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那履弘
第七章 額森德里阿哥
《滿文老檔》記載如下: 由杏山(注:遼寧錦縣內(nèi))啟行,至十五里處,吳爾瑚達額駙之子額森德里阿哥(?-1622年)墜馬身亡。令每牛錄派一人,由費揚古貝勒、岳托貝勒率領(lǐng),將其尸體送往遼東,汗躬臨哭送。按推算,額森德里阿哥身亡之際不會大于二十五歲,也不會小于二十二歲。
當時,女真族人游牧而生。女真人在馬背上出生,在馬背上長大。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一個馬背上的大猴子,竟然掉下馬來,還摔死了?故事越來越離奇了?!昂构R哭送”五字,有努爾哈赤親自到場哭送的意思,而當時額森德里就是跟隨努爾哈赤一同行軍的扈從,他就是在汗的身邊墜馬的。
實際上不僅額森德里的墜馬身亡可疑,關(guān)于他的后代的記載更加疑點重重。
《通譜》疑問多
《通譜》上寫道:“吳爾瑚達,鑲黃旗人,孟格布祿之長子也。世居哈達地方,國初率部屬來歸。太祖高皇帝以公主降焉,又以郡主妻其子額森德里,將屬下人分隸八旗。所余之人編佐領(lǐng),令其孫克什訥統(tǒng)之。尋授三等男,任頭等侍衛(wèi),緣事削革未襲。”
疑點一:“太祖高皇帝以公主降焉,又以郡主妻其子額森德里?!?努爾哈赤將莽姑姬公主嫁給吳爾瑚達時,莽姑姬公主不足十二歲,吳爾瑚達不足二十歲,即使吳爾瑚達已經(jīng)先行結(jié)婚并生下了額森德里,那么當時額森德里也應(yīng)在襁褓之中,不能娶郡主。如果僅僅是沒有注意時間,把兩件相隔數(shù)年的事混寫在了一起,那么,下面的事也是解釋不通的。
疑點二:“分隸八旗”的錯誤已經(jīng)在前面敘述過了,不再重復(fù)?!八嘀司幾纛I(lǐng),令其孫克什訥統(tǒng)之。”率部屬來歸的事件發(fā)生于哈達國破城之后不久(1599年),是時吳爾瑚達二十歲左右,假設(shè)他已經(jīng)出生的兒子額森德里五歲以下,那么孫子克什訥也該是負的十歲以上了。即使將虛無縹緲的“復(fù)國”時間計算進去,這里的“來歸”只能延后兩年。不妨設(shè)想一下,一個有二三百人編制的部隊,在得知他們的佐領(lǐng)再過十多年才能出生時,心情是復(fù)雜而難以言表的。
疑點三:“尋授三等男,任頭等侍衛(wèi),緣事削革未襲。”公、侯、伯、子、男爵位正式制定于進關(guān)以后,克什訥不能“尋授三等男”。尋,隨即也,當時沒有三等男稱號。另外,“三等男”是屬于超品爵位(在正一品以上),不在戰(zhàn)場上“死”過幾次是難獲如此殊榮的。還有十年才能出生的克什訥,得知三等男的爵位已經(jīng)虛位以待,不知道要急成什么樣子。
疑點四:額森德里讓兒子的名字“克什訥”與高祖名諱“克習(xí)納”名字讀音相同。女真語中,什——習(xí),訥——納,是難以區(qū)分的。實際上按照女真語命名習(xí)慣“什”與“訥”是姓名中的高發(fā)用字,“克習(xí)納”更應(yīng)為“克什訥”。名同高祖是何居心?
