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先
最后的獵手
和打魚相比,打獵很辛苦并且極易一無所獲,“打魚打不到燒碗湯,打獵打不到溜溜光”。但身體強壯的男人,往往更愿意打獵。主要原因在于,打獵或許可以成就致富的夢想。
一位老獵人,學(xué)了梅山之術(shù),能請動山神幫助,打獵很少空手而歸。據(jù)說幾年下來,他就提了滿滿一袋麝香,換回了一袋銀圓,把草房推倒修起了大瓦房,還送孩子上了學(xué)。這位老獵人晚年成了父親的師父,我常常見到他。戴著帽子,穿著長衫,滿面皺紋,胡子花白。腰肩系著布繩,身上背著黑色的大包。其實,我不覺得他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于我而言,僅僅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輩。
可是等到親見“梅山”的種種禮儀,我不得不對他心懷崇敬,甚至有些害怕。就說“走九州”吧。春天,進山打獵之前,要先在家請來各方神靈,然后一個一個地溝通,直到安頓好所有神靈。這個過程,稱之為“走九州”。九州,即揚州、荊州、豫州、青州、兗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一般泛指中國。請了九州的神,走遍全國,都有神的保護。但請神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念祝詞,再念咒語,再念祝詞,請完祝畢,還要用卦檢驗效果。卦由半塊竹根或牛角做成,小孩半個手掌大小,前尖后粗,牛角狀彎曲。祝詞念完,兩卦先合攏,再錯開,往地上一扔,根據(jù)剖面方向判斷卦象。一上一下稱為勝卦(或者順卦),全上為陽卦,全下為陰卦。如果要什么卦象就有什么卦象,神就認(rèn)可了你的行為,接受了你的香火祭品,一年就通行無礙了。但是,卦象總是隨機的,不可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卦象不對,那個神就要重新請。所以,“走九州”往往要大半天時間,中間不能停頓。七八十歲的老人,一邊念咒語,一邊四方跪拜,還要翻跟頭,一折騰就大半天,如果沒有信仰作支撐,是無法完成的。
進山打獵的時候,還要在山前請“梅山”,“梅山胡李趙三大王”是獵神,帶著“噓風(fēng)童子、喚狗二郎”掌控了獵場。請“梅山”也叫“開山”。因為祝詞念了,卦象也到位了,還不夠,還有個叫“開山”的儀式?!伴_山”的一種是開“紅山”,也叫“武山”,就是用剝皮的利刃在自己額頭上砍出口子。如果一砍就鮮血淋漓,就表明一年紅運當(dāng)頭,“開山”也就完成。怪異的是,很多時候,砍了好幾刀,傷口白森森的,肉往外翻,血卻不出來。這樣就只有再砍,直到有血滲出為止。另一種稱為開“文山”,不砍額頭,殺雞祭奠或者只念祝詞即可,但這種據(jù)說效果不好,所以還是以前一種為主。老獵手的額頭上,有一道深深的凹痕,就是年年“開山”砍出的。
除了這些儀式之外,新工具的第一次使用前,也要先祭祀山神獵神。比如一個背獵物的麻繩網(wǎng)兜,一捆鋼絲套等等。不過到父親打獵的時候,空手而歸的時候越來越多。老人說,這歸咎于父親的半信半疑?!澳愣疾幌嘈潘麄兊墓Ψ?,他們咋個幫你呢?!蔽业贸姓J(rèn),這是老人說過的一句很有哲學(xué)味道的話。老人還說過一句極有哲理的話。那是他的一個不太長進的徒弟,老覺沒有得到師父真?zhèn)?,乞求師父給點“硬的”。老人說:“硬的?河里的石頭就硬!”
