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述
秦朝商人生意經(jīng)
●張述
和人們的一貫認知不同,秦朝雖然重農(nóng)抑商,但正常的商業(yè)經(jīng)營仍然在保護之列,只要誠信經(jīng)商,你還是有可能發(fā)達的。
在秦朝,干哪一行最容易發(fā)財?肯定是煉丹、求仙的方士?。∧阋窍痈蛇@個裝神弄鬼的不正經(jīng),那就從商吧!除了人們熟知的呂不韋,秦朝還有幾位有名的大商人,一個個富可敵國。比如以牲畜貿(mào)易發(fā)家的烏氏倮,號稱牲畜多到按山谷來計算;寡婦清的先祖靠著開采朱砂礦,賺的錢足夠好幾代人用。心動了嗎?
●圖/燒餅漫畫
網(wǎng)名“張不叁”(新浪微博:http://weibo. com/zhangbu3),秦史研究者,著有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將軍》、歷史普及讀物《秦朝穿越指南》(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5年12月版)。
從春秋時期起,商人這個群體就被認為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只會囤積居奇,擾亂社會秩序,所以很多朝代都實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秦朝也不例外?!渡叹龝睢肪鸵髮ι藤Z大加限制,認為如果沒有利潤可賺,商人就不愿意經(jīng)商,只好去務農(nóng)了。
這種情況下,秦朝的商人需要登記專門的“市籍”,還常常受到各種歧視性的對待,比如,不許穿絲質(zhì)的衣服上街、被征收重稅等。更慘的是,秦一統(tǒng)天下后規(guī)定了“七科謫”,也就是徭役的七種首先征發(fā)對象,其中有四類都和“市籍”有關——商人本身、曾有“市籍”的、父母有“市籍”的、祖父母有“市籍”的。
還有一點你要明白,呂不韋、烏氏倮、寡婦清這些“土豪”類似“紅頂商人”,發(fā)家大多與壟斷相關,大部分普通商人沒那么好運氣。不過,誠信經(jīng)商還是能夠換來衣食無憂的日子的。
在現(xiàn)代,做生意可以把店開進商場、市場,實在不行還能在路邊練個攤。在秦朝,你可別想在路邊隨便擺個攤就開始吆喝,所有的經(jīng)營活動都要在封閉的“市”中進行。1985年,考古人員在秦國舊都雍城(今陜西寶雞)北部發(fā)現(xiàn)了一處“市”的遺址,讓我?guī)愦┰交貎汕Ф嗄昵暗哪抢?,親眼見識一下吧。
這片區(qū)域位于宗廟和宮殿以北1000米的地方,幾乎貼近北城墻,符合《周禮·考工記》“前朝后市”的要求。它占地3.4萬平方米,接近5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被一圈夯土墻圍繞,四面各開一座大門,里面高高豎著一根醒目的旗桿,當時所有的“市”都有這樣一個標識,好讓來趕集的人很容易地找到這里。
旗桿下面是“旗亭”,也叫“市亭”,是一棟建在夯土臺基上的小樓,在這里可以居高臨下鳥瞰整座市場,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情況。小樓相當于市場管理處、工商行政執(zhí)法部門,管事的是當時的基層派出所所長——亭長。
每天天亮,亭長都會下令舉行升旗儀式,這叫“舉旌當市”。市吏們打開市場大門,逐一檢查涌入的商販們的證件和貨物,檢查合格后在貨物上加蓋印記,然后放商販們進去,一天的交易就開始了。
“市”里的商鋪被稱為“肆”。每家“肆”的鋪面大小由貨物的貴重程度決定,賣的貨物越貴重,鋪面就越小?!躲y雀山漢簡》中的《市法》規(guī)定:賣貴重物品的,店鋪的寬度不能超過××尺(原文看不清);賣一般貨物的(原文看不清,這里只是推斷),寬度不能超過七尺;賣便宜貨物的,不能超過十尺。漢承秦制,這樣規(guī)定估計是出于薄利多銷的原因。
“肆”背后是存放貨物的庫房,叫“廛”(chán)。市場還有東西、南北各兩條大道把市場劃分成“井”字形,“市井”一詞就是這樣來的。這四條大道叫“四隧”,人們在上面往來行走,席地而坐,相對交談,好不熱鬧。
觀察這些店鋪,你會發(fā)現(xiàn)商品種類不少,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各種糧食。當時的糧食什么價?《里耶秦簡》記載,當?shù)匾皇踪u140錢,將近十五石的小豆價格314錢?!妒酚洝愤€記載,秦始皇有一次在蘭池遇到刺客,鬧得人心惶惶,關中米價因此飛漲到一石1600錢!
