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嬌
電視專題片畫面的后期處理技巧
◎張彥嬌
如果說畫面素材的質量和數(shù)量是創(chuàng)作高質量電視專題片的充分條件,那么畫面的后期處理就應是這個創(chuàng)作過程的必要條件。能不能將大量的視頻資料有機結合好,直接影響著整部片子的成片效果。這就像是烹飪,同樣的食材,不同的烹飪手法,做出來的菜品就會千變萬化。對于專題片而言,所謂的“烹飪手法”,其實就是后期處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及特殊處理技巧。
視頻編輯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因此可供選擇的視頻編輯軟件也層出不窮。就目前而言,大洋和EDIUS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視頻編輯系統(tǒng)。
先來說說大洋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深受電視臺的青睞,原因是大洋非線編可以通過服務器進行多機聯(lián)網。這一特點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電視臺建設綜合性制播平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讓電視臺實現(xiàn)對時政新聞類節(jié)目的聯(lián)機操作,從而充分滿足時效性較高的新聞類節(jié)目的制播需求。
與大洋相比,EDIUS視頻編輯系統(tǒng)在時效性方面的表現(xiàn)一般,但在功能性方面的表現(xiàn)卻異常突出,這使它更適合制作一些專題類節(jié)目。譬如,在制作專題片時,編輯人員通常要采集很多素材,尤其是歷史題材的專題片,不僅采集量很大,而且涉及到的視頻格式也五花八門,這常常令編輯人員頭痛不已。而EDIUS系統(tǒng)自帶的許多解碼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絕大部分格式的視頻都能夠做到自由采集。EDIUS非編系統(tǒng)還有形式多樣的功能插件,讓視頻特效的制作變得更簡便高效,且導出后的視頻質量也比其他軟件要好得多。此外,EDIUS系統(tǒng)還內嵌有雷特字幕軟件,該軟件擁有豐富的圖文動畫、滾屏、掃光和字幕模板效果,并帶有唱詞拍打功能,可以充分滿足專題片后期制作對字幕處理的要求。
畫面調色是指在后期制作過程中,編創(chuàng)人員依據(jù)每部專題片的主題確定片子的主色調,并對視頻素材進行調色處理,從而使整部片子在色調上保持一致。
在專題片的前期拍攝過程中,不同的拍攝人員,不同的機器,不同的拍攝環(huán)境,所拍攝到的視頻素材都或多或少會存在色調差別,這就使畫面調色處理在整個專題片制作過程中變得非常重要。專業(yè)的畫面調色是在AE或其他視頻處理軟件中一幀一幀地調整,但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制作較短的視頻,比如十幾秒的廣告片。在制作專題片時,由于節(jié)目的時長比較長,不可能一幀一幀地調節(jié)畫面色調,所以需要使用EDIUS軟件自帶的調色插件,包括YUV曲線、三路色彩校正、單色、色彩平衡和顏色輪等,對視頻進行后期調色處理。比如,在做節(jié)目的時候,拍攝者時常會遇到濾色片選錯而導致圖像色彩偏黃或偏藍的情況,對于這種現(xiàn)象,后期處理可以使用色彩調節(jié)中的“YUV曲線”功能,對U、V曲線進行適當調節(jié)就能解決偏色問題;也可以選用“色彩平衡”功能,對紅、黃、藍三色進行調節(jié),亦可將畫面色彩恢復正常。
此外,EDIUS還具有局部畫面色彩的調整功能。在曾榮獲江蘇省優(yōu)秀廣播電視節(jié)目三等獎的新聞專題片《猴·西游記》中,由于該音樂雜技劇是在世界最大的藝術殿堂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表演的,受各種條件尤其是拍攝資金的限制,不可能派遣一個拍攝團隊到國外去跟隨拍攝表演現(xiàn)場,因而在制作專題片時,就只有盡量采用雜技團工作人員用DV拍攝的一些視頻素材。這些素材又受復雜的舞臺燈光及拍攝人員拍攝水平的限制,整個原始視頻資料的畫面色彩都普遍偏藍。在后期制作中,編輯人員對偏藍畫面進行色彩調節(jié)后發(fā)現(xiàn),由于光線的復雜性,畫面的舞臺背景又泛黑,需要對畫面進行局部校色。通過EDIUS軟件中的色彩校正—三路色彩校正器—白平衡濾鏡—二次調整功能,編輯人員把舞臺背景泛黑處采取了部分加亮,并對色度、飽和度進行調整,最終使整個畫面色彩實現(xiàn)了協(xié)調一致。
