不得不吸了它又呼出來。他抽幾根,我也跟著抽了幾場。還有我右邊的哥們,煙癮更大,夾幾口菜喝幾杯酒,實際上壓根沒吃飯,卻抱上了一個水煙筒,讓濃煙進了肚子。這水煙筒,小娃娃那么高,小腿般粗,像一架鋼炮,很顯眼。他抽金黃的煙葉,好像是新煙葉,這種煙,被稱為“生煙”?!吧鸁煛眲糯?,煙霧濃烈得不僅僅剌鼻,那是嗆人,它更是“老煙鬼”喜歡抽的煙。煙從煙筒水里“咕嚕”抽出來,整個嘴巴再把煙吸進肺,然后吐出來,再吸再吐。煙死皮賴臉地從他臉上漫到他頭上,再朝我死皮賴臉地漫過來。他抽夠了,他右邊的哥們又抱過去,接著抽。又是一股一股濃煙,同樣死皮賴臉地漫了開來。說這煙死皮賴臉,是這煙比“黑卷子”更沉重,更無精打采,彌漫過來總想粘在人臉上身上落腳。我也隨著他“咕嚕”又“咕?!蔽龅臐鉄?,吸進呼出,這還不夠,還得吸左邊幾個哥們“黑卷子”給我的免費煙。
身邊是翻滾的煙霧,屋是煙的海洋,兩種煙混在一起,嗆人是猛烈的。盡管氣管承受不了它刺激還可忍,而這兩種煙死皮賴臉地往眼睛鉆,讓人難以承受。眼睛一個勁流淚。這是朋友的宴請,盡管難受還不能讓煙者朋友看出來,只好用餐巾紙不停地裝作擦嘴去狠狠地擦眼淚。當然,這餐桌上十來個人,抽煙哥們左邊的左邊,右邊的右邊,你不抽他抽。煙霧翻騰,不到一會兒功夫,我已看不清對方朋友臉上表情了。
人還沒進會議室,煙早已擺到桌子上了,那是精裝“云煙”。每走到一地,每進一個會議室,幾乎都是云煙供奉。云南出煙,屬云南品質(zhì)超群,用最好的煙招待遠方客人,這是云南人的習(xí)慣。這不僅是云南人的習(xí)慣,也是很多地方人的習(xí)慣。坐我左右的人都給我遞過來煙,我友好謝絕,他們都點上了。會議室里十多個人,北京來的客人都不抽,抽煙的就成了云南的朋友了。他們你遞他,他遞他,是禮節(jié),也是習(xí)慣。這種禮節(jié)與習(xí)慣,很容易讓不想抽的抽起煙來。這樣一來,想抽的早已點燃,不想抽的因熱情難卻也隨之點燃,那么會還沒有開始,會議室已成煙場。在這樣的情形下,會議室即便有窗戶,那室內(nèi)也是煙霧飄繞的。我的眼睛怕煙,而煙卻盡往眼睛里鉆,眼睛被折磨得不想睜開。坐在臺下可以閉上眼睛,而每天的會議都在主席臺位置,會議又很重要,各地很重視,下面都看著臺上人,眼睛只能眨,不能閉,閉眼等于睡覺,讓人感覺不好。可這左右的煙,使眼睛很受罪。就希望會友們嘴上留情不去抽煙,或盡快散會??稍颇先藢嵲?,一人精心準備一沓匯報材料,誰都得“念”才是。于是,他們?nèi)允且桓右桓爻?,一直要抽到會議結(jié)束。這煙的會,一分一秒好像度時如年的漫長。
面包車七人,四人是云南的陪同朋友,三人都抽煙,加上司機就有四人抽煙了。他們互相點燃香煙的那時起,我的眉頭就皺起了,頭也痛了,眼睛好像也難受了。
盡管把車窗打開,山野的風(fēng)當即就會把車里煙“刷”出去,而煙這東西,在哪兒也是死皮賴臉地,盡往人臉上貼,也直往人眼睛鉆。煙進喉嚨是嗆,煙進眼睛是辣。辣得眼淚在眼里轉(zhuǎn)圈,而泉涌的眼淚卻像辣椒水,刺得眼睛疼痛不堪。好在在車上,可閉眼,眼睛不再受欺負。而上了云南出昆明的車,每到一地,那就是長途,少則半天,長則大半天。這樣長的時間里,人寂寞,抽煙人更是忍耐不住寂寞加煙癮的誘惑,往往抽完一根,不一會兒功夫,又有誰會散發(fā)煙來,于是就接著抽。抽煙人大凡有個情緒習(xí)慣,寂寞了會不停抽,苦惱了會不停抽,聊熱鬧了會不停抽,別人遞過來會抽,遇到高檔煙也會抽,飯前飯后會抽,癮上來隨時會抽。那么在無聊難耐的車上,在一群煙鬼坐在一起的車上,很容易發(fā)生不停抽煙的事。于是不抽煙的我和同行,就成了被煙親吻的對象。車子翻了一山又一山,車里的煙民們抽了一根又一根。車子不到地,他們不會不抽煙,車子到了地,他們還會接著抽。
