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繽月
摘 要:民族舞主要源于人們日常肢體語言,是對人們日常生活動作的一種抽象化表現(xiàn),其形成和歷史的背景、生活方式、民情風俗、氣候和地理地形有很大的關系,不管從內容還是形式上,其都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是一個民族和其他民族相區(qū)別的標志,本文主要從內容和形式出發(fā),對民族舞中蘊含的文化意蘊進行詳細的研究,以便為民族舞的發(fā)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民族舞;特點;內容;形式;文化意蘊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其中傳統(tǒng)民族舞蹈也是我國特色的藝術元素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特定的社會結構以及文化結構、集體審美意識演變的視覺信息的結晶,主要包括了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等,并且,在我國民族舞蹈中也有所體現(xiàn)。我國舞蹈文化是我國主要的藝術文化。舞蹈中所蘊含的文化意蘊和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細細相關。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只有積極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點,然后在對民族舞蹈進行賞析,才能真正領悟到民族舞蹈中的精神內涵,從而推動民族舞蹈的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
民族舞是一種對情感進行抒發(fā),表達情意,對生活進行展示的藝術,這是一個民族獨特文化的重要標志,見證民族演變的整個過程,也是不同民族之間互相區(qū)別的標志。不同民族因為生活方式、習慣風俗、和地域的不同,都有屬于自己的藝術和文化,我國有56個民族,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都有著獨特的民族舞,民族舞非常豐富,在我國各個地區(qū)都有分布,而且不同民族舞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這一民族的特點。環(huán)境和地域是民族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民族的性格與舞蹈形成和地域有直接聯(lián)系,這就塑造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意蘊的舞蹈。
一、民族舞起源和發(fā)展的特點
民族舞演變可以看出民族歷史發(fā)展和變化的整個過程,其起源可以在上古時期找到蹤跡,人們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借助伸縮或者拍打手,或者踩踏腳等熟練的肢體語言,使各種動作變的更加優(yōu)美,在長時間的發(fā)展歷程中轉形成了民族舞這種消遣娛樂的藝術。民族舞源自于生活,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其中也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
民族舞有很多獨特的特點,在長時間的歷史中不斷探索和融合。首先民族舞內含有人們生活和生產(chǎn)的習性,甚至還存在有工具介入的特點,在我國的北方,蒙古族由于生長在非常寬廣清新的環(huán)境內,在遼闊的草原上不斷馳騁,這就形成了蒙古族大氣英勇、慷慨彪悍的性格,在蒙古族的舞蹈中,男性一般都顯示出剛勁英武的美感,女性則開朗熱情、優(yōu)美歡快,這是地域和自然帶給他們的積極與開闊。而且,在廣闊的草原上,蒙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馬,馬在蒙古族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使他們的生活得到豐富。所以在蒙古族的舞蹈內,就有馬刀舞,還有筷子舞和鼓舞等,從這些字面中就可以看出舞蹈內有各種工具的使用,這是人們對舞蹈的創(chuàng)造。其次,民族舞還經(jīng)常在盛大的集會中出現(xiàn),具有一種虔誠的意識和信仰,大部分都是表達出歡樂情緒。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有盛大節(jié)日,這時全部族人都會身穿盛裝,一起歡樂跳舞。而且,舞蹈是在長期傳承中不斷發(fā)展的,是逐漸發(fā)展的過程,是對文化的積淀,和時代發(fā)展相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二、民族舞內的文化意蘊
1.從內容出發(fā)。民族舞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在我國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節(jié)日中,都經(jīng)常上演民族中最有盛名且享譽世界的舞蹈,這些不同的舞蹈對本民族生活的方式、習俗風情、傳統(tǒng)文化和發(fā)展的歷史進行敘說,展示出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說起我國的彝族,就會想到世界聞名的火把節(jié),彝族人崇拜火,火在彝族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彝族人信仰火神,在彝族的火把節(jié)內,他們歡聚一堂,相聚集會,唱歌跳舞,就是對現(xiàn)有的收獲進行慶祝,又是對來年的風調雨順進行祈禱,其中還含有對火神和自然的敬畏。這種借助民族節(jié)日,把舞蹈當做中介,傳達了對自然或者神靈的敬畏,這樣的民族還有很多,在這些節(jié)日中,其舞蹈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充分的展示出民族舞包含的文化意蘊。