短短不足百字的記載就有諸多疑點,不能不懷疑有關(guān)克什訥的故事,以及克什訥本人是否真實存在。《哈達納喇氏宗譜》沒有克什訥的記載。有理由認為,孟格布祿的三個人質(zhì)兒子在經(jīng)歷了努爾哈赤的恩養(yǎng)后,或被殺、或短壽,且都失去了后代。
《通譜》還有如下記載:“克什訥之子肯特原任二等侍衛(wèi),孫長清現(xiàn)任筆帖式。曾孫馬達納現(xiàn)任中書?!惫P帖式長清如果真是克什訥的孫子,那么人們該關(guān)注他的養(yǎng)生之道,一個百歲老人仍在任職,還能管理文案,該有多么硬朗的身板,多么好的記憶。通常這樣的年紀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長清應(yīng)當去代言保健品,收入遠遠超過筆帖式小吏。《通譜》所記載的都是真的該有多好。
《老檔》信息少
《通譜》上說:克什訥“尋授三等男,任頭等侍衛(wèi),緣事削革未襲?!笨耸苍G出事了!什么事呢?《通譜》上沒有下文,而在《滿文老檔》中有解釋:
“革哈達部克西訥(注:克什訥)三等梅勒章京職。革職緣由:因與其祖母哈達格格之罪有涉,故令隨其母,給與滿珠習(xí)禮額駙,革梅勒章京職,奪其敕書。”——《太宗實錄》第十一函,第一冊,太宗皇帝崇德元年(1636)正月。
《老檔》中提到克什訥,沒有直接說他是額森德里的兒子,于是人們根據(jù)“哈達部”和“其祖母哈達格格”兩個關(guān)鍵詞推斷克什訥是額森德里的兒子?!独蠙n》沒有記載克什訥什么時候混上三等梅勒章京——亦即三等男爵位的,“克西訥”三字在《老檔》出現(xiàn)僅此一次。
“革職緣由:因與其祖母哈達格格之罪有涉。” 天聰九年(1635),克什訥的祖母,莽姑姬公主——吳爾瑚達的妻子,因“意圖謀反”罪被殺 。(詳見下節(jié)) 。
疑點一:哈達部已經(jīng)滅亡了三十六年,《老檔》中的“哈達部”指的是什么?原哈達部的后裔?如果是“哈達氏”或“哈達納喇氏”還可以說得通。
疑點二: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吳爾瑚達和莽姑姬公主旅行結(jié)婚,由于莽姑姬公主年齡尚小,一時還不能給納喇氏添丁??耸苍G混上三等梅勒章京的年齡夠小的,不應(yīng)當?shù)绞鶜q。否則克什訥與祖母的年齡差就要小于三十歲,雖然還夠不上吉尼斯紀錄,也是夠玄的。
據(jù)傳言,莽姑姬公主只育有二女,她僅僅是額森德里阿哥的后媽,那么年齡的計算仍顯局促??耸苍G曾祖孟格布祿,祖父吳爾瑚達,父親額森德里,以及克什訥自己四代人,每個人都是少年發(fā)跡。那么孟格布祿大約明嘉靖四十四年出生,到崇德元年克什訥革去三等梅勒章京職的時候,過去了七十一年。直系四代人的成長歷程平均不到十八歲,也足夠夸耀一番的。
疑點三:“故令隨其母”何意?額森德里娶了一位郡主妻其子,郡主是舒爾哈齊的孫女,史冊上未見郡主的名字?!疤娓呋实垡怨鹘笛?,又以郡主妻其子額森德里?!边@句話可以理解為努爾哈赤做了兩件事,給吳爾瑚達和兒子額森德里都娶了媳婦兒。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前面已經(jīng)分析了這兩件事不是同時發(fā)生的,要相距十幾年才講得通。當年,努爾哈赤將莽姑姬公主嫁給吳爾瑚達是出于明廷的威脅和形勢的需要。十幾年過去了,外部形勢已經(jīng)變了,努爾哈赤還要關(guān)心青年人的婚姻嗎?舒爾哈齊已經(jīng)不明不白地死了,努爾哈赤會留意堂孫女需要談婚論嫁了嗎?努爾哈赤主張了多個婚姻,女兒的、侄女的、孫女的,留下了一個兇惡的月老形象,他不是用紅繩系住一對將來要成為夫妻的男女的腳,而是直接系向兩人的脖頸。努爾哈赤主張的婚姻全部屈從其軍事、政治需要,竟無一例從情感出發(fā)。endprint
萬歷四十一年(1613),額森德里的叔叔莫洛渾娶了舒爾哈齊的女兒。額森德里阿哥娶舒爾哈齊孫女的時間,應(yīng)當在其后。嬸嬸將自己的娘家侄女介紹給婆家侄兒是符合常理的,這里沒有什么陰謀和政治目的。按額森德里的年齡推算,娶舒爾哈齊的孫女的時候應(yīng)當在萬歷四十三年(1615)左右。
讓克什訥隨其母,是什么狀況,額森德里落馬身亡以后又十多年了,舒爾哈齊的孫女還在苦守空房嗎?還是已經(jīng)改適他人了?她與婆婆莽姑姬聯(lián)系密切嗎?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無從尋找?;蛘呖耸苍G僅僅是虛擬世界的頭等護衛(wèi)?
