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兵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層建筑的建設也實現(xiàn)了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了能夠確保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在進行實際的建設過程中,要求建筑單位一定要科學、合理的利用施工技術進行施工作業(yè)。就以高層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來說,一定要結合建筑工程實際及設計要求,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和實施放線測量技術、鋼筋工程技術等,以此來保證高層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穩(wěn)定、堅固。
【關鍵詞】高層建筑;框架結構;施工技術;質(zhì)量管理
目前,在長期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高層建筑已經(jīng)逐漸發(fā)展成為城市化建設的一個關鍵性標志,大量高層建筑的建設在方便了人們生活的同時,實現(xiàn)了空間的合理利用;且由于所涉及的環(huán)節(jié)較多,往往存在一定的施工質(zhì)量隱患,尤其是對于高層建筑的框架結構施工,其質(zhì)量需要受到工作人員的積極重視,從而能夠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一、高層建筑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
(一)放線測量技術
高層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的過程中,標準施工,提高施工質(zhì)量,首先落實的施工工作就是放線測量。也就是參考高層建筑施工設計圖紙,采用精準的激光經(jīng)緯儀或全站儀等測量儀器,按照施工測量放線要求,對建筑工程進行精準的放線測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層建筑放線測量的過程中注意建立軸線控制網(wǎng),以此為準進行其他方面的放線測量,如此可以提高放線測量的準確度。
(二)鋼筋工程技術
鋼筋是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之一。為了保證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質(zhì)量達標,在利用鋼筋工程技術進行施工作業(yè)的過程中,一定要強化以下幾方面。其一,鋼筋材料的選用?;诮ㄖこ淌┕ひ螅阡摻畈牧线x用的過程中對鋼筋的質(zhì)量、規(guī)格、強度、韌性、價格等方面予以了解,選擇最適合的剛進材料。
(三)混凝土工程技術
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骨料等混合制成的,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原材料配比率來進行砂石、水泥、骨料、水等混合攪拌,制定拉力強度高的混凝土,為高層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提供高質(zhì)量材料。當然,在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規(guī)范、合理的運用混凝土工程技術來進行施工作業(yè)同樣很重要。因為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混凝土裂縫的情況,影響框架剪力墻結構質(zhì)量。
(四)模板工程技術
基于以往高層建筑工程建設情況,確定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中通常會選用定型大模板,其剛度好、垂直度好、表面平整,將其應用到剪力墻澆筑中,可以保證墻體平整且垂直。當然,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在利用模板工程技術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按照施工要求及相關施工標準,對剪力墻進行模板布設,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梁和樓板布設。
二、高層建筑框架結構的施工管理
(一)嚴格控制梁柱節(jié)點施工
由于梁柱節(jié)點鋼筋具有分散緊密的特點,應當以保證箍筋數(shù)量為基礎進行捆扎。如果在節(jié)點處少放甚至不放箍筋,都將會給整個工程埋下安全隱患。因此,施工中必須注意不能先立模,后捆扎。在立梁底模環(huán)節(jié)中,施工人員應當在捆扎施工的同時,強化自身的安全意識,并且嚴格按照相應的施工的要求進行。而考慮到梁距離支座越近,其剪力就越強,因此,為了減弱這種剪力需要考慮到抗震設防,從而實現(xiàn)箍筋的有效配置[1]。
(二)減少框架結構裂縫問題
裂縫常出現(xiàn)于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它的存在會對工程的質(zhì)量造成影響,還會減少結構的耐受程度。對于裂縫寬度的控制,不同的框架結構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是將裂縫寬度限制在0.1~0.5m范圍內(nèi)。裂縫的出現(xiàn)往往可能是在工程竣工后,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才暴露出來的,因此需要盡可能在裂縫出現(xiàn)之前,就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首先可分塊、分層進行預防,在砌筑填充墻與梁底之間,預留一定的空間,并在砌筑結束后的兩周時間內(nèi)開展補砌施工,運用分層澆搗技術進行澆搗。此外還可以運用具有較高強度的水泥,在材料配料中添加外加劑,降低水泥使用量。
(三)嚴格控制鋼筋的質(zhì)量
在鋼筋下料時,首先需要重視對鋼筋料長度的控制,過短或過長均難以滿足正常的使用需求,如果鋼筋料過短,必然需要增加鋼筋接頭的數(shù)量,降低了其受力能力;而如果鋼筋料過長,就會導致材料的浪費。另外,應當盡可能確保鋼筋加工一次成型,從而減少因個別階段的反復加工,導致鋼筋疲勞性損壞。鋼筋之間的連接通常依靠機械和焊接施工實現(xiàn),機械連接的關鍵是注意選擇合適的接頭,例如筒冷擠壓連接、錐螺紋連接、直螺紋連接等。而采用焊接,對于其施工質(zhì)量的可控性相對較差。
(四)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的控制
在進行底板反梁、墻體澆筑時,注意在對墻體進行第一次底板澆筑時,需要預留施工縫,同時使施工縫位于反梁之上約30cm的位置,然后在施工縫中灌入混凝土進行澆筑,并分層振搗。在高層建筑的施工中,地下室墻體澆筑需要重視對澆筑厚度的控制,通常以振搗棒長度值來進行確定,可取用30~50棒,厚度為振搗棒有效長度的1.25倍。振搗環(huán)節(jié)應當密實,杜絕接觸預埋件與鋼筋。梁板混凝土澆筑通常采用的是同時澆筑法,整個澆筑過程一氣呵成,然后使用振搗器振搗,需要注意的是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推進方向,由梁的底部開始至梁前截止[2]。
(五)保護層方面的質(zhì)量控制
設置混凝土保護層,其主要作用在于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維持其黏結錨固性能。如果僅關注到主筋保護層的厚度,容易造成箍筋外露、保護層厚度不足等問題,尤其實在主次梁交叉處,主梁、次梁與板鋼筋之間的關系處理不明確,就會導致板負筋的保護層厚度不足,加厚梁保護層,導致有效截面高度損失,直接影響構件安全性、耐久性與受力性能。因此,對于柱體來說,受力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應當在30mm左右,在實際施工中,應當在梁端保護層超過30mm的區(qū)段內(nèi),增加一道雙肢箍,其直徑間距均同梁箍筋,并設4d12mm縱向鋼筋,從而保證施工質(zhì)量。
結語:
總而言之,由于高層建筑的框架結構施工具有非常顯著的復雜性,并且其通常需要進行連續(xù)施工,施工的強度也相對來說比較大。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其質(zhì)量,必須加強監(jiān)管模板工程、鋼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扎實做好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工作,明確質(zhì)量管理的目標,在確保建筑物主體結構質(zhì)量的基礎上,提升高層建筑框架結構的質(zhì)量與施工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淵.淺談高層建筑框架結構施工質(zhì)量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2,06:109-110.
[2]李明.探討高層建筑框架結構施工質(zhì)量管理[J].現(xiàn)代物業(yè)(上旬刊),2014,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