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數字教育博物館研究綜述

2016-10-12 01:30:52那一沙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博物館論文數字

□那一沙 李 娜 夏 軍

[天津大學 天津 300072]

數字教育博物館研究綜述

□那一沙 李 娜 夏 軍

[天津大學 天津 300072]

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及虛擬現實技術的發(fā)展,博物館出現了新的展示方法和陳列形式,利用新興技術對博物館進行數字化改造,建成數字化博物館系統(tǒng),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充分發(fā)揮。通過對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總結,進行論文數量統(tǒng)計、內容分析、研究人員層次分析,提出了解決措施和研究展望。為后續(xù)的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也為宏大而復雜的數字教育博物館建設的系統(tǒng)工程奠定理論基礎。

數字博物館;教育;信息技術;研究綜述

數字博物館是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等現代先進技術,將存在于現實中的實體博物館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地呈現于網絡上的博物館。如此可以使得實體博物館的職能得以充分實現,從而達到展覽、科普、教育和服務的目的[1]。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有專門組織的教育,它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也包括半日制的、業(yè)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從廣義上來講,博物館也是一種教育場所,參觀博物館也是一種教育活動,在欣賞展品和聽取講解的過程中,不僅能學到歷史、自然、藝術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還能夠引發(fā)思考、激發(fā)靈感、陶冶情操和升華思想,所以可以說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能。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博物館網站、數字博物館等不斷涌現,使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發(fā)揮的程度有所加深,速度有所加快,廣度也有所擴展。數字博物館是目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極富潛力的數字化產物,它的發(fā)展前景之大難以估量,應當引起學者和技術開發(fā)人員的充分重視。因而本文為了強調博物館與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系,著眼于數字博物館所具有的突出的教育性,稱其為數字教育博物館,并將數字教育博物館作為研究對象,對它的研究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在中國知網,以“數字博物館”并且包含“教育”為檢索詞在“主題”中進行搜索,獲得相關論文64篇,以“網上博物館”為檢索詞在“主題”中進行搜索,得到相關論文69篇,再以“虛擬博物館”并且包含“教育”為檢索詞在“主題”中搜索,得到論文25篇,對其進行梳理和篩選,將訪談、會議、報紙等不符合要求的非學術性文章以及重復的論文剔除,最終確定110篇論文為最終研究樣本。本研究中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圖表生成均采用Excel2007,并采用內容分析法對樣本進行分析,以樣本文獻的數量、研究視角、關鍵詞、作者為分析維度,并根據分析結果總結出研究中尚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提出未來發(fā)展的建議和對策[2]。

一、論文數量統(tǒng)計

通過樣本數據分析,發(fā)現我國研究者目前對數字教育博物館還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論文發(fā)表的數量來看,總共不到150篇,明顯表明對該領域的研究還很薄弱。從論文發(fā)表的時間來看,我國對數字博物館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相關文章逐漸增多,但并未引起研究熱潮。從論文發(fā)表的來源來看,《中國大學教學》《高等教育研究》這兩家教育類CSSCI期刊比較關注大學數字博物館的研究和建設,除此之外,博物館學領域的《數字博物館研究與實踐》《博物館研究》也發(fā)表了一定數量的相關論文,比較遺憾的是,《現代教育技術》《中國遠程教育》《中國電化教育》等教育技術領域影響較大的核心學術期刊對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視,較少刊載該領域的文章[3]。

二、研究視角分布

從圖1中可以看出我國對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研究方面,對于相關技術、教學設計、應用以及評價研究有所涉及但相對較少。

