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來
“安平,你愿意選哪個村?”
“哪里最苦,我就到哪里!”
“那你就去龍山鎮(zhèn)路最差、最落后的擺谷六村吧?!?/p>
擺谷六村地處高寒地帶,距黔南州龍里縣城36公里,是一個由6個村民組700多人組成的村子,村民都姓唐。
因為路況太差,村民到縣城趕集都靠步行,來回要十個小時。2013年人均純收入不到3000元,成了龍里扶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讓很多駐村干部望而生畏。
然而,四十出頭的布依族漢子陳平安偏偏選中擺谷六,并用滿腔的熱情在苗鄉(xiāng)干了一年又一年,從來不哼一聲苦。
2013年3月,來自黔南州水務(wù)局派駐龍里縣的駐村干部陳安平,已完成了在龍山鎮(zhèn)水橋村的掛職任務(wù),原本可以選擇回家與妻兒團聚的他,卻不顧親人反對,于2014年3月申請留下來,繼續(xù)扎根龍里。
再次接受組織任命后的第二天,陳安平一個人開車來到所謂路最差、最落后的地方看看。那一天,他還沒到達村里,輪胎就破了兩個。憑他的經(jīng)驗判斷,路,就是邪塊“硬骨頭”。
“鄉(xiāng)親們,要是路修不通,我就不走了!”性格豪爽的陳安平當(dāng)著大家的面立下“軍令狀”。
陳安平兌現(xiàn)了承諾,他爭取到了橋尾村到擺谷六村15公里的通村公路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
2015年3月,一年的駐村工作即將結(jié)束。他說:“路不通。我不走;‘窮帽不摘,我更不能走!”
2015年以來,他爭取到項目資金,帶領(lǐng)村民發(fā)展林下養(yǎng)雞2000只,水庫養(yǎng)魚1萬尾;人秋后,他動員全村種植秋冬萵筍100畝和豌豆50畝;過了寒冬,他又計劃種植刺梨1500畝和土豆200畝,想方設(shè)法為群眾“拔窮根”。
“陳書記對擺谷六的好,我們說不完。但我們會編成苗歌,唱下去?!睌[谷村的村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