“給與滿珠習(xí)禮額駙,革梅勒章京職,奪其敕書。”滿珠習(xí)禮是蒙古科爾沁部臺吉,與前面文字沒有多大的聯(lián)系。如果硬要找出其中的蛛絲馬跡,那么滿珠習(xí)禮娶了岳托的女兒,而岳托又是哈達公主的大女婿。從另一個方向捋順關(guān)系更清晰一些,滿珠習(xí)禮是哈達公主莽姑姬的女婿的女婿。這樣拐彎抹角的親戚也要受到牽連,甚至超過了傳統(tǒng)的株連九族的概念。當然,受到牽連也可能另有原因,往來密切可能就是被牽連的主要緣由。
舒爾哈齊共有九個兒子、十二個女兒,可謂人丁興旺,再下一輩人數(shù)更多,一旦凝聚一起就是很大的一股力量。對努爾哈赤及其后代的威脅上升至家族內(nèi)部威脅的首位,超過了已經(jīng)俯首帖耳的寧古塔六貝勒的后代,甚至也超過了家族外部的宿敵。
既有前因,須防后果,努爾哈赤與親弟弟已經(jīng)反目成仇,就勢必翦刈其羽,讓其永無振翅之日。
第八章 哈達公主莽姑姬
莽姑姬公主(1590-1635),又為莽古濟,努爾哈赤的第三女,是清朝唯一被殺的公主。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正月,嫁給吳爾瑚達,因此被稱為哈達公主,出嫁時還不滿十二歲。吳爾瑚達被緊急任命為哈達部長,莽姑姬公主被緊急嫁給吳爾瑚達。在建州以至清王朝,并沒有“哈達公主”這個封號,只是莽姑姬公主的另一個通俗的簡稱。這個看起來沒有作用的名字還使她與娘家之間多了一道籬笆。
莽姑姬公主出生時,努爾哈赤剛剛當上建州衛(wèi)都督僉事,正是發(fā)展事業(yè)的關(guān)鍵時期。到了出嫁時,莽姑姬公主尚在童年,努爾哈赤已經(jīng)霸業(yè)初起。在這個期間,莽姑姬公主的兩個異母姐姐也都是在幼女的年齡時,以政治派對的方式與部落首領(lǐng)或權(quán)臣結(jié)親。公主有許多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卻沒有屬于自己的命運。比莽姑姬略小的異母妹妹穆庫什處境很悲慘,努爾哈赤出于外交的需要,將十四歲的穆庫什嫁給烏拉貝勒布占泰,成為布占泰眾多福晉中的一員?!安颊继┮蝗巳⑻媾保鏍柟R的長女額實泰格格,次女俄恩哲格格已經(jīng)先后嫁給了烏拉貝勒布占泰。
木牌皇帝印
莽姑姬要比妹妹幸運,怪怪的蜜月過后基本沒有離開娘家門,父威兄悍,娘家人聚在身邊可以排成連隊,沒有人敢欺負她。與吳爾瑚達結(jié)婚時,莽姑姬公主帶去的嫁妝是一大批臥底,這些臥底在政治態(tài)度、生活作風(fēng)兩個方面全天候地監(jiān)視著吳爾瑚達額駙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莽姑姬公主可以對自己的男人絕對放心??墒穷~駙根本就什么都不做,目中無物、耳無所聞,無敵人、無朋友、無崗位、無喜好,監(jiān)視者難以找到有價值的上報材料。
臥底沒有接到撤回的指示,直到吳爾瑚達去世以后還在勤勉地工作。一個名叫冷僧機的包衣小廝,在三十多年后,隨莽姑姬改嫁兩次的情況下,依然不違指使,將主人的情況匯報給更高級的主人。吳爾瑚達的人世信息中斷了,冷僧機根據(jù)大主子的要求及時調(diào)整監(jiān)控對象,轉(zhuǎn)而告發(fā)了莽姑姬公主的反情,最終要了公主的命。炸彈是太祖時埋下,在太宗時炸響的,跡象表明它不是延時起爆,也不是隨機起爆,而是有人在幕后按下了遙控開關(guān)。
有兩個人與莽姑姬公主割舍不斷,那就是她的同胞哥哥莽古爾泰(1587-1632)和弟弟德格類(1592-1635)。莽古爾泰比莽姑姬長三歲,在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中排行第三,所以被稱為三貝勒。德格類比莽姑姬小兩歲,曾因戰(zhàn)功卓越被封為和碩貝勒。
