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096-02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能力在人的一生發(fā)展中是一種最重要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從宏觀而言,閱讀和寫作一樣是沒有“定法”的;但從微觀來講,學生閱讀課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樣,又確實有“法”可依。本文結合我近十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淺談一下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一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學生,為了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課前要留給學生預習的時間,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鳖A習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具體的目標,如讀準字音、理解詞義,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提出疑難等。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課時,由于文章年代久遠又生動有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問題,如“阿長既然不識字,那他的那些故事、道理和規(guī)矩是從哪里得來的?”“阿長為什么那么相信運氣?阿長想得到的到底是什么?”等等,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難點和興趣點后,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選擇,預設了兩個教學目標:(1)理解長媽媽這一形象和魯迅對阿長的感情;(2)體會長媽媽對“我”的關愛,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態(tài)度。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我先設了這么個問題:魯迅為什么要稱她為長媽媽,對長媽媽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同學們馬上分小組討論(因為我事先叫預習過),然后選出小組代表回答,幾個小代表回答的基本一致,大家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談起,給他們童年的樂園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于是魯迅很喜歡她,到《阿長與三海經(jīng)》中,阿長踩死了小銀鼠,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非常痛恨,又講到長媽媽為作者辦了一件別人辦不到的事情,為魯迅買到了《三海經(jīng)》,由痛恨轉到了喜歡,作者對長媽媽由喜歡——痛恨——到喜歡,長媽媽很善良、熱心,這樣,學生對長媽媽的形象就一目了然了,整個課堂就以學生在預習中的提問而結束。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一切活動的動力,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學生有閱讀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閱讀產(chǎn)生主動。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內(nèi)容的豐富性,學生個性及具體情況的復雜性,教師個體教育素質的差異性,決定了閱讀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閱讀教學中萬能的方法是沒有的,但只依賴于一、二種方法進行教學,無疑是難以獲得優(yōu)質教學效果的。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中采用的教法要盡可能做到生動形象、靈活多樣,以此來優(yōu)化閱讀教學,如:“精講善練”“復述法”“比較法”“賞析法”“啟發(fā)談話法”“談寫結合法”等。比如我在教學《孔乙己》時,就采用了比較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比較是進行科學分析、認識事物特點的有效手段,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于是我就用《孔乙己》與《范進中舉》進行比較,范進和孔乙己兩個人物的性格、命運進行比較閱讀??滓壹号c范進兩個人物的性格頗有幾分相似,實則有更多的差別,同學們一聽到范進興趣高漲,馬上就有學生舉手回答談范進,有的說到他的窮困潦倒,有的說到他在胡屠戶面前的唯唯諾諾,有的說到他喜極而瘋的形象,甚至有的同學抬出課本念道,“岳父見教的是”,在向胡屠戶借盤纏時,被胡屠戶一口淬在臉上,罵個狗血噴頭,卻只能忍氣吞聲等等,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那么我就借同學們的這股“東風”,趁熱打鐵,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把孔乙己與范進對比閱讀,讓同學們找出能反映出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句子,我看到同學們馬上就在課本上勾畫,有的勾畫出他以讀書人自居而自命不凡,別人取笑他,他還要辨析幾句:“你怎么憑空污人清白……”“讀書人的事情,竊書不能算偷”“ 之乎者也”的話語、分茴香豆給“我”吃、教小伙計識字等等。然后我在加以點撥,同學們對孔乙己的性格就能說出一二出來,有的說他裝“酷”,有的說他活該,有的說他比范進真實,有的說他很善良等等,通過這樣閱讀,同學們對孔乙己的印象也像范進一樣深刻,最后我又談到他們的命運,范進喜極而瘋踏入“天堂”;孔乙己“知乎者也”拖著雙腿爬向墳墓。這樣一比較,學生對這兩個典型人物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是什么造成他們的悲劇命運,學生就能回答,封建的科舉制度讓他們一生追求功名,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鑒賞和閱讀水平,從而在教學上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技能的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的方式很多,根據(jù)閱讀時的發(fā)聲與否,可分為朗讀和默讀;根據(jù)閱讀的精細與簡略程度又可分為精讀和略讀,在朗讀這一方面,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朗讀技巧的訓練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安排好停頓;二是確定好重音;三是掌握好語調(diào),即抑揚頓挫;四是調(diào)整好速度,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我這幾年從事語文教學來看,閱讀課凡朗讀能做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學生,課后一了解,幾乎是語文成績好的;朗讀干巴巴又讀不通暢的學生,大多是語文成績不好且怕學語文的,因此,要想提高語文閱讀質量,朗讀是必不可少的訓練。
四、轉變觀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一是要自覺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生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和不明白的知識。如果事事都要問老師,不但不能主動排除學習障礙,而且會養(yǎng)成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工具書是無言的老師。二是預習和復習的習慣。預習就是在學習新課之前,先了解教材內(nèi)容,找出重點難點,聽課時有的放矢,或思或問。復習是強化記憶、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溫故而知新”。三是勤動筆的習慣。勤動筆指的是要學會勾畫圈點,摘錄要點,寫簡單的讀后感,能堅持寫日記當然更好,每周一個周記,按時檢查。學生必須人手一本摘抄本,摘抄好詞好句,一個星期檢查一次,教師必須檢查到位,慢慢地我的學生就喜歡上了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自然他們的語文成績也跟著提了上去。
總之,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在閱讀教學方法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有所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構建其充實而崇高的精神世界,在閱讀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讀,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打下結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