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凱
凡涉及德國納粹文宣歷史者,無不聞及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的大名。作為德國屈指可數(shù)的女性導演,她所執(zhí)導的反映一九三四年納粹紐倫堡集會的《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與一九三六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的《奧林匹亞》(Olympia),以其大氣磅礴的畫面設計與激蕩人心的力量感成為納粹宣傳蠱惑人心的得力工具?!叭R尼·里芬斯塔爾”這個名字在“二戰(zhàn)”前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里,幾乎成了希特勒德國納粹宣傳電影的代名詞。然而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戰(zhàn)敗后,這個名字在盟國占領的德意志土地上一度銷聲匿跡。
戰(zhàn)敗整整一年后,一九四六年五月七日,一封署名“萊尼·里芬斯塔爾”的申訴信發(fā)到了法占區(qū),指名請求法占區(qū)長官柯尼希將軍(Marie Pierre Koenig)做出回應:
我的將軍:
我自心底里向您懇求,因為跟本人相關而被施加種種毫無因由的監(jiān)禁,望您將我從這牽涉我母親、丈夫及三個昔日同僚的絕望境地中救出。望您不吝賜機以親自處置我的案件,因為這將是我可以一試以應付全部狀況的唯一辦法了。我們在四月十五日離開奧地利。我曾定居基茨比厄爾(Kirtzbuhel),在那里活動多年并完成了最近一部電影的拍攝。我們眼下被關押在巴登的布賴薩赫,一個已被摧毀85%的小城市,這里人煙稀少且人們只能在廢墟中茍活。我們已無法獲得最低的必要條件來繼續(xù)工作。在離開奧地利時,我們只被允許攜帶每人一百二十馬克的資金,如今早已耗盡。我們身無分文,且在德國沒有任何銀行賬戶,我們在此地的生活幾近原始,以致需乞食方可不致餓死。因斯布魯克的維維恩上校除了在押送至德國一事及政治觀點等問題上對我們的大加批駁外不愿告知任何消息,我們只能提出要求,希望移還我們留在奧地利境內(nèi)的財物。但至今日為止,我們的情況似乎并無改善的可能。我們甚至無法返回我們的合法住所。由于我們被禁止離開布賴薩赫,在這里的生活已無法支撐。
被隔離的事實也造成了我的影片《蒂芬蘭》的困境,它被遺棄在基茨比厄爾,陷入一團混亂的境地,并且對于種種無可補救的破壞毫無保障可言,這對于我的精神狀況來講是一大災難。這部電影是我的主打力作,它的成就對于我就像生命一樣寶貴。這不僅僅是基于它在藝術觀點上的獨特價值而言,也是其高達數(shù)百萬外匯的物質(zhì)價值上的。我的健康狀況在一場數(shù)年的大病后一直頗為堪憂。在這最后的時刻仍未能消除的情緒只會加重這種痛苦,甚至連我能否在藝術事業(yè)上撐下去也是堪慮的。
除我以外沒有人能結束電影《蒂芬蘭》的拍攝。一旦它因此失敗當歸咎于誰?那就是一些黑心的記者編造謠言對我所做的誹謗中傷。當我在美軍指揮部時,有一條公示了長達三周的訓令證明了那種種指責均是無稽之談, 我也被完全恢復名譽獲得自由。根據(jù)帕奇將軍的命令,我獲得了一份旨在確認訓令公示期間調(diào)查真相的證明書,我會將副本隨信附上。
二十年來,我全心全意心無旁騖地獻身于我的藝術,我的生活除此無他。我在最為艱苦的奮斗過后方才艱難地獲取成功。極少有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者能夠達到我這樣的成就。自一九三一年起,我的所有電影無一例外都經(jīng)得起國際影評團體的評判,其中法、美、英方面尤甚, 均獲得過世界最佳電影及頂級獎項的殊榮。國際奧委會也因我獻給顧拜旦男爵以表彰他帶給法國的榮耀的影片《體壇諸神》(Les dieux du stade)而授予我奧林匹克金牌。通過我的藝術,我只榮耀那些美好而健康的東西。成千上萬的人為之歡欣鼓舞。而現(xiàn)在我囿于此地,貧病交加,幾于乞丐一般,被剝奪了自由,一無所有,身負卑劣宵小無理的中傷誹謗。尤其是那些并未與我名號相關,從未作惡,更非納粹黨徒的人也跟我一起在這悲慘境地中遭到囚禁,更令我良心不安。