莽古爾泰桀驁不馴得罪了太宗皇帝皇太極,在一次爭吵時,他已經(jīng)將刀拔出五寸,險些出鞘,被胞弟德格類奮力抱住?;侍珮O的衛(wèi)士見兄弟相爭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沒有及時出手,事后皆被責(zé)罵。四大貝勒共同理政本來就是犯比肩的事,一個貝勒當上了皇帝,其他的貝勒要立即、徹底地忘掉平起平坐的日子,盡早歸位?,F(xiàn)在也是一樣,你的朋友成為了上司,你需要憂慮相識過早、知悉過深,有據(jù)隱私而相脅的嫌疑,而不是夸耀與依賴舊情。太宗皇帝不喜歡莽古爾泰,并且認為莽古爾泰和莽姑姬公主是同一蔓上的瓜。
吳爾瑚達病故以后,莽姑姬第二次改嫁,成為前來歸附的蒙古敖漢部首領(lǐng)瑣諾木杜棱的妻子。在同胞兄弟莽古爾泰和德格類二人相繼“中暴疾,不能言而死”以后,包衣小廝冷僧機舉報莽姑姬公主勾結(jié)兄黨意圖謀反,曾經(jīng)表示支持莽古爾泰干大事,并且要鴆殺太宗皇帝皇太極。在莽古爾泰王府搜出了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成為了謀反的鐵證。莽姑姬被異母弟弟皇太極下令處死,并且逐出家族。
“金國皇帝之印”的弦外之音是:莽古爾泰要稱帝,稱“金國皇帝”。大腦有殘疾的人才會相信。皇帝之印是用木頭雕刻的,栽贓陷害的成本很低,不過創(chuàng)意缺少藝術(shù)性。用豆腐干雕刻皇帝之印更好,用印時就蘸番茄醬,紅紅的很像樣,在法庭上作證以后還可以吃掉。
莽姑姬被害時僅僅四十六歲,她的侄兒為姑姑報了仇,順治九年(1652),十四歲的小皇帝福臨以附逆亂政罪名將已經(jīng)封為一等伯的冷僧機處死,殺其全家。順治皇帝沒有為冤枉的姑姑平反昭雪,畢竟是自己父親定的案子。父親與姑姑之間必須有一個人有罪,順治選擇了后者,莽姑姬依舊蒙冤,永久地被排除在宗族之外。
《滿文老檔》記載,克什訥為吳爾瑚達孫子,由于克什訥的父親非莽姑姬公主親子,因此克什訥與莽姑姬公主沒有血緣關(guān)系。莽姑姬公主被殺的第二年,克什訥因牽連奶奶“莽姑姬公主謀反事件”而被削奪爵位。革職緣由:“因與其祖母哈達格格之罪有涉”,何謂“有涉”,“有涉”多深,俱未明言。
莽姑姬與吳爾瑚達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并育二女。兩個女婿赫赫有名,大女婿是代善的長子岳托(1599-1639),二女婿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1609-1648)。兩個家庭都是近親婚姻,女兒嫁給親娘家侄兒,他們幾乎是親兄妹。endprint
女兒遭毒手
發(fā)現(xiàn)“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之后,二女婿豪格立即站隊表態(tài)支持自己父親皇太極,堅決與丈母娘兼姑姑莽姑姬劃清路線,親手殺死自己的表妹——妻子——吳爾瑚達與莽姑姬所生的二女兒。盡管自己的妻子與那些木制的金國皇帝之印毫無瓜葛。
大女婿岳托沒有狠心下毒手,他請示皇太極:“豪格既殺其妻,臣妻亦難姑容?!痹劳胁患庇趧邮?,他僅僅是拿出來一個方案請皇上定奪。皇太極不愿意擔(dān)此惡名,沒有批準,并對滑頭岳托產(chǎn)生了極大的不滿。努爾哈赤歸天的關(guān)鍵時候(1626年),岳托的父親代善接班希望渺茫,便放棄了自己的選手資格,積極推舉皇太極繼任,登上龍床。在代善舉棋不定的時候,岳托代表少壯力量勸父親推舉皇太極,是皇太極當上皇上的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代善曾為四大貝勒之首,皇太極還不能欺人太甚。岳托已經(jīng)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讓莽姑姬的大女兒多活幾天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太極就把事擱在了一旁。
