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歌劇《玫瑰騎士》腳本的素材來源
張慧娟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玫瑰騎士》在音樂風格方面的一個突出特色就在于風格影射,該劇的腳本也同樣包含這一特色,原因在于理查·施特勞斯和霍夫曼斯塔爾兩位合作伙伴都有通過這部作品,回顧、總括歌劇發(fā)展中各派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的志向,并且在為《玫瑰騎士》創(chuàng)作腳本的時候,腳本作家在歌劇中混合了不同時代的因素,體現(xiàn)出腳本素材的不同來源。
《玫瑰騎士》;理查·施特勞斯;霍夫曼斯塔爾;腳本
歌劇《玫瑰騎士》是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與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通力合作的第一部歌劇,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部作品。施特勞斯為其創(chuàng)作的音樂涉及到了不同時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風格?;舴蚵顾栐跒樵搫?chuàng)作腳本時同樣融入了不同時代的風格要素。劇作家敏銳地感到,所有的發(fā)展都是沿著一條螺旋的曲線進行的,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在歌劇中混合了不同時代的元素:作品基本上是仿照17世紀意大利喜歌劇的風格樣式寫成的,歌劇的來源主要是法國文學,故事背景設(shè)置在18世紀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統(tǒng)治下的維也納,第一幕的舞臺布景幾乎完全復制了荷加斯(Hogarth)于1745年所畫的“伯爵夫人的清晨招待會”情景(The Countess’s Morning Levèe)。相信通過《玫瑰騎士》腳本素材來源地分析與論述*本文內(nèi)容主要根據(jù)Alan Jefferson, Richard 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第二章(p12-20)梳理而成,而章節(jié)的布局、構(gòu)架為筆者的個人構(gòu)思。,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部歌劇的風格特色。
《玫瑰騎士》是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特意為施特勞斯量身定作的,劇本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又可以作為話劇單獨上演。作家涉取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作家作品中的精華,并在此基礎(chǔ)上融入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悟,使得該劇成為歌劇史上一部纖巧華麗、美侖美奐的作品。
霍夫曼斯塔爾有深厚的法文功底,《玫瑰騎士》腳本素材最直接的來源主要是法國文學,其中主要包括:莫里哀(Molière)的《布爾索涅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和《斯卡潘的詭計》(Les Fourberies de Scapin, 1671),博馬舍(Beaumarchais)的《費加羅的婚姻》(Le Mariage de Figaro, 1784),和不太有名的古維瑞(Louvet de Couvray)的《弗布拉斯騎士的愛情》(Les Aventures du Chevalier de Faublas, 1781)。此外,還有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第十二夜》(The Twelfth Night, 1600)與荷加斯的組畫《時髦婚姻》(Marriage a la mode, 1745)等。