車子停在了一個廁所門口,有四個人“蹲坑”,廁所惡臭,喘不過氣來,但內(nèi)急必須解決,還得緩緩放出。這種地方,好像只有抽煙人能夠解決惡心的問題,能夠改變空氣的骯臟。四個云南朋友每人又點了支煙。他們點上煙后,感覺聞不到臭的惡毒了,安下神來解決內(nèi)急問題。煙又從臭氣熏天的坑上飄過來,使我突然頭暈,因為在我感覺里,煙把惡臭又加溫了,變異成了十分惡毒的臭,催人惡心和嘔吐。我還得強忍煙臭的折磨,使足勁把我的尿撒了。而撒尿又是急不得的,這一路憋了一肚子尿,還得緩緩而來。
這間隙又有股煙從隔墻的廁所飄過來。那是女廁所。細微的風(fēng)單單從女廁所方向吹到男廁方向。這男女廁所的墻隔上面開著口,從女廁所里飄過來煙,那自然是如廁的女人在抽煙。這女廁所飄過來的煙,當然不僅僅煙,也夾裹著惡臭,女廁所的惡臭。這男女廁所煙氣十足的惡臭,尤其是感覺女廁所的臭是相當臭。哪個男人都喜歡女人,可哪個也接受不了女人的臭。我就要嘔吐了。我加足“馬力”,撒完出廁。這個廁所上得快喘不來氣了。我生氣,我也好奇,好奇女廁所里是什么樣的女人在抽煙。于是,我等她出來。她們出來了,兩個姑娘,兩個一腔云南話的姑娘。
兩個很漂亮的姑娘,怎么會抽煙呢?我竟然忘了,云南的許多女人是抽煙的。我與她們搭訕,很活潑的姑娘,同我聊起天來,話沒說兩句,一位掏出云煙,遞過來一支。女孩遞煙,是友好體現(xiàn),不接不合適,而我沒接,因我難以接受她剛上完廁所拿煙的手,我難為情地拒絕了。她把煙給了同伴,自己又抽出一支,兩人又抽上了。煙棒在她們閃光的粉紅色指甲間與絳紅色櫻桃小口間來回舞擺,嬌柔的,油油的,有種優(yōu)雅與俏皮的,甚至是頑皮與挑逗的味道。一對美女,從廁所“蹲坑”抽,剛出廁所又抽,且煙癮之大、抽煙舉止調(diào)皮放肆,煙抽到這般境界真是了不起呀。據(jù)說女性抽煙是出于兩個緣由,優(yōu)雅和減壓。兩個美女是做貿(mào)易的,穿梭于云南各地與國內(nèi)外,優(yōu)雅的吞云吐霧姿態(tài)是迷人的,煙的刺激會緩解壓力。
云南女人抽煙的多,尤其是云南農(nóng)村婦女抽煙的多,是受云南男人普遍抽煙的影響,還是云南是煙草的故鄉(xiāng),抽煙方便的緣故,應(yīng)當都有關(guān)系。云南婦女在煙民遍地的環(huán)境里,不要說主動抽,身邊大多是抽煙的,沒癮也會上癮的。
走遍云南山川田野,翡翠般嫩綠的煙葉樹,隨處可見。數(shù)百萬農(nóng)民在為煙民勞作。它是農(nóng)民的搖錢樹,也是政府的生錢樹。云南政府錢袋子里一半多,來自煙草。因而,云南創(chuàng)造了許多馳名品牌的香煙,紅塔山、阿詩瑪、五朵金花、紅梅、玉溪、紅河、云煙、石林,哪個品牌沒讓數(shù)以萬計的煙民迷戀過,甚至至今還在迷戀。云南也創(chuàng)造了香煙文化,香煙包裝的詩情畫意,香草絲的絕妙工藝,香煙味道的變幻無窮,使云南每個品牌的香煙,都可以用來表達一種情愫,或者是一種聯(lián)想、向往、快慰、愉悅、瀟灑,等等。這種文化,讓更多的人對煙產(chǎn)生了好感、遐想。
因而許多煙民,不看煙絲,單看品牌。品牌給煙民帶來了心理的滿足,還有身價、面子。這么多響亮品牌的煙,或者一個新品牌出來,云南人有得天獨厚的享用便利條件,且一個新品牌也得由云南人首先邊抽邊吆喝,才能夠走出云南。所以云南的煙民也為云南香煙走出云南做著貢獻,從而也引導(dǎo)和栽培了更多的煙民。
云南煙民里,把抽煙與吃飯當作同等重要的,甚至把抽煙放在比吃飯重要的,有三類人。一類是農(nóng)民。農(nóng)民有的是便利條件抽煙。煙葉就在地里和家里,家里有煙抽,下地有煙抽,隨時隨地可以抽,且不妨礙別人。二類是機關(guān)公職人員,尤其是寫材料多、動腦筋多和心煩難耐、閑得無聊的人,會一根接一根抽。三類是醫(yī)生,男醫(yī)生有一半人抽煙。有的煙癮極大的醫(yī)生,邊給病人號脈和瞧病,邊抽煙過癮。還有的醫(yī)生在幾小時手術(shù)臺上,癮犯了,又不能扔下術(shù)中的病人去抽煙,只好狠聞幾次不點燃的煙卷,接著手術(shù)。手術(shù)一完了,不管是進廁所還是進辦公室,取下手套口罩立馬吞云吐霧般地過煙癮。四類是學(xué)生,尤其是中學(xué)生偏愛抽煙。學(xué)生好奇,老爸抽,同學(xué)抽,用煙交朋友,你來一根,他給一根,先抽著玩,不久就找煙抽了。許多男生的書包里,有的是好煙。