圖1 研究視角分布圖

(一)數字教育博物館的基礎理論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關注于:數字教育博物館的起源、發(fā)展歷程及現狀,功能和價值研究,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公眾教育等之間關系的研究等[4]。此類研究在數字教育博物館研究中的比重達34%,可見我國的研究者比較重視數字教育博物館的基礎性研究,并且在這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后期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例如刊載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的《高校博物館在大學創(chuàng)新教育中的功能》就著重介紹了博物館與高校的淵源、高校博物館的發(fā)展歷程和現狀,同時指出了高校博物館由教輔單位向教學單位的功能定位的轉變。張?zhí)K卉和許曉華的《大學數字博物館的價值研究》和馬駿的《試論我國高校博物館科教功能的發(fā)揮》則重點闡述了數字教育博物館的價值和功能。另外,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中心的胡錘和張小李在《數字博物館對知識框架教育和物證教育的貫通》中,還有關昕在《數字博物館與公眾教育》中則是揭示了博物館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之間的關系,即博物館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它是聯接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橋梁[5]。

(二)數字博物館的實踐應用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構建探索、模式創(chuàng)新和其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及公眾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功能的發(fā)揮等。24%的比重表明了我國的研究者在該項研究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博物館教育作為溝通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橋梁,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故此類研究的意義非凡。例如《中國信息界》2012年第5期上的文章《面向公眾教育服務的數字教育博物館——以溫州數字博物館為例》,作者王光宇,他作為溫州博物館文博館員、網絡工程師,通過介紹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教育服務體系,并且在分析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特點的基礎上,以“東甌慧光”溫州數字博物館為例,展示了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構建過程和結構,具體到由存儲層、管理層、表示層構成的體系結構,還有包括欄目設置、信息采集、首頁編制、信息管理在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及頗具特色的功能模塊:館藏文物、陳列展覽、名勝古跡、百工之鄉(xiāng)和文化名人[6]。除此之外,還有董少春、徐士進、武港山、陸現彩合著的《大學數字博物館在高?;A教學中的應用》、常櫻和段淑鳳的《主題數字博物館在歷史文化傳播中的應用》、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何丹和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胥彥玲聯合發(fā)表的《淺析我國數字科技館科普形式的創(chuàng)新》、童茵和張彬的《中國高校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新模式的研究》等文章也都是數字教育博物館應用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分析維度有所差異等。前兩者是選取某一類數字博物館論述其在某一特定的教育領域的應用,后兩者則著眼于數字博物館在建設和發(fā)揮教育功能過程中的形式及模式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三)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教學設計研究

目前我國對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教學設計研究還較少,僅占總研究成果的23%,但是它本身具有的極高的研究價值要求研究者更多更深入地加以探索和創(chuàng)新。此類研究性文章中,代表論文有浙江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的楊真真、張劍平的《基于數字化博物館的研究性學習及其設計案例》和闕仁鎮(zhèn)、楊玉輝和張劍平的《基于數字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探究教學》,前者通過將研究性學習與Webquest模式進行對比,指出Webquest模式存在的問題,突出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點,進一步闡明基于數字博物館的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基于數字化博物館的研究性學習案例。后者在分析數字博物館的內涵與特征、發(fā)展概況及其在探究學習中的作用,并以此為前提構建出基于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探究教學模式,并詳細闡述了西湖文化數字博物館的設計與開發(fā),還有有實際操作價值的教學設計方案[7]。

(四)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相關技術研究

此類研究的比例較低,表明我國的數字教育博物館正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當前相關的論文為數不多,西華師范大學實驗中心的王樹斌在《基于Web3D的數字博物館的設計與開發(fā)》中列出了數字博物館的整體設計原則、整體架構、系統(tǒng)化開發(fā)流程設計,并且進一步對開發(fā)技術、平臺以及主題網站的測試與發(fā)布加以論述。由此可見,我國研究者應該更加關注和致力于數字博物館的技術研究,為其提供技術支撐和物質保證。

(五)數字教育博物館的評價性研究

在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中,我國少有研究者對其進行評價與反思。研究樣本中只有闕仁鎮(zhèn)、楊玉輝和張劍平的《基于數字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探究教學——以西湖文化數字博物館為例》在論文的結尾部分從手段與目的、互動與共享和整合與創(chuàng)新三個層面加以總結反思。在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發(fā)展道路上,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進行評價和冷思考,從而為數字教育博物館的健康蓬勃發(fā)展掌握方向、提供保障。

