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錦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102-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因此,對心智未成熟的青春期的初中生,我們應不斷關注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興致情趣、心理需求等,通過精妙的語言等各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進行人文素質(zhì)、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社會責任感和積極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引導,構(gòu)建真善美的語文課堂,滋潤每位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學生成為擁有豐富的知識、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好公民。
一、融入求真理念,嘗生活之真
初中語文課堂要教會學生求真知識、做真學問,從真實中情境體驗真實情感,關注自己的周圍生活,從學生自己的生活視野和感性經(jīng)驗中取材寫作,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真實的感受、體驗和思考,這樣學生才會對寫作有興趣,才會更愿意寫作、更熱愛寫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如以下是筆者在《讓人物在你筆端下鮮活之外貌描寫》作文教學中的課堂實錄片斷:
師:我們在小學時,有寫過很多人,寫作離不開人,寫人通??坍嬕粋€人,刻畫一個人什么呢?
生:外貌、心理、神態(tài)、語言、動作。
師:通過這五種來刻畫人物,我們筆下的人物就栩栩如生,今天我們就選取其中一個——外貌描寫。之前老師布置大家完成課任老師的外貌描寫,選擇了幾篇,大家猜猜是誰?如果能猜得出來,就說明這個作者寫得好,寫得棒,寫得成功,如果猜不出來,那他可能就存在某一點的缺陷。
(教師展出學生對科任老師進行的外貌描寫的文章。)
學生作品1:濃密的眉毛下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還有一張紅紅的小嘴巴能說會道。
學生答案有張老師、地理老師、語文老師。
師:這個答案不統(tǒng)一,這說明這個描寫好像跟很多老師相似,也就是說它存在的大眾臉,大家看過去都差不多,顯然他沒有抓住老師最關鍵的特征來寫。
學生作品2:她有一雙深邃的眼睛,飽含著深情。深紅色的眼鏡,顯得更加博學。彎彎的柳眉,高挺的鼻粱,精致的臉蛋,一頭低低的馬尾。笑起來的時候,眼睛瞇成兩條縫,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淡淡的靦腆,頗有大家閨秀風范,常穿著一條深藍色的裙子。
生1:我覺得是張老師,張老師經(jīng)常都是穿碎花裙。
生2:是張老師,因為她都是扎著低低的馬尾。
生3:是張老師,她笑的時候,嘴唇會微微上揚。
(顯示答案,投影出張老師照片。)
師:大家猜對了,這個作者是成功的作者,他把一位老師寫的這么美,而且很真實。大家都來看一看這個作者,他在寫張老師的時候,抓住她的什么特點來寫?
生:外貌。
師:外貌什么?
生:五官。
師:嘴角、眼睛、眉毛,還有最主要的是抓住了她的眼鏡。確實,張老師就像這位同學所寫的一樣很美,她外表上給人感覺很美,大家真正接觸進去還會發(fā)現(xiàn)她非常的博學。
學生作品3:他有著一雙明亮透徹的眼睛,眼神里透露著智慧,高挺的鼻梁跟外國人有幾番相似,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一頭烏黑發(fā)亮的短發(fā),他總是西裝革履,有著教師的威嚴,那雙手,脈絡清晰可見,手指十分修長,眉毛濃密粗黑,跟月牙兒頗有相似,腳踩一雙閃亮得不像話的皮鞋,“噠、噠、噠”的聲音中突出了他的穩(wěn)重。
生:李老師。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1:西裝革履,李老師總是這樣子的。
生2:高挺的鼻子,腳踩一雙閃亮得不像話的皮鞋。
師:通過這個描寫,一個帥氣筆挺、穩(wěn)重的男老師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展示李老師照片)
根據(jù)這個同學的描寫:鼻子高挺,跟外國人很像,還有就是能說會道的嘴巴,短發(fā),以及手指都出來了,說明這位同學觀察的太細心了??纯催@個作者是誰,掌聲鼓勵一下。剛才寫的大眾臉,大眾臉缺的是什么,兩個作者寫得成功,又是抓住了什么呢?