崇德三年(1638),岳托的側(cè)福晉控告大福晉——也就是莽姑姬的大女兒,實施厭勝之術(shù)。厭勝是一種巫術(shù),相傳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實施厭勝還要有厭勝物,通常是小木人、草人、生辰八字、被厭勝人的物品等。皇家已經(jīng)在人世間將人權(quán)掌控至極致,他們最擔(dān)心的是無法駕馭的神權(quán),因此厭勝是皇家最厭惡的事件。岳托的側(cè)福晉控告莽姑姬的大女兒實施厭勝之術(shù),就是往死里咬。
側(cè)福晉所訴的厭勝事件的原委是:在準備飯食時,大福晉從她的頭上拔下一根頭發(fā)。也就是說,用她的頭發(fā)作厭勝物了,隨之事件發(fā)生。莽姑姬的大女兒說:因見到側(cè)福晉頭上有個蟣子,而蟣子在頭發(fā)上很不容易弄掉,因此誤拔下一根頭發(fā),已經(jīng)當著她的面給扔掉了。
岳托的大福晉旋即被押往刑部,按厭勝議罪,處之死刑?;侍珮O考慮到她的母親、妹妹均已喪命,不愿被人視為故意找碴。遂命其免死,另居別室不得與岳托相見。在這個事件中,厭勝物的去向是關(guān)鍵,沒有找到厭勝物就沒法判定是厭勝為實還是惡人先告狀。當時還沒有疑罪從無的原則,但是以常識分析也不應(yīng)當貿(mào)然定罪。岳托的側(cè)福晉以厭勝事件搞掉大福晉有利益驅(qū)動,因此嫌疑很大?;侍珮O雖然手下留情,也不能擺脫迫害的干系。
莽姑姬的大女兒也有行事不當之處,身為大福晉就不應(yīng)當曲意奉承側(cè)福晉,以上侍下,自己丟失了身份位置。禮為居家之法,就是失寵也不能越禮。禮是有差別性的行為規(guī)范,每個人必須按照他自己的社會、政治地位去選擇相當于其身份的禮,符合這條件的為有禮,否則就是非禮。
蟣子風(fēng)波后一年——崇德四年(1639),岳托率軍攻打山東濟南府,軍中感染天花去世,大福晉決定與丈夫生死相隨。四月,岳托靈柩運抵盛京后,大福晉立即殉夫而死。兩個月后,岳托被告發(fā)有“不軌之心”險遭滅門。以后,康熙、乾隆兩次為岳托平反,足以反映當年的冤情。
吳爾瑚達與莽姑姬所生的兩個女兒都橫死于家族斗爭。曾經(jīng)對皇太極拔刀出鞘的莽古爾泰對皇權(quán)的威脅更大,莽姑姬公主顯然受到了親哥哥的牽連。雖然兩個女兒的死與吳爾瑚達的身份沒有直接關(guān)系,但是如果換一個家庭背景,可能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
第九章 哈達納喇·尹泰
哈達城被攻破,孟格布祿家里一片混亂,尹泰跑出家門為建州軍士俘獲。機靈的少年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成為了包衣牧馬人。在努爾哈赤建立八旗以后,尹泰分配到鑲黃旗滿洲(第四參領(lǐng))第一佐領(lǐng)下。
包衣人生難
尹泰的名字是自己起的,這是一個純粹的女真語名字。更習(xí)慣的讀音為“音泰”,《通譜》中就是這樣記載的。哈達納喇氏是最先漢化的女真族部落,迄自克習(xí)納都督,許多前輩都說漢語、寫漢字,萬汗就是一個漢學(xué)通,從小就接受漢文化的尹泰也是如此。
“尹”同音于“隱”,“泰”的語義為:平安、安定。泰,上三人,下水,意人們脫離水而在水上,象征已經(jīng)擺脫危險。尹泰報上姓名的時候是怎么想的無法推測,他已經(jīng)于包衣人中成功隱身轉(zhuǎn)危為安,期待否極泰來。