三、關鍵詞分布

本文對數字教育博物館關鍵詞進行了頻次統(tǒng)計,得到390個關鍵詞,其中前9位高頻關鍵詞分別為“教育”“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功能”“技術”“學習”“網絡”?!敖逃币辉~共出現53次,“博物館”出現了35次,“數字博物館”加上“數字化博物館”“虛擬博物館”,共出現23次?!凹夹g”“功能”“學習”“網絡”共出現了20次,說明數字博物館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博物館教育作為連接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橋梁,發(fā)揮著較高的教育價值。而“技術”“網絡”的出現,表明我國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從微觀的技術層面對數字博物館加以探討,揭示出另一個影響數字教育博物館能否成功施行并推廣的現實因素——相關技術的發(fā)展情況,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數字技術等現代先進技術的成熟和創(chuàng)新無疑會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物質保障。

四、研究人員層次情況

(一)論文第一作者所屬機構分布

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相關論文作者,45%來自普通高等學校,43%來自博物館或其他文博機構,廣播電視大學占2%,也有一些論文來自其他一些機構。數據表明,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重點力量來自普通高等學校,因為高校集中了大部分的專家學者等研究型人才,具備知識創(chuàng)新的土壤,自然有利于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發(fā)展;當然還有另一方面的優(yōu)勢來自于現代企業(yè)與高校的合作共贏。博物館和其他文博機構也占了整個研究的半壁江山,它們不僅是展示、宣傳和保護文物的場所,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通過電視、廣播和計算機網絡等實現高等教育的廣播電視大學,理應利用其所具備的技術和媒體優(yōu)勢對數字博物館多加研究,但研究成果卻較少。數字博物館作為教育性極強的機構,其教學形式新穎、豐富,強調學習的自主性、物證性,職業(yè)技術學??梢源竽懺O想、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改善職業(yè)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其他機構在此領域的研究雖有涉及但還很少,這要求他們激發(fā)熱情、積極探索,尋求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熱點和突破口。

圖2 論文第一作者所屬機構分布圖

(二)論文第一作者所屬地域分布

圖3 論文第一作者所屬地域分布圖

論文第一作者所屬區(qū)域分布如圖3所示,華東地區(qū)和華北地區(qū)在此項研究上成果相當,兩者加起來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整個研究的五分之四,成果顯著。西部地區(qū)由于研究的基礎設施和師資的相對欠缺,所以相關研究不足。我們知道,西部地區(qū)的氣候相對惡劣,資源相對缺乏,這樣的自然條件導致了比較落后的社會條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而在博物館建設、教育發(fā)展等文化事業(yè)方面,西部地區(qū)長期處于相對薄弱和落后的局面,表現為教育和文娛基礎設施差,教學和科研人才缺乏,教育質量低,教育理念落后等。這就需要國家給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資金、技術和師資等方面的投入,并號召東部發(fā)達地區(qū)帶動和幫助西部地區(qū)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除此之外,華南地區(qū)、華中地區(qū)還有東北地區(qū)應該積極發(fā)揮自身經濟文化的區(qū)位優(yōu)勢,為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發(fā)展而努力。

五、解決措施

(一)追求數量,注重質量

根據統(tǒng)計數據,發(fā)現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相關研究論文數量較少且質量尚較低,涉及到的期刊大部分是一般期刊,教育技術學的核心期刊的刊載量不足,且研究水平和學術影響力不高。針對此問題,一方面,國家要設立相關的部門進行鞭策和把關,并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研究者們自我督促和激勵,提高研究興趣,樹立責任意識,致力于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探究,以實現數字教育博物館研究的“量”和“質”的雙贏。

