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一個小時的故事》

2016-10-13 01:10:20羅英旭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7期
關鍵詞:凱特肖邦女性主義

羅英旭

摘要:凱特·肖邦是美國19世紀重要的女性作家,被譽為“美國女權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先驅之一”。本文將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視角出發(fā),從內容和寫作技巧兩方面,對凱特·肖邦的《一個小時的故事》進行解讀,揭示了女主人公瑪拉德太太對自由的渴望及其女性意識的覺醒。

關鍵詞:凱特·肖邦;《一個小時的故事》; 女性主義

一、引言

(一)《一個小時的故事》

《一個小時的故事》是一部短篇小說,是美國作家凱特·肖邦的作品。作品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由于誤傳,患有心臟病的瑪拉德太太路易斯從姐姐喬瑟芬那里聽說丈夫布蘭特利·瑪拉德在火車事故中死去,瑪拉德太太經歷了一系列情緒上的變化,相信自己就要自由了,因此,當一個小時后丈夫平安回到家時,瑪拉德太太“由于太過興奮”死了。這部小說結構緊湊,情節(jié)緊致,被認為是肖邦短篇小說的精品。

(二)凱特·肖邦

凱特·肖邦(Kate Chopin, 1850-1904)是美國女作家,生活在19世紀后半葉的她,被譽為“美國女權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先驅之一”。1892到1895年,她撰寫成人和孩童閱讀的短篇小說,并刊載于《大西洋月刊》、《時尚》、《世紀》等雜志上。主要作品為《牛軛湖的人們》(1894)和《在阿卡迪的一夜》(1897)這兩部短篇小說集。重要的短篇小說包含《戴澤蕾的嬰孩》,其內容為南北戰(zhàn)爭前路易斯安那州境內異族通婚的故事,另外還有作品《一個小時的故事》和《暴風》。同時,肖邦也創(chuàng)作了兩部長篇小說:《咎》和《覺醒》,兩者舞臺分別設于新奧爾良和大島。她的小說中人物通常為路易斯安那州居民,當時的文學評論家認為肖邦在作品 中處處表達她對女性的關懷。

在肖邦死后的幾十年里,她被廣泛認可為“她那個時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5年,弗雷德·劉易斯·帕蒂(Fred Lewis Pattee)在他的書中寫到,“肖邦的一些作品已經可以與法國甚至是美國最優(yōu)秀的作品相媲美了,她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所表現的才華可以稱之為天賦甚至是天才。(some of [Chopins] work is equal to the best that has been produced in France or even in America. [She displayed] what may be described as a native aptitude for narration amounting almost to genius.”(Fred Lewis Pattee, 1915: 364) 佩爾(Per Seyersted)在20世紀60年代末出版的《凱特·肖邦全集》里也曾說過,“盡管肖邦不能和德萊塞等作家相比,她也算是二流作家里出類拔萃的代表。但現在肖邦已經當之無愧地躋身于一流作家的行列了。”(Per Seyersted,.1969: 33) 由此可見,凱特·肖邦在美國文學中是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

(三)女性主義

十九世紀是西方女性解放運動自覺興起的世紀,也是女權主義真正開始的時候,二十世紀初,隨著女性權益的逐漸落實,女權運動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歐美出現了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它是西方女權主義運動高漲并深入到文化、文學領域的成果,因而具有比較鮮明的政治傾向。它以婦女為中心,其研究對象包括婦女形象,女性創(chuàng)作和女性閱讀等,它要求以一種女性的視角對文學作品進行全新的解讀,探討文學中的女性意識。

在美國,19世紀,法律、宗教和傳統習俗對婦女權利特別是已婚婦女嚴格限制。種族矛盾,南北戰(zhàn)爭,和之后對黑奴的解放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給美國社會生活和美國人的思想觀念帶來極大的沖擊。19世紀后半葉,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職業(yè)作家,她們的故事大多反映社會巨變年代里女性的自立和自我發(fā)展,她們致力于發(fā)現女性的聲音,尋找女性的自我意識。而19世紀下半葉,美國女性作家中表現得最突出、文學成就最大的就是凱特·肖邦了。

(四)文獻綜述

從凱特·肖邦開始她的寫作生涯,到她著名的長篇小說《覺醒》,再到肖邦去世后,世人對其作品的再評價,肖邦作品的批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40年代之前,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以及70年代至今。