2.從舞蹈的形式出發(fā)。從舞蹈的形式出發(fā)看其文化意蘊,簡單的說就是民族舞在表演時使用的各種憑借物,地域環(huán)境的不同是不同民族之間出現(xiàn)差異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也是使不同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這對人們生活的方式和交通工具以及所穿服飾的樣式等發(fā)揮著決定作用?,F(xiàn)代化的發(fā)展,人們也可以借助多種媒介對世界各地的地域進行了解,欣賞各種異域風情,我國也有很多文學作品都對這種地域差異有詳細的描寫,比如沈從文的《邊城》這本書,其中對湘西地域有著詳細的描述,使人們了解到一種簡樸、神秘的湘西民風民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和土家族等民族,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也確實受到這種地域的深厚影響,比如,土家族有擺手舞、花鼓子和跳喪舞等,這些獨特的舞蹈主要借助人們手腳動作進行表演,比如,擺跨、屈膝和哈腰以及繞手等,有時也會使手腳、頭和肩、腰部、手臂和跨等一起動作,動作粗狂、夸張、古樸,有時還會使用土家族常用的工具——馬。在八寶銅鈴舞中,其中的八寶銅鈴其實是一根長度為一尺,直徑是兩公分的硬雜木,頂部會刻畫馬頭的形狀,底部會砍出三寸左右半弧形叉當做馬腳,兩端會各自系上四個和雞蛋差不多大的銅鈴,馬頭上還會系上麻絲當做馬鬢。在這一舞蹈表演中,其先后的順序主要是:首先是牽馬,然后是喂馬,接著是上馬,然后是擺郎,接著是下天坑等,其中,馬這一工具在整個舞蹈中都始終出現(xiàn)。從以上敘述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民族舞中,形式有很大的不同,都顯示出民族舞獨特的文化特點。在長時間的歷史發(fā)展中,不同民族因為各種原因,其舞蹈的形式都各不相同,舞蹈形式非常豐富,其中都包含深厚的文化意蘊,這些文化意蘊對民族舞的發(fā)展起到支撐作用,是民族舞不斷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三、民族舞的意蘊與意境
1.虛實結合的意境
在實際的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的意境具有重要意義,所謂的虛實結合的意境主要指的是觀眾眼睛看到的內容,虛主要指的是觀眾看過舞蹈以后,在腦海中的印象。 通常來說, 舞者在跳舞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肢體語言傳遞自身的情感,在一些特定的舞臺上,舞者只能通過面部表情展現(xiàn)舞蹈作品的內涵。觀眾通過對舞者動作以及表情的捕捉,通過想象獲得相應的感悟,真正的舞者能夠讓觀眾看過舞蹈之后難以忘記,能夠利用有限的人物形象,使得觀眾能夠在腦海里面產(chǎn)生畫面感。另外,在此過程中,編舞和舞者在意境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巨大,編舞人員需要在腦海中構建舞蹈動作,并且還要考慮舞者將動作展示出來的效果,兩者的共同努力能夠營造一個完美的意境。另外,在意境營造過程中,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文化的意境美也需要讀者進行想象,舞蹈的意境和文化息息相關。
2.情景交融的意境
舞蹈演員在表演工作中,舞者必須要對舞蹈角色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積極體會角色內心情感的變化,然后在通過肢體動作將角色的情感展現(xiàn)出來,讓觀眾能夠認識道舞蹈的內涵。例如:傣族舞蹈《水鄉(xiāng)》在演繹過程中,情感飽滿并且其中還包含著崇高的精神品質以及民族感情與深刻的民族文化。傣族舞蹈《水鄉(xiāng)》通過對不同形態(tài)的展現(xiàn),向人們展現(xiàn)出了傣族人們熱愛生活、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通過對自然花草動植物的表現(xiàn), 體現(xiàn)出傣族人民對于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與向往,水是傣族兒女代表,體現(xiàn)了品行純潔、精神高尚的傣族兒女;因此,舞者在演繹過程中,需要將自身的情感和舞蹈本身的情感進行結合,才能賦予舞蹈靈魂。在舞蹈內涵詮釋過程,舞者需要對當?shù)氐奈幕幸欢ǖ牧私?,明確舞蹈的中蘊含的文化底蘊,用心去感受,才能將舞蹈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我國民族舞蹈發(fā)展過程中,其形式各種各樣,并且抒發(fā)的情感也各不相同,例如:我國西北地區(qū)的人們,又善歌善舞的維族人、善良的藏族人,南方有熱情的土家人、白族人等,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所形成的舞蹈文化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舞蹈底蘊賞析過程中,人們應該從實際狀況出發(fā),明確不同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真正領悟到民族舞蹈的內涵,才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的差異美,才能領悟到不同地域的舞蹈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舞內含有豐富的文化意蘊,這種不同的文化對民族舞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在對民族舞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時,注意對民族舞內含有的文化意蘊進行擴展,以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為基礎,結合時代發(fā)展的特點,使民族舞擁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進而促進各個民族舞蹈的發(fā)展,為我國的文化發(fā)展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徐敏. 風吹草低,策馬奔騰——淺談蒙古族民間舞蹈的文化意蘊[J]. 大舞臺, 2010(4):36-37.
[2]王磊. 試論民族舞中的文化意蘊[J]. 通俗歌曲, 2015(6).
[3]錢劍琴. 感知舞蹈文化意蘊 提高藝術表現(xiàn)能力[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 12(2):226-226.
[4]陳介心.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情感訴求及其文化意蘊[J]. 喀什師范學院學報, 2011, 32(4):38-40.
[5]王靜. 民族舞的意蘊與意境[J]. 藝術科技, 2016,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