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浩
小說寫作者似乎總是在書寫兩種生活,自己的和他人的。詹姆斯·伍德在談論小說人物的時候,嘗試把小說家分為兩類:“一邊是托爾斯泰、特羅洛普、巴爾扎克、狄更斯或者莎士比亞那樣的戲劇家,他們充滿‘消極能力,好像是不自覺地創(chuàng)造出一眾和自己絕不相同的人物。而另一類作家要么沒有興趣,要么在這門手藝上欠缺天賦,但不管怎樣卻對自我產生了極大興趣——如詹姆斯、福樓拜、勞倫斯,伍爾夫可能也是?!边@種分類法并不新奇,雖然我們看到他將福樓拜列入第二類作家可能會略有吃驚。接著,他以艾麗絲·默多克為例,他說,“默多克是第二類作家中最辛酸的,因為她把一生都用在躋身第一類人當中,在她的哲學和文學批評中,她一再強調創(chuàng)作出自由獨立的人物是一個偉大作家的標志,然而她自己的人物從來不曾有過這種自由”。
但這并非指責,而應當視為理解。因為伍德隨即又說道,“默多克對自己太苛刻了。有無數(shù)小說家筆下的人物基本上彼此雷同或者就像作家本人,然而在他們身上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很難說他們是不自由的”。
在祁媛迄今為止的小說中,這位習慣第一人稱敘述視角的書寫者,也一直徘徊于自我和他人之間?!侗紗省穼懯迨宓墓适?,《我準備不發(fā)瘋》寫“母親”,《爺爺》則回溯家族史。在這幾部令祁媛初獲聲名的短篇小說里,“我”無處不在,獨白俯拾皆是,但并不沉溺自身,而是時時指向他人的生活。當然,這最初的“他人”,不可避免,都是一些和自我生活密切相關的親人,某種程度上,他們其實也構成了自我生活的一部分。她在書寫這些他者的同時,也就是在很自然地書寫自我。在這些小說中,我們看到一種冷峻的觀察如何和肆意的獨白非常自然地混融成一體,仿佛時時在提醒我們注意這位小說書寫者所受過的現(xiàn)代繪畫的訓練,她寫小說就像在做她所喜歡的素描,用銳利的眼睛捕捉到光影明暗間的實在世界,但落筆的每一根線條又完全是自我的,是不管不顧眾多規(guī)矩限制的。
然而,小說書寫與繪畫又存在本質的不同。如果說,現(xiàn)代攝影術的發(fā)明,已經(jīng)讓畫家擺脫了那個表象世界的束縛,可以大踏步地去追求某種所謂深層次的真與美,乃至主體的內在挖掘(在這個意義上,現(xiàn)代繪畫一直在趨近現(xiàn)代詩),那么,現(xiàn)代小說,不管中途有過多少曇花一現(xiàn)的新實驗,它的主體,似乎一直堅持停留在那個表象世界之中,那個由蕓蕓眾生構成的日常世界。詩人和畫家觀察世界,并傾聽自我的聲音;小說家同樣觀察世界,傾聽自我的聲音,但與此同時,他還要傾聽他人的聲音,他不光要仗恃自我的強大感官去觀察、傾聽他人,更要通過他人的千差萬別的感官去認識和理解這個共同生活的世界。這是小說家最為獨特的艱難之處。
《黃眼珠》似乎是祁媛書寫他人生活的一個新的嘗試。她選擇一個男性視角作為敘述的主體,以此呈現(xiàn)幾段陌生男女的情事。但這部小說似乎也最大程度地暴露出祁媛的不足?!拔摇彪m然名義上已經(jīng)換成男性視角,但一方面,“我”對世界的銳利觀察依舊還是祁媛本人的眼光,類似“店鋪門前搭在木凳子上的兩個粉紅色的舊枕頭大概是主人忘收了回去,白色路燈下,變得冷紅”這樣的色彩觀察,依舊是祁媛式的,而另一方面,作者還無力構建一個和她自己完全不同的男性心靈世界,于是,外遇、離婚、中年單身漢生活,僅僅是這些浮淺的符號構成了一個單薄的“我”。在小說中,“我”講述和美院老同學劉悅的一夜情故事,再聽劉悅講述她和繪畫才子解兆元的戀愛故事。且不談這些故事本身的無甚新意,單就這種敘述推進的方式而言,對于單一講述者的過分依賴,在祁媛之前的小說中已經(jīng)非常明顯,除了她本人之外,她似乎暫時還不能夠讓其他人物自行其是地生活起來。
在祁媛這里,他人的生活,暫時還只能活躍在她自己的講述之中。這當然并非不可以,或許祁媛就是詹姆斯·伍德所謂的第二類作家,只不過,這種方式其實是對小說書寫者的“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黃眼珠》中,作者催促我們記住解兆元“那野獸般的黃眼珠”,那雙眼睛,在討厭解兆元的人看來,是“雞屎黃”的,但我們其實并不能就此對解兆元有更深的認識和感情,在一篇以他的眼睛為名的小說中,他退化成一個憤世嫉俗的象形符號,象征才子在世間的命運,與平庸混世的“我”相對立。這種企圖,無論如何,對于人世生活而言,是太過簡單化了。我想起另一位畫家,黃永玉,在他的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里對幾位潦倒藝人的描寫,或許祁媛可以從中體會到一點什么不同于她現(xiàn)有小說中的特質,那是一個更為強大、充滿活力的自我,一個可以帶領我們穿透他人生活重重障壁的自我,它要求的,按照祁媛喜歡的說法,是一個網(wǎng)狀鋪開的自我的譜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