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宜昌市教科院鐘維斌老師主持的《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研究,在《美術課程標準》既定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指導下,根據學校的性質、特點和條件,充分利用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提供的美術課程資源,在學校內部開展?jié)M足本校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課程開發(fā)。課題組通過課程目標細化、教材校本化處理、教學組織方式變革、評價體系的建構”等途徑,構建了健康且充滿生命活力的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體系,其價值是顯現的。
首先,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保持了美術課程在地域性價值取向與統一性價值取向之間適當的張力。國家課程是全國統一的課程,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在決定學生的全面素質與國家基礎教育質量中起著決定作用。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差異極大,國家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很難兼顧各地的地域文化差異。因此,課程實施者以《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具體的校情、學情開發(fā)課程資源,依據學生及教師特點配置教學資源、設計教學過程,就顯得迫切而必要。這樣做既有利于課程內容的生成、轉化與生長,又彰顯了美術課程實施的地域性價值取向,使兩者之間始終保持適當的張力。
其次,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落實了課程實施“合而不同”的基本策略。古人說,“君子和而不同”。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以《美術課程標準》為“合”,對現有的國標美術教材不全盤否定,不另起爐灶,而是在充分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學校及地區(qū)的美術教育資源,通過重組、補充、取舍、替換、刪除和重構等策略對國標美術教材進行處理,使之更加符合教學實際,符合學校培養(yǎng)目標,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在具體實施中,強調針對不斷變化的情況掌握應對策略,為課堂實踐留出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創(chuàng)造生成的空間,因而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動態(tài)的課程實施過程,充分體現出“不同”。
第三,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提升了教師的課程執(zhí)行力。筆者始終認為,教師應該以審慎的眼光看待課程標準與教材,既忠實的執(zhí)行標準,又注意調適與創(chuàng)生。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正是站在這種辯證的高度,用審慎的眼光來看待課程標準與教材的。課題組將國標美術教材處理分成無需處理、調整補充(二度創(chuàng)造)、重新建構三類,既體現了忠實執(zhí)行,又注意了調適與創(chuàng)生。調適表現為教師以國家課程標準的標高為基準,以不改變教材編寫意圖為前提,僅對教材的課目順序、文本內容和圖片進行調整;創(chuàng)生表現為根據校情與學情重新組織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的對教材進行改編。
第四,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貼近了學生生活與學習的經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就是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來組織教學。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以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為基準,依據不同領域、不同學校學生的發(fā)展差異,將教學目標進行校本化處理,使美術教學目標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學校在“準確分析自身教育情境”的前提下,開發(fā)學校及社區(qū)的美術教學資源并應用于教學之中,充分體現出美術教學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回歸;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強調教學的情境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fā)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從而讓美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習的經驗。
最后,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注重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以美術學科素養(yǎng)為基礎,更加關注“文化自信、感悟鑒賞、創(chuàng)意表達、生態(tài)意識”等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在教學過程多元化的設計上,課題組強調為師生課堂教學的實踐留出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創(chuàng)造生成的空間,力求做到教學目標設計體現發(fā)展性、教學過程設計體現主體性、教學方式設計體現情境性,從而將關注的重心放在“合作擔當、勇于探究、樂學善學”的核心素養(yǎng)上;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還一直強調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材的補充與重構和課堂教學之中,這就關注了學生“數字學習”這一核心素養(yǎng)。
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已經在宜昌市四十多所學校經歷了近三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效是顯著的,價值是顯然的。它更大的價值還在于,這項研究有可能在各學科教學中產生輻射作用,增加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速度與力度。
(作者單位:宜都市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