只有我的作品不應被最終放棄的意念,相信命運當給予我更好際遇的希望以及完成電影《蒂芬蘭》的可能,給了我在如此絕境中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力量。
致您,我的將軍,我將我最后唯一的希望寄托于您。
萊尼·里芬斯塔爾
附件(一)相關證明
第七軍指揮部
美國軍隊第二局安保部門副指揮
AFO 758 日期:一九四五年六月三日
致各相關人士:
目前已確定,第七軍指揮部已就萊尼·里芬斯塔爾做出相關調(diào)查,該人已在當日開釋,并無任何控訴方保留對其的指控。
依照本軍指揮官命令:帕奇
威廉·W. 奎恩(William W. Quinn)
G. S. C. 上校
第二局安保副主管
附件(二):(萊尼·里芬斯塔爾)宣誓后所做聲明
現(xiàn)本人宣誓并聲明如下:
一、我與阿道夫·希特勒從無任何聯(lián)系,沒有任何友誼關系,亦從未接受其私人命令。這些荒誕謠言均出自無良記者的散播。
二、我從不是納粹黨成員,亦非其所控制的組織的成員。
三、我從未在德國的電影業(yè)中擔任公職,也并未在德國電影創(chuàng)作生產(chǎn)的組織構建上施加任何影響力。
四、我從不參與政治活動,也不通過講話與寫作方式參加上述活動。
五、我并未從阿道夫·希特勒或第三帝國處獲得任何財政利益,鑒于此,我的收入較之于一九三三年前并無增加。我所擁有并作為導演的電影創(chuàng)作公司早在一九三一年就已創(chuàng)辦。
六、在我協(xié)助或創(chuàng)作的已拍攝完畢的新電影里,有七部早在希特勒掌權之前就已問世,只有兩部是在其掌權后拍攝的。這些電影無一例外在藝術上和經(jīng)濟上在世界范圍內(nèi)取得了成功。
布賴薩赫,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
萊尼·里芬斯塔爾
正在法占區(qū)首府巴登巴登主持占領工作的柯尼希將軍對此深感棘手,于是在五月二十一日將此信轉(zhuǎn)交下屬部門咨詢意見。六月三日,這一紙訴信擺上了德國法占區(qū)行政總管、法國在德日常占領事務實際管理者艾米勒·拉豐(Emile Laffon)的案頭。在了解相關情況后,拉豐指出,對于萊尼·里芬斯塔爾的說法不應全部輕易置信:一、雖說她發(fā)誓稱與納粹毫無關聯(lián),但相關納粹高層如希特勒、戈林、戈培爾等都已死無對證。二、既然她聲稱自己的作品并非蓄意為納粹宣傳服務,宣稱她對法國的熱愛甚于對其的敵意,那么我們也可質(zhì)疑:為何她從未拍攝一部宣揚法國文明的崇高與輝煌的作品呢?三、既然她清白如此,元首個人助理馬丁·鮑曼(Martin Bormann)以私人名義資助她十萬馬克的舉動未免也太不正常?;诖?,拉豐提議:一、將萊尼·里芬斯塔爾及其家人移送駐有疑犯監(jiān)管委員會的菲林根(Villingen)以加強監(jiān)管;二、知會法國駐奧地利占領當局從速移交她在奧地利的三十萬九千奧地利先令的財產(chǎn);三、鑒于電影《蒂芬蘭》的可觀商業(yè)價值,應予以準許,直至有新的禁令下達為止;四、在她到達菲林根后對其財物進行清點,并由財物監(jiān)管部門暫扣;五、通告德奧事務委員會相關決定,待有新證人證據(jù)后再行查實。根據(jù)拉豐的意見,一九四六年七月八日,柯尼希下達指令:
部門照會
主題:關于萊尼·里芬斯塔爾的處理措施
相關:一九四六年六月三日監(jiān)管部門信件
總司令官批準監(jiān)管部門所提建議結論。
萊尼·里芬斯塔爾夫人須安置于菲林根,并保證其物質(zhì)條件得到滿足。
監(jiān)管部門須盡可能配合電影《蒂芬蘭》所需攝像器材,藝術家所用道具器材不能被破壞或失竊,并將此決定知會萊尼·里芬斯塔爾夫人,向其表明這是在她向法國駐德最高長官致信后做出的決定。
柯尼希將軍
法國駐德最高長官
至此,萊尼·里芬斯塔爾擺脫了困境,并在相對寬松的軟禁條件下得以成功地在法占區(qū)繼續(xù)自己的電影事業(yè)。然而綜觀其中過程,頗有可玩味之處。在戰(zhàn)后一年的時間里,萊尼·里芬斯塔爾作為在奧德國人被遣返德境,在荒無人煙的廢墟小鎮(zhèn)衣食無著地戰(zhàn)戰(zhàn)兢兢了一年之久,方才遞出申訴信,并且直指法占區(qū)最高長官,其中難免有“暫避風頭”的考慮。而法占區(qū)長官看似“大方”地做出了滿足其物質(zhì)要求,并且指名要讓其得到相應明確通知,其中讓她“領情”的成分也相當明確。至于將其遷居以方便監(jiān)管,暫扣其財物以做調(diào)查的目的則被刻意隱瞞,充分體現(xiàn)了法方在戰(zhàn)后作為占領者的心態(tài):一方面并不信任像萊尼·里芬斯塔爾這樣的與納粹相關者;另一方面也不放棄她作為知名藝術家的物質(zhì)與文化影響力,希望以此強化對占領區(qū)的控制。雙方都對對方刻意隱瞞了一些信息,但又按照各自的需求達成了妥協(xié),這恰恰正是占領時代德國人與盟國占領者潛在關系的寫照。
