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強
【摘 要】作為電視新聞后期編輯,最頭痛的莫過于前期攝像拍回來的片子用著不理想,或者根本就不能用。如果電視攝像記者拍攝的畫面違背了電視攝像的一般原則,會直接影響后期編輯工作,要想達到相對專業(yè)的攝像要求,起碼要避免犯一些常見錯誤。
【關(guān)鍵詞】電視新聞 前期攝像 后期編輯 攝像原則 避免 斜歪歪 一線蓋頂 顫顫巍巍 陰陽臉 下閑上擠 畫面穩(wěn)定 把握好“分寸”
作為電視新聞后期編輯,最頭痛的莫過于前期攝像拍回來的片子用著不理想,或者根本就不能用。如果電視攝像記者拍攝的畫面違背了電視攝像的一般原則,會直接影響后期編輯工作,要想達到相對專業(yè)的攝像要求,起碼要避免犯一些常見錯誤。下面就談一談前期攝像常見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畫面“斜歪歪”
“亭亭玉立”的西安大雁塔變成了斜塔,一個站立的人物變成了“斜歪歪”要倒的樣子,看到這樣的畫面,觀眾會是什么感覺?顯然是拍攝時沒有處理好“水平”與“垂直”的問題。采用正面構(gòu)圖時,大部分物體的水平線可以和尋像器的橫框平行;但采用斜側(cè)面構(gòu)圖時,物體水平線往往與尋像器的邊框形成“夾角”,這時,就不能依靠物體自身的水平線,而要借助于物體的垂直線來與尋像器的豎邊框平行,從而獲得水平的效果。
畫面中人物的視線“撞墻”
當對畫面中的人物采用側(cè)面構(gòu)圖或斜側(cè)面構(gòu)圖時,假設(shè)一個向遠處眺望的人,如果他前面沒有空間,緊貼畫框,而其腦后卻留有較大空白,這樣的畫面會給人壓抑的感覺。把畫面中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面,觀眾看著就比較舒服,也符合視覺習慣。
畫面出現(xiàn)“一線蓋頂”
人物的頭部之上“頂”著一條橫線,如水平線、物體橫向的輪廓線或地平線等,這樣的畫面給人還是壓抑的感覺。橫線在人物的頸部或頭部看起來也不太舒服。改變機位的高度就可以避免“一線蓋頂”的出現(xiàn),一般情況下,是把橫線安排在人物肩部以下。
高大“全”
人物全景“頭貼著畫框上沿,腳粘著畫框下沿”,或物體上下邊緣緊挨著畫框上下沿,占滿整個畫框,有要撐出來的感覺,這種高大“全”不適應觀眾的欣賞習慣,在拍攝全景時一定要考慮在主體的四周留有適當?shù)目瞻?,這樣的布局更和諧。
畫面主體不完整 “缺胳膊少腿”
拍攝全景時,畫面邊緣的人物不是少一只胳膊,就是缺一條腿,或拍攝的條幅不是上下缺字,就是左右兩邊半個字,全景不“全”。 全景“缺胳膊少腿” 與近景、特寫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著實質(zhì)的區(qū)別,全景 “缺邊少沿”就不能稱其為全景,因此,構(gòu)圖應充分注意主體畫面中的外輪廓線。攝像的取景分為特寫、近景、中景、遠景等幾種。我們要根據(jù)拍攝所要表達的主題來選取景別,如果要突顯主要人物,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寫鏡頭,這樣比較容易清晰地表現(xiàn)人物表情。在進行人物構(gòu)圖時特別要注意人物的裁身點,以遠景拍攝,人的全身都會出現(xiàn)在畫面上。但在以中景、近景、特寫手法去拍攝時,千萬不要把人的膝蓋、腰部和頸部作為裁身點,最好的裁身點應是腋下、腰部下面一點,膝蓋上去一點。
畫面“顫顫巍巍”
用手動變焦桿,在推鏡頭或拉鏡頭時,如果不能均勻用力,推拉過程時快時慢、忽走忽停,畫面就會“顫顫巍巍”。在拍攝時應首選自動變焦方式,若需手動變焦時,就應特別掌控好手推拉變焦桿,使其一直保持勻速運動。
搖移過程畫面內(nèi)容“開天窗”
雖然起幅和落幅畫面內(nèi)容豐富飽滿,但搖移運動過程中的畫面卻空空如也,缺乏充實的內(nèi)容,甚至是“開天窗”,根本沒有表現(xiàn)主題的畫面內(nèi)容。把兩個相互之間缺乏必然聯(lián)系、本來應該分別拍攝的畫面,硬要用搖、移手法連在一起,違背了搖攝、移攝的基本規(guī)律。
拍攝運動鏡頭 “沒有起幅落幅”
剪輯理論上要求“動接動”“靜接靜”,絕大多數(shù)是固定畫面與固定畫面剪接,在實際中一般都是這樣操作的,運動鏡頭的剪接也大都是在運動鏡頭首尾固定一兩秒長度以起幅、落幅相剪接。
胡亂使用“推、拉、搖、移”
“推、拉、搖、移”一般耗時較長,亂用會影響電視新聞片有限時間內(nèi)的信息量,拍攝新聞片倡導多用固定畫面。選擇固定攝像還是運動攝像,要因應主題表達的需要,不能亂用。
畫面人物“陰陽臉”
人物臨近門窗,門窗框產(chǎn)生暗影,陽光照到人物臉上,使人物的臉部亮一塊、暗一塊。人們對于“陰陽臉”與“樹蔭臉”,接受度是不一樣的,“樹蔭臉”是樹影所致,在生活中較常見,也較自然,觀眾往往是接受的,而“陰陽臉”觀眾接受度較低,拍攝時要想辦法避免。
攝像機的運動速度“不符合人的視覺習慣”
