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劉 燕(東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協(xié)作學習模式下形成性評估在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應用
李欣劉燕
(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沈陽110000)
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理論下的協(xié)作學習模式強調在協(xié)作學習小組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性評估注重對學習者學習過程進行評估,將協(xié)作學習模式和形成性評估方式應用在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旨在分析協(xié)作學習模式和形成性評估對大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
協(xié)作學習形成性評估英語寫作學習
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技能中,寫作為輸出方式,在英語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是英語學習者英語表達和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各類英語考試的重要內容。然而,目前在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英語寫作的訓練相對薄弱,學生寫作水平不高,內容深度不夠。如何運用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和評估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協(xié)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與資源共享,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激發(fā)興趣。將協(xié)作學習應用于英語寫作過程中,旨在促進寫作任務的完成和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協(xié)作學習強調的是在寫作過程中學習者的成效,形成性評估通過教師觀察、學生檔案、日記等方式,能更加有效地對學習過程進行追蹤。2007年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特別補充評估內容,強調評估的過程性和發(fā)展性。
協(xié)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是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個學習內容,以小組形式參與,為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并最大化個人和他人習得成果而協(xié)作互助、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切相關學習行為。
協(xié)作學習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為理論基礎。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經驗生成意義,形成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往往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幫助,利用必要學習資料,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討論、幫助等活動,在進行意義建構過程中獲得。人本主義主張從全人類視角闡釋學習者個人的成長歷程以發(fā)展人性,注重啟發(fā)學習者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潛能。兩者都強調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過程,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學習者的情感因素,促進同伴之間的互相幫助,積極建構自己的認知世界。
國內關于協(xié)作學習的研究主要為探討協(xié)作學習的模式和協(xié)作學習對英語學習的作用,如王麗娟將協(xié)作學習與支架式學習相結合,形成新型體驗式教學,并將其運用到非英語專業(yè)的英語教學中;蔣銀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比分析傳統(tǒng)語言課堂與寫作知識建構語言課堂的區(qū)別,在此基礎上建構外語協(xié)作知識建構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案例中以檢驗其效果。
1911年泰勒在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中,在實驗研究和評估實踐的基礎上首次提出“教育評估”概念,將評估與測驗區(qū)分開來。斯克里芬首次明確提出將評估分成形成性和總結性,指出形成性評估是為改進課程教學及其他方案活動而在活動過程中進行的評估。布魯姆拓展了斯克里芬的理論,并將這兩種評估方式運用到教學中,指出形成性評估是對學生日常性學習活動進行記錄、考察、評價和分析,是給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加詳細和持續(xù)的反饋。
國內學者關于形成性評估的研究開始于二十一世紀初,主要關注點是形成性評估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如王華、甄鳳超基于語言教學項目對形成性評估流程效果進行探究,構建較為系統(tǒng)的形成性評估流程,并將其應用于某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中;徐昉在對英語寫作教學法的多視角理論回顧與思考中,總結出如何從形成性評估理念出發(fā)組織教學步驟,有效地開展寫作課堂。
在大學英語寫作課中運用協(xié)作式學習模式,教師、學生和協(xié)作小組是密不可分的。協(xié)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后,學生要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在課堂內外進行協(xié)作學習。在進行正式的學習之前,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任務,組織學生有序進行。根據協(xié)作學習的特點,將協(xié)作學習過程分為協(xié)作分析階段、協(xié)作準備階段和協(xié)作實施階段。
首先在分析階段,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發(fā)揮指導、監(jiān)督學生的作用,在課堂上布置寫作內容,明確寫作目標,講授寫作方法。