這些煙民中許多人,迷戀煙的程度遠遠超過迷戀飯的程度。當然抽得最酷的,還要算抱著煙筒抽的人。用煙筒抽煙,可謂是好馬配好鞍。云南有上等的煙絲,配上上等的水煙筒,真是讓享受抽煙達到好馬配好鞍的程度。在云南,水煙筒是壯觀的一景。這個竹子做的筒子,雖然有貴賤優(yōu)劣之分,而看起簡單,實際做起來并不簡單。用一般竹子做成的,是普通的水煙筒,用上等老竹做的才是精致貨。云南的煙民,以擁有一個上等水煙筒為自豪。而上等的水煙筒取材,只能選百年老竹,而且要選大小適中的竹子,還只能選根部,粗則笨拙,細則小氣。這樣的選材,才能雕琢成上等的水煙筒,這樣的水煙筒風(fēng)吹日曬不會爆裂。云南的許多家庭,都有制作水煙筒的技術(shù)。他們?yōu)榱酥谱饕粋€結(jié)實精美、令人羨慕的水煙筒,會歷盡千辛萬苦,跋山涉水,深入蒼茫的深山老林,砍伐百年老竹為材。有的人,還為此付出了生命。盡管這樣,世代的云南人,仍然把制作上好的水煙筒,作為一種樂事,也作為一種藝術(shù),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工藝。前輩把這門手藝傳給后人,也把那精美的水煙筒,當作心愛的物件一樣傳給后代。抽煙的后代也會愛不釋手。而手工制作水煙筒已漸成歷史,現(xiàn)在遍地是流水作業(yè)線,什么樣質(zhì)地的,什么樣花紋的都有。抽煙的云南人不但在自己家里有水煙筒,還在辦公室、私家車里備了水煙筒,還把云煙和水煙筒當作禮品送給客人。云南一些農(nóng)民,還保留腰掛煙袋的習(xí)慣。出門走累了,路邊一坐,點一鍋煙,似乎渾身就有了勁,接著走;下地干活干累了,抽一鍋,似乎渾身添了勁,接著干。相互間讓煙、點煙的那種舉動,透著濃濃的親熱勁兒。云南的煙民,是一群讓人感覺十分親近也追求超級享受的人。云南的煙文化,是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所以,云南煙民遍地,是因為享受著一流的煙絲和一流的抽煙工具。琢磨出這么酷與好玩的享受,誰愿意輕易不抽呢?云南人不抽煙,我會懷疑云南人還喜歡種煙嗎?
云南有這么多人種煙,有這么多人抽煙,雖然給云南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使云南財政有了更多的錢支配,可云南省的領(lǐng)導(dǎo)和財政的人,對此并不高興。他們明白,煙民的普遍,煙草的巨額收益,犧牲的是煙民的身體,感到這樣的財政收入,不要為好。改變是漫長的,他們拿出錢來倡導(dǎo)煙民戒煙,拿出政策和錢來鼓勵農(nóng)民改變煙草種植的生產(chǎn)方式。這是云南的一筆大賬,也是云南財政預(yù)算的一筆大賬,他們決心做下去,讓煙業(yè)在不久的將來,不再成為云南最大的搖錢樹,也讓云南的煙民越來越少。
怒江女人花
再急的水,也急不過怒江的水。再性急的女人,也急不過怒江女人。
怒江滔天江水總是豪氣沖天,總是從懸崖峭壁奔瀉而下,只有摔打成白浪,才會撲向山澗,才會歡快地融入大江。怒江的豪邁性格,造就了怒江人。一個常年生活在怒江邊上的女人,那會有十足的怒江豪氣。因而怒江的女人性格有點剛烈,有點火急,有點倔強,有點豪放。她們走路會很急,說話會很急,做事會很急,她們高興起來很爽。這是什么樣的急法?這不是急躁。是剛毅的急,是苦累不懼的急,是怒江水那樣天不怕地不怕的急,是怒江豪情萬丈的歡笑。嘎達娜是喝怒江水長大的女人,是有著怒江一樣性格的女人。她在怒江邊趕著她的馬,行走了四十多年,她忽然決定要做一件連怒江也感到驚奇的事。這件事也只有怒江女人,只有怒江女人之花中的她才能做出來。
