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禹
高效課堂教學的春風已到,我校隨之進入推廣“六步三查”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更進一步提高數(shù)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構建我校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新模式,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熱潮。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面向一切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改變原來傳統(tǒng)僵化的教學模式,注重“四個體現(xiàn)”:1、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2、充分體現(xiàn)師生關系更佳和諧,讓學生心靈體驗課堂平等關系及班級“家庭”的溫馨。3、充分體現(xiàn)養(yǎng)成熱愛學習,為終身發(fā)展奠定實基。4、充分體現(xiàn)運用變式訓練和層次測試,訓練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從而獲得不同層次學生的成功感受的喜悅。終將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舊知訓練,激超導入
教材內(nèi)容的不同,可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這一步是學生自學前的準備階段先打下基礎,對舊知進行鞏固,對解決嘗試問題進行練習的準備,然后采用“以舊引新”的方法,從準備題過渡到“嘗試題”,充分利用舊知的“遷移”作用,對學生學習解決嘗試題牽線搭橋。嘗試題引路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積極向上的教育情景,讓學生迫切需求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給學生一個驚喜的環(huán)境始入新的一課。
二、明確目標,輔導自學。
明確目標的認定可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既課前重點認定,也可以課中逐一認定,這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要求,只有師生明確目標,才會高效。出示嘗試題后,學生自學,教師的關鍵是想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輔導,到學生中去了解自學情況,更加有目的自學。
三、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新知
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小組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嘗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或在課本中獲得啟示,同時也可以請教師老師解決問題,這是自學后的第一次信息反饋。隨后教師抓住普遍的關鍵問題“化龍點睛”,概括講解把新知歸入學生系統(tǒng)。
四、小組展示,對抗質疑
1、小組展示:以小組在自己區(qū)域展示學案全部內(nèi)容:A類生負責書寫、B類生負責講解、C類負責補充。
五、變式訓練,反饋技能
這是第二次信息反饋,經(jīng)過了前面學生自學解決嘗試問題,從根本上沒有抓住問題的特征,教師必須加以鞏固,通過變式的訓練使學生從本質上了解所學知識,運用多角度的解決方法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技能和技巧的目的,使沒有解決的問題作進一步的明確。
六、分層訓練,效果回授
學生獨立作業(yè)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相應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變式題、基礎題、綜合題和拓展題,能得到不同學生通過學習都能有獲得成功的感受和喜悅、教師也能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改進教學和指導學生。
基本模式的變式
以上的“六步三查”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先談后導”“先練后講”的基本特征是不能變的,這只是一個基本模式,因教學情況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個模式很不科學,應根據(jù)教學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情況以及教學條件的變化而靈活應用。
怎樣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能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好奇心,激發(fā)興趣,所以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提出問題,即就是為學生嘗試活動提出任務,進一步確定嘗試的目標,迫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中去,才能激活學生思維。問題是教學的基礎,是師生交往信息的核心,是嘗試題教學的起步,是學生獲得成功感的起步而起步的得失將會直接影響全局,之所以教師設計嘗試題難易更要適度。這是嘗試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怎樣指導學生自學課本
出示嘗試題后,教師要進行啟發(fā)談話,要采用多種多樣、新疑有趣,有進要出其不意,才能激發(fā)學生自學課本的興趣,有了這個興趣和愛好,學生才能起到主體作用,才能充分發(fā)揮思維,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本的示范作用三者才能緊密地有機地結合起來。自學中教師要先作指導,重點看什么,結合插圖,說明,要求解決什么問題要結合學生差異,采用“扶著走”或“領著走”的方式,適當講解,掃除自學中的障礙,使學生自學成功。
怎樣討論與講解
自學嘗試題后,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和方法,才能驗證自己嘗試題的正確性,運用所教的方法,得出的結論,才能做對嘗試題,才能解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容易做錯的地方,是學生學習感到困難的地方,提出討論,教師糾正做錯的原因,這也就是本節(jié)課教學難點,教師講解時要對學生在嘗試題中進行正例和錯例進行評講,分析做對的道理和做錯的原因,要有針對性的講解,抓住重點不放,分析難點清晰,師生之間應急時信息反饋,重點講解,確保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和消化知識,從而達到學生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