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圣桓
翻開泛黃的書頁,在水聲潺潺的黃州赤壁,我看到了你,灰白的胡子上沾著幾滴酒珠,沉沉地打著鼾。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你,而正是這次跨越千年的相見,成了你我友情的開端。
當(dāng)年你風(fēng)塵仆仆地從眉州入京為官,抱著報效國家的良愿,對皇帝說出你所認為的治國良策?;实壑皇且恍?,擺擺手,因為在他心中,王介甫的新法才是富國強國的正確道路。你三番五次地下鄉(xiāng)查證,又三番五次地面見皇帝,告訴他這新法對百姓造成的傷害,告訴他因無力還債而入獄的本分農(nóng)民的慘狀。有了你的努力,皇帝才終于慢慢看清了新法的弊端。
你對新法的反對使改革派人人自危,你素來鄙視的李定、舒儃等小人更是容不得你在朝中得勢。幾句讒言,一紙調(diào)令,你便從堂堂湖州知州直接變成了牢中犯人,境況凄慘。我心疼你落寞的樣子,對你說:“你何必如此呢?就讓小人施政,你在其中堀泥揚波、歌功頌德,難道不好嗎?”你整整衣冠,鄭重地搖搖頭:“如蠅在食,如鯁在喉,焉能不吐?”縱然身陷囹圄也不改初心,子瞻啊子瞻,人家說王安石是“拗相公”,我看你才是真正的“拗相公”!
你,教會了我何為正直。你是我的益友。
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因在貶謫之地不能大展拳腳郁郁而終。但你,卻不是那被禁錮在水潭中的蛟龍。你上可與皇帝吟詩作對,下可與販夫走卒猜拳行令;你曾興修水利,使我知道了疏、浚、堵的區(qū)別;你曾釀制蜜酒,邀我一嘗醉人的醇香;你曾治病救人,讓我了解醫(yī)道的秘密;你也曾燒制肘子,興沖沖地請我品評你的手藝。
我曾問過你,是什么撐著你度過這顛沛流離的后半生的,你很驚訝,告訴我你一生的功業(yè)都始于這貶謫中的后半生。誠然,你為治下的百姓著想,自然坦然;你眼前“無一個不好人”,所以樂觀。你把儒家的入世、釋家的濟世、道家的超然融于一身,活得精彩,活得快樂!
我合上書,但你卻并未離我而去,你教會了我何為正直,更教會了我怎樣生活。你,蘇軾,這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是我的益友!
北宋文豪蘇軾是作者的益友。作者從蘇軾身上感受到正直、樂觀、灑脫等情懷,這讓作者受益良多。作者心疼蘇軾的境遇,在文中直接規(guī)勸蘇軾何不隨波逐流,蘇軾回答的“如蠅在食,如鯁在喉,焉能不吐”讓作者不禁慨嘆其方為真正的“拗相公”。第二人稱的寫法,縮短了作者和蘇軾之間的距離,畫面感強,富有親和力,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劉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