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吉
摘要:前人吊李后主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他一生的政治生涯是荒唐而可笑的;但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巴鰢舭б运肌?。他的詞冠絕五代,早年的詞作清新綺麗,成為后代“婉約派”詞人藝術風格的源泉,而其晚期的創(chuàng)作悲涼凝重,成為后代“豪放派”詞人模仿的范例。其豪放詞代表作之一《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一往奔放,淋漓盡致。如同佛說“人生一切苦”的大徹大悟,難怪有人以詞中的佛祖稱之于作者。
關鍵詞:南唐李后主;李煜;虞美人
李煜(公元937-978年)史稱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山隱士、鐘峰隱者、蓮峰居士、鐘峰白蓮居士,徐州(今江蘇徐州)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作為君主,李煜是腐敗無能的亡國之君;但作為詞作家,他卻是晚唐五代詞人的杰出代表,在詞的發(fā)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七月流火,朦朧的夜。今晚是后主42歲的生日。侍女哀婉如鶯的歌聲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李煜的新作唱得余音裊裊,恍如樂仙。
歌聲飄出窗外,劃傷了寂寞的月光,也劃傷了李煜那顆流離失所的心。
記憶和痛苦挾著月光糾纏而來,隨著侍女的歌聲回旋盤繞。
在南唐時的奢華綺麗、肆意恣睢的生活,隨著南唐的滅亡,永遠地離去了。當他在宋軍士兵充滿好奇、蔑視的目光中,無地自容地登上了北上的行船時永遠地離去了。等待他的并不是醉生夢死的王公生活,而是亡國之君的屈辱與悔恨。
時隔不久,太宗賜酒,李煜死于異國他鄉(xiāng)。據說太宗就是聞《虞美人》而萌動了殺機,所用毒藥名牽機藥。中毒者不會馬上死去,而是在藥力作用下不斷地抽身前屈而死,備極痛苦,慘不忍睹。
時至今日,幾乎沒有人了解李煜的政績,也幾乎沒有人不了解李煜的詞。雖然他被迫從政一生,可是他卻是以一個詞人的身份永垂青史。
李煜不僅僅是個詞人,還是書法家、畫家、收藏家和音樂家,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絕代才子”。
李煜是書法家 ,曾創(chuàng)制自成一體的“金錯刀”書法。后人將他的書法比喻為“倔強丈夫”。李煜的書法一開始是學柳公權,這在陸游所作的《南唐書》中有記載。其后,他花費大量的時間揣摩顏真卿、歐陽詢、諸遂良、王羲之、王鑠等人的書法精義,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所書寫的碑刻《筆陣圖》竟然被后人誤以為是書圣王羲之的作品,可見他在書法上的造詣。
李煜也是書法理論家。他讀過羊欣的《筆陣圖》,寫過《書述》、《書評》,他認為:“善書法者各得右寫之一體 ,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洵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諸遂良得其意而失其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顏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魯,柳公權得其骨而失于生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氣而失于體格,張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獨獻之俱得而失于驚急無蘊藉態(tài)度。” 「1」(第9頁)
對于書法有著如此深入細致的了解,絕不是在朝夕間而能達到的。是他在空閑時間里,對此一直不懈的探索,才達到后人所說的“善詞章,能書畫,皆臻妙絕”的境界。
李煜在繪畫上的造詣也不次于他對書法的造詣。
《圖畫見聞志》:
后主才識清瞻,書畫兼精,嘗觀所畫林木飛鳥,遠過常流,高出意外。金陵王相家有雜禽花木,李忠武家有竹枝圖,皆稀世之物。「1」(第10頁)
《宣和畫譜》:
江南偽主李煜,政事之暇,寓意于丹青,頗到妙處。畫竹清爽不凡,別為一格?!?」(第124頁)
《豫章黃先生文集》:
世傳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一勾勒成,謂之鐵鉤索。自云,惟柳公權有此筆法?!?」(第123頁)
《太平清話》:
后主善畫墨竹?!?」(第126頁)