20世紀40年代前,肖邦因為她作品中的地域特色而被贊譽,因為她的作品通常描述的是路易斯安那州的居民。1984年6月,蘇·穆爾(Sue V. Moore)在《圣路易斯生活》(St. Louis Life)上發(fā)表文章“凱特·肖邦女士(Mrs. Kate Chopin)”,這篇文章被視為是對肖邦的第一篇評論文章。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對肖邦的評論主要集中于她的長篇小說《覺醒》。在這一階段,對肖邦的研究大幅增加。1966年,瑪麗·弗萊徹(Marie Fletcher)寫了文章“凱特·肖邦小說里的南方女人(The Southern Woman in the Fiction of Kate Chopin)”。20世紀70年代之后,對肖邦的研究熱度繼續(xù)呈上升趨勢。因為大家對肖邦越來越感興趣,因此對肖邦的研究視角也越來越多。

在國內,對肖邦的研究大約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對肖邦作品的研究大多是從性別政治、藝術手法、生態(tài)學、浪漫主義、女性主義、地方主義等角度進行研究。

二、女性主義在敘事情節(jié)中的體現

在《一個小時的故事》里,瑪拉德太太從姐姐那里得知丈夫布蘭特利·瑪拉德在火車事故中去世的消息后,情感上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悲痛,覺醒,最后到絕望。

(一)悲痛

故事一開始便直入主題,瑪拉德太太聽到丈夫去世的噩耗是,極其悲痛?!奥牭竭@個兇訊,她的反應和許多聽到同樣噩耗的女人不同;……她則當即大哭起來,一下子猛然栽倒在姐姐的懷抱里?!保▌P特·肖邦, 2001: 6)無論什么時代,只要是有一絲感情的夫妻,當一方有難甚至不幸去世時,另一方一定是會感到傷心難過甚至悲痛欲絕的,這是人類面對悲傷時的正常感情宣泄。另外,當時的社會,婦女沒有什么權利和地位,因此也沒有什么收入,一切仰仗丈夫,因此,瑪拉德太太得知丈夫去世時,想到今后自己無所依靠,難過也是很正常的。

(二)覺醒

路易斯·瑪拉德獨自走回房間后,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生氣勃勃的景象:新生的樹梢,叫賣的小販,嘰嘰喳喳的小麻雀等等,她的心境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她漸漸從悲痛中走出來,發(fā)現丈夫去世后,自己自由了?!八槐橛忠槐榉捶磸蛷偷吐曊f著:‘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在未來的歲月里,沒有人管束她了,她將獨自管理自己。她的意志不在屈從于別人強有力的意志了……‘自由了!身心都自由了!她不斷地小聲說著?!保▌P特·肖邦, 2001: 7)

路易斯·瑪拉德是愛她的丈夫的,相信有看見丈夫尸骸的時候也是會悲痛的,但是那種悲痛和擁有自主權一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畢竟,在當時那樣一個男權社會里,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屬品,常常受到丈夫的壓迫,這種不一定是指身體上的暴力行為,也是指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女人的人格受到壓迫和禁錮,沒有自我,一切以丈夫為主,以丈夫為仰仗。正如文學評論家芭芭拉·韋爾特所說,當時(19世紀)的社會認為“真正的女性具備四種主要品質——虔誠、貞潔、服從、溫順。這四大美德放在一起,就意味者母親、女兒、姐妹和妻子——這就是女人。缺了這些美德,什么樣的聲名、成就或財富都會化為灰燼。有了這些美德,女人就有望獲得幸福和權力?!保˙arbara Welter, 1966: 152)瑪拉德太太家也不例外,以丈夫為天,一切圍繞丈夫而轉。所以一開始得知噩耗是十分悲痛。但是悲痛過去之后,就明白從今以后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了,不用再仰仗丈夫的鼻息過活,生活一下變得多彩美好起來,之前受到的丈夫的壓制禁錮也消失了,她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從而內心歡愉。

