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
初夏的一個上午,我去河邊散步,看見河灣的岸邊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緊張專注,好像在討論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輕輕走近他們,才看見他們正在營救一只在水面上盤旋掙扎著的蜻蜓。那蜻蜓好像翅膀受傷了,跌入水中又因翅膀過于沉重而無法飛行。小男孩將一枝柳條伸向水面,但柳條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條,解下自己的紅頭繩將兩根柳條接起來,終于夠著那只蜻蜓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趕快爬上這條小小“生命線”。
小女孩急忙摘下頭上的蝴蝶發(fā)卡,系在柳條的一端,讓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蜻蜓附近,示意它:這是你的同伴來搭救你了,你不認(rèn)識我們,你總該認(rèn)識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蜻蜓扇動幾下翅膀,緩緩地挨近這一只“蝴蝶”,緩緩地爬上這只“蝴蝶”結(jié)實(shí)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將柳條移向岸邊,蜻蜓終于上岸了,兩個孩子快樂得又說又笑。
兩個孩子又商量起了這只蜻蜓今后的生活。他們小心地把蜻蜓放在陽光下的草地上正盛開的一叢野薔薇花上,讓它一邊曬太陽,一邊呼吸花香。但是,他們?nèi)杂X得這種安排不到家,擔(dān)心貪嘴的鳥啄食了這需要安靜療養(yǎng)的可憐蜻蜓,就采了幾片樹葉搭起一個簡易的綠色“避難所”,將蜻蜓護(hù)在里面。他們相信,待它安靜休息一些時候,傷口愈合,體力恢復(fù),它就能重新飛舞在初夏的原野上。
孩子們純真的心境,真正通向自然深處,通向萬物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