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三行主要閩系行商創(chuàng)始人的發(fā)跡

2016-10-15 08:25陳宗海
大觀 2016年8期
關鍵詞:創(chuàng)始人

摘要:十三行作為清朝重要的對外貿(mào)易口岸,地位非常重要,而活躍在其中的行商,更是商界中的佼佼者。本文試從四個著名閩系行商家族創(chuàng)始人的發(fā)跡進行淺析,進而初步闡述總結他們之間的發(fā)跡特點。

關鍵詞:十三行;行商;創(chuàng)始人;發(fā)跡

清代廣州十三行素稱“天子南庫”,其地位在中外貿(mào)易史上舉足輕重,而作為“南庫守望者”的行商,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的主要行商很多是閩商,較為有名的泰和行顏家、同文行(同孚行)潘家、怡和行伍家、義成行葉家。這四個著名閩系行商家族創(chuàng)始人的發(fā)跡有著不少類似之處。

一、泰和行顏亮洲

泰和行創(chuàng)始人顏亮洲(1697-1751年),又名德,字淇瞻,號綽亭,西人稱之為顏德舍(Yan Deshe)。其先世本姓張,福建晉江縣人,宋末入贅同縣顏八郎,因八郎年老無嗣,遂以張氏為子,改姓顏。顏家家境貧寒,及至明代,顏氏子孫漸有讀書出仕者,如顏容舒為明隆慶二年進士,曾官廣東博羅縣知縣。明末,顏容舒之子,顏亮洲的曾祖父顏廷濬由福建遷入廣東,入籍南??h。這可能與顏容舒在廣東任官,對廣東較為熟悉有關。

顏亮洲三歲時,其父建謀早逝,與母艱苦度日,長大后,考取監(jiān)生,本想走應舉入仕之路,無奈家境困苦,在甘肅任知縣的伯父建勛又因虧累公款而回家變賣產(chǎn)業(yè)抵充,于是家計日蹙,亮洲不得不棄儒從商。

李成璠《誥贈中憲大夫綽亭公暨淑配柯太恭人墓志銘》稱亮洲(綽亭公)“少孤,壯歲貢入成均,未卒業(yè),去而服賈,相羊家食,五十六年而卒。……(柯太恭人)力勸公習計然書,會奉榷部檄,募充十三家,與番漢通市,公乃投筆廁身其間(指十三行)。時則有若陳監(jiān)州、葉比部皆公同事,然尤推公為領袖云。公在事急餉課,一權衡,平出入,開誠布公。產(chǎn)日饒而息以大,不十余年,擁巨資,成巨室,稱城西甲乙之家焉”[1]。顏亮洲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卒于乾隆十六年,按墓志銘中說的“不十余年,擁巨資,成巨室,稱城西甲乙之家焉”來推測,泰和行應成立于雍正年間。在富商巨賈云集的西關稱“甲乙之家”,可見早期的泰和行行務已經(jīng)相當暢旺,獲利甚豐,顏亮洲也是一個頗有能力的人,只是資料有所欠缺,鮮見記載。

乾隆十六年(1751)顏亮洲病逝后,其子時瑞(Yan Ruishe)、時瑛(Yngshaw)先后繼承行務,后因商欠破產(chǎn)。

二、同文行潘振承

同文行創(chuàng)始人潘振承(1714—1788年),又名振成,字遜賢,號文巖,又名啟。能敬堂《潘氏族譜》潘啟官傳云:其祖籍為河南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縣),唐代時,其先祖隨陳元光從戎入閩,定居漳州龍溪鄉(xiāng);宋代時,其先世又遷居泉州府同安縣明盛鄉(xiāng);清代時,傳至十七世潘振承,乾隆年間,率族人由閩入粵經(jīng)商,遂寄居廣東省,定居廣州河南烏龍崗(發(fā)跡后以其龍溪鄉(xiāng)命名該地),潘振承成為潘氏入粵寄籍的始祖和潘家產(chǎn)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締造者。

