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1)班朱逸成
上海晉元中學
紅色的旗幟
高一(11)班朱逸成
上海晉元中學
我有幸作為重走長征路活動——“偉大的會師之甘肅行”的團長,于6月30日至7月8日的9天時間里,追循紅軍長征路線,到訪哈達鋪、臘子口以及會寧等地。在感受到我國壯麗河山的同時,我也充分體會到了當年紅軍北上時艱苦絕倫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他們頑強斗爭的堅韌精神。
第一站,我們來到哈達鋪紀念館。哈達鋪是當年紅軍長征經(jīng)過的重要集鎮(zhèn)。正是在這里,中共中央領導人作出了把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因此,哈達鋪也是決定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地。
來到哈達鋪鎮(zhèn)郵政代辦所舊址,斑駁的紅色木板大門透出一股歷史的滄桑。推門進去,這是一個有著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屋內(nèi)擺設很少,但是誰能想到,史詩般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命運,竟是在這個狹小空間里改變的呢?墻上掛著改變紅軍命運的那張報紙——1935年9月15日出版的《大公報》,全版通篇高喊“剿匪”口號,卻為毛澤東提供了陜北有紅軍活動的消息,進而作出紅軍北上的決定。
長征途中需要領導層的英明決策,也需要眾多紅軍將士克服種種困難奮勇殺敵。
在參觀天險臘子口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群山峻嶺,每一座山都是崎嶇難登的。但是紅軍將士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依然快速通過此易守難攻之地。說是敵人無能,倒不如說是我軍將士的英勇無畏。他們敢打敢拼,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連性命都不要。我想,這或許也正是當今社會尤其是我們這一輩年輕人所缺乏的。我們在遇到困難時,會不由自主地向后退縮,沒有面對危險困阻的勇氣。而在長征這個年代,如果你退縮了,你面對的只能是無情的虐殺。生活在如今安逸社會,我們確實比以往少了那一股大無畏氣勢。
那么在當今時代,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不需要你像紅軍戰(zhàn)士那樣拋頭顱灑熱血,只需要你有一顆報國的心。在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站出來,而不是畏畏縮縮,站在他人身后。
習總書記說過,回望長征,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長征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也是一段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華優(yōu)秀兒女尋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所以,長征無論對老一輩革命先烈還是我們年輕一代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