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音樂的形式也日益增多,其中美聲、民族及通俗是最為常見的唱法。新時代的聲樂教學中,將這三種唱法相融合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關系,探討了聲樂教學中融合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
【關鍵詞】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聲樂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95-01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文化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尤其是音樂領域,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人們對音樂審美有著更高的要求[1]。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人喜愛美聲,有人偏愛民族,有人欣賞通俗。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單調的唱法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創(chuàng)新聲樂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在聲樂教學中融合美聲、民族、通俗的唱法是一種新方式。本文主要對聲樂教學中融合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關系
美聲、民族、通俗唱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三者實質是相通的,但每種唱法都有各自的特點,這種關系奠定了三者相融合的基礎[2]。
美聲唱法在中國聲樂藝術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美聲唱法起源于歐洲,并于文藝復興后逐步成形,也可以稱為柔聲唱法。它要求歌唱者采用半分力量演唱,在高音部分,無需使用強烈的氣息沖擊,而是以自然柔和的發(fā)聲進行演唱。新時代的美聲唱法在歐洲的歌劇、清唱劇及音樂會中廣泛應用,其最主要的特點為混合聲區(qū)唱法。
民族唱法是建立在我國傳統的民族唱法及審美的基礎上,根據漢字的發(fā)音吐字,結合美聲唱法的特點,不斷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唱法。其不僅具有傳統民族唱法的優(yōu)點,而且融入了美聲唱法的特點。民族唱法包括戲曲、民歌、歌劇等,民族唱法對吐字咬字、形體臺風、聲韻的處理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民族唱法主要是以真聲為主,需要打開胸腔,適度地打開喉嚨,喉咽不要求開的太寬,注重喉結的穩(wěn)定性,通過氣息和聲帶的變化形成細長且靈活的共鳴管。
通俗唱法也稱為流行唱法,與美聲、民族唱法相比,通俗唱法的形成相對較晚,始于我國20世紀30年代。這種唱法比較接近自然說話,完全使用真聲唱,在演唱過程中富有激情與感染力。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通俗唱法比較注重氣息的運用,在演唱過程中,將氣與聲不按發(fā)聲規(guī)律組合,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未完全振動的聲帶發(fā)出,因此發(fā)出的聲音較為自然,且富有情感。
二、聲樂教學中融合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
(一)樹立創(chuàng)新教學的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音樂消費也發(fā)生了改變,為了滿足人們對聲樂藝術的審美,需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將各種唱法相互融合,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音樂享受[3]。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將美聲、民族、通俗這三者唱法相融合,使這三者的結合發(fā)揮獨特韻味,滿足當前音樂多元化的需求。
(二)幫助學生了解各唱法間的異同,把握聲樂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
演唱需要運用丹田發(fā)力,以氣進行發(fā)聲,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主要側重于氣息的運用。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不同唱法的特點,把握聲樂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使學生能夠掌握不同的唱法,達到不同唱法的相融合。聲樂教學中的呼吸、發(fā)聲、共鳴和語言練習是尤為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讓學生能夠掌握聲樂技巧。
(三)因材施教,構建多種唱法相融的聲樂教學觀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聲樂這門課程。如果只是采用一種固定的方式進行聲樂訓練,那么就有悖于聲樂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給教學質量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將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有效結合起來。在歌曲中將美聲與通俗相結合,能達到獨特的效果,使歌曲更加充實、豐滿。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的開幕曲《我和你》就運用了這種唱法,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文化的不斷進步,演唱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為了滿足人們對音樂藝術審美的需求,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在聲樂教學中,將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相融合是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教師首先要樹立創(chuàng)新教學的意識,幫助學生了解各唱法間的異同,把握聲樂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因材施教,構建多種唱法相融的聲樂教學觀,使學生理解不同唱法的規(guī)律,掌握不同唱法相融合的方法,從而讓融合了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的聲樂藝術茁壯成長,以此促進音樂多樣化、開放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雅旭.論聲樂教學中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長沙大學學報,2011,(3):149-151.
[2]王穎.融合與實踐——芻議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學[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2,(2):122-126.
[3]李悅.關于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的相融性研究[J].音樂時空,2014,(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