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肚兜兒
夜深了,肚子餓了,想找一家小食店,隨便吃點什么。
這時候,城市的霓虹燈逐漸稀落,夜店門口是三五成群打車離去的人,一些公交車靜悄悄地停在路邊,籠罩一大片陰影。
睡著的人以為這城市也睡著了,沒睡著的人知道這城市還有它的熱鬧。
當年有位老兄初到廣州,住在城中村逼仄昏暗的單人房,夜里窮極無聊,一個人出來瞎逛。雞腸小街七拐八繞,老房子在黑夜中更加破落詭異,人聲或燈光偶爾從一個隱秘的角落傳出來,他甩著北方人獨有的大膀子,走啊走啊。突然在某一瞬,他從某個路口走出去,一下子跌進另一個世界——燈光燦燦、人群鼎沸、熟食熱氣氤氳、啤酒泡沫飛濺、服裝店里衣裝鮮亮,一條長街密布人流,商鋪食肆緊擠成堆,這里比白天更熱鬧。
他看傻了。一直以為荒涼的地方,卻原來藏匿著熱鬧非凡;一直以為夜深人靜,卻有無數(shù)人精神抖擻得像是從不需要白天。想吃,想玩,想買,想發(fā)呆,這兒統(tǒng)統(tǒng)具備,店家殷勤招呼客人,臉上沒有絲毫倦意。夜里有客,夜里就有店開,管他幾點。
夜深了,肚子餓了,要找一家小食店隨便吃點什么時,也不一定非得奔著燈火通明的地方去。
有些小食店,散布在寂寞街巷的某個不起眼的地方,門臉窄窄,桌凳小小,老板沉默寡言,三兩個服務員也可以大大咧咧地打哈欠。不管夜多深,小食店一直開著,直到最后一位客人來了,最后一位客人走了。腸粉,米粉,生滾粥,云吞面,煎餃……最簡單的小吃,喂飽了一群不知從哪兒來的夜里人。大家都不怎么說話,慢慢地吃,抬眼躍過街邊樹梢可以望見一棟拔地而起的大廈,星光寥落。
有段時間,喜歡去一個大學隔壁的小巷里的煎餅店,店主是山東大漢,飽滿憨厚的臉,一字一頓的普通話,問你煎餅要一個雞蛋還是兩個、要不要辣椒、要不要火腿腸。夜里三點去,仍能吃到新攤的又脆又香的大煎餅。而隔壁一家燉湯小店,收起砂甕,開始用未熄的爐火烤鍋貼,大蔥豬肉餡,一樣又脆又香。
還有一條整夜燈火通明的窄窄小街,有一家人開著一個小小的酸辣粉店,去久了,不用張口,他們就知道我要一碗酸辣粉,中辣,加多一份花生。一邊吸溜一邊聽他們拉家常,講親戚的孩子娶媳婦,講家里房子蓋了幾間。有人匆匆進來,要一碗粉,三五分鐘吃完,又匆匆離去。只要不打烊,總斷斷續(xù)續(xù)有人來。
深夜里某一家小食店,不需要多好吃,這時來的人,主要想先把肚子填飽,然后回去好好睡一覺。夜深了,肚子餓了,發(fā)現(xiàn)有一盞燈為你亮著,雖然只是某家未打烊的熟悉或陌生的小食店,但依然讓人覺得溫暖。
(歐若曦薦自《文苑》)
責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