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遠
曾幾何時,校園中書聲瑯瑯,笑聲不斷,很多步入職場的人士常會懷念校園時光,甚至重返校園繼續(xù)深造,就讀碩士、博士等課程;而如今的校園,特別是中小學校園從過去的簡單、純淨變成了一個可以隱藏黑暗的特殊角落。欺凌成為了在校學生的噩夢,而這個噩夢屬於施暴者、被害者與旁觀者,對於他們的童年、成長附加上了一層暴力的陰影,學生之間一言不合,甚至只是看某位弱小或者不服從的學生不爽,就動輒使用毆打、禁錮、甚至在內(nèi)地的校園更出現(xiàn)餵食“春藥”的現(xiàn)象,這樣的文化氛圍讓敢言的第三方學生都嚇得不敢吱聲,更遑論受到欺凌的受害者不敢報案與告訴家人呢?當社會、學校、家長都採取漠視態(tài)度的話,欺凌者更加肆無忌憚,認為拳頭和暴力可以解決一切障礙,可預(yù)見的未來,當其進入成人時代,極大可能採用刀槍棍棒來解決糾紛,社會不應(yīng)該容許埋下這樣的種子。
在澳門,大尺度的校園霸凌還沒有出現(xiàn),亦或者沒有曝光,但是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高年級的學生向低年級的學生強制索要食物、錢財,有時帶著半戲虐和半暴力的威嚇,很多老師也不以為意,欺凌者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問題可能的危害,究竟澳門社會需要對欺凌有怎樣的認知呢?身體之外,更有言語上甚至是關(guān)係的排斥等,很多我們通過肉眼無法第一時間觀測到的影響可能伴隨青少年成長的關(guān)鍵階段,影響其人格健全,未來我們更應(yīng)該檢討所有可能的欺凌形式,通過各種途徑來做到反欺凌無死角,讓我們的學生、青少年在本該快樂成長、快樂學習的年紀遠離身心的恐懼。
當暴力還可以透過行為看穿時,毒品卻在不知不覺地滲透到青少年群體與學生中,從搖頭丸、冰毒、K他命、安非他命到最近流行的梅子粉、金剛,各式花樣層出不窮,偽裝的糖果、咖啡包、飲料都成為重災(zāi)區(qū),似乎現(xiàn)在想要不接觸到毒品環(huán)境反而比較難。這十年來,澳門社會迅速發(fā)展,不僅區(qū)域化交流加強,更努力國際化,因而也難免患上國際的通病,青少年嗑藥問題,鄰近的香港校園在09年發(fā)生嗑藥的高峰事件,公開場合的吸毒行為讓整個社會為之嘩然,澳門是否會步上香港的後塵,沒有人敢說絕不會,畢竟如今的澳門來往香港、臺灣、進入內(nèi)地都是極其方便,青少年甚至利用暑假、週末等無功課日北上群聚吸毒,或者飛往臺灣體驗新型毒品,這些行為一旦不被及時制止,在學生群體中很快蔓延。畢竟對於毒品,年輕的學生們還看不到這些帶來一生影響的藥物的魔力,一旦成癮,此生都在與毒品相伴,或依賴或?qū)?,這樣的痛苦不但伴隨一生,更限制了青年大好的發(fā)展機遇,政府不可以忽視毒品進一步隱蔽地進入校園與學生群體,更要積極預(yù)防與密切追蹤,防止通過毒品的餵食繼而操控學生賣淫、學生販毒等惡劣犯罪行為,畢竟進入到一個癲狂的狀態(tài),連當眾砍人都可能發(fā)生,在臺灣、香港乃至日本、美國,這樣的案件早已不是新鮮事,澳門的國際化是邁向國際思維、國際視野、國際發(fā)展的正向國際化,而非要在校園嗑藥,青年吸毒上與西方各國比肩,防微杜漸,莫要等到發(fā)現(xiàn)時方覺最好的預(yù)防機遇已經(jīng)流失。
當然,如今的校園除了校園欺凌、學生濫藥,自然還有類似早熟引發(fā)的偷食禁果等行為,發(fā)生性行為的年齡一再下修,甚至突破在10歲左右的邊緣,性教育的缺失和青春期引導(dǎo)的缺位,正讓一個個家庭、一個個孩子飽受苦果,未來,我們是否要思考在課業(yè)教育之餘,對於尊嚴、生命教育、生理教育,一環(huán)都不可缺少。當然,還有熱鬧的意識形態(tài)侵入校園,在香港,港獨公然入校,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部門豈會縱容無端的獨立惡潮融入校園,讓學生們開始選邊站,在青春熱血的年紀走上街頭衝撞、流血,還要為莫名其妙的建國犧牲奉獻?而在成人世界中可以探討或者尊重的意識形態(tài),變成鬥爭的工具,變成洗腦新一代香港青年的利器時,港獨就是一股戾氣,一劑毒藥,讓大家陷入癲狂,背後的政客笑得更加猖狂。這些種種的校園黑手,在這個時代,變換形式處處侵入校園,我們的校園中污漬滿滿,試問我們的社會與未來又需要怎麼樣的校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