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背后
山門臨溪一側(cè),在雨霧和彩傘的包裹中,我跌跌撞撞就進來了。靈隱寺不能自己帶香,廟里請香不花錢,每人贈一小束,結(jié)緣隨意。香雖不多,但世人和神佛的溝通一點也不含糊,滿寺煙香繚繞,騰堂繞宇,不知哪是煙哪是霧,參佛的香火伴隨著院里一簇簇禮佛的彩傘,融化在雨霧中,仿似那五彩琉璃燒成的夢中壇城,迷迷蒙蒙,散發(fā)出佛香和溢彩。
廟堂外雨送清涼,廟堂內(nèi)燈燃慧心,不管外面怎么山雨喧嘩,里面卻是安靜的凈土,就連本該威嚴(yán)的四大天王塑像也與別處寺廟不同,仿佛受到濟公和尚的感染,面目可愛,且含笑容。天王殿彌勒佛渾圓飽滿,更是笑容可掬,望著遠山和蒼生……
佛堂朱門半開,透進光來,庭院中長著一棵參天古樹。在山中法雨和禪音的常年滋潤下,古樹不古,愈發(fā)蒼翠茂密,仿佛修煉成精。如果不是佛堂巍然,法殿莊嚴(yán),樹精就得且歌且舞,慢慢輕舞著翠顏綠袖伸展到殿堂中來。
繞堂一圈,轉(zhuǎn)到天王殿彌勒佛背后,金光熠熠的韋馱菩薩閃現(xiàn)出來,直立面對大雄寶殿,注視前方。據(jù)說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陀,一般具有兩種站姿:一種是雙手合十,橫杵于腕上,直挺而立;一種是手握杵拄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游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后者則表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看到藏在笑佛背后的韋馱,不由得想到一個哀怨纏綿的傳說:曇花是一個花神,她每天開花,四季都很燦爛。她愛上了一個每天為她鋤草的小伙子,后來玉帝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大發(fā)雷霆,要拆散這對鴛鴦,把花神貶為一生只能開一瞬間的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小伙子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馱,讓他忘記前塵??墒腔ㄉ駞s忘不了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馱尊者都會上山采春露,為佛祖煎茶,于是就選在那個時候開花,希望能見韋馱尊者一面,就一面,一面就夠了!遺憾的是,春去春來,花開花謝,韋馱還是不認(rèn)得她,故有“曇花一現(xiàn),只為韋馱”一說。
邁出天王殿,我又看了看握杵拄地的韋馱菩薩,一身武將戰(zhàn)袍,威嚴(yán)的目視遠方,不知在凝視什么,門外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書“最勝覺場”四個大字,查閱《靈隱寺志》原來意思是這里是佛門妙境的絕佳之處。
山寺正午遇夏雨,佳時、佳雨、佳氣、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