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艷
說說人教版數學教材(六上)的兩處困惑
李華艷
課改的這十幾年來,中小學教材一直在不停地修改?,F在,我又教到了六年級。拿到教材,我開始按照學校的要求超周備課。在第一單元“分數乘法”備課時遇到了一些困惑,愿與大家一起討論。形和梯形的面積,題目并沒有什么問題,只是安排在這個練習中,筆者覺得有些不妥。這是分數乘加、乘減及分數乘法簡便運算的課后練習題。到目前為止,學生關于分數的計算只有加、減、乘的經驗,分數除法是本冊教材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而此題的解題運用了上學期學習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S=ah÷ 2,梯形面積計算公式:S=(a+b)×h÷2,都涉及分數除法。雖然我們也有辦法讓學生明白“÷2”相當于是原數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但有沒有必要這樣繞著彎子去講一個后面即將學習的新知呢?如果教師講了卻不做系統(tǒng)的闡明,有些學生會一知半解,反而會影響他們對分數乘法的理解,甚至將乘、除法混為一談。
圖1是課本第3頁例2。這個例題的更大意義應在于結合對具體情境的分析,學生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從而正確列出算式,而并非只停留在知道“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從字面上看,兩者好像沒有什么區(qū)別,但仔細推敲不難發(fā)現前者指導的是一種方法,將問題歸類,并建立模型。學生如果弄清楚這一點,運用這個數學模型可以順利地解決很多類似的問題。如課后的“做一做”,第7頁的第8~13題。而后者強調的是一個數乘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于后面的解決問題沒有多大的幫助。當然,分數乘法的意義也是教學的重點,但不必刻意地強調。學生一旦領會了數量關系,能正確列出算式,自然就會知道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意義的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還有第11頁第7題(如圖2),根據條件求三角
圖2
對第一單元的教材做了認真的分析、研究之后,我將發(fā)現的以上問題與同年級的老師進行了討論,盡管他們認為這些問題不是要緊的問題,但卻在教學的時候都做了相應的處理。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藍本,教材中的提示語更是教師把握教材,確立教學目標的基點。教材的編排應該有嚴密的邏輯性、嚴謹的科學性,才能讓教者感覺有所適從,循序漸進,讓學者感覺新舊知識過渡自然,不知不覺進入新的知識領域,掌握新的本領。誠然,也有很多有經驗的教師會根據實際的情況對教材做出自己的取舍和安排,但那些教學經驗不足的新手教師如果照本宣科的話,學生學習時又該怎么辦呢?
(作者單位:長沙市周南秀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