有些電視專題片拍攝的時間和空間跨度比較大,尤其是歷史題材的專題片,所能搜集到的視頻素材很有限,甚至根本沒有。這就要求后期編輯人員要盡可能搜集大量的相關圖片或繪畫作品來進行畫面填充。但是,如果過多地使用靜態(tài)的單幀圖片,又會使畫面顯得很單調乏味。怎么辦呢?這時就可以使用EDIUS軟件的布局功能,該功能給編輯人員提供了豐富的圖片處理方式,不僅可以把圖片放大、縮小,還可以結合關鍵幀的使用,做出推拉搖移的效果。比如,在歷史文獻專題片《信仰》中,由于內容反映的時空跨度較大,后期所能搜集到的視頻素材非常有限,因此只能到中央檔案館查找一些相關的黨史文獻,從中選取一些圖片資料、書信或舊報紙當畫面補充。但是,只是對著這些資料拍攝,那畫面就太單調了。這時,創(chuàng)作人員采用的辦法是:先用相機翻拍,這樣就能得到一張新的像素更高的圖片;后期處理時將圖片放大,對其設立關鍵幀,然后對圖片的位置、大小進行調整,再一次設立關鍵幀。這樣一來,通過關鍵幀之間的動畫設立,就實現(xiàn)了圖片的推拉搖移,讓圖片具有了動態(tài)效果。
當然,圖片處理還有許多其他方式。如在為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專門制作的專題片《紅色氣質》中,編輯人員就在圖片的后期處理上做了很多全新的嘗試:首先利用Photoshop軟件的摳像功能,將反映戰(zhàn)斗場面的圖片中的八路軍戰(zhàn)士從原有圖片中分離了出來,這樣就把原來的一張照片變成了兩張新的圖片;之后又對只有八路軍戰(zhàn)士的圖片做了浮雕和透明處理;再將兩張圖片分層合成一張圖片放在時間線上做疊加背景處理;最后通過關鍵幀對圖片的X、Y、Z軸進行3D調節(jié)和動畫設立。這樣一來,原本扁平化的一張圖片隨著畫面的推移變得立體起來,讓觀眾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戰(zhàn)斗場景中。這種處理方式給了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也為專題片利用圖片彌補畫面不足提供了一個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一部專題片具有節(jié)奏感,其主題表達才會張弛有度。所謂節(jié)奏,就是將畫面有機地融入到背景音樂中。如果背景音樂的節(jié)奏快,畫面停留的時間就短,片子也就會呈現(xiàn)出較快的節(jié)奏;反之,如果背景音樂節(jié)奏悠揚舒緩,畫面停留的時間就要長一些,節(jié)奏也就慢了下來。
控制節(jié)奏要特別注意對搖鏡頭的處理,因為這類鏡頭往往都是速度比較慢的長鏡頭。如果在快節(jié)奏中使用,就要對鏡頭的播放速度加以調節(jié)。在張藝謀拍攝的北京奧運會宣傳片中,后期編輯在片子開頭用較快的節(jié)奏給了觀眾一個視覺上的沖擊。當畫面進行到反映城市交通片段時,編輯改用正常速度展現(xiàn)了鐵路列車徐徐開動的畫面;1.5秒后又對列車做了加速400倍的處理,列車在畫面中呼嘯而過;1秒鐘后畫面又恢復到了正常播放速度。經過這樣的速度調節(jié),專題片的畫面節(jié)奏有了很多新鮮的變化,與背景音樂之間的融合也更自然。
此外,后期編輯還可以通過畫面與一些轉場音效相結合,讓專題片更有震撼效果。這種處理方法常見于一些破案題材的專題片。只要在原有背景音樂的基礎之上疊加1秒鐘“嗖”的一聲轉場音效,就能有效增強畫面的沖擊力,帶給觀眾震撼的感覺。當然,這種轉場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同樣對提升整部片子的節(jié)奏感有幫助。
電視專題片后期制作至關重要,編輯人員不僅要根據(jù)整個專題片的內容對畫面進行有序編排,還要充分利用非編系統(tǒng)的優(yōu)越性,熟練運用各種剪輯技巧和特效處理方法,使畫面更流暢、主題更突出、內涵更深刻。
(作者單位為中航工業(yè)哈飛黨委宣傳部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