老人不僅懂梅山之術(shù),還懂一些巫祝之術(shù)。有人“撞鬼”、“中邪”生病,就找他念咒治療。因為要畫大大小小的桃符,并且要用圓形的簸箕端了符紙走來走去,也稱為“送花盤”。儀式可繁可簡,視病情而定。有治好的,但大多數(shù)不會因為“送花盤”而痊愈??梢钥隙ǖ氖牵先藦奈词者^別人一分錢。在缺醫(yī)少藥的鄉(xiāng)村,在大多數(shù)人都因無錢治療而“小病拖好或拖大、大病拖死”的現(xiàn)實情況下,老人的種種巫祝儀式,至少給了鄉(xiāng)親們以心理上的安慰。而我也體會到,鄉(xiāng)親們很多時候其實并不是種種“喉舌”說的那樣迷信,也不是以“知識階層”自命的那些人說的那樣愚昧,更多的是貧困中的無奈。
徒弟學(xué)成之后,有個儀式叫“出師”,也叫“出山”?!俺鰩煛钡年P(guān)鍵在于,師父要對徒弟念一些聽不明白的咒語,念過之后,徒弟才真正有了“硬功夫”,才可以獨自開門立戶。但沒等到父親“出師”,老人就溘然長逝。獵手應(yīng)該代代相傳。老人死后,還有幾個獵手,但都不懂梅山之術(shù)。按老人的說法,那不算獵手,頂多算個“攆山的”(圍獵時和獵狗一起追趕獵物的人)。父親也算不得獵手,因為他早年抓黃麂、打山羊和刺猬等等的時候,還沒學(xué)梅山之術(shù);后來學(xué)了,反而一年頂多在獵狗的幫助下捉幾只拱莊稼的獾豬。
父親留下了幾大本手抄的梅山秘籍,而這些文字,全部來自老人的記憶。在老家最后的獵人相繼去世的時候,留下這些文字,或許會讓人想起他們,想起鄉(xiāng)村的某個時代。
末代地主
他家沒有幾畝地,不過,他是村里主事的。村里的事,大到修祠建堂、修橋補路、買賣田地或者和鄰近村交往,小到男婚女嫁、糾紛調(diào)停,都要和他商量。就是甲長保長,也不敢惹惱他。
他的威望來源于耿直和粗暴。如果一個人比較耿直,那么他的粗暴是可以原諒的。如果一個人比較粗暴,對自己認(rèn)定的事情態(tài)度堅決,那么他的耿直是可以實現(xiàn)自我維護的。
我沒有見過他,他的種種,來自于祖父平淡的講述。
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兵、匪交相為患。先是兵。川軍將領(lǐng)在山寨喝酒閑聊,一時興起,便比試槍法。幾人以山下農(nóng)田勞作的農(nóng)民為靶,爭相射擊。一人槍法精準(zhǔn),頃刻三農(nóng)民慘死田間。后來日軍在侵華戰(zhàn)爭中有比賽殺人的獸行,國人為之泣血痛恨,殊不知在中國由匪而兵的軍隊中,此等行為早已有之。而勞作的農(nóng)民,當(dāng)是這些軍隊的衣食父母,以父母為靶,其行更令人發(fā)指。匪則隱駐山林,白天分散而出,和當(dāng)?shù)厝罕姏]什么兩樣。有的甚至就是當(dāng)?shù)厝?。晚上則聚眾行事,直奔白日踩好的“窩子”,燒殺搶掠,無所不為。
有合法外衣的兵老百姓惹不起,匪卻可以大張旗鼓地趕。他聚集了村里六七十個年輕人,守在路口,要和土匪決一死戰(zhàn)。他們的武器是殺豬刀和鋤頭,就他一個人有一支從軍隊買來的槍。那唯一的槍他也不會用,僅僅用來壯膽。匪來了,一場混戰(zhàn),他的隊伍幾乎喪失了戰(zhàn)斗力。他看見土匪頭子得意的笑臉。他扔下槍,抓起一把刀,不顧一切向土匪頭子沖去。土匪的馬刀紛紛向他身上砍,可他就像失去知覺似的繼續(xù)前沖。近了,手起刀落,土匪頭子人頭落地,還是一臉駭異的笑容。樹倒猢猻散,土匪就散了。他追了幾步,就要倒下。于是扶了樹干,僵硬地站著不倒,還大聲叫罵。罵了幾句,就一頭栽倒。抬回家,草藥先生一數(shù)傷口,大的七八十處,小的不計其數(shù)。只好用藥全身裹了,放在床上慢慢養(yǎng)?;畈换睿珣{天意了。先生說。讓人意外的是,他竟然活了下來。半年后,他可以下地活動了,又過了幾個月,他幾乎恢復(fù)了常態(tài)。只是全身上下疤痕累累,面目猙獰,讓人不敢直視。