可以說,上面所說的評論,是每一個終生從事書法、繪畫研究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的,但是,古往今來,能得到如此高評價的書法家和畫家究竟有幾個人。李煜卻得到了。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一書中評價李煜:“才識清瞻,書畫兼精,賞觀所畫林木飛鳥,遠過長流,高出意外?!?/p>
李煜是書畫收藏家?!皩m中圖籍萬卷,鐘王墨跡尤多?!崩铎系牟貢际恰俺鹦>珜?,編秩完具,與諸國本不類”珍異版本。
李煜還是個音樂家。他所做的《念家山》、《振金鈴》二曲曾經在江南地區(qū)廣為流
李煜之所以能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如此大的藝術成就,成為名符其實的“詞中之帝”,與他這些才能是分不開的。
這些傲世才能若生在普通人身上,任何一樣都是莫大的幸福,但上天卻戲弄地把它給了李煜。他讓李煜獲得了一切詞人所應具備的才能,卻惟獨忘了李煜最需要的才能——政治才能。
李煜在現實和理想間徘徊、掙扎,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也一步又一步將自己的國家推入了滅亡。
在蒼涼的曲調中,李煜心中翻騰著難以言語的哀怨。他寫下了“氣魄沉雄,實開宋人豪放一派……論者謂此詞凄愴,與項羽拔山之歌,同出一揆” 「2」(第57頁) 的名詞《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國家不幸詩人幸,活到滄桑句便工?!保ㄇ遐w翼語)后主李煜亡國后的深哀巨痛使他成了“詞中之帝”。
二、莫道先后風格異,真情無改是詞心
王國維說:“詞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短處,亦即為詞人之長處?!?/p>
李煜的詞,所以分為前后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他降宋時作為界線。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多反映宮廷香澤綺羅,艷濃綺麗的作品。
他的艷情詞寫得惟妙惟肖,使人如臨其境,他的作品《一斛珠》很好地體現了這點。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浣。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破。
詞作綺麗柔靡,特別是最后兩句,描寫了一個年青美麗的歌女在半醉中恃寵撒嬌的嫵媚神情,真可以說是傳神之筆。即使是前期描寫奢侈豪華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作品,也摒棄了花間詞人粉飾、涂抹、雕刻的痕跡,而用明凈單純的句子,似乎信手拈來,卻字字珠璣,可謂鬼斧神工。正好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量,李后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保O水亭雜說)
在這同一時期,李煜亦為后期的豪放詞派打下基礎。他的詞作《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后人點評此詞通篇以“奔放自然之筆,表現了一種全無反省和節(jié)制的完全沉溺于享樂中的遄飛的意興,投盡享樂的思想情緒雖不足取,但寫景逼真,情味真切,文筆生動,不失豪放之氣。”
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押解到了汴梁,開始了囚徒生活。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沉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輊《默記》)。在這一時期,李煜的詞作變得意境沉重、渾厚起來。他完全從“花間派”詞人的風格中走出來,形成獨具特色的另一種詞風。在這一時期的作品,無論在思想內容上,還是藝術成就上,都達到了詞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由此誕生了詞史上最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
面對空落的庭院,回味起舊日庭前的歌舞盛況,李煜寫下了《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終日誰來”?確實,有誰來看望他一個亡國之君呢?李煜只能獨自“對景難排”,不得不在屈辱的生活中回憶,不得不在往事的清醒中痛苦,“往事只堪哀!”