在準備階段,根據學生的能力、性別、目標等,對所有學生進行異質分組,每組人數不宜太多,一般是2-5人,盡量做到男女生混編,選出一名組長負責小組協(xié)調。這種互補分組方式可更好地強化每組的學習效果,發(fā)揮不同類型學生的優(yōu)勢,使寫作和討論進展順利。協(xié)作學習小組建立后不能一成不變,在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后要對教學活動加以分析,及時從人員結構上做出合理調整,保證協(xié)作小組學習的順利開展。
在實施階段進行小組活動,主要是組員交流、討論,分享意見和建議,解決自己的寫作問題及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最終在大家的協(xié)作下獨立完成自己的寫作任務。然后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后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問題及時解答,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價。
根據形成性評估的特點及在課堂中具體運用,本文將形成性評估分為課堂即時形成性評估及課下反思評估,并結合學習檔案袋,設計適合在大學英語協(xié)作模式下寫作課堂中的形成性評估模式。如圖:
1.課堂即時形成性評估
課堂即時形成性評估屬于短期形成性評估,發(fā)生在課堂內教與學的相倚瞬間,具有最有效的促學作用。在協(xié)作學習模式下的即時形成性評估包括教師反饋、同伴互評及課堂自我評估。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對學生進行指導并且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解答,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反饋;在小組討論中,小組成員根據同伴提出的問題、觀點及作文進行評價;每個小組成員在協(xié)作學習結束后要對自己的表現和作文進行自我評價;三者評價相結合,學習者會收到來自教師和同伴及自己的評價,對當前的學習任務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2.課下反思評估
課下反思評估是指在課堂結束后進行的一系列評估。教師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及課下復習情況;學生通過反思日志的記錄,核對自己寫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反思自己在協(xié)作過程中的不足,制訂下一步計劃。
3.學習檔案袋
學習檔案袋是指能向學生和其他人表明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投入、進步和成果的作品集,主要包括每一階段的作文,教師的書面評語,同伴的評語及自己的反思日志。這是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關于學習目的、活動、成果、業(yè)績、進步及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的集合體。
1.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在寫作課堂實施協(xié)作學習,教師布置寫作任務后,學習者會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激發(fā)學習興趣,更愿意主動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有利于引導和鼓勵學生重視寫前準備活動;在進行正式寫作前,小組成員在組內進行“頭腦風暴”,將收集的資料與組內成員共享,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只有足夠的輸入才能帶來有效的輸出,因此課前準備和討論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題目,挖掘主題的更多內涵意義,拓寬自己的寫作視角。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出具體反饋,幫助學生構建更好的寫作基礎。
2.有助于提高學生寫作的思維能力
協(xié)作學習模式讓學習者在組內更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寫作進行前,大家集思廣益,在交流互動中汲取他人的觀點和意見,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式,提高寫作深度。獨立完成自己的寫作任務后先進行自我評價,對作文中的語言形式和文字進行修改和完善,然后在組內進行互評,主要對作文內容和邏輯進行評價和完善,自評和互評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寫作現狀,查漏補缺,共同進步。
3.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和協(xié)作意識
在課上協(xié)作學習完成后,學習者通過檔案袋和反思日志可對自己的近期寫作情況進行分析和反思。檔案袋可由學生自己保存,收錄學生最近的寫作篇目,感興趣的英文文章,一個階段的寫作目標和計劃,寫作狀況的成績單,學生自己、同伴及教師的評估意見等,檔案袋可讓學生在協(xié)作學習中目標更加明確。而學習者自己的反思日志則是學習者通過分析自己的寫作問題和進步情況來進行自我反思,每一次的記錄和分析都是制訂下一個寫作計劃的依據。自己進行反思,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協(xié)作學習效率,促進自主學習,最終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在大學英語寫作學習中,將協(xié)作學習和形成性評估有效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協(xié)作學習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降低學生的寫作焦慮感,產生更好的寫作效果。另一方面,采用形成性評估的方式,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追蹤,能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第一手資料,不僅能幫助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計劃,還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寫作方面的缺陷和進展。
[1]Slavin,R.E.Cooperative Learning[J].Review of EducationalResearch,1980,50(2).
[2]王麗娟.協(xié)作學習情境下的知識意義建構與體驗式教學[J].外語教學,2009,30(4):75-79.
[3]蔣銀健.外語協(xié)作知識建構課堂的組織方法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9(3):31-36.
[4]王華,甄鳳超.基于語言教學項目的形成性評估流程效果研究和再完善[J].外語研究,2008(3):56-64.
[5]徐昉.英語寫作教學法的多視角理論回顧與思考[J].外語界,2011(2):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