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年,南京市一小學三年級某班的家長們都在為一件事憂心不已,孩子班里有一個非常調皮的學生,把同班同學打得頭破血流;課堂上隨意地吵鬧、跳繩、跳舞……近日,該班級45名家長聯(lián)名提出了給這個熊孩子調換班級或令其退學的要求。對于家長們的要求,該校校長徐瑾堅決拒絕,她說對每個孩子都要“不拋棄、不放棄”。
據披露,學校專門為熊孩子所在的班級制作了排班表,進行無縫對接,要求每節(jié)課的教師務必在下一節(jié)課的教師到班后方可離開,另外還安排教師帶孩子吃飯,飯后帶回辦公室練字看書。站在熊孩子的角度看,這可能不是關愛,而是一種監(jiān)視。所以,學校的表現(xiàn)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校方沒有盲從其他家長“勸退”的要求,這種自覺與理性難能可貴。憂的是,他們的方法不得要領,這種狀況若得不到改善,也可能讓他們對自己的堅持產生懷疑和動搖。(資料來源:《北京晨報》《京華時報》)
微言大義:勸退或者特別看護,本質上都是一種“隔離”思維,這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可取。教育熊孩子,除了“不拋棄、不放棄”的態(tài)度,方法論也很重要:如何去標簽,如何開展愛心教育……這些短板也需一一補齊。如此,面對更多的熊孩子時,方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適用話題: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嘗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