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來云
《資治通鑒》中記載有陸贄論審察群情之事。陸贄,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政論家。據《資治通鑒》中記載:德宗向陸贄詢問當今最為急切的事務。陸贄認為,往日導致變亂,是由于上下之情不相通。勸說德宗接觸下情,聽從諫諍。于是他進上章疏,說:“當今最為急切的事務,在于詳細察明眾人的心志,如果是眾人非常喜歡的,那么陛下先去施行它;如果是眾人非常憎惡的,那么陛下先去除掉它。陛下所喜歡和憎惡的與天下人相同,而天下人不肯歸向陛下的事情,從古到今,都是沒有的。一般說來,治與亂的根本,與人心密切相關,何況正當變故發(fā)生、人心動搖時,處于危險疑慮、人心向背的關頭!人心歸向,就會萬事振興;人心離異,就會萬事傾危。這一點就是當前所最為急切的啊?!?/p>
在《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九·德宗建中四年)》中,記載陸贄上疏給唐德宗說:“立國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民大眾的擁護,而得到人民大眾的關鍵,在于洞見人情。所以孔子認為人情好比圣王的田地,治國的道理都是從人情上產生的?!标戀椩谑柚羞€說:“舟就是君道,水就是人情,舟順從水的規(guī)律才能浮動,違反水的規(guī)律就會沉沒;君主得民眾的人情,他的統(tǒng)治就會鞏固,失去眾人的人情就很危險,古代的圣君一定要把個人私欲順從天下人的心意,而不敢使天下人來順從自己的私欲?!?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8/11/qkimagesswyjswyj201607swyj20160721-1-l.jpg"/>
陸贄的可貴處是強調“人情”、“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則?!?。因此“舟即君道,水即人情”的提法與把水比作人民相比就更進了一層。人情即是人之所欲,為君的所作所為都必須順從天下人的心愿。所以陸贄強調“得眾之要,在乎見情”。如果君民之間,情的渠道不能溝通,只逞私欲而不順民欲,那么一切治國之道都是虛的。
時光流轉,穿越歷史的時空,“得眾之要,在乎見情”仍有現實意義。
(馮忠方摘自《中老年時報》7版2016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