解決鄉(xiāng)鄰的糾紛,他的方法也極有特色。搭張桌子,幾碗茶一放,先“吃講茶”,糾紛雙方各說各的理。說完了,請來的長輩開始議論誰是誰非,得出初步結(jié)論。他聽完,一錘定音,雙方?jīng)Q不能反悔。而這“一錘定音”的儀式極具個人特色。抓一只公雞,一刀砍去雞頭,接半碗血,當(dāng)事雙方一人一口,剩下的,他一口喝干。儀式結(jié)束,無頭的雞還在滿地?fù)潋v,血濺一地。撲騰越久,表明這事定得越好。如果雞一聲不吭就死了,那就要重新議過。再要殺雞,就由那幾個議的人出。我沒有親見過這樣的儀式,只是后來在鄉(xiāng)政府那一堆土改時的卷宗里看到過類似的記載,當(dāng)然,那已經(jīng)被描述為“橫行鄉(xiāng)里”的證據(jù)。
祖父用了很長時間講給我聽的,是他的結(jié)局。
土改時,他的地被分了。上面的政策說,要團結(jié)鄉(xiāng)紳,他自認(rèn)為應(yīng)該不會有事??墒呛髞硎虑槎皋D(zhuǎn),說要鎮(zhèn)壓惡霸地主。關(guān)于他是惡霸地主的傳言越來越多,罪狀也日漸明確。例如,“為保護他的私人田產(chǎn),強迫村里的年輕人為他打土匪,造成大量死傷”等。特別是一些對他當(dāng)年的調(diào)解糾紛心懷不滿的人,多次找工作組告狀,“包攬獄訟,手段血腥”的罪名很快就板上釘釘了。
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非死不可了。于是在工作組找他的時候,跑到附近的懸崖邊跳崖自殺??v身一跳,以為死定了。誰知天不作美,一棵樹救了他。工作組到了,用繩子吊起他。于是他又多了一條“自絕于人民”的罪狀。
不認(rèn)罪成了他速死的重要原因。“對敵人仁慈就是對人民殘忍”,工作組對不認(rèn)罪的惡霸地主是不會客氣的?!罢f是要鎮(zhèn)壓了,把惡霸地主拖出來。他是最后一個拖出來的,倒拖著,好像已經(jīng)死了,腦殼在樓梯上碰得噔噔噔地響。還是打了一槍,腦殼爆了,不曉得流血沒有。”祖父說。
他的墳?zāi)乖诖逍W(xué)背后。那是個“一師一?!钡男⌒|c,我的一二年級就在那里讀。那時他的墳還是個小墳包,墳頭的石頭和墳邊的石板被掀掉了。幾年前,和他在縣城工作的孫子一起回老家,我見到了他已被修復(fù)一新的墳?zāi)?。墳堆高大,墓碑簇新,紅油漆描過的碑文閃爍著血紅的光芒。
失落在老屋的記憶
拆茅草房的時候,我們都哭了。祖母說,雖說修了大瓦房,我們還是舍不得拆了舊房子。可是一大塊地,不可能就空著啊。后來還是留了一小間,放些過冬的柴草。
祖母說的茅草房我沒見過。對于茅草房的直觀印象,來源于耕種那塊土地時發(fā)現(xiàn)的種種痕跡。比如燒得堅硬無比的土塊,熏黑的石頭,夾雜了稻草的土坯,水溝里的苔蘚遺跡,以及一些瓷器的碎片。特別是那些瓷器碎片,初看去塵茍斑斑,撿起來搓去泥土,立即變得光滑溫潤,破碎的邊沿也散發(fā)出令人驚喜的光芒。那瓷片的前身也許就是一只碗、一個盤子、一盞酒杯等等,就是那些與先祖?zhèn)兂ο嗵幍纳钇骶?。與瓷片的親近,就是與先祖?zhèn)兊挠H近;與瓷片的交流,就是與先祖時代的時光交流。所以,很早,我就對瓷片心懷敬畏。
最后一間茅屋的消失,是因為一個人的消失。你從來沒有見過你大爺爺。祖父說。他就死在那間屋里。他得的是枯癆病(肺結(jié)核),整天吐血,吃藥也沒效果。沒辦法,就把他安置在那間老屋里。一天晚上,聽他呻喚的聲音大,我們?nèi)タ此歼€有口氣。第二天,人就硬在床上,床前一大灘血。沒棺木,就搭了幾塊板子,把他安葬在后面的老墳園里?;貋砭桶巡莘客屏?,架起柏椏枝燒了。
我難以想象,那個我應(yīng)該叫“大爺爺”的人,在那塊十幾平方米的土地上大口吐血、奄奄一息的樣子,更難以體會,雜于柴草之間,疾病、饑餓、寒冷交相凌迫之時那種疼痛與絕望。可以理解的是,當(dāng)一個人徹底解脫,親人們立刻燒毀作為苦難、悲哀、愧疚見證的草房,既是決絕的祭奠,又是無奈的回避。可是,苦難的記憶怎么會隨房屋的消失而消失呢。
我見到的老屋,當(dāng)然是后來的瓦房。
藏青的瓦。瓦菲是時光的標(biāo)記。白或者黑的瓦菲,不論風(fēng)和日麗還是風(fēng)雨交加,都以同樣的姿勢欣欣招搖,在瓦片上留下季節(jié)的刻度。而新蓋的瓦不長瓦菲,略顯灰白,淡淡地沒有長過瓦菲后那種濃烈的溫暖。