嘎達娜必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她不厭煩地趕著心愛的馬行走在怒江邊,也不懼地牽著馬隊日夜兼程奔波在茶馬古道上。怒江的脾氣是熱而急躁,怒江大山性格是險而寒冷。走在江邊酷熱難耐,走在山上寒風(fēng)如刀。忽熱忽冷,忽風(fēng)忽雨,人極難適應(yīng)這種極端顛倒的折磨與摧殘,使得她的好幾匹壯馬,生急病倒在了怒江邊。這樣的惡劣氣候,卻使她煉出了一副鐵身板——這也是怒江女人通常的身板。她趕著馬,大步走在這彎彎的怒江山路上,她的頭頂上是幾只鷹,已經(jīng)跟了她很久了。它們跟著他,它們認識她,她這個女人是怒江邊趕馬最快,也趕馬最多的女人,男人趕兩三匹,她趕三五匹。馬背上馱的是茶,運到幾百公里地方的茶。
鷹跟著她,也不僅僅是認識她,也是它怕寂寞。走過長長的怒江邊,再上了長長的獨龍江邊,鷹看著脾氣不好的江水也煩且急躁難忍,跟著這個盤著花頭彩、吼著粗壯山歌、趕著一溜煙鈴兒“叮當”響的馬兒,搖晃地行走在無聊的山澗,對鷹來說這個女人和馬隊親切又好玩。而鷹也不僅僅是沖著這個女人和馬隊好玩,鷹還有鷹的盼望,就是企望這一群馬里,有哪個忽然倒下。馬倒下是它們的興奮和期待。鷹的眼睛是雪亮的,鷹的記憶是錯不了的,它們記得多年來這個女人和她的馬隊帶給它們的口福。倒下一匹馬,能讓它們吃上好多天。她的馬,倒過好幾匹了,鷹們期待這樣時刻的到來。
嘎達娜在這怒江和獨龍江上走過多少來回,就趕過多少回馬隊,鷹看到這個女人欣喜。也許讓鷹最為興奮的是她最近的一次趕馬,那匹心愛的老馬,翻過一座山,大汗淋漓,再也沒有起來。鷹們沒有白跟,它們等到了這大塊的肉。她的愛馬還有余溫,鷹們就落地搶食了。她是怒江的藏族人,鷹雖是她敬仰的神靈,但這讓她非常生氣,她的愛馬的靈魂還沒有走遠,鷹們竟然心急火燎地要分解它,她接受不了。她趕鷹,鷹不走。她只好揮著淚水,只有把它留給了鷹。她為她的愛馬祈禱,讓鷹的嘴,把它托到天國,轉(zhuǎn)世再做一匹好馬。
她希望她的愛馬投胎到她家,但她也希望不要投胎到她家,也別投胎到怒江,愿它投胎到無際的草原上去。
做怒江的馬,太苦了。馬太苦了,而怒江人離不開馬,怒江女人出門還是離不開馬。嘎達娜從懂事起,就跟隨父輩騎馬。她和家人養(yǎng)馬,至少得養(yǎng)三匹以上,才能馱更多的東西,才能養(yǎng)活全家人。馬是怒江人家最大的財富,也是嘎達娜家的全部財產(chǎn)。她養(yǎng)馬,她愛馬,愛馬愛到了抱著它頭睡覺和好吃的省下來喂馬的地步。幾十年來,她們家養(yǎng)過幾十匹馬,她給每匹馬都起了名字,幾乎把怒江的花草與她心愛的東西都用到了馬的名字上。她把馬當姑娘打扮,她給每匹心愛的馬,扎上不同樣的頭花和飾物。
馬通人性,她喜愛馬,馬喜歡她。馬聽熟了她起的名字,無論從多遠,無論多么累,只要她叫它們的名字,它們都會向她跑過來。她最心愛的馬里,有兩匹力大而堅強的馬,一匹走起路來腳步很花,起名叫“花腳”;一匹走起路來很密,起名叫“蝦腳”。它們好像十分樂意接受她給它起的名,每當她叫起它們來,它們都會興奮,感到這是對它們的獎賞,趕路更加賣力,歇息時會撲到她懷里。
這次馱茶去北京,她選了它們倆。而北京很遙遠,是千山萬水的遙遠,要走這么長的路,膽小的馬,嬌氣的馬,倔強的馬,是馱不動幾百斤茶的,也趕不了這么遠路的,即使趕到了也很難再趕回來。她知道,這次萬里之行,走的是茶馬古道,山高水險,風(fēng)雪雨霜,人會隨時生病,馬會隨時病倒,那會是人與馬相依為命的艱難跋涉,也會出現(xiàn)生死離別。而這次的遠行賣茶,那會給家鄉(xiāng)盼望上學(xué)的孩子們帶來多少笑臉啊,她感到她和馬付出多大代價,也是值得的。她只好選擇力大與靈性的“花腳”和“蝦腳”。臨行那天,她給它們梳理毛,一盆又一盆清水地洗,一梳接一梳地梳,它們倆舒服地直舔她的手,還吻她的臉,這是馬對她愛的語言回報。她給它們喂最精細的飼料,還給馬蹄釘上了最結(jié)實的鐵掌。兩匹馬懂得了她的意思,那是要遠行,向她投來自信而深情的目光。
一百多匹馬浩浩蕩蕩的馬隊,是云南百年以來少有的馬幫。馬隊沿著怒江行走,沿著古老的茶馬古道行走。路是沿著江和山的,跋涉在山澗小路上,還要跨越驚險的山谷和簡陋的枯木橋。腳下是大山,是大河,是怪石,是荊棘;頭頂是烈日,是烈風(fēng),是疾雨,是雪霜。而就在古道的附近,怒江的邊上,就是閃亮而光滑的柏油路。
