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中
我父親周楞伽,在上世紀30年代末的上海孤島時期,寫給《魯迅風》雜志編輯金性堯的幾封信件,內容涉及當年與巴人的矛盾和筆戰(zhàn)經(jīng)過,現(xiàn)在提供出來,供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
一
性堯吾兄:
迭奉手教,敬悉一是。《魯迅風》二期并收,久思動筆,只緣近來忙懶加甚,致遲遲未有報命,良用歉然。昨日復偶攖小極,胃脘作痛,頗苦伏案,已囑柯靈將《世紀風》存稿任擇其一交吾兄發(fā)表。吾儕交非泛泛,且我亦龍華會上人,決無什么不同意之處也。恐滋誤會,特扶病握管,申明一二。《魯迅風》以后仍盼續(xù)寄,一俟賤軀略覺輕松,自當源源貢拙不誤。敬布腹心,諸維諒鑒,專覆。順頌
儷安
弟 周楞伽頓首
一月念五日
(整理者按:龍華會原系清末浙江秘密會黨,這里隱指為柯靈編輯的《文匯報》副刊《世紀風》撰稿的一批文化人。)
二
性堯吾兄:
久違雅教,無任馳系。近維春深繡幙,伉儷諧燕婉之歡;筆走龍蛇,文字增珠璣之價。下風遙祝,允符私頌。弟常年作客,到處因人,人似死灰,形同槁木。愁聞鷓鴣之聲,鄉(xiāng)關何處?愛吟放翁之句,九州孰同?乃蒙不棄葑菲,時投桃李,每周來《魯迅》之風,握管慚芻蕘之獻。蓋昔如何涓賦一夕之瀟湘,今則潘緯,吟十年之古鏡。對客揮毫,秦少游流風不作;閉門覓句,陳無己腹負空嗟。凡此皆屬實情,并非虛話。乃中情未蒙荃察,綠衣忽斷好音,秋水望穿,良風不至。在他人或反喜逋負之輕,而弟則轉增鄙吝之氣。爰拋斷爛之磚,期引無價之玉。辟“抗戰(zhàn)無關”之論,勢奪“教授”之“秋”魂;作深刻批判之談,氣吞《宇宙》之《風》度。大類初生之犢,妄效吞象之蛇。倘不欲以覆瓿之作,重苦梓人,則請葬字紙之簍,再謀獺祭。專此布臆,順候
儷祉
弟 周楞伽拜啟
1939年3月10日
(整理者按:1.放翁:即陸游。2.潘緯:唐咸通進士,善詩,造語新奇,風格近似賈島,構思十年成《古鏡詩》,其中“篆經(jīng)千古澀,影瀉一堂寒”為世傳誦。3.何涓:唐大中年間詩人,與潘緯同鄉(xiāng),曾作《瀟湘賦》,鋪敘華麗,對仗工整。人稱:“潘緯十年吟古鏡,何涓一夜賦瀟湘”。4.秦少游:即秦觀,北宋文學家,婉約派一代詞宗,蘇門四學士之一。5.陳無己:即陳師道,北宋江西詩派詩人,作詩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6.綠衣:《詩經(jīng)》之一,悼念情人之作,這里指自己忽然失去了有關金性堯有關《魯迅風》的音信。7.秋水:莊子的作品,隱指作家王任叔(巴人)驕傲,不允許別人的善意批評。6.獺祭:羅列堆砌典故,謙稱自己的作品。)
三
性堯吾兄:
手教敬悉,拙作稍后刊載不妨。惟文中末段稍有涉及巴人處,然此乃勉勵性質,與一般妒忌中傷者不同。弟對巴人始終敬愛有加,惟其愛之深,故不覺責望之切,今頗恐因此引起誤會摩擦,請兄再看一遍,如覺無妨,可照登,否則請于刊登時稍加刪改為感。
下月起,弟可多多為《魯迅風》寫些散文,決不失約。惟有一事須詢吾兄者,即《魯迅風》之發(fā)行人來小雍,是否即《自學旬刊》之編輯人來復,亦即以前為小報界中之來嵐聲?以《魯迅風》之編輯人為小報界之馮夢云推斷,似必屬此公無疑。弟去歲由粵返滬,即遇此公于滬上,當時曾約弟寫一文藝理論小冊子,據(jù)說擬出一套叢書,每冊約三萬至四萬字光景,稿費每千字二元,先付稿費三分之一,并請弟代邀文化界諸名家。弟素以誠意待人,故未之疑。當即為代邀任叔、景深、唐弢、黃峰諸兄,不意此公過河拔橋,目的不過欲利用弟為媒介,以與文化界聯(lián)絡,既遂其愿,忽將出版叢書計劃根本打消,而另出《自學旬刊》。然弟已將該文藝理論小冊子全部寫成,所費時間在一月以上,當然不能受此無謂損失,故即與之理論,并將尚為代約他人,不能代人受過之意告之,詎此公出言不遜,弟乃負氣與之割席。后一度遇之于京城茶室,詢其究竟如何辦法,亦無確復。