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鵬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討胃腸舒在糖尿病性胃輕癱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該階段內(nèi)該院收治的胃輕癱患者中隨機抽取138例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采取數(shù)字抽簽的分組方法將這13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69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胃腸舒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貝絡(luò)納進行治療,治療后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血糖變化情況進行比較。 結(jié)果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2.75%,與對照組的89.86%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值未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其餐后2 h血糖值出現(xiàn)顯著的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胃腸舒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同時,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餐后血糖。
[關(guān)鍵詞] 胃腸舒;糖尿??;胃輕癱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031-02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并發(fā)癥,有關(guān)數(shù)據(jù)指出,約有75%的糖尿病患者其消化系統(tǒng)出現(xiàn)異常,糖尿病性胃輕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糖尿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xiàn)以噯氣、厭食、早飽、吞酸、胃脘脹痛為主,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該研究為了探討胃腸舒對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該院收治的138例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分組對比的研究方法,分別給予患者貝絡(luò)納、胃腸舒治療,并對比兩種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和血糖變化情況,得出“胃腸舒可有效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這一結(jié)論?,F(xiàn)將研究數(shù)據(jù)和結(jié)果整理完畢,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該階段內(nèi)該院收治的胃輕癱患者中隨機抽取138例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胃輕癱,且均存在糖尿病病史。研究前,所有患者均對此次研究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均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此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采取數(shù)字抽簽的分組方法將這13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69例。對照組:男29例,女40例;最小年齡的患者有40歲,最大年齡的患者有68歲,年齡均值為(45.37±16.14)歲;糖尿病患病時間短則11年,長則23年,平均為(17.42±3.24)年;胃輕癱患病時間短則3個月,長則11個月,平均為(6.88±3.19)個月。觀察組:男32例,女37例;最小年齡的患者有39歲,最大年齡的患者有70歲,年齡均值為(46.14±13.42)歲;糖尿病患病時間短則12年,長則23年,平均為(16.74±2.53)年;胃輕癱患病時間短則2個月,長則10個月,平均為(7.14±2.45)個月。兩組患者其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胃腸舒湯方治療,藥方組成為丹參12 g、茯苓12 g、法半夏12 g、黨參10 g、枳實10 g、神曲10 g、川芎10 g、炒白術(shù)10 g、柴胡8 g、甘草6 g,用水煎煮,煎煮至藥汁剩250 mL即可,250 mL為1劑,1劑/d,2次/d;對照組患者給予貝絡(luò)納(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313),口服,3次/d,服用劑量為5 mg/次。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案保持不變,不作調(diào)整。
1.3 觀察指標
1.3.1 療效判定 采用0~4分5級評分法對臨床癥狀進行分級評分,0分為1級,表示基本無癥狀;1分為2級,表示癥狀偶爾出現(xiàn),但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2分為3級,表示癥狀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還未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3分為4級,表示癥狀頻繁性的出現(xiàn),且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4分為5級,表示癥狀頻繁性的出現(xiàn),且十分嚴重,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對治療后的減分幅度進行計算,減分幅度=(治療前得分-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100%,減分幅度達到75%即為顯效,減分幅度為51%~74%即為有效,減分幅度為25%~50%即為好轉(zhuǎn),減分幅度不足25%即為無效??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好轉(zhuǎn)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血糖檢測 分別于患者空腹狀態(tài)及餐后2 h,采集患者的靜脈血液,采用血糖分析儀進行血糖檢測,檢測指標為空腹血糖值、餐后2 h值。
1.4 統(tǒng)計方法
兩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6.0軟件對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顯效36例,占比52.17%;有效13例,占比18.84%;好轉(zhuǎn)15例,占比21.74%;無效5例,占比7.25%;臨床總有效率為92.75%。對照組:顯效27例,占比39.13%;有效14例,占比20.29%;好轉(zhuǎn)21例,占比30.44%;無效7例,占比10.14%;臨床總有效率為89.86%。觀察組和對照組就臨床總有效率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對比
觀察組:治療前,空腹血糖均值為(7.23±0.87)mmol/L,餐后2 h血糖均值為(12.73±2.43)mmol/L;治療后,空腹血糖均值為(6.89±0.84)mmol/L,餐后2 h血糖均值為(11.23±1.69)mmol/L。治療前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其餐后2 h血糖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
對照組:治療前,空腹血糖均值為(7.23±0.82)mmol/L,餐后2 h血糖均值為(12.43±2.43)mmol/L;治療后,空腹血糖均值為(7.09±0.83)mmol/L,餐后2 h血糖均值為(11.83±2.19)mmol/L。治療前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性胃輕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糖尿病消化系統(tǒng)并發(fā)癥,這類患者往往伴隨有胃動力不足,這會對糖尿病患者的藥物吸收產(chǎn)生影響,導致降糖藥物藥效發(fā)揮欠佳,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血糖容易出現(xiàn)波動,容易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因此,臨床上應對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的臨床治療予以重視,積極尋求有效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方法,以促進其臨床癥狀的緩解,減緩疾病進展[1-3]。
近年來,我國臨床治療方面對中醫(yī)藥的重視逐漸加重,中藥在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也逐漸得到應用,采用中醫(yī)整體和辯證治療的原則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其療效較為顯著。中醫(yī)學認為,糖尿病性胃輕癱屬于“痞滿”“嘔吐”的范疇,病機主要為脾胃失調(diào)而致中氣虛弱,中醫(yī)治療原則主要為益氣活血、和胃降逆、健脾消食。該研究中觀察組給予的胃腸舒湯方藥材組成為丹參、茯苓、法半夏、黨參、枳實、神曲、川芎、炒白術(shù)、柴胡、甘草,其中茯苓、黨參、炒白術(shù)可健脾益氣,神曲、法半夏可健脾消食,丹參、川芎、枳實可和胃降逆、活血化瘀,甘草可調(diào)和諸味藥材的藥性,諸藥合用,可共奏益氣活血、和胃降逆、健脾消食的功效[4-5]。
此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給予胃腸舒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臨床總有效率為92.75%,與對照組的89.86%相比,療效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血糖控制方面,治療前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值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餐后2 h血糖值出現(xiàn)顯著的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胃腸舒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值。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胃腸舒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同時,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餐后血糖。
[參考文獻]
[1] 許冬梅.胃腸舒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臨床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0):19-20.
[2] 杜福.甲鈷胺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療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6):19-20.
[3] 吳名,徐海環(huán).“中氣法”針刺治療糖尿病胃輕癱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5,30(11):1598-1599.
[4] 王煒.升降消痞方治療糖尿病胃輕癱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5,49(11):46-47.
[5] 王德偉.健脾活血消痞湯為主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52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10):734.
(收稿日期: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