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佩
黃體酮對于很多女性來說并不陌生,一些孕媽在保胎時經常會用到;對于未孕的妹子,假如遇到大姨媽長時間爽約,醫(yī)生首先會用黃體酮進行試驗性治療。用后,如果月經來了,醫(yī)生建議繼續(xù)服用。于是,很多妹子會盲目地覺得黃體酮可治療月經不調,一旦等不來大姨媽就去開黃體酮。對于這種行為,必須舉起“STOP”的小牌。
沒有是萬萬不行的
黃體酮又名孕酮,是由卵巢黃體分泌的一種天然孕激素,在體內對雌激素刺激過的子宮內膜有明顯形態(tài)學影響,為維持妊娠所必需。假如黃體酮低則可能黃體功能不全,就會導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從而引起月經不調,甚至閉經。
在女性體內,孕激素值會隨著正常的排卵周期而上下浮動,排卵前的孕激素水平是最低的,排卵后,孕激素水平開始慢慢上升,在黃體期達到最高。精確的數(shù)值是這樣的:卵泡期0.6~1.0nmol/L,排卵期1.0~11.2nmol/L,排卵后20.8~103.0nmol/L。可見,孕激素和卵子是一對情意綿綿的好朋友,假如孕激素不足,低到找不到了,卵子還能好好地排出嗎?
因此,在醫(yī)學上,黃體酮常被用于閉經或閉經原因的反應性診斷等,其催經作用就在于使子宮內膜萎縮,發(fā)生撤退性出血。事實也證明,用它來調整月經周期確實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月經不調還未診斷明白的時候,一定不要盲目地、長期地使用黃體酮。
不是萬能的
并不是所有的閉經都能用黃體酮來治療。比如泌乳素升高、垂體腫瘤、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破壞、產后等引起的閉經。而且即便真的是閉經,黃體酮也不一定是對癥下藥呢,因為閉經未必是孕激素不足引起的。所以,一看到自己兩三個月還沒來月經就著急吃藥打針的妹子,一定要冷靜冷靜再冷靜。應該先去醫(yī)院做個檢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月經推遲。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小蝌蚪與卵子相遇受精時,孕激素水平會停留在黃體期的水平,而當胎盤形成之后,胎盤所分泌的激素就會使孕媽體內的孕酮水平上升到100~200納克/毫升,是未孕女性的幾十倍到上百倍。但由于孕激素的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當分娩之后,胎盤娩出,產后媽媽失去了胎盤這個激素源,體內的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就會驟然下降,會導致哺乳媽媽生理性的閉經。這種閉經就是正常的,不需要人為地干涉。
不能過量
需要一提的是,黃體酮作為激素類藥物,還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未孕妹子攝入過多,可能會引起體重增加、鈉水潴留等,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浮腫。
孕媽媽如果吃得過多,那就麻煩更大了。有研究表明,過量的孕激素會導致很多男性胎兒出現(xiàn)腎盂擴張,甚至腎積水,生殖器發(fā)育異常,女性胎兒青春期后出現(xiàn)生殖器官腫瘤等情況。過量的黃體酮還會影響妊娠期的唐氏篩查結果,甚至會使原本異常的(唐氏或其他染色體異常)、本該被淘汰的劣質胚胎,經大劑量藥物保胎而存活下來,這樣后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