(二)減少重復,積極創(chuàng)新

通過對數字教育博物館研究成果的仔細分析發(fā)現,關于它的基礎理論研究局限于起源、發(fā)展歷程及現狀,還有功能和價值研究,有所重復;在實踐應用方面,也存在觀點雷同的情況;在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教學設計和技術研究方面,模式單一、僵化,有待突破;評價性研究數量少且存在重復現象,應加以創(chuàng)新。要盡量避免重復,進行創(chuàng)新,就需要成立和建設優(yōu)質而高效的研究團體,并以探索創(chuàng)新的思想武裝頭腦,以教育實際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有關數字教育博物館的新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腳踏實地地實踐探索,使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能夠實現真正的創(chuàng)新。

(三)突出熱點,拓寬視野

通過收集和分析論文關鍵詞發(fā)現,研究大多著眼于公眾教育、素質教育、數字教育等宏觀角度來考慮,較少從技術和實踐等微觀角度來進行詳細而全面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大多數是籠統(tǒng)闡述數字教育博物館這一新型教學方式的作用,缺少對其作用發(fā)揮的機制和過程進行詳盡的說明。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和迅猛發(fā)展,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較大的挑戰(zhàn),對于數字教育博物館的問題,我們要站在國際立場上來看待和分析,具備國際視野,達到國際水準。例如要積極參與國際上相關的學術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活動,有選擇地吸收和借鑒世界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結合中國國情和中國教育的實際問題來加以分析和應用,使得數字教育博物館的研究熱點明確,視野開闊,研究水平和學術影響力都不斷提高。

(四)加強合作,提供支持

通過分析研究人員的層次,發(fā)現論文第一作者所屬機構和所屬地域都呈現出兩極分化的不平衡的局面,這反映出研究者合作意識比較淡薄、合作平臺缺乏。而且只有很少數量的論文獲得了項目基金的支持,獲得國家級基金項目支持的更是寥寥無幾。建議政府加大科研投入,包括資金、設備等物質保障,搭建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交流平臺,加強科研合作,引導更多的優(yōu)秀學者積極投入研究,共同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促進數字教育博物館科學研究的強大合力。另外,針對西部地區(qū)經濟社會和教育文化事業(yè)比較落后和薄弱的問題,國家要大力地采取政策上的優(yōu)惠和支持措施,投入資金、輸入先進技術和輸送優(yōu)秀的師資和科研隊伍,幫助西部地區(qū)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從而促進教育、科學研究、博物館建設等文化事業(yè)的進步。當然同時要求西部地區(qū)的建設者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也需要研究者們克服困難,不懈努力和追求學術理想,相信在內外因共同作用下,西部地區(qū)會在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不斷有所改善和提高。

六、研究發(fā)展展望

(一)“可移動的博物館”研究

移動應用,正在也將繼續(xù)成為近來興起的新穎而富有活力的研究領域,它具有以下的特點和優(yōu)勢:以PDA、MID、UMPC、智能手機、學習機等移動設備為終端,以3GWiFi等通信協(xié)議為技術支持,以內容包裝、情境感知、自適應推送、交互支持等為應用,移動應用可以拓寬人們學習的廣度,加深人們學習的深度。在博物館中,移動應用有著巨大的潛能,可以定期向用戶推送博物館展品的相關介紹和更新動態(tài),而且移動應用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也可使得移動設備為博物館提供與參觀者進行一對一直接互動的機會,并且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豐富多彩的移動內容可以吸引更多身處博物館之外的人,很多情況下,以一個展覽或者藏品作為活動的出發(fā)點,參觀者通過應用程序來觀看展覽和藏品,可以提升博物館品牌的時代性與創(chuàng)新性。由此可推論,將數字教育博物館與移動應用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極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新興的領域和熱點,比如設計和構建“可移動的”博物館,包括探討這種新型博物館的必要性,闡述它的功能和價值,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和技術應用等等。