弟當時本擬將所收三分之一稿費當面擲還,然細思殊不甘心,且覺其行為可惡,遂權為扣留,以觀其后。荏苒半年,此公竟音訊杳然,似欲以不了了之。然弟平生不取非義之財,三十元至今尚原封未動,欲待其出而解決,今生恐已無望,不若由弟自出解決之為愈。故今特函詢吾兄,如《魯迅風》之發(fā)行人果為此公,則弟現(xiàn)有一解決辦法,即今后陸續(xù)供給《魯迅風》一萬五千字,不取稿費,即以此三十元為酬,否則亦請兄費神代詢此公究將如何解決,弟固無時不可將此三十元返還,然已經(jīng)費去一月以上之寫作時間損失將如何取償,則非此公確實答復不可。弟甚抱歉,將此不相干之事,瑣瑣奉瀆吾兄,惟弟義不欲再與此公往來,故不得不煩吾兄為仲間也。如有結果,甚盼示知。弟亦亟思一晤吾兄,稍暇當再相約也。專此布達,并盼回玉。順頌
儷祉
弟 楞伽頓首 3.28
(1.景深:即趙景深。2.黃峰:即邱韻鐸)
四
性堯兄:
屢次寄稿及附函,均未蒙賜復,至以為念。昨日午后友人約晤于錦江茶室,散后便道至尊寓訪兄,不意兄適公出,緣鏗一面,惆悵奚似。任叔先生文已見及,弟初意原欲避免摩擦,前已與兄言之,不意終不能免于摩擦,然彼既以惡意視弟,弟亦雅不欲報之以善意。且觀其原文,曲解及矜夸之處,不一而足,尤不容弟不辯,故弟特草《不必補充歟,還需補充歟?》一文以答之,請兄平心靜氣,將前后文獻,對照觀之,評其理之長短??箲?zhàn)首重民主,諒兄決不致厚于任叔而薄于弟。不容弟有發(fā)言權也。弟無狀,不善酬應,致常得罪人而不自覺,然對諸兄態(tài)度,始終一貫,即過去未能為《魯迅風》寫稿,亦系事實所限,觀于今日之源源寄稿,即可知弟毫無芥蒂也。入春以來,屢思晤面,然彼此似各懷成見,使弟欲白而無徑,長此乖離,終非福兆,弟之棄諸兄歟?諸兄之棄弟歟?然靜言思之,過去現(xiàn)在,態(tài)度始終一貫,未嘗稍更,其間雖一度為他報寫稿,然仍無礙于弟之嚴正立場也。友朋有規(guī)過之義,倘弟果有錯誤,何妨直言。倘能約一日期時間地點,彼此一晤,使弟得披瀝其所信,則幸甚矣。專此布臆,順頌
儷安
弟 楞伽頓首 四月十三日
五
性堯兄:
來信及退稿都已收到了,讀了來信,使我不禁莞爾。
兄要我“自酌”,我已經(jīng)“自酌”過了一下,除了佩服兄手段的高明以外,沒有別的話說。兄說:“對雙方都是極友善,決不敢有所袒護?!边@我也相信。但我要問:登了任叔的《不必補充》,卻不登我的《還需補充》,是不是有所偏袒?說是“為息爭著想”,其實我和任叔哪里有什么爭端,上星期在文藝座談會見面,大家還很客氣的握手,后來選舉到他時,我也是舉手者之一,這足夠證明我和他之間,根本就無所爭,更無所用其“息爭”,倘說有所“爭”,則一切爭端都是任叔神經(jīng)過敏白晝見鬼引起來的,兄應該去對任叔說,不應該來對我說。既然“覺得此種文字總以少載為妙”,為何要把任叔的《不必補充》“載”出來?兄可以“忍痛退奉”我的《還須補充》,難道就不能“忍痛退奉”任叔的《不必補充》?兄在任叔面前可以不必“忍痛”,在我面前就要“忍痛”,我要請問兄:所“忍”的是什么“痛”?殊不知我所“忍”的“痛”,比兄還要超過萬倍。兄一面在讀者面前“痛”打我的耳光,一面卻又在我面前裝笑臉,說“對不起”,還要我“自酌”,我就是最沒出息的阿Q,也不能忍受這種恥辱。忍耐應該有一個限度,這卻超過了我的忍耐限度之外。
抗戰(zhàn)以來,我常常感到我輩文人僅用一支筆,力量還太薄弱,尤其是去年六月六日,廣州靖海路上為我所親眼見到的被敵機轟炸死去的同胞的鮮血,更加重了我這信念。再想想目前敵人托派漢奸以及汪精衛(wèi)一流無恥的動搖分子,正在聯(lián)合向我們進攻,我們的筆桿一致對外,展開反敵反托反奸反汪的運動還來不及,自己人中間更何忍再有摩擦。我那篇《從“無關抗戰(zhàn)的文字”說起》并非專對任叔而發(fā),不過順便附帶一筆,并且希望于全體文化界同人的,不料任叔的個人地位欲太重,竟誤認我有惡意,那我也就索性“惡意”一下,不見得我對任叔個人有所“惡意”,便要和漢奸托派同樣治罪罷?