當霍夫曼斯塔爾開始草擬他的腳本時,正與凱斯勒伯爵住在一起。凱斯勒圖書館中收藏有約翰· 約瑟夫· 克芬許勒-梅切*約翰· 約瑟夫· 克芬許勒-梅切(Johann Josef Khevenhuller-Metsch)親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的陸軍元帥,他擁有淵博的禮賓知識,對傳統(tǒng)極度尊重。親王的日記。日記的時間從1742-1749年,其中記載了宮廷的日?;顒?,以正式的宮廷風格寫成。這些日記為霍夫曼斯塔爾提供了18世紀言行舉止的獨特資源。克芬許勒親王的日記成為作品靈感的重要源泉,其中儲備了劇中的部分角色和情節(jié)。
盡管腳本素材多數(shù)來源于法國文學,霍夫曼斯塔爾卻將他的故事地點設(shè)定在維也納,時間大概在18世紀中葉,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統(tǒng)治時期,因此,通過舞臺布景,最主要的是通過語言,霍夫曼斯塔爾為他的故事和劇中角色罩上了一層18世紀中葉優(yōu)雅的、洛可可般的面紗。這一氛圍的設(shè)定部分源于豐厚的法國文學寶藏,部分出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下面,筆者就劇中包含的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的素材來源作進一步的闡釋。
在歌劇的早期創(chuàng)作階段,霍夫曼斯塔爾在魏瑪與他的朋友凱斯勒一起草擬了歌劇的大綱,形成了歌劇的雛形:
1.吉朗特家里:他正等待他的女婿,一位來自鄉(xiāng)村的貴族。索菲與快樂的弗布拉斯在一起,并談?wù)撚嘘P(guān)婚姻的話題。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話題使他感到惱火。布爾索涅帶著特別的禮物(雙人床)來了,同行的還有兩位年長的婦人和隨從。陰謀者被派來?,旣悇P絲與弗布拉斯在晚上匯合。他一點也不高興。索菲請求援助。陰謀者們。
2.瑪麗凱絲的臥室:夜晚調(diào)情。早晨。布爾索涅道出了感激的心情。弗布拉斯同樣如此:當然,貴族的私生子,理發(fā)師,仆人等所有人,都來糾纏布爾索涅?,旣悇P絲正在做頭發(fā),布爾索涅邀請女仆共用晚餐。吝嗇的布爾索涅(詳細討論晚餐地點)。布爾索涅離開。陰謀家到來討論應(yīng)怎樣行事。
3.旅店的房間里:助手們預(yù)演。晚餐。弗布拉斯的女裝下面穿著靴子。吉朗特在阿諛者面前妥協(xié)?,旣悇P絲進入。吉朗特想走進新娘的房間。弗布拉斯出現(xiàn)?,旣悇P絲確定他是男人。*Charles Osborne, The Complete Operas of Strauss, London: Michael O'Mara Books, 1988, p. 79.
霍夫曼斯塔爾很快對大綱進行了增補,并將第一幕與第二幕的順序進行對調(diào)。法國劇作家莫里哀筆下的吉朗特變成了后來的法尼納爾。鄉(xiāng)下律師布爾索涅在莫里哀作品中是一位體態(tài)臃腫的老男人,來巴黎娶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但被姑娘年輕的戀人設(shè)計戲弄一番,敗興而歸,他在《玫瑰騎士》中搖身變成了男爵奧克斯。美麗的弗布拉斯化名為奧克塔維安。他男扮女裝以及以后大膽的惡作劇,是從古維瑞的小說中獲得了啟發(fā)。索菲的名字及其性格特征也部分來源于古維瑞的作品?,旣悇P絲變成了《玫瑰騎士》中的瑪莎琳。霍夫曼斯塔爾將莫里哀作品中陰謀家們的口音和籍貫改在奧地利。他們在《玫瑰騎士》中變成了瓦采契尼和安妮娜。兩人的足跡遍及意大利、德國甚至波西米亞。在歌劇第3幕中,安妮娜喬裝成波西米亞婦女的模樣,假冒奧克斯的妻子帶領(lǐng)一群孩子到小酒館不停地叫爸爸。這一情節(jié)也來自《布爾索涅先生》。