潘振承出生于福建漳州市龍海角美鎮(zhèn)(清代舊屬同安縣)白礁村潘膺的貧困農(nóng)民家庭,從小過著“家無宿春升斗貯”、“風饗露寢為饑軀”(潘有為《南雪巢詩鈔》)的貧困日子。按潘月槎撰《潘啟傳略》原稿云:“潘啟,……少有志,長懷遠略,習商賈”;能敬堂《潘氏族譜》潘啟官傳云:“啟諱振承,……夷語深通”,可見潘振承自少便有做商人的志向和與洋人打交道的本領。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解除福建人到南洋貿(mào)易的禁令。次年,十四歲的潘振承當上船工,憑著自己精通夷語,先后三次前往呂宋(菲律賓),甚至遠達瑞典,從事商貿(mào)活動,“通外國語言文字,至呂宋、瑞典,販運絲茶,往返數(shù)次”,貿(mào)易對象既有馬尼拉,也有英、法和瑞典等番商,他自己笑謂“見‘鬼多過見人”,時人也稱他“熟于洋商貿(mào)易事”。有學者認為潘振承出海到呂宋是獲得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桶金”,如果所指的是金錢積攢,這就顯得有點偏頗。事實上,直到18世紀40年代中期,他的資金依然非常短缺。據(jù)他的次子潘有為的詩記載,當時他與兄仍是共享一條被子。正確地說,他獲得“第一桶金”,是他飄洋到呂宋三次,歷經(jīng)與西班牙人貿(mào)易的磨礪,豐富了他的閱歷和見識,拓寬了他的胸懷和視野,沉淀強化成他創(chuàng)業(yè)的智慧和膽識,積聚起從事外貿(mào)的基礎素質(zhì)和不畏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觀。他在家鄉(xiāng)泉州從事中國沿?;蚰涎笠粠У姆Q(mào)易事業(yè),因而獲得“前水路運輸家”的稱譽[2],初步展示了他的經(jīng)商才華,為他入粵從事外貿(mào)交易打下良好的經(jīng)驗基礎。

后來,潘振承渴望闖出一片新天地,在其父支持之下毅然離閩入粵從商?!杜藛髀浴酚涊d“啟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六月十二日”,他入粵的時間大概為乾隆五年(1740年)前后,可見他是26歲左右到廣州的。他在廣州陳姓洋行當幫工,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約在1742年,雇主獲利歸里(一說病逝),他依靠微薄的積蓄接辦商行。后為懷念家鄉(xiāng)的文圃山,商號更名為同文行,由于經(jīng)商得法,使之逐漸取得行商翹楚地位,被推舉為廣州十三行行首,成為中外貿(mào)易中舉足輕重的大商人,潘家也成為了著名的百年外貿(mào)世家。

潘振承精通夷語,見多識廣,篤守誠信,注重塑造品牌,思想開放,善于接納西方新生事物,后來他又成功解散公行,壟斷對外貿(mào)易,他手腕玲瓏,長袖善舞,成功周旋于清廷和外商之間,屹立十三行30年不倒,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巨大的聲譽。

三、怡和行伍秉鈞

怡和行伍家先世居福建莆田,遷泉州晉江安海鄉(xiāng)。至伍朝鳳自閩入粵,康熙初籍隸南海。W.C.Hunter說:伍潘兩家“長期在武夷山作茶葉種植園主,他們初來廣州大約在1750年,即對外貿(mào)易被限制在該口岸之后不久”[3]。有學者認為年份為誤,但可知伍潘兩家先世曾在福建以種茶為業(yè),來到廣州應與廣州的對外貿(mào)易興旺有關。

乾隆年間,在怡和行創(chuàng)立以前,朝鳳曾孫國瓊字永石,號長源;國瑩字明石,號琇亭,先后承充元順行商。國瑩以其第三子秉鑒乳名亞浩,取以為商名,西人稱之為浩官(Howqua I)。1777年,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東印度公司與伍國瑩茶絲買賣的交易記錄。1782年,伍國瑩拒絕了海關監(jiān)督要其承充行商的命令,次年他才承充行商。東印度公司對其生意格外關照,怡和行務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至1786年,伍國瑩已在二十家行商中位居第六,還成為了東印度公司的債權人和船只保商。但精明能干的伍國瑩也難逃外商的挾制和官府的勒索,很快于1787年,伍國瑩被牽連進了一項英商與中國人的銀錢糾葛,瀕臨破產(chǎn),后來大概是在東印度公司的扶植控制政策之下渡過難關,旋將行務移交第二子秉鈞主持。

乾隆五十七年(1792),國瑩次子秉鈞承充行商,為怡和行創(chuàng)辦之始。秉鈞號衡坡,商名忠誠,西人稱之為浩官(Howqua II)或沛官(Puiqua I)。秉鈞執(zhí)掌的怡和行為東印度公司所信任,貿(mào)易額逐年增長,在行商中的地位穩(wěn)步上升,而且隨著財富的增加,怡和行開始了對其他行商的兼并之旅,實力不斷增強。初承商時,秉鈞因其父之舊居于行商第六位,至嘉慶五年(1800)升至第三位,已躋身富裕行商之列。