有坦途,為何要選擇危機四伏、峻嶺崎嶇和河深水急的茶馬古道?當然是為了給馱在馬背上的茶,增添古老的文化味道。千百年來,幾十年前,云南的茶,不就是在這條漫長而艱辛的道上,從馬背上馱到了近到京城,遠到古羅馬的嗎?嘎達娜深知,今天的艱難行走,馱的是云南茶的歷史文化,也是她尋覓祖先的腳印,她為此有渾身的勁兒。
今天的鷹格外興奮,浩浩蕩蕩,一百多匹馬的馬隊,馱著山一樣的茶,吃力跋涉在怒江邊。她牽著這馬隊,走過怒江,走過茶馬古道,走過昆明,再走出云南,再跨過四川、陜西、山西、河北,到北京去,一路賣茶募款,添柴希望工程。這就是她決然做馬鍋頭——馬幫頭領(lǐng),今天帶著她有生以來,也是幾十年來云南早已絕跡的偌大的馬幫,走茶馬古道,越千山萬水四千多公里去北京的壯舉之行。
熱鬧的馬隊,興奮的鷹們,這怒江邊古道上熱鬧的一幕,告訴白云藍天和大山,這將是一次了不起的遠行。最為了不起的是馬幫的頭領(lǐng),唯一的女人。
嘎達娜為何當上了這馬幫的頭領(lǐng)?這馬幫里有四十多個男人,都推舉她做馬鍋頭。大家推舉她,是她有男人少有的折不斷的腰桿和那幾十年趕馬遠行的豐富經(jīng)驗,還有一副火熱的心腸。
嘎達娜有一雙很銳利的眼睛,也有她的勤勞和智慧,她勝任當“鍋頭”。大家推舉她,她沒推卻。但當馬鍋頭,那是要把自己的馬料理好,還要擔當照料好全隊人馬的大小事,還要掌握全隊的伙食分配的差事,這比她單純趕著她的兩匹馬更累的苦活。她被幾十個男人推到了最前頭,她樂呵呵牽著她那不比男人少馱一斤茶的愛馬,走在了馬幫的最前頭。她給“花腳”和“蝦腳”頭上扎上了領(lǐng)頭馬的花冠,它們倆感受到了光榮與自豪,雖牽小山大的茶包,雖跨橋險水深,雖跋山高路陡,它們走得很穩(wěn),蹄下生風(fēng),引領(lǐng)馬隊走得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摹?/p>
嘎達娜是馬幫的后代,她記不清多少次走過這茶馬古道。她每次行走在這崎嶇的山路上,聞著自己和馬的汗味,似乎也能聞到祖先的汗昧。那陌生的汗味,好像也是血淚味,使她腿上添勁,也少了份懼怕,多了份勇氣。
馬幫生活的艱險,讓她經(jīng)受了太多的辛勞,卻使她有了怒江一樣百折不回的勁頭。她的家鄉(xiāng)在貢山縣一個幾千人獨龍族人居住的小山村,出門是山,路在山上,山上種不出糧食,所有的生活所需,得到山外馬馱,她從小時候起,村里雞叫時就趕馬上路了。她是怒江馬幫的女能人,每次百余公里的路程,來回要翻越好幾座大山,男人一年跑14趟,她跑15趟。馱出去的是茶,馱回來的是糧食、衣服、日用品。在這三江并流的,風(fēng)雨雪霜無常的氣候里,人馬驛道的雨中坍塌,被大水淹沒,是隨時隨地會發(fā)生的。翻一次山,人和馬,都險,但她大多化解了,而沒有辦法的是那些倒下或掉在崖下和江里心愛的馬。好幾次,她的馬走失了,她頂風(fēng)也好,日夜兼程也好,大多找回來了,而也有她費盡周折沒有找回來的。怒江的山路太苦了,沒有找回來的馬,不是馬找不到路而回不來,馬是識途的,馬不回來,是馬背叛了主人。何況是馬,人在這極度惡劣的境況下,好像也會背叛。
她親歷過馬的背叛,也經(jīng)歷了她丈夫的背叛。她丈夫的背叛,讓她理解了那幾匹心愛的馬背叛的苦衷。那是一次大雪封山,她趕馬出山的丈夫沒了音訊。半年后,她找到了丈夫,可丈夫已跟別的女人過上了日子。丈夫給她遞上離婚書,她“放飛”了丈夫。她把幾個孩子的撫育承擔起來,失去和苦累.沒壓彎她的腰;漂亮的女兒意外死亡,沒有壓彎她的腰,她為兒孫們的生活幸福奔波,牽馬去,牽馬來,給兒孫們經(jīng)營起了一個衣食溫飽的家。這么大苦難沒有壓垮她,是因為她的心,像怒江水一樣,越流越寬闊和平靜。她忘卻了苦難,也忘卻了失意。這也是她成為近五十個男人馬幫的馬鍋頭的緣故。