(二)“可交互的博物館”研究

在一類特定的網絡平臺上運行的在線社區(qū)具有存儲、聚合、共享圖像和視頻的功能,社交媒體就始于這種特定的網絡平臺。社交媒體有利于有共同興趣的人們之間建立聯系,他們通過交換個人信息和內容來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社交媒體在滿足個人和組織未來日常復雜需求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社交媒體平臺高度可視化的特性使其更易于匯集和展示富媒體(Rich Media,指具有動畫、聲音、視頻或交互性的信息傳播方法)。因此博物館特別適合采用社交媒體平臺彰顯它們的資源價值。那么關于如何將社交媒體合理而高效地運用到博物館中,進而促使博物館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教育作用,包括教育的廣度與深度,此類的研究將會逐漸興起并不斷擴大影響[8]。

(三)“更開放的博物館”研究

開放內容是學習者與學習機構之間的一場互動運動,這就意味著應允許他人通過網絡平臺自由復制信息。博物館如今正努力為廣大民眾提供在線開放路徑,以便訪問他們的歷史照片、陳列品、收藏品以及其他資源,并藉此提供全民公眾教育服務。對于一個博物館來說,開放內容是一種收集和展示世界自然和文化資源并使其共享的有效手段。提供在線公共訪問圖片、元數據,能夠提升藏品的公共價值,促進教與學活動以及其他與博物館制度任務相關的核心活動。在當前高速發(fā)展的互聯網支持下,開放內容已經成為一種讓藏品等物質料更為廣泛的可接近和再利用的途徑。所以探索如何使得博物館更加開放,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加廣泛的資源使用權限,將成為博物館教育領域的又一研究熱點[9]。

[1] 張妮佳. 數字博物館的開發(fā)與教育應用研究[D]. 杭州: 浙江師范大學, 2007: 17-23.

[2] 劉林. 數字教育博物館研究[J]. 科學咨詢: 決策管理, 2009(7): 32.

[3] 冀亞麗, 丁立, 喬紅波. 計算機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J]. 河北石家價值工程, 2010(35): 130-131.

[4] 劉立勇, 朱與墨, 馬紅英. 高校博物館在大學創(chuàng)新教育中的功能[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1): 96-99.

[5] 徐士進, 董少春. 中國大學數字博物館[J]. 科學, 2004(6): 17-19.

[6] 王光宇. 面向公眾教育服務的數字博物館——以溫州數字博物館為例[J]. 中國信息界, 2012(5): 63-68.

[7] 闕仁鎮(zhèn), 楊玉輝, 張劍平. 基于數字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探究教學——以西湖文化數字博物館為例[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3(5): 34-42.

[8] 許鵬. 新媒體藝術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8.

[9] L·約翰遜, S·亞當斯貝克爾, H·威奇, 等. 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 2012博物館教育版[J]. 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S1): 56-78.

Research Convey on Digital Education Museum

NA Yi-sha LI Na XIA Ju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web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virtual reality, museum has its new way to show and exhibit. Using the new technology to modify museum, a digital museum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sharing with any resources to enhance educational fun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rticles related with digital education museum, including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the level of researchers, and proposes solutions and prospects.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som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es, and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reat and complex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museum.

digital museum;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onvey

G260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3-0042-05

編輯 張 莉

2015 ? 05 ? 23

天津市教育“十二五”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信息技術的職業(yè)教育通用高職教育平臺研究”(HE4039);天津市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通用教學設計平臺研究”(TJJX11-085).

那一沙(1973? )女,管理學博士,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娜(1991? )女,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夏軍(1976? )男,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系主任.

猜你喜歡
博物館論文數字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答數字
數字看G20
南風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露天博物館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成雙成對
2013年5—12月最佳論文
新聞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數字變變變
万荣县| 开封县| 四川省| 故城县| 乐安县| 扬中市| 盐亭县| 峡江县| 丰顺县| 隆尧县| 隆回县| 若尔盖县| 西吉县| 汪清县| 青冈县| 大悟县| 临邑县| 奉化市| 天长市| 秭归县| 资溪县| 桃园市| 佛冈县| 寿光市| 全南县| 陈巴尔虎旗| 泰安市| 清原| 宁晋县| 老河口市| 兰考县| 九龙县| 元氏县| 正阳县| 专栏| 偃师市| 开平市| 洪湖市| 平顶山市| 湘乡市|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