木板面壁,底色深灰,上面有黑色、白色的或濃或淡的字跡。那些字跡,有的是木炭劃的“正”字。大集體生產(chǎn)時,分糧食分物品,生產(chǎn)隊長高聲念,如“王某某,米一百斤,稻谷三百斤,稻草五百個……”等等,念一種,就劃一筆,隨后一數(shù)筆畫,夠了,就開始給下一個分?!罢钡牧硪粋€來源是選舉。很早以前,選人大代表,也這樣。群眾投了票,幾個人就在前面算結(jié)果?!罢弊执砥睌?shù)。木炭劃的字跡不易磨滅,如果不刻意擦去,幾十年都在。有的字跡是我們自己涂上去的。初學(xué)寫字,隨意涂鴉,不知所云,卻樸拙可愛。墨或者油漆寫的,不久就淡了,卻不會消失。粉筆寫的,很快就擦去了。但擦了還會寫,我們不寫了,孩子又開始寫。板壁高處,很久都保留著我寫的“三條好漢、浩然正氣”八個字以及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那是我迷戀武俠小說時的“創(chuàng)作”。
進門,火塘在屋中間。方方正正的,四面放著長板凳,中間從樓上垂下來的鐵鉤上掛著鑄鐵罐。鑄鐵罐有大有小,可燒水,可做飯,可炒,可蒸,可燉,一切美味,盡可從中來。就是現(xiàn)在,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風(fēng)景區(qū)的幾家飯店,將“鐵罐飯”作為特色餐推出,人們對此推崇備至。
東西都是廂房,北是正房。因為是平民家第,南無閣子相襯。每個房間都有床、有桌、有椅,每個房間我都睡過,都留下過我的體溫。而曾祖父、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他們身體的溫暖,曾經(jīng)讓我在許多寒冷冬夜酣然入夢。然后,我又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衰老,慢慢離我遠去。
東廂房是曾祖父母晚年的臥室,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他們相繼離開。很快,那里被改造成廚房。正房是祖父母的臥室,九十年代末祖母去世后,祖父便移居到東廂房隔壁原廚房改成的房間。西廂房是父母的臥室,后來做了儲藏室。父親重病期間,就在西廂房隔壁廂房里放了一張床。在那張床上,父親強忍著肝區(qū)的劇烈疼痛,一聲不吭地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三年間,他最大的快樂,就是斜靠在椅子上看電視。很長一段時間,在老屋看電視的時候,我都覺得父親就在我身邊坐著,偶爾有一聲嘆息或者壓抑的呻吟。
靠北的一半房屋是父親修的,僅僅二十年,還不顯老。修房起屋,是農(nóng)村人的大事。在我貧瘠的老家,有的鄉(xiāng)親要用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修房大業(yè)。我們有弟兄三人,如果都在農(nóng)村成家立業(yè),肯定無法居住。父親很倔強,一定要再修一套房子。于是點滴積累,省吃儉用,終于建成。誰知天不作美,房后水土流失,雖未將房屋沖垮,但泥土石頭堆滿一屋。我們使用最簡單的工具,用了三年時間,才將泥石全部清除。裝上樓板,已經(jīng)是房架豎起后的第十五年。父親說,早知道你們不回來生活,我就不修了。笑容卻很欣慰,很驕傲。秋后的陽光照在玉米棒子和乳白的秸稈上,空氣里散發(fā)著糧食的甜香。此情此景,如在昨日。
對舊屋的改造,也逐步進行。磚墻代替了板壁,粗糙的墻壁上,又有了二弟兩個孩子的涂畫。但我還是那么迷戀木板面壁和木門。在村小學(xué)讀書的時候,冬季來的早了,沒人在家,我就把身子貼在曬得溫?zé)岬陌灞诤湍鹃T上取暖。一個冬日的下午,太陽慢慢收束著它的光芒。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全身貼在木門上,一邊感受太陽的溫暖,一邊等待父母回家。許多年后,我都在腦海里描摹我當(dāng)年的樣子。
秋去冬來,年近九旬的祖父是靠在門前椅子上曬太陽呢,還是在屋里生火取暖?股骨骨折靠雙拐移動的母親,是終日躺在床上寂寞地望老屋屋頂呢,還是在孩子們的攙扶下到屋后走走?這是我不知道的。高堂猶在,而我已為了自己的生活背井離鄉(xiāng)。我無法溫暖他們的孤寂,正如同,他們已經(jīng)沒有能力溫暖老屋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