(三)絕望

就在路易斯·瑪拉德展望未來的時候,她的丈夫布蘭特利·瑪拉德回來了,原來布蘭特利根本就沒有在事故現場,一切都是誤傳。朋友理查茲想要遮住瑪拉德太太的視線,可是遲了一步,她看到了她的丈夫,然后由于“太高興了”,導致心臟病發(fā)而亡。大家都誤以為瑪拉德太太是因為看到丈夫平安回家而過于激動,從而心臟病發(fā)而亡,實際上瑪拉德太太是過于絕望而死的,自我意識剛剛覺醒,發(fā)現今后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做主了,不用再受到丈夫的壓制和禁錮了,這種快樂才剛剛開始,還沒來得及好好感受,丈夫回來了,發(fā)現之前所想要的自由和自主都是一場夢,一切又回到從前,又要過上受丈夫壓迫的日子,瑪拉德太太太絕望了,心臟負荷不住,導致病發(fā)而亡。

三、女性主義在修辭手法中的體現

《一個小時的故事》雖然簡短精致,但是其中不乏運用了多種修辭技巧,例如比喻,擬人,諷刺,象征等,本文著重分析諷刺和象征的手法。

(一)諷刺

《一個小時的故事》一開始就說明了瑪拉德太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為后文埋下伏筆。當瑪拉德太太從姐姐十分小心翼翼的措辭中得知丈夫去世,她只是悲傷了那么一下,之后自主意識覺醒了,認為丈夫的去世,讓她開始擁有人生的自主權了,擁有了自由,但是故事的結尾結局出人意料,丈夫回來了,一切都是誤傳?,斃绿疤吲d了”,從而心臟病發(fā)而亡。結尾處瑪拉德太太過于高興而亡是整個故事最大的諷刺,明明瑪拉德太太去世是由于看到丈夫平安歸家,想到自己才剛剛享受到自己真正自由的人生,現在又要馬上回到過去那種受丈夫壓迫的日子了,心生絕望,倒地而亡,她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向往的自由。

《一個小時的故事》通過諷刺的手法反映了19世紀女性面臨的問題,批判了傳統婚姻中漠視女性的情感和個性的現象。

(二)象征

1.門的象征

《一個小時的故事》中共出現了兩道門。第一道門出現在女主人公路易斯·瑪拉德初聞丈夫死亡的“噩耗”之時。當從姐姐那里聽到“兇訊”時,她“一下子猛然栽倒在姐姐的懷抱里。悲痛的風暴過去之后,她獨自走進自己的房間,不讓任何人跟著她?!保▌P特·肖邦, 2001: 6)在這道門之外,瑪拉德太太在姐姐懷里悲傷痛苦,但她走進這道門,進了房間之后,真實的自我開始漸漸展露,在房間里,她的自我意識,女性獨立意識開始覺醒,她感受到了自由,對未來的生活十分憧憬。在房間里——門的這一邊,瑪拉德太太心情愉悅,暢想未來,在門的另一邊,房間外面,親友們想象著瑪拉德太太在房間里對丈夫的逝世十分憂傷不能自已。這道門在此處象征著世俗的倫理綱常,誤導人們的思維。

第二道門出現在故事的結尾,故事最后,“有人正在用鑰匙開前門。進來的是布蘭特利·瑪拉德”。(凱特·肖邦, 2001: 8)原來布蘭特利·瑪拉德根本沒有出現在事故現場,也壓根不知道發(fā)生了事故??墒?,故事最后,瑪拉德太太看見丈夫歸來,心臟病發(fā)死了。醫(yī)生診斷瑪拉德太太是看見丈夫回來太高興了,心臟受不了刺激致死,然而通過全文,不難知道,瑪拉德太太其實是因為絕望而亡,眼看著自由的新生活就要開始,丈夫突然回來了,自己又要回到以前那種受男權束縛的生活了,過上那種外界社會認可的“幸福生活”了,心生絕望,倒地而亡。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導致瑪拉德太太去世的第二道門是一道連接著家庭和社會的大門,當時社會,夫權男權占統治地位,婦女在社會在家庭中地位普遍不高,受到壓迫和傷害。

從《一個小時的故事》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男權統治地位,以及對婦女不平等的社會和家庭對她們造成很大的傷害,雖然意識到了女權,知道女性需要獨立需要自由,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可能成功的,體現了十九世紀末,美國婦女渴望自由,渴望平等,和追求獨立的想法。