荷加斯的組畫《時髦婚姻》是歌劇的又一素材來源之一。荷加斯(1697-1764)是18世紀上半葉英國著名的油畫家、版畫家和藝術(shù)理論家。他的銅板畫和油畫反映了英國各階層的生活,并對當時社會的弊端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代表作有《時髦的婚姻》、《妓女生涯》、《浪子行徑》等。荷加斯在美術(shù)理論方面有較高的修養(yǎng),著有《美的分析》。他的藝術(shù)緊扣著他所生活的社會,正如他所說:“我的圖畫,我的舞臺”。[1](P254)荷加斯的作品多是主題加情節(jié)式的,猶如連環(huán)故事,有較強的文學性,但較少注意造型藝術(shù)本身的特點,并充滿道德說教意味。許多劇作家都會從他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和啟發(fā)。斯特拉文斯基著名的歌劇《浪子的歷程》(The Rake’s Progress, 1951),就是直接從《浪子行徑》中獲得靈感而作。
《時髦婚姻》這組油畫共6幅,它們各自獨立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表現(xiàn)了以下情節(jié):沒落的貴族子弟為了發(fā)橫財與暴發(fā)戶的女兒簽訂婚約。兩人的婚姻沒有愛情,貴族子弟無聊地打發(fā)時光,過著揮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而妻子則勾搭上一個無賴,無賴在決斗中將貴族子弟殺死,暴發(fā)戶的女兒也不堪良心的譴責,以服毒自殺結(jié)束了這場悲劇。
《玫瑰騎士》第一幕的舞臺布景幾乎完全復制了組畫中的第四幅“伯爵夫人的清晨招待會”(見下圖)。畫中豪華、舒適的臥室,沙發(fā),梳妝臺,放有床的內(nèi)室在歌劇中都可以看到。除了舞臺布景外,這幅畫還是歌劇第一幕中的許多人物和情節(jié)的靈感源泉。畫中坐著的伯爵夫人、理發(fā)師,前來送巧克力奶的小黑仆,歌手和吹笛人以及正在講述傷心故事的中年婦女(霍夫曼斯塔爾將她變成了貴族寡婦)。
組畫《時髦婚姻》第四幅《伯爵夫人的清晨招待會》
組畫中的第一幅“婚約”(The Marriage Contract, 見下圖)中的幾個人物和情節(jié)也被霍夫曼斯塔爾所采用:神情沮喪的少女;大獻殷勤的求婚者;就婚約和債務(wù)問題爭論不休的兩位律師。
組畫《時髦婚姻》第一幅《婚約》
第二幕在法尼納爾豪華的府邸里,奧克塔維安作為奧克斯的玫瑰騎士為新娘索菲呈獻訂婚信物——銀玫瑰,這一情節(jié)主要是霍夫曼斯塔爾個人的靈感結(jié)晶。作家早年曾用筆名勞倫斯創(chuàng)作過一些浪漫的詩作,其中有一首詩作名為《玫瑰的故事》(Le Roman de la Rose)。詩中贊美象征愛情的玫瑰,認為贈送或得到玫瑰是心中愛意的展現(xiàn)。霍夫曼斯塔爾將這種象征性場景融入到歌劇中間。此外,古代天主教會為貞潔、高貴的夫人獻上一朵金玫瑰的習俗,也為歌劇提供了參照。
18世紀和19世紀波西米亞的象征藝術(shù)為《玫瑰騎士》中的儀式場景提供了素材來源。在當時波西米亞婚禮儀式上,男士們帶著高帽,婦女們手拿玫瑰或一束愛神木(一種植物),以此來象征愛情。玫瑰會出現(xiàn)在結(jié)婚儀式中的各種飾品和圖案上,一名貴族身上總要有一朵玫瑰作為自己裝飾品的一部分。在《玫瑰騎士》中,當奧克斯的侍從出現(xiàn)在法尼納爾的府邸中時,每人手中都拿了一束愛神木。霍夫曼斯塔爾將這些傳統(tǒng)和風俗巧妙地進行加工,并將它搬到了帝國首都——維也納來。
歌劇第三幕小酒館里的幽會和鬧劇來源于即興喜劇*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16至18世紀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種喜劇。人物定型、表演程式化,除男女主角外,其余都帶面具。和維也納喜劇。在這些劇目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例如活板門、假窗戶之類的惡作劇。菲力普·哈夫納(Philip Haffner)創(chuàng)作過一部巴洛克時期的維也納喜劇《旅店內(nèi)的詭計》,喜劇表現(xiàn)了在維也納郊區(qū)的一個破舊的旅館,在那里發(fā)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利安德(Leander)是一位年輕的貴族,想娶艾赫安(Einhorn)先生的女兒——十六歲的安吉拉(Angela)為妻,但姑娘的父親反對這門親事。年輕的戀人在一名女巫師的幫助下,在一個旅店里設(shè)計說服父親,有情人終成眷屬。女巫師的任務(wù)在《玫瑰騎士》中由瓦采契尼來完成。兩位戀人也很自然地讓人們想到歌劇中的奧克塔維安和索菲,以及他們結(jié)合的阻撓者法尼納爾。