少年尹泰寡言少語,管理軍馬沒有絲毫惰怠,他似乎已經(jīng)被令人厭惡的工作迷住了。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尹泰由牧丁、牧副、牧長……逐步擢拔,一生與馬為伴。順治初年,五十開外的尹泰“事業(yè)”到達了頂峰,在內(nèi)務(wù)府御馬監(jiān)主事,成為皇帝身邊的高級包衣。
亂世不露根
孟格布祿被努爾哈赤戴上謀逆的帽子被害,尹泰當然不敢承認自己與謀逆者的關(guān)系,他及時掐斷了與宗族一切親屬的聯(lián)系。尹泰教導(dǎo)自己的后代,虛榮之心不可有,官可以不做,身份不能暴露。在《通譜》編纂時候,與孟格布祿同時被害的噶蓋還沒有平反,因此尹泰的后代也不能泄露自己的身世。已經(jīng)是世代包衣的身份,再加上一個歷史上的謀逆之罪,真是不敢想象。
《通譜》中,歸順愛新覺羅氏的方式是重要的身份劃分,分為“來歸”或“征服”兩類?!皝須w”包含主動投靠和招安兩種情形。按照歸順時間,主要分為“國初來歸”、“天聰時來歸”以及“來歸年份無考”三者。資歷當然是越老越好,如果能在努爾哈赤崛起初期、尚顯弱小時來歸更顯得彌足可貴,因此歸順時間是一項重要的資歷考量。
“征服”是戰(zhàn)場上用犧牲換來的結(jié)局?!皝須w”與“征服”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zhì)的、生與死的差別?!罢鞣币馕吨@個氏族曾在戰(zhàn)場上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戰(zhàn)敗以后又受到勝利者的無情摧殘,以至氏族被屠族、被長期奴役等殘酷遭遇?!锻ㄗV》中被劃定“國初征服”的姓氏很少,致使許多見過《通譜》的人并沒有理會到它的存在。
《哈達納喇氏宗譜》中的一世祖尹泰,即《通譜》中的音泰,是哈達納喇家族應(yīng)立傳的二十一人中的最后一名?!锻ㄗV》二十三卷中,[哈達地方納喇氏]中寫到:
“音泰。鑲黃旗包衣人。世居哈達地方。國初征服。原任上駟院大臣。其子準塔原任員外郎。圖爾哈原任驍騎校。孫祝山、嘎達渾俱原任牧長。祝拉岱原任司胙官。曾孫全保原任佐領(lǐng)。滿丕(注:即滿毗)現(xiàn)任員外郎。元孫隆?,F(xiàn)任委屬護軍參領(lǐng)。福爾特現(xiàn)任護軍校?!眅ndprint
以上就是《通譜》關(guān)于哈達納喇氏尹泰支系的全部文字。
司胙官是采購祭祀物品的管理員,牧長是牧馬人的班組長。而且,尹泰也沒有當上《通譜》中所說的上駟院大臣,而是供職於御馬監(jiān),實際上只是皇帝的馬夫領(lǐng)班而已。
御馬監(jiān)源于明代二十四衙門,歸屬太監(jiān)掌管。清朝初期沿用明制,只是改換為用普通人或包衣人掌管。順治皇帝感染天花病毒,床榻之上高燒難止,彌留之際口授“罪己詔”,其中有一件事就是沒有及時廢除前朝二十四衙門體系。二十四衙門中的御馬監(jiān),主要職能就是管理皇帝本人的馬匹。因一人而設(shè)置一個機構(gòu),奢侈了一些,順治因此自責(zé)。康熙皇帝登基伊始,立即秉承順治皇帝的遺愿改革了原二十四衙門的體系,原御馬監(jiān)也改稱為阿敦衙門,(注:“阿敦”滿語音譯,漢語義為“馬群”。)康熙十六年才定名為上駟院,并做出定制,隸屬于內(nèi)務(wù)府轄下。
尹泰在順治初期供職於此,不可能有“上駟院大臣”這個三十年以后的官銜。顯然是編寫《通譜》時,把兩個時期的官稱混淆了?!坝R監(jiān)”與“上駟院”不僅僅是名稱不同,在職位、職能、職責(zé)上都有重大區(qū)分。清御馬監(jiān)的主要功能只是管好皇帝的馬,而上駟院有參與國家軍政的職能,想想也是,“國初征服”之人能被委以重任嗎?