生:主要特征。
師:作者抓住了所要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征,比如說剛才張老師的眼鏡、碎花裙及嘴角上揚,李老師的鼻子、衣著等等,所以這些描寫都構(gòu)成了外貌描寫,描寫一個人必須要抓住他的主要特征,否則人家就不知道你寫的是誰了。這就是今天所要學的外貌描寫,也是必須掌握的第一個方法。
教學中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體驗與感悟,從自身的心靈體會出發(fā),對耳濡目染的身邊最親近的老師的外貌進行刻畫,真實體驗到外貌描寫的方法。用樸實的真人真情,真實再現(xiàn)學生內(nèi)心體驗,很好地實現(xiàn)了這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教學中,教師要從真實情境出發(fā),引導和鼓勵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真實展示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
二、融入崇善理念,品生命之善
語文學科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傳承民族精神、陶冶學生性靈、完善學生人格等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具備的優(yōu)勢?,F(xiàn)有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文質(zhì)兼美,有的抒發(fā)愛國情懷,有的進行是非善惡的判斷,有的闡釋生命意義、處世之哲理。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引領學生走進這些凝結(jié)著作者生命體驗的文章,引發(fā)學生的心理活動與教材中的人物發(fā)生情感共鳴,產(chǎn)生愛憎、善惡的態(tài)度,領悟作品中健康高尚的品質(zhì),要激勵學生與人、社會、自然為善,啟迪和激發(fā)學生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如學習《鄉(xiāng)愁》一文時,學生最難得的就是心靈感化,筆者先讓學生用閩南話朗誦體驗鄉(xiāng)愁,之后引導:鄉(xiāng)愁本身就是非常抽象的東西,但是徐光中先生卻用非常形象的東西,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把抽象的鄉(xiāng)愁表達出來了。他只用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就把自己心里幾十年對家鄉(xiāng)大陸的思念,一股腦兒地寫出來。它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詩,在臺灣的那么多的老兵,有時候朗讀這首詩,不禁淚流滿面。之后通過再次朗誦,引領學生品味蘊含在其中的情感,能起到震撼人心、感染學生的效果。
教學中,我們可找準文章中的情感切入點,通過對那些文質(zhì)兼美的作品反復的、聲情并茂的朗誦,可使學生對祖國文學的音韻美更深的體驗,體會文章所蘊含的那種情感,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思鄉(xiāng)、思國之情油然而生,沁入學生肺腑,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融入唯美理念,展意境之美
唯美是通過自然、生活、藝術(shù)之美,引領學生建立高雅的審美情趣。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欣賞、創(chuàng)造美,從而影響學生情感,陶冶其情操,健全完善其人格。如《再別康橋》這堂課,筆者以誦讀為教學的主線,通過初步誦讀、品味賞析、情感誦讀這樣的步驟,再輔之以音樂渲染和劍橋的如畫美景,展示“金柳、艷影、彩虹、青荇、云彩、星輝、夕陽、青草”等等諸多美景,使整體感官浸潤在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中,讓學生為它唯美的意境而陶醉。以下是課堂實錄節(jié)選:
節(jié)選1:她的意境美,美在情與景的交融。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平常的意象,避開了人間煙火,營造出一種清新的美感。詩歌很注意詞藻的色彩感,多用色彩明麗的詞語,如夕陽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蕩漾的“艷影”,潭中倒影的“彩虹”、水底軟泥上的“青荇”,以及“云彩”“星輝”“夕陽”“青草”等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給讀者以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畫般的感受。
節(jié)選2:飄逸的柳枝,又多像新娘靈動的長發(fā)。嫩綠的柳色,在絢爛的夕照下,染成了金黃;康橋,就是那位風姿飄逸、動人心弦的新娘;而作者就是那情愫滿懷、深情脈脈的新婚丈夫,多么歡喜,多么使人眷戀??!如夢如幻,亦真亦假,當年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仿佛歷歷涌現(xiàn)在眼前,永遠銘刻在作者的心中,激蕩著作者的人生。這又是何等的情景交融啊!
節(jié)選3:“彩虹似的夢”,象征作者回憶中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這夢幻般美好的回憶,永遠銘記在作者的心中,沉淀在作者靈魂的最深處。是啊,重回康橋,再臨母校,面對依舊多情的康河,面對依舊嫵媚的垂柳,面對這樣的景,這樣的情,聰明的你應該知道作者的心潮該是多么的激蕩和留戀啊。
引導學生根據(jù)內(nèi)容想象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感知詩中所體現(xiàn)作者對康橋的眷戀與惜別之情,情感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情景交融,有助于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借助文本中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充分挖掘教材、正確引導,發(fā)揮語文學科教育育人的優(yōu)勢,促使他們對生活、社會、人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求真、向善、唯美滋潤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健全的人格,真正成為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