1.瑪莎琳
瑪莎琳在德語中即“元帥夫人”的意思,在中文語境中通常將這個詞音譯為“瑪莎琳”,她是歌劇的中心人物之一?,斏张c博馬舍和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姻》中的伯爵夫人非常相似,但是霍夫曼斯塔爾將她塑造成一個更復雜的人物?,斏帐且粋€成熟的女人,她與古維瑞的《弗布拉斯騎士的愛情》中的瑪麗凱絲(Marquise)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劇作家為她安排了一位小情人,經(jīng)常前來與她幽會,以此來尋求情感上的慰籍。在《費加羅的婚姻》中,年輕的凱魯比諾暗戀上了美麗的伯爵夫人,兩人之間的曖昧關(guān)系在《玫瑰騎士》中變成了故事的重心之一。霍夫曼斯塔爾甚至還煞費苦心地為這位女主角取名字。元帥夫人顯然是采用了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的名字。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中的伯爵小姐奧麗維婭(Olivia)也對霍夫曼斯塔爾有所啟發(fā)。
2.奧克斯
奧克斯是這部歌劇中最多姿多彩的一個人物。在眾多喜歌劇作品中多會出現(xiàn)這樣一位由男低音來擔任的滑稽角色,這也是此類歌劇的傳統(tǒng)之一。他的愛情觀,他對女性的愛慕與追逐以及他在最后一幕被戲弄的場景,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仍然是莫里哀《布爾索涅先生》中的人物為他提供了形象來源。布爾索涅先生是一位63歲、自負的鄉(xiāng)紳,來到巴黎娶一位年輕的姑娘。《布爾索涅先生》這部戲是法國文學中無數(shù)欺騙性鬧劇的最佳代表?;舴蚵顾枌⒉紶査髂壬埖搅司S也納,為他穿上了奧克斯的戲裝,作者亦從意大利的即興喜劇中攝取養(yǎng)分,將奧克斯?jié)櫳酶毮?、更輕松、更滑稽。這些特點在第三幕表現(xiàn)得尤為鮮明。第三幕奧克斯及其它惡作劇的參與者使人們聯(lián)想到了丑角戲,他最后終于難逃被年輕戀人戲弄、悻悻而歸的命運。在《玫瑰騎士》中,奧克斯不幸成為這類老男人的代言人。戲劇發(fā)展到最后的結(jié)局,是監(jiān)護人法尼納爾被說服,好色之徒奧克斯遭挫敗,自以為是者奧克塔維安也被瑪莎琳高尚的舉動所征服、感化。但像其它喜劇角色一樣,盡管受到愚弄,奧克斯在觀眾面前仍保持一種若無其事、充滿自信、滑稽可笑的模樣。在英國文學作品中,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許多人物形象與奧克斯非常接近,他們是法爾斯塔夫(Falstaff)、《第十二夜》中的托比·培爾契爵士(Sir Toby Belch)等。
3.奧克塔維安
奧克塔維安是劇中的又一個主要人物,他與博馬舍和莫扎特筆下的凱魯比諾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年少多情;都愛上了一位比自己年長許多的貴婦人;亦都是由女演員來扮演,但奧克塔維安在劇中所占的份量顯然要重于凱魯比諾。莫里哀在《斯卡潘的詭計》中塑造的奧克塔維(Octave)和古維瑞的《弗布拉斯騎士的愛情》中的主人公弗布拉斯,都給了霍夫曼斯塔爾以創(chuàng)作靈感,使得他筆下的奧克塔維安形象更加鮮明、豐滿。
此外,霍夫曼斯塔爾還給了奧克塔維安一個名門旺族的出身。觀眾從他的名字中就可見一斑:奧克塔維安·瑪麗亞·埃倫賴希·博納旺蒂爾·費爾南迪·海森斯·羅夫拉諾(Octavian Maria Ehrenreich Bonaventura Fernand Hyacinth Rofrano),埃倫賴希,博納旺蒂爾,費爾南迪,海森斯等人名均在日記第一卷中出現(xiàn)過。奧克塔維和海森斯是《斯卡潘的詭計》中的人物,在莫里哀的作品中,海森斯是奧克塔維的妻子。羅夫拉諾是維也納一個顯赫家族的姓氏,在18世紀20年代曾得到侯爵的封號。在劇中,奧克塔維安的兄長便是一位侯爵、帝國的皇家總管大臣。