嘎達娜的生活雖然與馬相伴,但她與怒江所有女人一樣,辛勞的日月里,有唱不完的歌,也有不斷的笑。她的戀愛,是對歌與趕馬開始的。他的情郎在江那邊,她在江這邊,他們對歌對出了好感,對歌對出了相會,對歌對出了甜蜜。她為他生了好幾個孩子,雖然他后來離開了她,她曾經(jīng)嘗到了愛情的甜蜜。她在寂寞的茶馬古道上,一邊唱著歌兒,一邊回想她與他第一次走在這段路上的笑與不冷的徹夜。這次長長的帶馬幫行走,她感到這是她人生最精彩的一段風(fēng)景。她得走好。
望不到頭的怒江,走不到頭的怒江。鷹飛低得再也不能低了,它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過山一樣長的馬隊。鷹跟著這個熟識的怒江女人和馬隊,一會兒飛在馬隊前頭,一會兒與他們并行,是在等待美食的到來,又好像它們是她的朋友,舍不得離開她和馬隊。鷹的不離不舍,好像要跟馬隊遠上北京。嘎達娜不時眼望頭頂?shù)您?,覺得與馬為生的生活,是多么地塌實。
人一旦感覺不到苦累便是快樂的,即使遙遠的地方,好像就在眼前。嘎達娜帶著她的馬幫,出云南入四川,進陜西跨山西,邁河北到北京。高翔的鷹陪著他們翻山越嶺,陪他們走了一路。一路上陪伴的鷹,歡叫的鷹,是怒江的鷹,或不是怒江的鷹,嘎達娜沒有留意。鷹使她知道了在極度疲勞的時候怎樣忍耐和堅持,鷹好像使馬添了無限的力量。近萬里且長達半年的人馬涉水越嶺,她與她心愛的“花腳”和“蝦腳”一步一腳印,走過了兩個季節(jié),有太多的辛酸,也有她與馬與馬隊太多的故事。她的愛馬幾次病了,她像照料女兒一樣,給它們一捧捧喂最精細的飼料,半日半夜地撫摸她們。馬也疼愛她,很聽她話;看她難受,輕聞她的臉,舔她的衣服……她是快樂的,馬是快樂的。
馬與人的快樂,馬與人的相伴,隨著進入京城,漸漸要結(jié)束了。茶馱了一路,賣了一路,馱到京城,茶很快賣光。募集到幾百萬無的資金,加上政府給的大筆錢,足以在家鄉(xiāng)蓋一座漂亮的學(xué)校了。
茶賣完了,離開的時間到了,可馬怎么辦?她和馬幫成員的一百多匹馬,得原路趕回去。這又是萬里迢迢,來時累死了好多匹馬,還意外死了一個隊員,回去還會損失多少匹馬,她和馬幫成員商量怎么是好。
北京的主人給她們出主意,馬不走,人回去。馬是馬幫人的寶貝,馬為人干完了活,怎么能把馬扔掉呢?要趕回去!嘎達娜也舍不得她的似親人般的兩匹愛馬,她決心再苦也要把馬趕回怒江的家。主人說,愛馬,就應(yīng)該讓馬今后的生活輕松,趕回是讓它們受奇苦。話在理,但嘎達娜和馬幫成員傷感。馬留給誰?拍賣。她和隊員只好選擇了拍賣。她的兩匹愛馬,拍賣了個不錯的價錢。
馬看出了它的主人要把它們交給別人,兩匹馬一臉的沮喪相。當買主遞給她錢,牽走她馬的時候,她哭起來,馬的眼里也流下淚來。她抱著兩匹馬的頭,又是嚎叫般地大哭。她的眼淚和馬的眼淚混到了一起,濕了馬的臉,也濕了她的臉與衣服的前襟。賣主理解她與馬的深厚感情,把韁繩交給她,讓她與馬有足夠時間告別。嘎達娜的兩匹馬,從小馬駒到現(xiàn)在,她與它們幾乎每天在一起,它們?yōu)樗L(fēng)里來雨里去地把茶馱出山,把物品馱回家,她把它們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哪能說分別就分別呢?回去沒有它們的日子,就像家里少了親人,該怎么過下去?嘎達娜的痛,全表達在哭聲里了。而總是要與它們分離,或者要放棄它們的。把它們留在這里,免去萬里跋涉的歷險與困苦,這是愛它們,這樣的分離是明智的。
嘎達娜和大多馬幫隊員,一步三回頭地與馬分別了。就在她向它們最后揮了揮手的時候,她的“花腳”和“蝦腳”幾乎同時朝她長鳴起來。她知道,這是馬在嚎哭。她的眼淚又像斷線的珠子,灑了去機場的一路,也流到了怒江老家。好久過去了,她看到空空的馬槽,心空蕩,眼落淚。離開她的兩匹馬,同她多年前她女兒離世一樣痛苦。
馬陪伴了人很多年,馬為人勞累了很多年,人與馬,馬與人雖然相對無語,而相依相戀的情感是一樣的。她每天都在想那兩匹馬,她感覺它們也在想她。思念帶著深似海的牽掛。嘎達娜想它們想得痛苦,它們習(xí)慣北方氣候嗎?新的主人對它們好嗎?它們胖了還是瘦了?開心還是不開心……