2.窗的象征

故事中,瑪拉德太太聽聞噩耗后,走進自己的房間,“房間的窗戶敞開著,一把舒適寬敞的扶手椅正對著窗口”,(凱特·肖邦, 2001: 6)瑪拉德太太在房間里就是坐在窗前的扶手椅里完成了思想的轉變和女性意識的覺醒,通過窗戶,瑪拉德太太看到廣場上新生搖曳的樹梢,叫賣的小販,唱歌的人們,嘰嘰喳喳的麻雀,以及天邊的白云藍天……這些充滿生氣的景象都是通過房間里的窗戶看到的,因此,“窗”是覺醒之光,照亮了瑪拉德太太新生之路,正是通過這個窗戶,瑪拉德太太的女性思想覺醒了,個體意識覺醒了,看到了屬于自己的天空。

3.姓名的象征

理查茲(Richards),是女主人公瑪拉德太太丈夫的朋友,在故事中可視為男方的社會關系或是男性的代表。理查茲,意思是“理查德(Richard)之子”。而理查德,意為“掌理大權的統治者”,所以,理查茲,可以被認為是下一代的統治者或者是王子之類的人物。在文中,理查茲象征著當時社會人們習慣并認同其正確性的社會輿論和倫理道德體系。在他看到事故名單時,一等第二份電報證實消息的可靠性后,就在報喪人之前匆匆趕來,向瑪拉德太太報告消息。故事最后,瑪拉德先生回到家里,理查茲急忙把他從妻子眼皮底下遮擋起來,理查茲在任何情況下,都冷靜迅速采取行動。

約瑟芬(Josephine),路易斯的姐姐,是女方的社會關系或者是當時社會女性的代表。約瑟芬,意為“多產的女子”。從該名字的含義,可以看出,當時女性只是作為一種生育工具,她們被摘除了思考的能力,習慣了依附式的生活方式。她們認為女性最大的價值在于“多產”,因此這類人也是當時男性社會的支持者,鉗制了女性的自由。當瑪拉德太太獨自一人在房間里時,姐姐約瑟芬在門口懇求路易斯開門,認為她獨自一人會把自己弄出病的。在約瑟芬看來,女性遇到問題自己是解決不了的,需要男性的幫助,所以她不斷懇求路易斯出來,不要一個人呆著。

瑪拉德太太的名字是路易斯(Louise),意思是“著名的戰(zhàn)士”。因此,在以理查茲和約瑟芬為代表的男權統治社會里,路易斯是一名戰(zhàn)士,勇于為女性的自由獨立而奮斗爭取。路易斯在自己房間里獨處的那一段時間,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正是為自我而戰(zhàn)的時期,她是一名勇敢的戰(zhàn)士。

四、結語

在《一個小時的故事》中,女主人公熱切渴望擁有真正的自由,可是在當時的以男權為主宰的統治社會中,這樣的婦女力量是弱小的,最終導致了悲劇。小說中女性主義思想濃厚,它鼓勵女性擁有獨立的個人意識,鼓勵女性要團結起來,積極反對那些不平等的社會家庭行為及思想,從而獲得身心的真正自由。

參考文獻:

[1]凱特·肖邦.一個小時的故事[A].載杜麗霞(主編), 英語短篇小說選讀 美國篇[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1.

[2]Pattee, Fred Lewis, A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1870 [M], New York: The Century Company. 1915.

[3]Seyersted, Per, The Complete Works of Kate Chopin. Vol. 1 [M], Baton Rogue: Louisiana UP. 1969.

[4]Welter, Barbara. 1966, The cult of true womanhood: 1820-1860 [J], American Quarterly 18(2):151-174, New York.

猜你喜歡
凱特肖邦女性主義
“鋼琴詩人”肖邦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34
論肖邦《第二敘事曲》(Op.38)的敘事、形式與風格
樂府新聲(2021年4期)2022-01-15 05:50:06
《達洛維夫人》中的女性主義敘事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2:24
凱特數碼印花
凱特數碼印花
凱特數碼印花
凱特的小店
肖邦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淺析女性主義翻譯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11
松江区| 霍州市| 南雄市| 西乌珠穆沁旗| 连山| 秭归县| 吴川市| 浑源县| 莱阳市| 宜兰市| 泗洪县| 江油市| 永平县| 仁化县| 云南省| 万安县| 六盘水市| 定西市| 扎鲁特旗| 四会市| 南川市| 安西县| 中阳县| 墨竹工卡县| 马关县| 德州市| 灵寿县| 百色市| 沂水县| 石家庄市| 萨嘎县| 望江县| 桑日县| 会昌县| 宣威市| 东乡| 米林县| 苗栗县| 务川| 页游|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