在古代戲劇中有著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的傳統(tǒng)。年輕的女子裝扮成男子模樣,在隨后的戲劇事件中被同性別的女子所愛慕,或者反之,繼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誤會、矛盾和糾紛,從而形成戲劇沖突,以此推動劇情的發(fā)展。《玫瑰騎士》第一幕及第三幕,奧克塔維安兩度裝扮成女仆瑪麗安德以求脫身,或戲弄奧克斯達到自己的目的,便是受到這一傳統(tǒng)的啟發(fā)。莎士比亞在其作品中經(jīng)常采用這種手法,且用得更加靈活、巧妙。莎翁劇中的女性角色甚至多是由男演員來扮演,如伊莫金(Imogen)、羅莎琳德(Rosalind)、維奧拉(Viola)等。而霍夫曼斯塔爾戲劇中的男性角色則由女演員來扮演。*奧克塔維安就是由一位女演員來扮演的。這便產(chǎn)生了一種性別模糊,它易于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誤解,引發(fā)戲劇沖突,同時也給戲劇的發(fā)展提供了動力。
4.索菲
索菲在劇中是位美麗清純、涉世未深的少女,是倍受年輕騎士青睞的對象。她的主要參照者是古維瑞的《弗布拉斯騎士的愛情》中的同名人物索菲·安娜·芭芭拉(SophieAnna Barbara)。芭芭拉還讓人們聯(lián)想起這樣一個故事:圣芭芭拉(Saint Barbara)是一位異教徒的女兒,被囚禁在一座塔里,最終被殺害,原因是她不能歸順基督教。在《玫瑰騎士》中,霍夫曼斯塔爾也同樣安排法尼納爾威脅女兒索菲必須與奧克斯簽署婚約,否則將被送回修道院,終老一生。
5.法尼納爾
法尼納爾這個人物的雛形主要來自于莫里哀《斯卡潘的詭計》中的吉朗特。吉朗特是一位甘愿為孩子付出一切的好父親,但霍夫曼斯塔爾又賦予法尼納爾勢力、愛面子、樂于攀附權(quán)貴等性格特征。法尼納爾與奧克斯聯(lián)姻一事也是有其歷史緣由的,在瑪麗亞·特蕾西亞統(tǒng)治時期,許多富裕的商人多通過供給大臣錢財或贊助哈布斯堡軍隊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在劇中,法尼納爾通過作軍需官,在弗蘭德斯為軍隊的勝利做出貢獻,從而獲得了貴族封號。這些人還會通過支付一大筆嫁妝來與沒落的貴族聯(lián)姻,以此提高自己的聲望和地位。
霍夫曼斯塔爾在確定法尼納爾這個名字時,也以許多文學作品為參照??蹈窭锓?康格里夫(Congreve, 1670-1729),英國劇作家,英國風俗喜劇代表作家之一。風俗喜劇是喜劇的一種,它描繪并且諷刺上流社會的風俗習慣和道德準則。復辟時期的英國上流社會是英國風俗喜劇的諷刺對象。《為愛而愛》(Love for Love,1695)是一部寫實主義的喜劇,劇中有個名為菲納爾(Fainall)的人物。日記中還提到在布呂恩(Brun,現(xiàn)在名為布爾諾,Brno在波西米亞)有個有錢人叫做費利西亞·朱利葉斯·奧塞佩爾斯基·范·法納爾(Felician Julius Hauspersky von Fanal)。法尼納爾這個名字與上面提到的兩個人名有相似之處,但又有變化。是劇作家以上述名字為參照而取的名。
6.瓦彩契尼與安妮娜
瓦彩契尼與安妮娜是劇中的兩個陰謀家,整日忙著陷害他們的頂頭上司。雖然這兩個人物是劇中相對次要的角色,但霍夫曼斯塔爾仍然精心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尋找靈感與啟發(fā)來塑造和潤色他們。即興喜劇及莫里哀、高多尼(Goldoni)、博馬舍的作品均為這兩個人物提供了素材來源。在莫里哀的《布爾索涅先生》一劇中,那不勒斯人陰謀家斯布里卡尼(Sbrigani)就是一個滑稽性的角色。《玫瑰騎士》第三幕中瓦采契尼和奧克斯間的關(guān)系類似于斯布里卡尼在劇中的作用。斯布里卡尼的妻子奈妮娜(Nerine)在霍夫曼斯塔爾的筆下?lián)u身變成了瓦采契尼的侄女、同伙安妮娜。在《布爾索涅先生》中,莫里哀也安排了一位叫盧斯特(Lucette)的女子假意與布爾索涅先生結(jié)婚,并唆使一群孩子圍著他不停地叫爸爸。這些陰謀家為戲劇增添了色彩,從而原諒他們所設(shè)計的陰謀詭計。