每當想到這些,嘎達娜又是一陣落淚。她思念馬,她想馬也在痛苦地思念她。她放心不下它們,她揮不去日積月累的濃厚思念。一年后的一天,她再也忍受不了掛念與思念痛苦,她決定去看望它們。她不惜花錢,買了飛機票,坐上了飛北京的航班。到北京,看不到她的愛馬,它們被趕運到了河北一個養(yǎng)馬場。她下飛機顧不上勞累,又坐上了長途車。又是半天的趕路,終于到了馬場。
她的兩匹愛馬,遠遠地就看到了她,一陣旋風(fēng)似的向她跑了過來。它們把頭拱進她的懷抱,就像久別的女兒撲在媽媽的懷里一樣,親熱地聞她舔她啊。它們還精神,比分別時候胖了。她分別后的思念和痛苦,化作了催淚的東西,她抱著馬失聲痛哭,感動得一旁養(yǎng)馬的漢子,也閃出了淚花。她給它們梳理了毛,擦掉了它們眼角的淚痕。馬在這樣心地柔軟的漢子手里,她略為放心了。她與兩匹愛馬依偎了好久,也撫摸了它們很久,直到傍晚的來臨,不得不分開的時候,她給它們喂了一次草料,趁它們不留意間,她悄悄地離開了。她對馬輕聲說,還會來看你們。
心上人
沉靜的深夜,閣樓燈仍亮著,美麗的姑娘在思念一個人,她的心上人。她凝神窗外,等待心上人的身影出現(xiàn),可怎么也等不來。樓下輕輕唱歌的芭蕉樹睡著了,窗外的月亮進了屋子,遙遠的星星也到了屋子,可就盼不來她的心上人。他在遠方的山寨,今夜能來嗎?她想他迷人的俊,她想他貼心的好。想念讓她沉浸在甜蜜里,想念讓她落入情感深淵里,想念讓她揪心撕肺地難受。等待,等得星星眨眼困了,月亮從云里走了,他在哪里?他怎么還不來!她給心上人打電話,他的電話怎么也打不通。心上人在做什么,是睡著了,還在路上?這長夜的相思,甜蜜讓她企盼,企盼讓她擔心,擔心讓她傷感,傷感讓她落淚……
這是對一首曲子的描述。這首曲子叫《心上人》。它是一個高大魁梧的佤族漢子、耿馬縣財政局長楊滋光創(chuàng)作的。那天早上,我們坐他車子在山間趕路,他把這首歌放給我們聽。美妙的晨光灑進車里,眼里是花的樹、青的山、綠的江,這本來被美景陶醉的情感,又被一個姑娘纏綿而傷感的相思情曲掀起了波浪。我們聽了一遍又一遍,心被一次又一次掀起浪潮。這曲子勾人心魂,在那曲調(diào)高潮的時候,也就是表達姑娘相思傷感的時候,我似乎變成了那位深夜里思念心上人的女子,眼眶里涌出了淚水。心想,這曲子撩人魂魄,如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哪個多情的姑娘聽它,準會讓她淚水漣漣的。
這首曲,癡情、細膩、委婉、熱烈,像一壺由溫而熱,由熱而燙,再由燙而到溫再到熱再到燙的純情泉水,變換著“溫度”,而溫情的音符也是熾熱的,也是跳動的,像姑娘的心。這樣動情的歌,出自這位看上去粗獷的漢子,看來這漢子定是情感細膩而愛心濃烈的人。
我從這首歌,認識了楊滋光,又從一件事,印證了我對他內(nèi)心的判斷,他確是個情感極其細膩而愛心極其濃厚的人。他有兩個心上人,那是兩個二十出頭的姑娘。走進那故事讓人心醉。
一條彎曲的山路把我們帶到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橡膠林,并沒有進入橡膠林,而是進了橡膠林旁一戶漂亮的新房院落。這是一個叫班辛村的角落,它是云南孟定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屋里出來一對喜悅的姑娘。這是兩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我們早已知道她們是雙胞胎姐妹,一個叫木雅琴,一個叫木雅倩。迎上來人,她們單單拉住了一個人的手,像女兒拉著父親的手一般親熱,叫這個父親般的人“楊大爹、楊大爹”。
這“楊大爹”,就是楊滋光,孟定縣財政局長?!皸畲蟮边f給她們一兜物品。這是“楊大爹”給她們買的學(xué)習(xí)用品。倆人在昆明上大學(xué),還有個弟弟在縣里上中學(xué)。