尹泰隱瞞了自己的豪門出身,成為了《哈達納喇氏宗譜》中一個支系的始祖,這個選擇是明智的。他的后代僅僅知道,更早的直系祖先是萬汗。其世次疑問見于《哈達納喇氏宗譜》存考。
存考:先伯穆公修譜將成而逝,迄今已數(shù)年矣。賢每欲踵成,但其中尚有不齊備處。若因不齊備而中止,恐因年遠代湮殆有知者,茲謹從先伯之志而成之。特立存考于后,望闔族同為博訪祥查務(wù)期盡善。
一世祖尹泰與始祖萬世次未詳,宜查哈達納喇別支宗譜必能知其世次。
二世祖孫他(注:《通譜》的準塔)舊譜書無嗣,及查姓氏通譜載其孫有祝山、嘎達渾、祝拉岱,元孫有隆福、福爾特等名,實系遺漏。(光緒二年歲在丙子孟夏榖旦,嗣孫景賢纂修)
汗王之后,引以為豪的身世,何其重要的事情,尹泰與萬的輩分真的搞不清楚了?不會吧?讓哈達納喇氏后代困擾的“一世祖尹泰與始祖萬世次未詳”,也就是尹泰與萬的輩分關(guān)系不明的問題,真的那么難嗎?輩分不會像浮云一樣隨風(fēng)飄散,不會像家門鑰匙一樣一時難尋。同一家族的許多人同時忘記了自己家里的同樣一件事,還需要問問別的家族,就好像是在問“我是誰?”這合乎情理嗎?
另外,決不是買一個新本本把某某的名字寫在第一頁上就能立祖了。家族奉立始祖可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大事,始祖往往是名揚四海的重量級人物,德高望重、功勛卓著,凡是能見到任何形容詞都不足為怪。通常,宗譜中更常見的做法是:以重要人物的某位前輩來做始祖,既顯孝心,又可以彰顯德行高遠非一代可為之意。宗譜追述的年代越久、始祖的輩分越高越能表現(xiàn)家族福祉昌延、源遠流長。如果前輩中人知名度不高,往往攀附仙人虛以傳說,證其根基不凡,當然此舉亦非上策。
《哈達納喇氏宗譜》中的一世祖尹泰,身為包衣人,官位不高、名聲不夠響亮。在天子腳下,京城中高官比肩繼踵,尹泰的幾位后代充任司胙官、牧長等微末職位,風(fēng)光未顯寒酸已露?!蹲谧V》為何選擇這個切入點?
萬,官于明龍虎將軍,汗哈達沃野千里,為盟主威震八方,聲名顯赫盡人皆知,為何不奉為始祖?萬汗病故于萬歷十年(1582)。萬的后代尹泰在哈達國滅亡(1599年秋)、淪為“國初征服”的包衣人的時候,應(yīng)屬于未成年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在順治初期(1644年始)出任御馬監(jiān)總管時不致老鈍出群。因此,哈達氏二祖相隔之期不過幾年或十幾年而已,真的是輩分無法接續(xù)嗎?
《通譜》中的尹泰之曾孫員外郎滿毗,在普查各姓宗譜時是哈達納喇氏尹泰支系的家族代表,并且是該支系《哈達納喇氏宗譜》的第一稿的撰寫者。
他真的不知道嗎?或許在隱瞞和暗示著什么?“國初征服”四個字是打開神秘之門的鑰匙嗎?