他又相繼寫下了《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肚迤綐贰罚簞e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而他的絕命詞《虞美人》更是血淚文字,千古傳誦。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說:“此首感懷故國,悲憤已極……末以問答語,吐露心中萬斛仇恨,令人不堪卒讀。通首一氣盤旋,曲折動蕩,如怨如慕,如泣如訴?!?「3」(第488頁)
春花秋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收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成呢?“我”既已對人生絕望,經歷了諸多往事,一切都已“朱顏改”,你見證了所有“往事”,但你究竟“知多少”?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我”不忍回首,也不堪回收。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比松痪鸵馕吨鵁o窮無盡的悲愁嗎?整首詞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一個主題思想“愁”,結合成諧和協(xié)調的藝術整體。王國維說的好:“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狈▏骷铱娙f:“最美麗的詩詞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4」(第4頁)李煜的《虞美人》正是以眼淚和悲憤而寫成的不朽之作。
無論是前期描寫男女之情,還是后期抒發(fā)亡國之痛。李煜都坦露胸襟,直言不諱。他所有的詞都從自己的親身感受出發(fā),自然真實,直抒胸臆。李煜的詞不鏤金錯彩,卻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情味雋永。他的樂舉杯共享,他的悲我們感同身受。每首詞,不改的是那顆純真的詞心,是直抒胸臆不隱晦的詩人性情。
三、誰家石碑文字滅,后人重取書年月
李煜的詞明白易懂,上口動聽,乍看之下,幾乎都是信手拈來的俗語,細品之后,才發(fā)現無一句不是動人的絕唱。
《烏夜啼》是李煜在兩年多的囚徒生活中所作。這也是當時眾多作品中李煜沒寫到夢的兩首作品之一。眾所周知,李煜的“夢”是痛苦的,悲憤的,但這首沒有“夢”的作品表達出來的愁苦心情卻是更加令人心酸。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燕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鮮花盛開似錦,然好景不長。瞬息之間,它就急匆匆地紛紛凋謝,落紅遍地。如果是時序推遷,自然衰敗,尚也解心中之遺憾。如今卻是“朝來寒雨,晚來風”不斷摧殘蹂躪所致。何止李煜所說一個“太”字了解,“匆匆”的不只是美好的鮮花,還是那鮮花一樣嬌嫩的女子,還是那迷離煙蒙的南唐往事。
“春紅”讓人聯想到的何止如此,人世間的許多風雨花殘之事,蘊含極廣,可以概括古今。而那“朝雨晚風”,既是自然界的風雨,又是人生、政治上的風風雨雨。短短幾字已包羅萬象,這樣的概括能力具有震撼人生的力量。
下闋“燕脂”緊接“春紅”,異樣惹眼,這“燕脂”在朝雨晚風的吹打之下,不僅是濕濡,而化成了“淚”,這“淚”是誰流露,又是為誰而流?哀艷的離情的“淚”,已經讓李煜“醉”留人了,這個“醉”字不是歡喜的陶醉,而是那“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醉”。這讓我想到李煜另一首《烏夜啼》中一句“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崩铎现荒茉诰谱碇谢貞浤敲篮玫耐?,慰藉自己的心靈,但現實卻是如此的不堪,他的悵恨與悲哀無休無止,無窮無盡,就像大江之水滔滔東流,奔騰不息永無盡頭一樣。結尾“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句,以東流的江水來表現無邊的哀痛,既形象又有概括力,成了千古絕唱的名句。此句如真的長江大河,將題旨升華為對整個歷史與人生的概括。這里的“長恨”“長東”呼應上片的“朝來”“晚來”,加倍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有學者認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而“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恰好免去這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4」(第7頁)
而我們讀李煜的詞,自然不若文人所精,感受方淺。但李煜的苦,李煜的恨,李煜的愁,溢滿字里行間,卻讓人感同身受,無法置身事外。
王國維說“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保ā度碎g詞治》)李煜的詞真情洋溢,使每個讀者為詞中所描寫的意境吸引,與作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這是詞創(chuàng)作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南唐亡于李煜之手,這是一種宿命。李煜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沒有亡國之痛,就不會有那些流傳千古的佳作,這就是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钡笕瞬]有吸取李后主的教訓,南唐國滅149年后,另一位“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凄然登場了……
李煜在歷史上離我們遠去,他留下的是一首首悲涼渾厚的歌,唱出了人生的悲哀,也唱出了人生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楊軍.南唐后主李煜傳[M]. 北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張養(yǎng)年,王春香編注.豪放詞[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徐季子,姜光斗主編 .中國古代文學(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宋詞鑒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