拍攝運動物體時,或運動速度太快,使人眼睛反應不過來,根本看不清楚運動過程中的畫面內(nèi)容;或太慢,看起來慢吞吞、拖沓,使人很不舒服。拍攝運動畫面時,看起來和人的視線移動速度相近,這樣的運動速度就比較合適。
畫面主體“飄”
畫面主體“飄”,時上時下,時左時右,或出畫面。原因是對處于運動中的拍攝主體取景范圍過小,致使運動主體的局部出畫框,如人物由靜止而邁步時,一條腿出了畫面。因此,運動中拍攝主體取景宜大不宜小。另外,如果用跟搖、跟移手法跟攝運動主體,一定要注意攝像機運動速度與拍攝主體的運動速度要基本一致,否則畫面主體也會“飄”。
違背“軸線規(guī)律”
遇到有明顯方向性的物體,特別是運動物體,視覺規(guī)律要求攝像機機位不能越過假想軸線180°范圍,違反這一規(guī)律就是“越軸”,會給觀眾造成視覺上的混亂。例如,第一個畫面是一個人往右走,緊接著的第二個畫面是這個人又往左走,使觀眾弄不明白這個人究竟是往哪邊走,這就是越軸拍攝和越軸剪輯造成的結(jié)果。拍攝一個人正面走來或背面離去的鏡頭(景別最好是特寫),后期剪輯時,把這種專用鏡頭插在兩個越軸的畫面中間,就可緩解越軸給觀眾造成的視覺上主體方向不明的混亂。endprint
構(gòu)圖“下閑上擠,布局失調(diào)”
把拍攝的主體都“擠”在畫面的上半部,而下半部都“閑”著。這樣的構(gòu)圖讓人看著不會舒服。一般來說,主體上方留空白應比主體下方留的空白要大一些,這樣的布局更合理,更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一幅完美的構(gòu)圖,一定要做到下面兩點:1.畫面干凈、通暢、柔和,要避免繁雜凌亂的背景,因為雜亂的背景會使觀看者的注意力轉(zhuǎn)移,降低可視度,且或致主次并列、主次易位。2.要保持良好的色彩平衡性,層次感在畫面中的體現(xiàn)非常重要,我們要保證拍攝的主題能夠明顯地從背景中凸顯出來。
最后,再強調(diào)兩點:1.畫面穩(wěn)定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因素,也是攝像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鏡頭晃來晃去、無規(guī)律地擺動,誰還能看下去呢?專業(yè)攝像機三腳架、液壓云臺、攝像機搖臂等都是在拍攝中經(jīng)常使用的專業(yè)承托設(shè)備,三腳架能充分保障攝像機在拍攝過程中的穩(wěn)定。始終保持畫面基本線條“橫平豎直”是在拍攝條件不允許使用三腳架時的基本要素,這一點最重要。當拍攝搖鏡頭時,要保持水平移動且移動要盡量緩慢。為保持畫面平穩(wěn),推、拉移動也都要盡量緩慢,不然會使鏡頭出現(xiàn)跳躍。一般情況下,拍攝多角度鏡頭畫面時會使用搖臂,如跟蹤拍攝、連續(xù)鏡頭、人物特寫、全景等等,這不僅僅是讓攝像機拍攝的畫面多元化,而且也起到保障設(shè)備穩(wěn)定的作用。2.拍攝鏡頭的長短要得當。拍攝時每個鏡頭不能過短或過長。太短了,人們來不及看清畫面的內(nèi)容,畫面跳躍;太長了,讓人覺得枯燥無味,容易引起視覺疲勞。一般鏡頭長短就在3—6秒之間。當然,如果是內(nèi)容較為豐富,用長鏡頭來表現(xiàn)也是合適的。
總的來說在拍攝中都會遇上以上問題,把握好“分寸”非常重要,這涉及到鏡頭畫面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何掌控好這些,一方面就是要吸取他人經(jīng)驗,點亮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仍然是要走自己的路,通過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學習來提高攝像技術(shù)水準。當然,要想成為一名成熟的新聞攝像記者,并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能達到的,需要長久的訓練和積累,要有耐心。而作為一名專業(yè)的新聞攝像記者,應該懂得如何應用線條、形狀、光線、影調(diào)等元素為節(jié)目主題內(nèi)容服務,利用多景別、多角度拍攝,給后期編輯制作留下足夠的編輯空間。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孔大鵬 . 論電視攝像的技巧與原則 [J]. 《現(xiàn)代視聽》,2010(S2):76-76;[2]楊恒 . 淺談電視攝像的技法 [J] .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 6(6):41-43;[3]劉惠安 .淺談電視攝像拍攝的基本技法 [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1,17(6):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