然而我卻沒有料到,兄等鉗制言論的手段竟有如此厲害,我有十足充分的理由,卻不容我說話。如若我說錯了,那受大家的批判倒也是應該的,無奈我并沒有說錯,無論如何,任叔那樣信口妄說“中國有多少窮鄉(xiāng)僻壤的老百姓還需要抗戰(zhàn)八股”這話是不對的,照辯證法的眼光看,一切現(xiàn)象都是“動”的,不是永遠靜止不變,抗戰(zhàn)已經(jīng)歷二個月,中國窮鄉(xiāng)僻壤的老百姓決不會直到現(xiàn)在還不知抗戰(zhàn)為何物,還需要抗戰(zhàn)八股,這用不著去找尋實際上的材料,盡憑常識也可以知道,所以任叔后來也自動改正了他的話,先在《不必補充》里說:“鄉(xiāng)下老百姓也許已經(jīng)給抗戰(zhàn)抗醒了,不必八股,”再在《綜合》半月刊里,說他所說的老百姓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他既然自知錯誤,我本來可以不必深求,不過他還要嘵嘵置辯,為了維持他個人的地位,不惜出之以最卑劣的匿名構陷手段(見四月念三日《譯報·大家談》),這卻使我再也不能忍受了。
我要告訴老兄,任叔說我沒有中心思想,這是他的倚老賣老,不肯用心考察,其實我的中心思想是有的,那就是“反不凡主義”,過去我的反對徐懋庸,現(xiàn)在我的反對王任叔,前后的精神是一貫的。我始終記著魯迅先生的寶貴經(jīng)驗,“一哄而起的人也最容易一哄而散”,所以我們所需要的是能夠堅實而有韌性地工作,不尚虛名,不出風頭的人物,在這艱難困苦的抗戰(zhàn)時代,我們更應該腳踏實地的切切實實去努力。我們的工作,只是發(fā)動于我們愛國的天良和責任,我們應該不希望夸耀,不希望贊揚,也不需要鼓勵,而埋頭努力于更切實的工作,越是不求人知的工作,功效越大。我們應該從艱苦踏實的工作中,去做無名的英雄,不求個人的榮譽,而以群策群力求得國家民族的榮譽,這就是我的中心思想。
我更要敬告老兄,言論自由是不能鉗制的,關著的門也終須打開。兄可以“忍痛退奉”我的稿子,我也可以“忍痛”在別的地方發(fā)表我的稿子,你們能夠辦《魯迅風》,我也能夠辦《蒼蠅風》,即使你們把全上海的報紙刊物都統(tǒng)制住了,包辦住了,我也自有辦法發(fā)表我的見解和主張?!白苑炊豢s,雖千萬人,吾往矣!”我何懼哉。
請拋棄了看人而不看事的眼光,我和任叔私人之間絕無什么嫌怨,我也決不一概抹煞,承認他有許多地方和許多工作是值得敬佩的,但他既為一種風氣的代表,“抓到一面旗幟,就自以為出人頭地,擺出奴隸總管的架子,以鳴鞭為唯一業(yè)績”,那就是最親密的朋友,我也不能無言。我寧愿蒙“不會做人”之誚,但不能在真理和信念的面前低頭。我看你們大家,把我也當做一事不做,說冷話澆冷水的無聊之徒,那是看錯了,我有我的事實表現(xiàn),而且選定了一個目標,就決不放松。任叔可以“信筆縱橫”,任意向別人挑釁,但碰著了我,是不能像別人一樣隨便放松他的,我將要以韌性的精神和他周旋,在這時期里,我不希望朋友調解,也不接受調解。
不過兄不要以為我將以全部時間放在筆戰(zhàn)上面。我只利用余暇一為,而且想不提他的名字,只指摘他所代表的那一種風氣,我每天仍將以十分之九的時間,把筆桿放在最重要的工作上面。如若任叔能夠幡然悔悟,從此艱苦踏實地工作,不求個人的榮譽惟求國家民族的榮譽,則我馬上可以擱筆。我認為在現(xiàn)狀之下,已經(jīng)沒有再為《世紀風》和《魯迅風》寫稿的可能,趁此四月的最末一天,鄭重地宣誓,以當息壤。
弟 周楞伽 四月三十日
六
性堯兄:
前函多有冒犯,因弟富有感情,理智常易為感情所駕馭。知我如兄,當勿見責。前已托柯靈代道歉意,諒蒙鑒察。茲有懇者,《選粹》月刊擬于第四期出一文學專號,容量八萬字,稿酬按千字二元計算,務懇吾兄及尊夫人惠賜大作,以光篇幅,字數(shù)及體例不拘。又,弟等擬于七月一日出一純文藝半月刊《東南風》,內容與《魯迅風》同,亦請賜稿,創(chuàng)刊號截稿期為本月二十日,惟稿酬較薄,因須持廣告銷路為挹注也。專此,即請
儷安
弟 周楞伽頓首
六月六日
(責任編輯:武學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