歸宗伏線索
2015年恰是萬誕辰五百年,萬與尹泰的世次問題已經(jīng)跨越了幾個社會形態(tài)。要證明二祖之間的輩分關(guān)系有一定的難度。當然這類問題不能以DNA檢測等方式解決,確定生物檢材的歸屬問題具有的難度更大。因此,二祖之間存在直系關(guān)系是認定的,需要證明的僅僅是輩分關(guān)系是什么。
搜尋典籍與《宗譜》,尹泰相關(guān)的信息如下:
1.《通譜》中的音泰與《哈達納喇氏宗譜》中的尹泰同為一人。
2.尹泰為包衣人與家族口傳一致,尹泰后代多奉職于內(nèi)務(wù)府亦為佐證。
3.始祖尹泰九世孫穆騰額依照歐陽氏宗譜版式,於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哈達納喇氏宗譜》,并手書封面及《宗譜》序跋,為家族中的通行版本,為世次提供了基本信息。
4.尹泰雖然不是上駟院大臣,但是在上駟院沿革中可以證明尹泰在順治年間出任與上駟院大臣相類似的職位——御馬監(jiān)主管。是順治年間五位出任該職位中的第二人,任職於順治初年。
5.尹泰為“國初征服”,依據(jù)哈達部的特定情況,國初征服為努爾哈赤滅掉哈達部之時,尹泰出生年份至少早于1595年。
尹泰為“國初征服”而非吳爾瑚達的國初率族眾來歸,更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吳爾瑚達與莽姑姬公主帶人民復(fù)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如果尹泰有幸成為復(fù)國人民之一,那么他也是“國初來歸”而非“國初征服”。
6.尹泰1645年以后出任御馬監(jiān)職務(wù),如果初任該職位的年齡不應(yīng)大于六十歲,那么出生年份不早于1585年。結(jié)合5,尹泰出生年份應(yīng)為1585-1595年。
7.根據(jù)6,尹泰的年齡與其第六子約喜、七子約多禮隨任移駐福陵事件(1675年)應(yīng)具有的年齡適應(yīng)程度較高。約喜、約多禮與尹泰的年齡差在四十到五十歲左右,他們出生年份約在1625-1649年,移駐福陵時二十到五十歲之間。為吻合年齡段。
搜尋典籍與《宗譜》,萬及萬的諸子的相關(guān)信息如下:
1.萬1582年病故。長子扈爾干與萬同年病故。萬的二、三子先于萬病故。以上四位不能成為尹泰的生父。
2.康古魯在1588年病故,與尹泰可能有交集,但是康古魯?shù)募揖煲恢痹谌~赫部,與國初征服不符,也與家傳信息不符。
3.萬的直系諸孫從年齡、居住地等方面均無可能與尹泰構(gòu)成父子關(guān)系。
4.孟格布祿與尹泰,主要事件的時間地點均有交集,父子關(guān)系吻合程度較高。
5.綜合上述,孟格布祿應(yīng)為尹泰之父,萬與尹泰為直系祖孫關(guān)系,世次問題最終得到認定。
《哈達納喇氏宗譜》的始修者四世祖滿毗了解上述信息嗎?兩種可能性并存。
其一:員外郎滿毗完全知道這些情況,由于他生活的年代與事件的中心——哈達部滅亡的時間節(jié)點還距離不算久遠,距離曾祖尹泰過世的時間不足百年,滿毗知道的事情可能更多。只是當年很多歷史問題還沒有結(jié)論,例如噶蓋在“孟格布祿的逆謀”事件中,仍然是參與者的身分,還戴著逆謀的帽子,出于謹慎考慮還不能亮出家族的本源信息。
其二:員外郎滿毗知道一些情況,但是上面引用的許多資料當年是尚未公開的檔案,公開的資料由于沒有計算機的智能查詢,單靠眼睛去看,去一行一行的查找數(shù)千萬字的資料,既效率低下,也容易漏掉。滿毗的知識環(huán)境不比現(xiàn)在,對家族信息掌握不多。因此他不能得出任何結(jié)論。
(未完待續(xù))
〔責(zé)任編輯 李羨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