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家廚眼中無廢料”,很多被輕易丟棄的廚房“邊角料”,不僅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在中醫(yī)學中也有一定作用。如果這些廚房“邊角料”被賞識,完全可以“大翻身”,發(fā)揮大作用。
煮玉米前,先把玉米須扔掉,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玉米須含大量的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生物堿等成分,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須”,可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均有一定作用,也有利于減肥。
推薦用法:將留須的玉米放進鍋里,煮熟后倒出湯水,即“龍須茶”?!褒堩毑琛笨诟胁诲e,經(jīng)濟又實惠,可以作為全家的保健茶,特別適合于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的患者飲用。
小便不利、腹水、水腫時,可用玉米須煎湯飲用。
玉米須20克、山藥50克,加水煮粥食用,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作用。
芹菜莖常被用來烹煮食用,芹菜葉卻無人問津。但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芹菜葉比芹菜莖的營養(yǎng)價值高:芹菜葉中的胡蘿卜素含量是芹菜莖的88倍,維生素C含量是芹菜莖的13倍,維生素B1含量是芹菜莖的17倍,蛋白質含量是芹菜莖的11倍,鈣含量是芹菜莖的2倍有余。
芹菜葉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有平肝降壓的作用,對原發(fā)性及更年期高血壓有一定益處;其鎮(zhèn)靜作用,有助于安定情緒,消除煩躁;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腸癌發(fā)生,還可中和尿酸及體內(nèi)的酸性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痛風。
推薦用法:芹菜葉別具芳香,能增強食欲,可炒、拌、熗或做配料,也可做成餃子餡等。適量芹菜葉與雞蛋煮湯食用,或芹菜葉拌豆腐干等,均美味可口。
柚子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中醫(yī)認為,柚子皮理氣化痰、消食開胃,可治消化不良、咳嗽少痰等癥。
推薦用法:咳嗽不愈時、支氣管炎患者,可將柚子皮切碎,每次取5克左右,泡茶飲用,止咳效果甚佳。
身體出現(xiàn)風疹時,可將鮮柚皮搗爛,敷于患處,能止癢消腫。
柚子皮有一股清香,放入冰箱,可除異味。
蔥白是蔥近根部的鱗莖,隨時可采,食用方便。蔥白含脂類、多糖類、纖維素、原果膠、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A、亞油酸、油酸、大蒜辣素等成分。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蔥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中醫(yī)學認為,蔥白辛溫,具有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結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感冒風寒、腹瀉、陰寒內(nèi)盛等癥。
推薦用法:感冒風寒者,可用蔥白與生姜煮湯飲用,有祛風散寒、發(fā)汗解表的作用。
蔥白與淡豆豉煮湯飲用,可祛除風寒之氣。
生姜皮是生姜根莖切下的外皮,味辛性涼,有和脾行水的作用。
推薦用法:生姜皮5~10克,煎水服用,可治療水腫。
白蘿卜葉和蘿卜皮是一組常被忽略的廚房“邊角料”,因大家對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不夠了解而常被白白浪費。中醫(yī)學認為,白蘿卜葉具有消食理氣、清肺利咽、散瘀消腫的功效,主治食積氣滯、呃逆、泄瀉、咽喉腫痛、損傷瘀腫等癥。白蘿卜皮含有芥辣素,可以消炎、殺菌。中醫(yī)學認為,白蘿卜皮可順氣、化痰、止咳、解毒、生津,用于治療風熱感冒、腹脹、消化不良,還可消水腫。
推薦用法:將蘿卜葉煮熟,切碎,用油稍煸炒,加適量糖、醋、鹽拌勻食用。腹瀉、胃腸道不適者不妨一試。
蘿卜葉煮水,飲用時加點糖(改善口味),常喝可預防動脈硬化。
預防感冒,可將白蘿卜皮煮食。
咽喉炎、扁桃體炎患者,可將白蘿卜皮搗汁與姜汁同服。
冬瓜皮和冬瓜子分別為冬瓜的果皮和種子。很多人食用冬瓜時,都把冬瓜皮和冬瓜子扔掉,其實它們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冬瓜皮能利水消腫;冬瓜子性味甘寒,可清肺化痰、排膿。
推薦用法:冬瓜皮與赤豆、茯苓一同煎服,利水消腫效果較好。
肺熱咳嗽者,可用冬瓜子煎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