嘉慶六年(1801),伍秉鈞病逝,行務由其弟秉鑒接辦,即后來舉世聞名的十三行富商伍秉鑒。

四、義成行葉廷勛

義成行創(chuàng)始人葉廷勛(1753-1809年),原名仁,字光常,號花溪,晉封資政大夫,誥授中憲大夫,欽加鹽運使司鹽運使,晚年號荔灣漁者,商名上林,西人稱之為仁官(Yanqua)。原籍福建漳州詔安縣,其祖為明神宗時期的宰相葉向高,葉振德為由福建落籍南海的始祖,葉廷勛為人粵三房四世祖。先世以業(yè)茶致富。廷勛少棄儒從賈,在十三行中貿(mào)易。據(jù)《皇清晉封資政大夫鹽運使司銜葉先生墓表》所述,“資政大夫葉公,以學行顯榮。初,公祖母苦節(jié)獲旌,父牽車艱于養(yǎng)。公少勵學,作而曰:‘學在克家。遂棄章句?!笨梢娡资且驗榧彝ヘ毢?,為了家業(yè)而從商。

乾隆五十七年(1792)葉廷勛成為而益行商石中和的合伙人。三年后而益行倒閉,“罄家賠累,始得免于難,竟至不能卒歲。……迨除夕,來家討債者不下數(shù)百人,公慰之,而內(nèi)庫實空,終無善策。三鼓后忽聞后門剝啄聲,得洋人贈遺白金三千圓,公盡付之討債者,因此見信于友。明年大起,另開義成洋行”[4]。

義成行創(chuàng)設于嘉慶元年(1796),因其執(zhí)守誠信,生意日益興隆,一直在行商中居第四位。仁官在嘉慶七年(1802)向公司大班表示,愿從此退休;隨后公司多次勸阻,仁官才答應繼辦一年,不料竟在當年身故,其子(亦稱仁官,Yanqua II)不能繼充行商,但其子孫仍然在廣州經(jīng)商。

五、結語

這四家著名閩系行商的創(chuàng)始人的發(fā)跡有著很多的共同點。首先,和官商不同,他們都無政府背景,屬于“白手起家”型,出身貧寒,全靠自己的拼搏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這一點和官商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其次,有一定的儒學背景,或是仕途不順,棄儒從商。最后,勤勞與智慧并重,堅持誠信經(jīng)營。勤勞打理、誠信經(jīng)營是其立足十三行的必備條件。特別是誠信,在當時那種貿(mào)易環(huán)境下,尤顯重要。

閩商普遍具有開放開拓精神,熱衷外出掘金。十三行的興旺必然吸引眾多的福建人由閩入粵,從一點而言,從閩商轉(zhuǎn)為粵商,有著歷史的必然性。在十三行這個舞臺上,他們善于官商之道,長袖善舞,憑著他們的智慧和努力,最終各有所成。

【參考文獻】

[1][清]顏敘铻重修.同治《顏氏族譜》:卷二.

[2]廣州市荔灣區(qū)地方志纂委員會等編.廣州十三行滄桑[M].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2001:151.

[3] W.C.Hunter, The Fankwae at Canton, Shanghai 1911:93.

[4] 葉官謙修.民國《葉氏族譜》:卷一.

作者簡介:陳宗海(1982~),男,廣東高州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史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文化交流、嶺南文化。

猜你喜歡
創(chuàng)始人
世界表情符號日
離創(chuàng)始人最近的角色非常關鍵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xiàn)代體育運動創(chuàng)始人
公司治理中風險投資者與創(chuàng)始人的控制權之爭:以雷士照明為例
融資與控制: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面臨的困境及應對分析
基于創(chuàng)始人角度分析公司控制權之爭
王利芬優(yōu)米網(wǎng)創(chuàng)始人
創(chuàng)業(yè)股東與風險投資的資本博弈
有機生活
Wearing History
万宁市| 隆昌县| 玛多县| 宁武县| 略阳县| 咸宁市| 铁岭市| 古蔺县| 凤城市| 桂阳县| 泰来县| 大姚县| 巴马| 景德镇市| 陕西省| 五大连池市| 中江县| 开阳县| 鹤庆县| 乐东| 乌苏市| 大渡口区| 云安县| 新建县| 甘南县| 行唐县| 和政县| 堆龙德庆县| 东丽区| 西和县| 万州区| 通辽市| 定日县| 林甸县| 浏阳市| 深泽县| 临沭县| 昆山市| 砀山县| 邹城市|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