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梅+程晨
一份癡迷,多年執(zhí)守
許灼勳先生對藝術的追求
是時間的累積與天份的造就
曾經,為揣摩書法作品的一筆一劃
年幼的他癡癡地盯著一塊招牌而久不移步
曾經,看到漂亮的書法字體
他在課堂上暗暗偷師
牢記老師在黑板上下筆的每一個動作
數(shù)十年來,作為一名建筑師的他
將全部業(yè)餘時間投身書畫並有所得
今天,他的書畫獨樹一幟
極富個人色彩並為大家贊賞
為學習書法,他曾被誤認為是“傻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許灼勳先生出生在澳門。自幼,他就醉心書法,沒上學之前,就對各種書法字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矢志不改。
“澳門,是一個西化進程比較慢的地區(qū),在四十年代,大街上還比較冷清,招牌也比較傳統(tǒng),一律是手寫的毛筆字,遒勁有力,大氣磅礴?!碑斈?,因其父親的鋪頭位於市中心,每天,許灼勳先生就從鋪頭里出來,跑到街上去閒逛。一碰到書法寫得漂亮的招牌就挪不開腳,從而梁炳一光位先小生男全孩家福癡(癡攝地於盯194著7年空1中1月的)情景成為當時的一道風景。有不明原因的大人見了就趕緊告訴他的父親:“你看,他常常仰頭傻看,又對空以指劃符,是不是一個傻子?”
回憶往事,許灼勳先生會心一笑,然而,一塊普普通通的招牌,別人看到的只是招牌,他看到的卻是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也正是這種癡迷,一直引領著他往後不斷地研究、自學喜歡的東西——書法。
“八九歲時,父親見我對書法如此投入、專一,就買來字帖讓我練習,並告訴我‘字乃人之衣冠!,讓我從楷體開始練起?!币痪毩暺饋?,他就十分專注,對周邊的事毫無察覺。這份投入,他堅持了數(shù)十年。
進入中學之後,又有幸碰到一位詩人老師曾希穎。每一節(jié)課結束後,他便興起跟我們講詩詞,特別是他的字寫得特別好,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睆亩?,每節(jié)課,許灼勳先生便在課堂上暗暗用心,將老師的一筆一劃深深地映入腦海,常常模仿、練習……
同時,熱愛畫畫的他,小時候在報紙上看到喜歡的漫畫亦動筆臨摩,從而為往後自學山水畫奠定了一定基礎。在學校時,他還曾短時間跟隨了一位國畫大師學習……點點滴滴,許灼勳先生在學習書畫的路上以自學為主,從不停歇,並延伸其人生數(shù)十年光陰之中。
醉心書畫而有所得,並為眾人所欣賞
13歲時,許灼勳先生來到香港,大學畢業(yè)後進入社會後成為了一名建筑師。工作之餘,他還是樂意欣賞各種書畫佳作,又在改革開放初時選購高檔藝術品,久而久之,藝術修養(yǎng)更進一步。
許灼勳先生熱衷書寫大楷與小楷,看過其作品的人都有一種感覺:其書法運筆圓潤、娟秀、挺拔,剛柔相濟,肥瘦得體?!翱w看似中規(guī)中矩,但貴在其有一種動態(tài)的和諧,以及能創(chuàng)造出高度的典雅之感?!?/p>
而書畫之中,他偏向喜歡山水畫,喜歡濃淡之間的韻味。
除此之外,許灼勳先生的文化修養(yǎng)很高,對古典詩詞很有研究,並有很快的反應力。曾經有一次,在朋友的請求之下,他迅速作出了一首藏有朋友姓名的藏頭詩,寫於紙上,一氣呵成。之後,其他的朋友也真誠相邀,過了一會,他的身邊聚起了大批人,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他的墨寶。相同的情況,在他的身上發(fā)生過許多次。
還有一次,許灼勳先生跟一批工商界知名人士前往福建溫州書畫院,受到了該院副院長的熱情接待,並致送該考察團一幅書法作品。為表達謝意,一位溫州政協(xié)提出,“請許先生代表我們,致送一幅作品予該院副院長吧?!笔⑶橹拢S灼勳先生即刻寫了一首對聯(lián),令當場的人大為讚賞,而這位院長十分欣喜,即刻拿了那副對聯(lián)去裱了起來。
“學習任何一門藝術,練習固然重要,但還要看興趣、天份,更要看得多,問得多。”
在自學的道路上,這是許灼勳先生的經驗之談,他認為,藝術的提升,不在於埋頭苦讀、苦寫、苦畫,而在於用心去揣摩。
過去幾十年中,看到書畫佳作,他習慣性地矗立在作品之前許久,期間用眼神去跟作品交流,體會作品的一筆一劃,吸取其中經驗?!翱吹枚嗔耍Χ嗔?,有一天,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突然覺悟了,技藝提升了。”
文化藝術,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不了解香港的人,認為香港是一片文化沙漠。曾跟隨現(xiàn)代大詩人曾希穎,香港學術界權威潘小盤學習過的許灼勳先生不以為然,他認為,香港並非文化沙漠,相反,這里正是一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保育區(qū)。
“以往,香港文化底子薄,但在抗日戰(zhàn)爭前後,從內地有大量的文化人遷往香港並在這里扎根,使香港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無論是中醫(yī)、國術、粵劇等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生根發(fā)芽,如長州太平清醮、天後誕、譚公誕和佛誕這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慶年年煥發(fā)新顏。同時,香港擁有一大批如同我一樣發(fā)自內心喜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以書法為例,學習者自紅顏稚童到鶴髪老翁都有?!?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6/11/23/jrhr201610jrhr20161003-4-l.jpg" style="">
誠然,事實如同許灼勳先生所說的那樣,在香港保留著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這也是許多華人所在地所應該學習的。同時,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知識的他,出書立說,著有中國畫人《鴻爪雪泥篇》、嶺南畫人《煙云過眼錄》、詩詞文《隔壁草盧詩詞》,不同凡響。
多年與文化藝術打交道,許灼勳先生對此有著深切的體會,“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文化藝術,是人類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它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生活素質,治療疾病,讓人精神放鬆,緩解疲憊的身軀?!?/p>
總之,人生有藝術,方為美麗、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