而德國戰(zhàn)時一代更深層次的特性無疑在萊尼·里芬斯塔爾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借納粹上臺的時機,她成為一個“精明的利己主義者”,機械地為自己的目的而奮斗,并且巧妙地回避因此而產(chǎn)生的責任。這一申訴信揭示了她的立場其實在戰(zhàn)后也并未發(fā)生根本的改變。她強行將“藝術”與“政治”分開,將自己包裝成一個與時代絕緣的純粹藝術家,撇清與納粹的一切關聯(lián),否認自己與納粹有任何關系,否認希特勒政權對她有任何公開的支持。但是明眼人如拉豐便看出,她并沒有拒絕包括納粹黨的所謂“私人捐贈”“拍攝便利”在內(nèi)的暗中支持,并沒有去支持那些她自稱“喜愛”甚于“敵意”的非納粹國家。其實除去明面上的直接幫助,拍攝《意志的勝利》時無限的拍攝預算,十六名攝影師三十六架攝影機加上無數(shù)調(diào)光器材同時拍攝的物資條件,上萬人組織游行配合畫面的浩大人力;拍攝《奧林匹亞》時一人獨攬奧運會拍攝,協(xié)調(diào)全部播放記錄的特權,納粹上臺后電影審查嚴密的情況下對她作品的一路大開綠燈,已經(jīng)昭示著她與納粹的合作早已超越了所謂的“從屬”“友誼”等關系,達到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她的能力為納粹所用,并且事實上享受著納粹因此所給予的恩惠,樂于以納粹提供的“方便”推進自己的“藝術”,就這一點上來看,盡管她可能的確并不信仰納粹教條,的確單純向往著純粹的藝術成就,但她對于納粹的價值早已超越了普通黨徒及追隨者。而在戰(zhàn)后,她第一時間獲得了當時對情況尚不了解的美國占領軍的證明書,在被遣返法占區(qū)之后又極力尋求到了法占區(qū)長官的支持,這樣不遺余力尋求達成“藝術成就”的“處事”才能,與當年因拍攝風格博取納粹青眼時,又有何不同?一九四五到一九四八年期間,除了在法占區(qū)的軟禁,她輾轉(zhuǎn)于盟國的各個監(jiān)獄,受到各方面的訊問,被占領機構判決四次,但最終因沒有確實證據(jù),只被判為受罰輕微的“納粹追隨者”(fellow traveler)。占領結束后,她又被各方面起訴五十次,但都因證據(jù)不足而勝訴。曾負責調(diào)查她的美國官員巴德·舒爾貝格(Budd Schulberg)回憶對她的審問時說:“她對著我照常唱歌跳舞。她說:‘當然,你知道的,我被如此地誤解,我并不是個政治人物。”中國古詩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彼牟煌谟谒龑⒆约旱乃囆g高高掛在納粹的戰(zhàn)車上,因納粹得逞帶來的宣傳勢頭而自以為是地歸功于藝術,而當納粹敗落時,則將失敗的悔恨歸咎于政治。她在最終回憶人生時,也將過錯全數(shù)推在當初與希特勒的見面上:“這是我一生最大的災難。直到我死的那天人們還會繼續(xù)說‘萊尼是個納粹,而我要堅持說的是,‘但她又做過什么呢?”她始終沒有意識到“藝術無罪”并不代表自身無罪,而她鏡頭下的輝煌壯麗,她所追求的“榮耀那些美好而健康的東西”,則正是日后黑暗的毒氣室與集中營堆積如山的尸骨的畸形反射。她的良心始終只針對著藝術,而不是活生生的人,這使得她可以在納粹遮天蔽日的卐字旗下欣喜地調(diào)動攝影機,使得她可以在戰(zhàn)后繼續(xù)心安理得地籌拍自己的電影,并為了藝術的追求理直氣壯地向法占區(qū)最高長官提出申訴。她堅信自己“全心全意心無旁騖地獻身于我的藝術,我的生活除此無他”,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藝術才能正在為罪惡的事業(yè)服務,也否認自己應該為此負責。就這一點上說,除了手上并未直接沾染鮮血,她與臭名昭著的阿道夫·艾希曼并無不同,只不過后者機械服從的是元首的命令,而她不顧一切效忠的是藝術而已,為此,任何條件、任何手段都可以借助,任何機會、任何助力都可以爭取。一九四六年法占區(qū)的一紙申訴告訴我們的恰恰是,那一代德國人的悲哀,并沒有隨著戰(zhàn)爭真正結束。