從秦簡的記載來看,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也都有交易。比如《法律答問》里有“甲盜錢以買絲”“今盜盜甲衣,賣,以賣布衣而得”的記載;《金布律》有關于銅器、鐵器、陶器、車輛等手工制品買賣的記載;《岳麓秦簡》甚至記載有賣棺材的。
那個年代同樣有牲畜交易的記錄。《日書》有多處記載了“出入貨及牲”“入馬?!薄叭胄笊钡葍?nèi)容;《倉律》記載,小豬、小雞不需用的應賣掉,單獨記賬;《廄苑律》則稱,屬于官府的牛馬死后,應由當?shù)毓俑讶馊抠u掉,然后把賣得的錢與筋、皮、角上繳。
了解了在秦朝是怎么做生意的,你要怎樣做,才能在那個時代打造出自己的商業(yè)帝國呢?
第一步需要向“市場管理處”市亭申請承包商鋪。申請下來之后,你就可以在集市上開張了。不過注意,開張之前還有幾樣準備工作不能忘。
一是明碼標價,把自己的貨物一一標上價格。《金布律》規(guī)定,有買賣行為的,應分別系木簽標明價格,只有不值錢的小物件才允許不標。
二是要接受官府對秤、尺子等“衡器”的檢查,這是為了防止不法奸商賣東西時缺斤短兩。早在商鞅變法時,官府就曾“平權衡,正度量,調(diào)輕重”,有出土文物“商鞅銅方升”證明這一點。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那年,又在方升底部加刻了一道詔書,延續(xù)了商鞅規(guī)定的容積標準——“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即以16.2立方寸的容積為一升。
此外,你還需要向市亭繳納“市租”,也就是營業(yè)稅。秦朝的征稅比例不明,《漢書》記載王莽時期的稅率是10%,秦朝也許比這高,因為商鞅要求“市利之租必重”“重租稅以困辱之”。
好不容易開張了,你吆喝了半天“買啥都兩錢”“只要998”,總算等來了第一位顧客,你倆三言兩語就成交了。交完貨你伸手管他要錢,他卻給了你一匹布!別急,在當時布帛是和錢幣一樣的等價物。專門規(guī)定貨幣相關內(nèi)容的《金布律》為什么起這個名字?就因為當時“金”“布”通用。這部法律規(guī)定,錢與布的兌換比例為11∶1,并且禁止商人和吏員們對錢和布挑挑揀揀。
如果你非要錢,也不是沒辦法。《金布律》要求布匹長八尺、寬二尺五寸,布的質(zhì)量不好、長寬不合標準的,都不得流通。你可以檢驗一下眼前這布匹的尺寸,不符合標準的話可以退給買家并要求他給錢。不過,如果他再給你一匹符合標準的布,你也只能收下了。
當然,肯定也會有人給你錢幣的。當時的貨幣是秦半兩,它出現(xiàn)得比較晚,直到惠文王時期才“初行錢”,但發(fā)展速度很快,在社會生活中使用相當普遍。
交易結束了,買家為什么還不走?這是在等你給他購物小票“券”呢!“券”類似竹簡,邊緣有許多鋸齒,不同大小形狀的鋸齒標志著不同信息。財貨兩清之后,商家要在上面寫下這次交易的契約,買賣雙方將它一分兩半,各持一半,萬一錢數(shù)不對或質(zhì)量有問題,可以拿它當憑證來退換貨物甚至打官司,所謂“合符節(jié),別契券者,所以為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