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在創(chuàng)作《玫瑰騎士》的時候,攝取了多方面的戲劇資源來刻畫劇中的人物,豐富戲劇情節(jié)。這些素材主要來自于莫里哀、博馬舍和達·蓬特的作品,此外還包括意大利的高多尼、英國的莎士比亞,作家甚至回到古老的意大利即興喜劇尋找靈感與啟發(fā)?;舴蚵顾柍浞治樟饲叭藨騽∽髌分胸S富的創(chuàng)作技巧與經(jīng)驗,并將其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劇中兩位年輕人一見鐘情;純潔的少女被迫與丑陋的老男人簽訂婚約;而這位老男人卻僅是垂涎姑娘豐厚的嫁妝和美麗的面孔;姑娘的父輩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機智的仆人幫助年輕的戀人擺脫困境,終成眷屬……。
歌劇腳本還從傳統(tǒng)中吸取了很多可圈可點的戲劇創(chuàng)作技巧,如男扮女裝或演員扮演異性角色;喜歡大發(fā)奇想的少年喬裝后被同性別的人所誤會、所追求,從而引發(fā)一系列錯綜復雜的事件;為不義之人設(shè)置圈套;突然進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來扭轉(zhuǎn)局面,收拾殘局;紛繁復雜的矛盾、糾紛終于在最后得到解決;有情人終成眷屬,愛和智慧最終得到勝利等等。
霍夫曼斯塔爾與施特勞斯將這些寶貴的傳統(tǒng)戲劇資源融入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同時也為歌劇注入了新的因素,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瑪莎琳是一位在正歌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人物,這類人物時常會面臨愛和職責之間的碰撞與沖突,最終的解決方案通常是主人公為了更高尚的愛和職責,放棄自己個人的愛。作家為作品設(shè)置了這樣一位正歌劇中常見的人物,將傳統(tǒng)而古老的情感程式“眼淚和歡笑”引入到歌劇中,使得該劇具有正歌劇的嚴肅品格。作者還為該劇穿上了維也納風格的外衣,在感傷、機智與滑稽之間取得平衡。歌劇中的布景風格、采用維也納方言等方面又是從維也納古老的喜劇作品中攝取的養(yǎng)料。這樣的歌劇品種使得觀眾在笑過之后還會感到一種淡淡的傷感,一種優(yōu)雅的情趣,甚至會陷入久久的沉思當中。
此外,霍夫曼斯塔爾使用語言的風格像他的角色來源一樣多樣。公證人和奧克塔維安的贈送演說使用的是那種冠冕堂皇的官方語言。奧克斯在劇中是一位言行與其身份不相稱的貴族,劇作家為他安排了較隨意、粗俗的語言。劇中涵蓋了維也納上流社會和地方性的語言——18世紀宮廷語言和19世紀方言,劇作家稱其為“標簽語言”?;舴蚵顾枌⑺哪_本作為戲劇單獨出版,在這種形式中他的所有語言之中微妙的細小差異都極大地豐富了作品本身。但在歌劇中許多詞義都丟失了,即使對于德語最流利的人而言,在不知道腳本每個文字意思的情況下,也不能完全理解歌劇的所有內(nèi)涵,因此,將之翻譯成其它語言便成為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舴蚵顾柈斎怀浞忠庾R到這一點,但卻對其置之不理。在他看來,語言的情感和暗示同等重要。
《玫瑰騎士》整部作品懸念叢生、高潮迭起,戲劇沖突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讓觀眾發(fā)笑,又會引起他們的深思。豐富的戲劇傳統(tǒng)與霍夫曼斯塔爾高超的創(chuàng)作技巧互映生輝,為施特勞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保障,為歌劇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1]李春.西方美術(shù)史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鄭鐵民)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3.004
2016-03-03
張慧娟,女,博士,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講師。
J617.2
A
1002-2236(2016)03-0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