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介
河北也有“梁?!眰髡f
文/史介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家喻戶曉,是我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一,并有多個劇種演出。說的是兩晉時期,有個叫祝英臺的女子,女扮男裝赴杭州尼山求學,途中遇到也是往尼山求學的梁山伯,二人情投意合,結(jié)拜為兄弟。梁祝同窗三載,英臺對山伯深為鐘情,而山伯卻始終不知英臺是女性。有一天,英臺收到父親的信,催其回家。臨別時,山伯送行,英臺假說以自己的九妹許配給山伯為妻,請屆時前往迎親。英臺回家后,其父將她許配給馬太守之子。山伯來到英臺家,二人相會,始知“九妹”即英臺本人,且已與他人訂婚,隨飲恨身亡,被葬埋。這時,馬家來迎親,英臺卻身穿素服上轎?;ㄞI途經(jīng)山伯之墓時,英臺以祭掃為名,碰碑而死。死后,二人化為蝴蝶,于晴空中翩翩起舞。
這個凄美的故事,最早的出處是六朝時的古樂府《吳聲歌曲》之《華山畿》,其中以梁山伯口氣寫道:“華山畿,君既為儂(你)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馬廉卿的《勞九雜記》中明確地說,梁山伯為東晉穆帝(345-362年在位)時人,“雜記”中所述內(nèi)容,與傳說故事大同小異。
梁祝故事有了時間,而他們是哪里人?清人吳騫《桃溪客話》中說,寧波府有“義婦冢”;蔣薰《留素堂集》中說,“清水縣有祝英臺墓”;《寧波府志》中說,祝英臺是晉代上虞人(在紹興市東部),梁山伯是會稽(今紹興)人……說法不盡一致。1953年,文化部決定將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拍成彩色影片(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影片),在審定劇本時,再次出現(xiàn)祝英臺是何地人的爭論。因為,當時全國的“梁祝遺跡”有幾十處,僅祝英臺的“籍貫”就有五種說法,且各有說詞。于是,有關專家組成小組,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早在唐代張續(xù)的《宣言志》中有這樣的記述:“英臺,上虞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yè)。”《上虞縣志》中也記載,東晉時“丞相謝安封其(祝英臺)義婦?!?。據(jù)此,越劇彩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開頭第一句唱詞便是“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臺才貌雙全”。
《梁山伯與祝英臺》劇照
雖然電影藝術片中這樣唱,梁?!凹灐彼瞥伞岸ㄕ摗?,但全國四省六地對此仍有爭論。遠距浙江幾千里之遙的河北元氏封龍山,就有梁祝傳說,或說是“記載”。當年河北是否參與了這場“爭論”,筆者不得而知。因在《元氏縣志》(明崇禎版)的“陵墓”一節(jié)中記有齊時梁山伯墓的內(nèi)容,并云“在縣西面四十里南佐村西北隅”?!肮袍E”一節(jié)記有“吳橋古?!保骸霸谀献舸逦鞅庇?。(封龍)書院路所經(jīng)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沖擊略不能騫移,若有陰為封戶者,相傳梁山伯、祝英臺之墓?!贝四怪駠鴷r期尚存,后被毀。
梁祝故事在河北之所以傳播開來,除有《元氏縣志》的記述外,主要的還是白樸的雜劇《祝英臺死嫁梁山伯》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白樸(1226~約1306),元代著名元曲大家,原名恒,后改名樸,隩州(今山西河曲東南)人。金末戰(zhàn)亂時失母,由著名作家元好問教育成人。入元后,決不為官,曾在封龍書院攻讀,后久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作品存目16種,其中即有《祝英臺死嫁梁山伯》。他的《墻頭馬上》《梧桐雨》已成傳世之作。
白樸在封龍書院讀書和后留院教書時,曾見過梁山伯、祝英臺的墓碑,梁祝悲壯的愛情故事觸發(fā)了他在戰(zhàn)亂中失母的悲劇,遂在書院教書之余專心寫起梁祝劇本來。他寫得很入情,寫到高興處,自己“哈哈大笑”;寫到悲傷處,自己抽泣不止。據(jù)說,他寫的這個劇本,當年曾在書院以“弦索腔”曲調(diào)演唱,反響很強烈(現(xiàn)在石家莊絲弦這個劇種,即是元明時“弦索腔”的遺音)。
從元氏封龍山上的梁祝之墓,到白樸的雜劇《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成為河北“梁祝”傳說的“源頭”,“源頭活水”千余年來延綿著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其實,傳說就是傳說,不必較真。有人說,女扮男裝,同窗三載,怎么也能看出點兒破綻吧?梁山伯他傻呀!有人說,一個弱女子,竟能用頭撞開墳墓,二人還化成了蝴蝶在晴空中起舞,這可能嗎?是的,這不可能。所以,“傳說”不能用“生活真實”這把尺子來度量。傳說就是傳說,更不可作史實看待。無論梁祝傳說是在寧波,在上虞,在清水,抑或是在河北元氏封龍山,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傳說彰顯著人間的真情大愛,那就是對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1955年4月,當《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萬隆會議上放映時,外國朋友稱,這是“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著名悲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