坐在小院里的客人,都是來聽一個悲涼而感人故事的,與這姐妹倆有關(guān)的故事。她們家的故事,讓人難以想象。
那個冬天的年末和年初,她們家先后有三個親人去世了。先是她們的奶奶中風(fēng)去世,幾天后她們病重的母親也去世了。父親和她們感到家的天,塌了大半個。她們和父親掉入了悲痛的深淵。父親帶她們?yōu)槟棠毯湍赣H,在同一天辦了喪事。那天,姐妹和弟弟在兩位親人的墳頭,哭得眼睛看不清一切,父親也哭得撕心裂肺。傷心過度的姐弟被親朋接走,她們的父親騎摩托車回家。她們哪里知道,死神正等待她們的父親。那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是回家路上那棵大樹。父親騎著哭一般吼叫的摩托車,不知為何沒有看見那棵大樹,飛奔的摩托車結(jié)實地撞在了大樹上,父親頃刻之間扔下她們走了。
姐弟聽到這又一個噩耗,早沒有了一滴眼淚。她們的眼睛,被悲傷的淚流得紅腫。那個時刻,弟弟嚇得不會哭了,傻呆地說不出一句話,坐在地上不會動了,而姐妹倆頓時暈厥過去了。這樣離奇的悲愴,怎么會一下子降臨到三個孩子身上呢!
再深的噩夢,也得醒來。從昏厥中醒來的姐妹倆,感到家的天全塌了。姐姐在云南大學(xué)上專科,好在快畢業(yè)了;妹妹在云南師范大學(xué)參加自學(xué)考試;14歲弟弟還在讀中學(xué)。她們家這個“天”,姐妹倆怎么能夠撐起來呀!村里人和親朋幫助她們又埋葬了父親。
沒了親愛的奶奶,沒了知冷知暖的媽媽,沒了為她們遮風(fēng)擋雨和給她們吃穿的父親,接下來的日子,得由她們自己過了。姐妹倆在痛苦中艱難爬起來,把弟弟叫來,一起商量今后的日子怎么過下去。她們清楚,今后沒有吃飯的錢,也沒有錢供她們上學(xué)了,還有安葬三位親人欠下的沉重債務(wù)得要她們還。姐弟仨愁苦,不知怎么辦好。而姐姐明白,她得當家長了。她得撐起這個家,得養(yǎng)活妹妹和弟弟了。姐姐對弟妹說,她不上學(xué)了,種橡膠和打工養(yǎng)活你們;你們誰也不許退學(xué),接著讀。妹妹說,她也不上學(xué)了,同姐姐一起種橡膠和打工,讓弟弟把學(xué)讀下去。弟弟說,他也不上學(xué)了,要與姐姐種橡膠和打工。姐姐厲聲說,這個家由她當家,你們誰也不許退學(xué)!
姐姐要到昆明辦理退學(xué),這退學(xué)就是永遠的失學(xué)。而這姐弟仨的悲苦,很快被一個人知道了,那就是“楊大爹”?!皸畲蟮闭业搅私忝秘?。他給她們送來了吃的、用的,還有錢。這真叫“雪中送炭”,她們感到身邊有了一盆火。
楊大爹對他們說,從今天起,你們仨就是我的孩子,誰也不許退學(xué),學(xué)費和生活費他來負擔。姐妹倆怕拖累楊大爹,只是拒絕。而楊大爹的愛意,深深感動了姐弟仨,她們不僅接受了楊大爹,還愛上了楊大爹。就像孩子對父親那樣的依戀。
楊大爹自從認了姐弟仨,經(jīng)常抽空來看她們。他供姐弟仨上學(xué),幫她們蓋起了新房子,關(guān)照她們把那近千棵橡膠樹打理得有了收入。她們有講不完的“楊大爹”的故事。楊大爹讓她們有了父親的愛,有了背靠的大樹。她們像往常一樣接著讀書、生活……
幾年過得很快,雖然楊大爹老了一大截,可使這姐弟家的日子好了起來。姐姐讀完書考上公職就業(yè)了,妹妹也完成了學(xué)業(yè)就業(yè)了,弟弟考上了高中……她們有了美好的生活,也讓人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我聽著她們講述的這故事,講述她們的楊大爹,心里酸楚之后,是喜悅。誰不喜歡聽這樣的故事,這濃情如親爹的楊大爹,這悲中降喜的美妙故事。
聽完這姐弟仨和楊大爹的故事,又聽楊大爹“心上人”的曲子,我被楊大爹的愛心感動,也被他“心上人”曲子感動,感動得我一時淚流滿面。
楊大爹的心與他的曲子一樣,是那么深刻,那么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